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防治工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防治工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防治工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由于其突发性和强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类和财产的危害,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原则之一是“科学性”。

在进行工程勘查和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相关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

只有在全面了解灾害形成机理、潜在危险区域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规划和设计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原则之二是“综合性”。

泥石流灾害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设计防治工程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材料。

如通过建设拦河堰、引导河道,增加河床沙砾的堆积,减缓泥石流流速,降低泥石流破坏力等方法。

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原则还包括“灵活性”。

由于泥石流灾害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防治工程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即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要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防治工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针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方法,首要步骤是进行勘查工作。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对潜在危险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泥石流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水文气象条件等信息,并通过各类调查手段获取泥石流历史灾害的影响范围、形成机理等数据。

接下来是基于勘查结果进行设计。

根据勘查所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确定防治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的建设措施。

常见的设计方法包括拦河堰、控制冲沟、加固滑坡体等。

对于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还可以采用分区分级的思路,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风险。

在实施防治工程时,要注重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设相应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泥石流的活动情况,确保防治工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
法(Janbu)等方法进行校核。 a.滑坡稳定性计算
b.滑坡推力:应按传递系数法计算
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 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
2.3.1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 1)滑动面为折线形 下滑力Ti
抗滑力Ri
传递系数
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 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
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
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
1.1 一般规定
1.1.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规模小、地质 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1.1.2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 坡防治地质勘查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 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 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 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有关 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 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3.2.1 地表排水 3.2.1.4 地表排水工程水力设计,应首先对排水系统各
主、支沟段控制的汇流面积进行分割计算,并根据设 计降雨强度和校核标准分别计算各主、支沟流汇流量 和输水量;在此基础上,确定排水沟断面或校核排水 沟过流能力。
3 排水工程
3.2排水工程设计
3.2.1 地表排水 3.2.1.5 排水沟过流量计算公式为:
后缘裂缝静水压力
沿滑面扬压力
2.3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 2.3.3 滑坡滑带参数确定
滑带力学参数,可采用试验、经验数据类比与反演相 结合的方法确定。反演公式推荐为:
内聚力
内摩擦角
一般条件下,稳定系数K可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滑坡处于整体暂时稳定-变形状态:Ks =l.00~1.05; 滑坡处于整体变形-滑动状态:Ks =O.95~1.00。

拦挡坝及谷坊在绿荫塘泥石流防治中的应用

拦挡坝及谷坊在绿荫塘泥石流防治中的应用

拦挡坝及谷坊在绿荫塘泥石流防治中的应用张伟;程晓辉【摘要】The paper introduce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f debris flow region in Lvyintang, describes water source conditions, scal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debris flow, and calculates debris flow eigenvalues from aspects of velocity, discharge and impact force. According to rele-vant design criteria, it discusses preventive scheme by combining blocking dam with check dam, and finally achieves certain disaster preventing efficiency.%介绍了绿荫塘泥石流区的地质环境状况,简述了泥石流的水源条件、规模及发展趋势,并从流速、流量、冲击力等方面,计算了泥石流的特征值,并依据相关设计标准,论述了拦挡坝及谷坊相结合的防治方案,取得了一定的防灾效益.【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6(042)004【总页数】2页(P85-86)【关键词】泥石流;特征值;拦挡坝;谷坊【作者】张伟;程晓辉【作者单位】十四冶建设云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3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云南昆明 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1.1气象与水文工程区属于北亚热带气候类型。

年平均气温7.5℃~9.0℃。

年平均降雨量为830 mm~890 mm,年蒸发量为1 000 mm~1 100 mm。

绿荫塘泥石流位于大白河中游东岸,沟发源于工程区南东海拔2 200 m的下小营附近,总长约2 km,属北边大沟的支沟,最终流入大白河;调查期间,沟内流量约为2.6 L/s。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第条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泥石流防治工程与自然地质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复杂变化,包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因兴建工程改变了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而引发新的灾害。同时,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不成熟的科学技术,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性。
第条岩土性质的不确定性泥石流体及工程岩图体多是非均质、多向异性介质,其岩土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防治设计时不仅应掌握岩土性质及其概率分布,而且要了解测试方法及其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差异。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第条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勘察等内容。针对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工程勘察必须由具有地质灾害勘察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条防治工程设计这是一门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和方针政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J
工程构件截面中心轴的惯性矩;
K
安全系数、弹性抗力系数、换算系数、地基系数;
Ks
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
Kt
挡土墙抗倾覆稳定系数;
k0
抗倾覆安全系数;
L
防冲肋板间距、拦砂坝主、副坝间距,谷坊间距、钢索在河床上的敷设长度;
L1,L2
锚索锚固长度;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I
T/CAGHP XXX-XXXX


