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健康评价

合集下载

河流健康评价课件

河流健康评价课件
河流健康评价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河流健康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河流生态系统的问题,保障生态安全和人 民健康。
河流健康评价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2
河流健康评价的基本概念
河流健康定 义
河流健康的定义是指河流在自然和人 为干扰下所表现出的状态和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这包括河流的物理、化学、 生物和生态方面的健康状态。
境影响评价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河 流健康评价的国际化发展。
保护河流健康的措施与建议
强化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 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修 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推广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管理,防 止过度开发利用。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河 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恶化。
通过河流健康评价,可以向政府、 决策者和公众提供有关河流生态 系统的科学依据,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河流健康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04
加强河流健康评价的方法学研 究,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结合遥感、GIS等信息技术, 实现河流健康评价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
拓展河流健康评价的应用领域, 如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环
指示生物
选择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指 示生物,通过其存活、繁 殖和分布情况来评价河流 健康状况。
基于水质评价的方法
水质指标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水质标 准,选取化学需氧量、氨 氮、总磷等关键指标进行 评价。
水质监测
定期对河流的水质进行监 测,包括枯水期和丰水期, 以全面了解水质变化情况。

河流健康评价课件

河流健康评价课件
综合指数评价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反映河流生 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而且可以通过加权平均等方 法对不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一个综合的评 分或等级。
该方法首先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范围,然后选择适 当的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根据评 价标准对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
缺点是对于某些指标的权重确定存在主观性,而 且对于某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可能无法充分考虑。
长江流域是我国河流健康评价实践的 重要区域,注重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 、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环境质量等方 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
珠江流域
珠江流域的河流健康评价实践注重河 流的生态功能和人类活动影响,开展 了大量实地调查和监测工作,为河流 健康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流健康评价实践的启示与展望
启示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各种措施,防 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
境。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包括水土保 持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水
土保持耕作措施等。
水土保持对于维护河流健康具有 重要意义,可以减少泥沙淤积, 保持河道的自然形态,从而保障
河流的生态功能。
水质改善
水质改善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改善水体的水质,包括减少污染源、增加水体的自净能 力等。
意义
河流健康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河流保 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威胁,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可以提高人们对河流生态 系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河流保护。
河流健康评价的国内外现状
国内现状
我国在河流健康评价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都加强了对河流健康评 价的重视,开展了一系列评价工作。但总体来说,我国在河流健康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标准不统一等。

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1. 引言河流作为自然界重要的水资源承载体,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原因,许多河流面临着健康状况不佳的困境。

因此,对河流的健康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河流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2. 河流健康的概念与意义河流健康是指河流系统以其所承载的生态系统功能保持完好和稳定的状态。

河流健康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进行河流健康评价,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河流健康问题。

3. 河流健康评价的理论基础河流健康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河流生态学和环境指标的选择。

河流生态学研究河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讨不同生态环境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为河流健康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选择合适的环境指标对于河流健康评价至关重要。

环境指标可以从水质、河道形态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

4. 河流健康评价的方法河流健康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水质评价、藻类指数、鱼类生态评价和物种多样性评价等。

水质评价是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水样中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对河流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进行评价。

藻类指数是评估河流富营养化程度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河流中藻类群落的组成、数量和多样性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环境中的养分含量和水质状况。

鱼类生态评价则是通过对河流中鱼类种群结构、数量和生殖状况等进行调查和监测,来评价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

物种多样性评价则是通过对河流中各种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评估,来判断河流的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

5. 河流健康评价的实践案例实践案例一:长江流域健康评价。

长江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系统之一,对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长江流域的水质、藻类、鱼类和物种多样性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长江流域的健康状况,为长江流域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河流健康评估的内容

河流健康评估的内容

河流健康评估的内容
河流健康评估的内容
1.物理一化学评估
物理一化学评估作为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之一,是因为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河流水流和水质变化、河势变化、土地使用情况和岸边结构。

物理量测参数包括流量、温度、电导率、悬移质、浊度、颜色。

化学量测参数包括pH值、碱度、硬度、盐度、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有机碳等。

其他水化学主要控制性指标包括阴离子、阳离子,营养物质等(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硅)。

