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合集下载

软弱下卧层验算计算表(新)

软弱下卧层验算计算表(新)

基础底面长L=
基础底面宽B=
基础高度h=
轴力标准值F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ηd=
基础砼容重γc=
软弱下卧层顶面埋置深度dz=
基础埋置深度d=
第一层土(持力层上面)土层厚度d1=
第一层土的重度γ1=
持力层土的重度γ2=
上层土压缩模量Es1=
下层土(软弱下卧层)压缩模量Es2=
地下水埋深dw=
下卧层顶面以上平均重度γm=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186.60kPa 基础自重Gk1= γ c * Vc =γ c * L * B * h=60.00kN 基础上的土重Gk2 = γ 1 * L * B * ( d - h)=28.80kN 基础自重Gk = Gk1 + Gk2=
88.80kN 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z = dz - d=700mm z/B=
0.35Es1/Es2=
2.00地基压力扩散角θ=
11.2°pk = (Fk + Gk) / A=
267.20kPa pc = γ 1 * d1 + γ 2 * (d - d1)=
18.00kPa pz=L*B*(pk-pc)/[(B+2*z*tan θ)*(L+2*z*tan θ)]=192.22kPa pcz = γm * dz=
30.60kPa pz + pcz =222.82>faz=186.60kpa 未通过。

具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具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具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在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是通过
开展合理的基础设计以及计算的预报的地基表面的极限承载力。

计算
地基极限承载力需要考虑地基分层、地基屈曲量、地基承受轴力、工
程地质和地基厚度等原因对地基极限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应该特别注意地基厚度问题。

一般来说,在软弱下卧层地基,
一般厚度不可太小,若有厚度只能是有限厚度,可能会影响极限承载力,从而减小极限承载力,所以建议在计算时尽量保持厚度的要求。

其次,应该特别关注地基的分层设计,如若连续下卧层孔隙具有泥质
层及其它地层,那么就要保持孔隙的均匀性。

给地基设计时,要保证
地层的吸潮性、吸水性及抗渗性;孔隙层中的渗水曲线应得到严格控制,不宜过大,以免减小极限承载力。

另外,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时,很重要的是要考虑地基地质状况,
比如岩石强度、岩土成分及其它材料,这些都会影响地基极限承载力。

有时也需要考虑地基屈曲量,错位及堆积单元的非稳定性等。

另外,还要考虑地基处承受轴力的情况,比如柱状物的位移以及其它
支撑的失效,都会对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时,除了要特别注意地基厚度、地基
分层以及地基地质状况外,还要考虑地基屈曲量、承受轴力以及地基其它因素的影响,以便准确得出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极限承载力。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标准)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标准)

1.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
深度修正系数: ηd ≔ 1.6
下卧层顶面上土容重:
γm ≔ 20
―― 3
第 1 页,共 3 页
faz ≔ fak + ηd ⋅ γm ⋅ ⎛⎝dh + z − 0.5 ⎞⎠ = 298.56 2.计算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值:
pk

― Fk― + γ b⋅l

dh
=
229.3
3.计算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pc ≔ γm ⋅ dh = 40
4.地基压力扩散角: 查《地规》表5.2.7,地基压力扩散角: θ≔0
5.矩形基础作用在软弱下卧层上的附加压力值:
pz

――――l ⋅― b ⋅ ⎛⎝― pk −―pc⎞⎠――――= ((l + 2 ⋅ z ⋅ tan ((θ)))) ⋅ ((b + 2 ⋅ z ⋅ tan ((θ))))

‖ ‖ ‖ ‖ ‖ ‖‖
if‖‖⎛⎝“p满cz足+ 要pz⎞⎠求≤”faz|||
else
|
‖ ‖
“不满足要求”
| |
| 页,共 3 页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竖向力标准组合值: Fk ≔ 345 基础及其上覆土的平均容重: γ ≔ 20 ――
3
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60 基础埋置深度: dh ≔ 2 基础长度: l ≔ 1.35 基础宽度: b ≔ 1.35
基底到软弱下卧层距离: z ≔ 2.83
189.3
6.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pcz ≔ γm ⋅ ⎛⎝dh + z⎞⎠ = 96.6

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修

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修

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1、由PKPM计算出上部荷载作用在基础顶部的标准值荷载:F gk = 1800.00 kN F qk = 80.00 kN不变荷载分项系数r g = 1.20 活荷载分项系数r q = 1.40F = r g·F gk+r q·F qk = 2272.00 kN2、根据地勘资料可知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如下表:地基软弱下卧层计算简图4、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1)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假设:21644mblA=⨯=⨯=kPa194.68)5.05.1(m/186.1)34(m/6.193.0160)3()3(33=-⨯⨯+-⨯⨯+=-+-+=mkNmkNkPadbfakfakmdbγηγη(2)验算基础底宽度22316m 80.13m5.1m /2068.1942272m A kN kPa kN h fa Fk A =≤=⨯-=-≥γ 故:假设基础底面积21644m b l A =⨯=⨯=满足要求。