本标准按国标《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 1.1-2009)编写规则执行。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 135 队 主要起草人:陈晓清 游 勇 李德基 赵万玉 郭 毅 李冠奇 钱江彭 袁 磊 张 继 冉茂云 赵建壮 陈文军 钟 东 郭志勇 温清茂 陈致全 李俊飞 朱文兵 唐 川 陈 强 于成龙 戴敬儒 何青云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GHP XXX-2016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of Design for Debris Flow Prevention
(征求意见稿)
XX-XX-XX发布(黑体四号)
XX-XX-XX实施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发布(黑体四号)
T/CAGHP XXX-2016

前 引

言 .............................................................................. II 言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主要符号 ........................................................................... 2 5 基本规定 ........................................................................... 3 6 工程设计标准 ....................................................................... 5 7 设计参数计算 ....................................................................... 6 8 方案设计 ........................................................................... 8 9 分项工程设计 ...................................................................... 10 10 工程监测设计 ..................................................................... 19 11 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措施说明 ....................................................... 23 12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 26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参 索 录 A (资料性附录) 工程治理后泥石流参数计算 ................................... 28 录 B (资料性附录) 糙率计算 ................................................... 29 录 C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冲击力 ............................................... 31 录 D (资料性附录) 冲刷计算公式 ............................................... 33 录 E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拦砂坝荷载分析及其组合 ............................... 37 录 F (资料性附录) 拦砂坝库容计算方法 ......................................... 40 录 G (资料性附录) 坝下消能工程 ............................................... 42 录 H (资料性附录) 坝基渗透变形计算公式 ....................................... 43 录 I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拦砂坝新型结构 ....................................... 44 录 J (资料性附录) 排导槽 ..................................................... 46 录 K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排导槽新型结构 ....................................... 48 录 L (资料性附录) 渡槽纵坡计算方法 ........................................... 50 录 M (规范性附录)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内容 ..................................... 51 录 N (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 52 考 文 献 ...................................................................... 53 引 ............................................................................ 5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00.10.28 目录前言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谷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工程6.9 坡面治理工程6.10 生物工程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1.1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

