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优秀课件

课堂检测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 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 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 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课堂检测
2、理解性默写: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终将冲出 苦闷,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 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行路难》中用动作描写表现诗人内心的激荡
愤懑的诗句是:
,
。
停杯投箸不能 拔剑四顾心茫然
课堂检测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
说说第四句中的两个历史故事。
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 载,姜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 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乘舟梦日: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 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合作探究
作者借用这两个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诗人借姜尚“垂钓碧溪”、伊尹“ 乘舟梦日”的典故,寄寓了自己有朝一 日也能像古人那样被统治者重用、建立 伟业的愿望。
合作探究
李白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 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 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 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 “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 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 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他就 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
②投箸:丢下筷子。箸:筷子。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3.诗词三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习题】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原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赏析习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专题04 诗词三首一、知识梳理一、《行路难》1.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语),可见其影响。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
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
课文所选为第一首,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积累词语:茫然:迷惘的样子。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价钱。
箸(zhù):筷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姜太公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歧路:岔路。
《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路在哪里呢?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济:渡过。
沧海:大海。
3.整体理解第一层(前四句):美酒珍馐,无心享用。
第一层(中四句):欲为受阻,心存幻想。
第一层(后四句):行路虽难,壮心不已。
4.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翻译、背景、主题

13.诗词三首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原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译文【部编版九上】

九年级上13、诗词三首译文行路难(其一)译文:金樽中的清酒,一斗价值十千钱,玉盘里精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漫然无所适从。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
闲时我学姜太公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梦见自己像伊尹一样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主旨:《行路难》全诗抒写了诗人深感仕途艰难,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烈的苦闷、抑郁和不平;诗人借“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译文: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二十三年遭受贬谪,被抛弃在这荒蛮之地。
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柯久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一样,恍如隔世。
沉舟之畔,正有千帆驶过,病树前头,却是万树争春。
今日听你赠的这首诗,暂且凭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
主旨:本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水调歌头译文: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八月十五,(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担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透进雕花窗户,照着不眠之人。
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时圆时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主旨:《水调歌头》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优秀课件 实用PPT

背景简介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 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 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 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 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 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诗词赏析 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把酒问月,引出思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 “无眠”——因思念而难以成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从月圆想到 人圆,再想到分别。 “但愿人长久”——渴望团圆。
诗词赏析
写作特色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 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与社会契 合的特点。上阕借明月自喻清高,下阕 用圆月衬托离别。把“天”“月”人格 化,亲切动人,朴实无华的语言如行云 流水,既有情趣,又有理趣,想象奇特, 境界旷远,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给读者 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只希望两人岁岁平安、健康长寿, 虽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高悬的明月。
婵娟,嫦娥,这里指代明月。 这两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 的祝福之情。
诗词赏析
主题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只要人能平安幸福,生命长 久,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 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 聚吗?这是词人自我安慰,也是 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对自己 政治遭遇的抚慰,表现出词人豁 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

13.诗词三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姓名:班级: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习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分析:诗人的心情不是愉悦的,而是郁闷,怀才不遇。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答案】D【解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渡。
反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意: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如今身处 何方?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那 时)我将挂起风帆渡过茫茫大海。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 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嗜酒的诗人对此 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此中 包含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
3.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
对前途的茫然 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这首诗借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 坎坷,既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的抑郁苦 闷,又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 度及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其一)
冰塞黄河,大雪满山 垂钓碧溪,乘舟日边
内容与主旨:
这首诗及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 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 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 和乐观精神.
❖ 1、这首诗歌的题目中有一个“酬”字,是酬 谢“乐天”的,哪两句诗最能表现这一目的?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 “馐”,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同“值”,价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 箸:筷子。
拔剑四顾心茫然。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夸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顾心茫然。
诗意: 内心抑郁,心情激荡
金酒杯里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 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 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 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 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 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 着、自信 ,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 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 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 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 《蜀道难》等。著有《李太白全集》。
诗意:
想渡过黄河,可坚冰封住了河面,想要 登上太行山,但大雪盖满了山。闲时坐在 碧溪上垂钓,忽又想象在梦中乘船从日边 经过。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歧路:岔路,大路上分出来 的小路。
今安在:如今身在何方?也 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 哪里?
会:一定,必然。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 易合称“刘白”。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派政治 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 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 禹 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塞:堵塞。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 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用典
达自己期待能像姜尚、伊尹一样早受君命,一朝 平步青云,实现“济苍生”的宏愿。
比喻人生道路艰难和仕途坎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 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 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 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 实结合,想象雄奇。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诗 人、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他 诗歌风格雄浑豪迈,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 居 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回顾自己贬谪生活
交待了诗人被贬谪的地点,时间, 环境。表达了诗人的积愤之情和 辛酸。 从“凄凉地、弃置身”两词可以 看出。
感慨人世间的变迁
《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 全集》卷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天宝三年(744年),李白遭受 谗毁排挤,愤而离开京城时所作。
诗 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学体裁。汉代以前 “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专指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 诗的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 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 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符合 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艰难 希望
坚信理想 积极乐观
长风破浪,挂帆济海 追求
1.用典精当。 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句诗连用两个典故,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 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从而施展才能和抱负的 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自比宗悫,可见其远大志向。
2.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
典故“闻笛赋”的作用是:悼念 王叔文等被政治迫害的故人; 典故“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 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 怅惘。 用 典
预示未来发展前景
作者自喻“沉舟、病树”,表达了一 个“新的事物必然代替旧的事物,社 会、人类必将发展”的观念。作者的 胸襟十分豁达,乐观。
蕴涵哲理
听歌举杯振作精神
叙述了诗人与白居易共勉,对白 居易的感激,也突出了诗人坚韧 不拔的气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zūn
行路难(其一)
zhù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s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樽:盛酒的器具。
行路难(其一)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