(3)基底处附加压力kPamm kN m mm m m kN kN A Gk Fk Pc Pk P 1455.1/18m445.144/202272330=⨯-⨯⨯⨯⨯+=+=-= (4)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设计值由5.042z 359.14.40.721==<==≥b MPa MPa Es Es A ,;故由《规范》知︒=23θ kPa46.71)23tan 224)(23tan 224(14544)tan 2)(tan 2(0=︒⨯⨯+︒⨯⨯+⨯⨯=++=m m m m kPam m z l z b lbp Pz θθ(5)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标准值kPa m m kN m kN m m kN Pcz 6.462)/8.9/6.19(5.1/18333=⨯-+⨯= (6)下卧层顶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3333/31.1325.12)/8.9/6.19(5.1/18m kN mm m m kN m kN m m kN m =+⨯-+⨯=γ(7)下卧层顶面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149.93)5.05.3(m /31.130.1110)3(3=-⨯⨯+=-++=m kN kPa d fak fak m d γη (8)验算下卧层强度kPa fa Pz 93.149118.06kPa 46.6kPa kPa 46.71=<=+=符合要求。

软弱下卧层验算例子

软弱下卧层验算例子

2.基础类型矩形基础3.基础参数基础尺寸: b×l=2000×2000mm2 基础埋深:d =荷载: Fk = 地下水位埋深:4.计算参数设计时执行的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 "基础规范" 基础宽度承载力修正系数:5.地质参数土层名称重度kN/m3 模量Es 厚度(m) 深度(m) 承载力(kPa)1 填土2 粉质粘土 1503 淤泥质土 84二、计算步骤1.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基础自重和其上的土重为:Gk=rgAd=20×××= kN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pk=(Fk+Gk)/A =(+)/(×) = kPa基础底面自重压力为:p c=gm1d= ×= kPa上式中 gm1为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其中地下水位下的重度取浮重度gm1=×+×/+ ==m3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p0= pk- pc= = kPa2.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附加压力按扩散角计算Es1/Es2 = =z/b = =Es1为上层土压缩模量,Es2为下层土压缩模量;z为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b为矩形基础底边的宽度;查"基础规范"表,得q=23°;由"基础规范"式,得pz = lb(pk-pc)/((b+2ztanq)(l+2ztanq))= ××( /(( +2××tan 23°) ×( +2××tan 23°))= (×)= kPa3.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压力pcz= gmd= ×= kPa上式中 gm为软弱下卧层顶面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其中地下水位下的重度取浮重度gm=(×+×+×)/(++)== kN/m34.根据"基础规范"条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 fak+ndrm (d -= + ×× -= kPad为软弱下卧层顶面距地面的距离。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注意的问题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注意的问题

验算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软弱下卧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在验算时,应根据软弱下卧层土
的物理力学性质,如密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来确定软弱下卧层土的承载能力。

2 地基土体的厚度:地基土体的厚度也是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之
一,所以在验算时,应注意地基土体的厚度是否足够。

3 地基土体的形态:地基土体的形态也会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所
以在验算时,应注意地基土体的形态是否合理。

4 地基土体的水状态:如果地基土体的水状态不好,会影响地基的
承载能力,所以在验算时,应注意地基土体的水状态。

5 地基土体的应力状态:地基土体的应力状态也会影响地基的承载
能力,所以在验算时,应注意地基土体的应力状态。

6 设计荷载:在验算时,还应注意设计荷载是否合理,以及荷载是
否均匀分布。

7 其他因素:还应注意其他因素,比如地震作用、温度变化、湿度
变化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

另外,在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时,应使用适当的土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确保验算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还应注意计算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与实际情况相符。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注意的问题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注意的问题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注意的问题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是确定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针对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正确识别软弱下卧层地基的承载力特点,例如地基的强度大小、稳定性、屈服特征等,应合理选择合理的设计参数。

根据不同重要性设计对应的抗压及抗拔强度,也是施工安全常识。

2、精确把握软弱下卧层地基能否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在一般条件下,地基下面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确保地基的承载强度和刚度满足工程的要求。

3、明确地基承载力的试验,针对软弱下卧层地基,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试验类型,应尽可能使用收集全面详细的定位水平和垂直承载力试验数据。