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

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

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PPT课件
1.1.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规模小、地质 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1.1.2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 坡防治地质勘查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 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 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 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有关 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 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第1.2.2条 风险性设计 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 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 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 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形变和破坏的 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 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 完善、不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 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相当大 的风险性,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 检测资料适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 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
治理相适应,并为正常治理提供基础。
9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
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 1.2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1.2.1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对滑坡防治工程涉 及的各工程单元进行施工图设计,并编制相应的施工 图设计说明书。 1.2.2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基 本思路、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顺序、 进度计划、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理等。 1.2.3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提交相应的设计图 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l、AO或更大 幅面。
1)滑动面为折线形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分解,并对各单元项目确定设计要求与边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工程的实现步 骤和有关工程参数。 第 2.1.6 条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初步设计图进行扩充, 使之满足实施的需要:
对监测方案应给出准确的布点位置及要求,以利于定位实施;编制工程预算及设计
程度为主、适当参考工程造价的原则,进行综合确定。 第 2.2.2 条 根据泥石流灾害的受灾对象、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期望经
济损失和防治工程投资等五个因素,可将泥石流灾害防治安全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 (表 2—1)。 2.3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 第 2.3.1 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的确定,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及对工程的影响;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埋深、动态、补给排泄条件及地层渗透系数; 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参数;特殊岩土的测试与评价; (4)其它资料:施工场地的水、电、交通条件:排水、排污条件;对噪声、振动 的限制;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地方经验;地方的材料及劳务价格;防治工 程影响范围内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图等。 第 1.4.3 条 防治工程设计在执行本规范时,尚应参照执行国家、行业、部门
图设计,视情况也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监测。 第 2.1.4 条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防治目标,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全
面的技术与经济论证,提出优化的推荐设计方案。此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提出相应的 设计方案图纸,设计论证说明。 第 2.1.5 条 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泥石流灾害影响范围的防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
上,运用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并宜提出多方 案进行比较。 第 1.3.5 条 应注意与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
保护、土地管理和开发相结合,并在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美观。 第 1.3.6 条 泥石流灾害防治方法要点:
(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根据泥石流活动 的时、空特点,采用不同的防治工程,以减轻或化解泥石流的成灾因素。 (2)在形成区以抑制泥砂产生为主,阻滞泥沙输移,常用的措施有:恢复植被、 建造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林、坡面截水沟、沟谷区的拦沙坝、导流堤、护岸、 护底工程等。
县级城市
铁道、国道、航道主干 铁道、国道、 航道及中 铁道、省道及小型桥 乡、镇间的道路桥 线及大型桥梁隧道 型桥梁、隧道 梁、隧道 梁 受灾对象 大型的能源、水利、通 中型的能源、水利、通 小型的能源、水利、通 乡、镇级的能源、 讯、邮电、矿山、国防 讯、邮电、矿山、国防 讯、邮电、矿山、国防 水利、 通讯、 邮电、 工程等专项设施 工程等专项设施 工程等专项设施 矿山等专项设施 一级建筑物 死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104 元) 期望经济损失 (104 元/年) 防治工程投资 (104 元) >1000 >1000 >1000 >1000 二级建筑物 1000~100 1000~500 1000~500 1000~500 三级建筑物 100~10 500~100 500~100 500~100 普通建筑物 <10 < < <
并满足所有预定功能。即在设计服务(使用)期内在预定功能、安全性和耐久性、工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期和投资的经济性三个方面达成要求。具体而言,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 防治工程仍能保证地质灾害体的整体稳定性, 不致 造成)危及人员生命等重大的地质灾害。 (2)在正常荷载组合条件下, 防治工程应保证地质灾害体无明显的破坏, 不会造 成危及建筑物安全的地质灾害。 (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永久性工程的设计服务(使用)期一般可按 50 年考 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第 1.3.2 条 应充分收集与工程设计相关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
发性。为了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减轻其危害程度,在泥石流发生前后开展的防 治工程设计,不少情况下具有应急设计的特点。此种情况下,通常是边勘查、边设 计、边监测、边施工。 第 1.2.4 条 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单一的防治工程措施有时难以承受来自泥石
流灾害体的外界的荷载,从而导致工程失效。因此,针对每个泥石流的特点,在不 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措施, 进行综合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工程投资不能一次到位, 也应在防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分解,采取分期、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综合防治。 1.3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 1.3.1 条 应以少的投资、短的工期,达到设计服务(使用)期内安全运行,
选,既要安全可靠,也要经济合理。 第 2.2.2 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应使其整体稳定性满足抗滑(抗
剪或抗剪断)和抗倾覆安全系数的要求(表 2--2)。 第 2.2.3 条 泥石流拦挡坝坝体与坝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坝体内或地基的最
大压应力 σ max 不超过筑坝材料的允许值,最小压应力。心不允许出现负值。 3 荷载分析与计算
质等资料,作为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同时,应考虑到场地可能发生的自然地质灾 害(如暴雨、洪水、崩塌、滑坡等)和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新的地质灾害,对这些灾 害应在勘察、评价、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第 1.3.3 条 应在室内和野外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算出各项参数的
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确定其标准值。同时,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参数,进 行对比分析后,合理的选取设计值。 第 1.3.4 条 应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两种分析都应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
免费标准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 1.1
总则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 1.1.1 条 泥石流防治程序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
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为保证获得 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 1.1.2 条 工程勘查 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说明书。 第 2.1.7 条 在泥石流灾害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和四级的情况下,可将可行性
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合并,编制能达到初设要求的可行性方案设计。 第 2.1.8 条 各阶段的设计图表一般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结构详图,以及工
现行的规范、规程、标准及指南、手册(附录 6)。 2 2.1 基本规定与设计标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阶段及其主要任务 第 2.1.1 条 三类。 第 2.1.2 条 防治工程应按三阶段设计,即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可分为防治工程、治理工程和应急治理工程
图设计;治理工程宜按两个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 2.1.3 条 应急治理工程可按一阶段设计,即根据现场勘查:立即进行施工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3)在流通区和泥石流通过地段以疏导为主, 保证流路通畅。 主要措施是导流和 护岸、护底、清障。在地形较好的地区,则采用可靠的拦挡措施,以达到减沙、减 势、控制水沙下泄量、控制流量的效果。拦挡工程有:实体重力坝和格栅坝、停淤 场、导流堤、坝下的护岸、护底等。 (4)对规模巨大、势能大的泥石流,宜采取避让措施或防冲措施。如平面绕避改 道、立面绕避(渡槽、明峒渡槽、高桥、大跨、沟底隧道等)。 (5)利用停淤、分流化解泥石流水、沙集中的矛盾。主要措施有停淤场、分流导 流工程。 (6)改建或迁移防护设施。 (7)视地形条件,在堆积区停淤减沙或停淤束水攻沙,增大搬运能力,使泥沙顺 利直接排入大河。 (8)汇入大河段,应加大大河排沙能力,稳定主流切割扇缘,降低泥石流沟侵蚀 基准面。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为导流堤、挑流坝等。 1.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第 1.4.1 条 据。主要包括: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设计任务书; (3)工程勘察报告等。 第 1.4.2 条 包括以下方面: (1)地形资料:地形图及平面, 、高程控制; (2)气象水文资料:气温、降雨、冻结深度、暴雨;水文、流量、淹没、冲淤等; (3)防治工程勘察资料:地质体的类型、年代、成因、产状、分布:岩土的工程 性质及变异性;地质构造的性质、展布及对工程的影响;自然或人为不良地质现象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的要求。主要 设计工程师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工作必须有法定的依
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 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 1.1.3 条 可行性研究 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
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 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 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 1.1.4 条 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
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 1.1.7 条 竣工验收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
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交付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 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 1.2.1 条 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
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 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 1.1.5 条 工程设计 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
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 1.1.6 条 工程施工 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
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泥石流灾害 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第 1.2.2 条 风险性设计 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