4、确定地基支撑方法,软弱下卧层地基必须提高支撑质量,开展加固、助推、补偿等支撑措施,合理选择支撑分布和结构参数,确保工程特性。

根据以上分析,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应注意的问题说明了,要正确识别软弱下卧层地基的承载力特点,精确把握软弱下卧层地基能否满足工程要求,明确地基承载力的试验,以及确定地基支撑方法等。

只有将以上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保证软弱地基验算的准确性,确保设计施工的安全性。

软弱下卧层验算(新)

软弱下卧层验算(新)

基础底面长L=基础底面宽B=
基础高度h=
轴力标准值F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ηd=
1.0基础砼容重γc=
25.0kN/m 软弱下卧层顶面埋置深度dz=
7950mm 基础埋置深度d=
第一层土(持力层上面)土层厚度d1=
第一层土的重度γ1=
持力层土的重度γ2=
上层土压缩模量Es1=
下层土(软弱下卧层)压缩模量Es2=
地下水埋深dw=
下卧层顶面以上平均重度γm=
10.523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
218.34kPa 基础自重Gk1= γc * Vc =γc * L * B * h=46333.50kN 基础上的土重Gk2 = γ1 * L * B * ( d - h)=88168.83kN 基础自重Gk = Gk1 + Gk2=
134502.33kN 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z = dz - d=1757mm z/B=
0.02Es1/Es2=
2.00地基压力扩散角θ=
0.0°pk = (Fk + Gk) / A=124.27kPa
pc = γ1 * d1 + γ2 * (d - d1)=111.47kPa
pz=L*B*(pk-pc)/[(B+2*z*tanθ)*(L+2*z*tanθ)]=12.80kPa
pcz = γm * dz=83.60kPa
pz + pcz =96.40<faz=218.34kpa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资料
1.工程信息工程名称:**工程基础编号:J-1
2.基础类型矩形基础
3.基础参数基础尺寸:b×l=2000×2000mm2 基础埋深:d =1.20m
荷载:Fk = 700.00kN 地下水位埋深:1.90m
4.计算参数设计时执行的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基础规范" 基础宽度承载力修正系数: 1.0
5.地质参数
地质资料参数表序号土层名称重度kN/m3 模量Es 厚度(m) 深度(m) 承载力(kPa)
1 填土18.00 7.50 0.70 0.70 100.0
2 粉质粘土18.00 7.50 1.80 2.50 150
3 淤泥质土17.5 2.5 4.50 7.00 84
二、计算步骤
1.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
基础自重和其上的土重为:
Gk=rgAd=20×2.00×2.00×1.20=96.00 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pk=(Fk+Gk)/A =(700.00+96.00)/(2.00×2.00)= 199.00 kPa
基础底面自重压力为:
pc=gm1d= 18.00×1.20= 21.60 kPa
上式中gm1为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其中地下水位下的重度取浮重度
gm1=(18.00×0.70+18.00×0.50)/(0.70+0.50)
=21.60/1.20=18.00kN/m3
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
p0= pk- pc= 199.00- 21.60= 177.40 kPa
2.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
附加压力按扩散角计算
Es1/Es2 = 7.50/2.50 = 3.00
z/b = 1.30/2.00 = 0.65
Es1为上层土压缩模量,Es2为下层土压缩模量;
z为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b为矩形基础底边的宽度;
查"基础规范"表5.2.7,得q=23°;
由"基础规范"式5.2.7-3,得
pz = lb(pk-pc)/((b+2ztanq)(l+2ztanq))
= 2.00×2.00×( 199.00- 21.60)/(( 2.00+2×1.30×tan 23°)
×( 2.00+2×1.30×tan 23°))
= 709.60/(3.10363×3.10363)
= 73.67 kPa
3.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压力
pcz= gmd= 15.60×2.50= 39.00 kPa
上式中gm为软弱下卧层顶面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其中地下水位下的重度取浮重度
gm=(18.00×0.70+18.00×1.20+8.00×0.60)/(0.70+1.20+0.60)
= 39.00/2.50
= 15.60 kN/m3
4.根据"基础规范"
5.2.4条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 fak+ndrm (d - 0.5)
= 84.00 + 1.00×15.60×(2.50 - 0.5)
= 115.20 kPa
d为软弱下卧层顶面距地面的距离。

即所计算层的顶面距地面的距离。

这不是一个死值。

规范上所说的“基础埋置深度”即指所计算层的顶面距地面的距离。

5.结论
由"基础规范"式5.2.7-1,得
pz+pcz = 73.67+39.00 = 112.67 kPa<fa = 115.20 kPa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