在河流健康评估中应突出物理一化学量测参数对河流生物群落的潜在影响。

比如总磷、总磷/总氮和叶绿素等,可能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盐的输入可能改变电导率造成某些敏感物种死亡;生化需氧量(BOD)的降低会引起生物窒息,造成鱼类死亡;由于泥沙输移造成悬移质和浊度变化,引起淤积和地貌特征变化,改变吸附在泥沙颗粒表面上的营养盐的输移规律及栖息地质量;由于污染引起pH值、有机物和金属等
参数变化,可能造成敏感生物的减少等。

一些机构和研究者倾向于综合各种水质指数为一组简单的水质指数,目的是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水质的关注需求。

这种非专业的综合水质指标采用数量不多的指数作为一种工具,可以表示水体受损的相对水平,也可以对于水质改善过程进行评估,并且研究随时间演变趋势。

河流健康评价预算表

河流健康评价预算表

河流健康评价预算表【实用版】目录1.河流健康评价的意义2.河流健康评价的方法3.河流健康评价的预算表4.河流健康评价的实际应用正文1.河流健康评价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流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其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河流健康评价是衡量河流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河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河流的健康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河流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从而确保河流水质、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健康状况。

2.河流健康评价的方法河流健康评价通常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评价:通过对河流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其是否达到相关标准,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2)生态系统评价:评估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以了解河流生态环境的状况。

(3)社会经济评价:分析河流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3.河流健康评价的预算表为了更好地进行河流健康评价,需要制定详细的预算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费用:包括水质监测、生态监测等各项费用。

(2)数据分析费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估所需的费用。

(3)人员费用:包括评价团队的工资、差旅、培训等费用。

(4)其他费用:如设备购置、租赁、维护等费用。

4.河流健康评价的实际应用通过对河流的健康评价,可以得到河流的整体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

此外,河流健康评价还可以为河流治理提供依据,帮助有关方面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治理效果。

总之,河流健康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维护河流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常用方法介绍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常用方法介绍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常用方法介绍河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源,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河流生态环境破坏日益加剧,使得河流健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评价,是河流治理和保护的重要一步。

下面将介绍几种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常用的方法。

一、物种多样性评价法物种多样性是河流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之一,通过对河流中生物物种的种类、丰度、分布等参数的测定,可以判断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物种多样性评价指标包括物种数、优势度、种类均匀度、Shannon-Wiener指数等。

二、污染物浓度评价法河流中的污染物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通过对河流中污染物的浓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判断污染物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常用的污染物浓度评价指标包括氨氮、总氮、总磷等。

三、水质指数评价法水质指数是综合评价河流水质的指标。

常用的水质指数评价法包括美国环保署的水质指数(WQI)、中国的地表水质量标准等。

通过对河流中溶解氧、pH、浊度、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磷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综合评价河流水质的好坏。

四、生态因子评价法生态因子评价法是综合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多个因素的评价方法。

生态因子指评价系统中与生物体生命活动或生境要求等相关的环境要素。

常用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包括水力因子、水温、溶解氧、流量和水位等。

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法关注的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所获得的服务价值。

常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包括水资源供应、水质调节、防洪减灾、生态保护等。

总之,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是河流治理和保护的重要一步。

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常用的几种评价方法,评价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综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只有在合理的评价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治理河流生态环境,建设更美的家园。

(文中指标和方法的英文翻译仅供参考,具体标准以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为准。

宜州区河流健康评价

宜州区河流健康评价

宜州区河流健康评价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河流水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为了了解河流健康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本文对宜州区的河流进行了健康评价。

通过对河流的生物学、水质、河流地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指标的综合分析,旨在为河流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宜州区河流健康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生物学、水质、河流地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指标对宜州区的河流进行综合评价。

1.生物学指标:通过对鱼类种类、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方面的调查,评估河流生物多样性状况。

2.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反映河流水环境质量。

3.河流地貌指标:分析河流的河床、河岸、河道稳定性等地貌特征,评价河流地貌健康状况。

4.社会经济指标:考虑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密度、水资源利用状况等因素,从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三、宜州区河流健康评价结果1.河流健康状况总体分析:根据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宜州区的河流健康状况总体较差,部分河流健康状况严重恶化。

2.各流域健康状况分析:各流域河流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部分流域河流健康状况相对较好,部分流域河流健康状况较差。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水资源管理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而部分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

2.污染防治问题:河流污染物排放量大,导致水质恶化。

应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严控污染物排放。

3.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加大对生态保护力度,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功能。

加强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4.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对策:提高公众对河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五、结论通过对宜州区河流的健康评价,揭示了该区河流健康状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常用方法介绍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常用方法介绍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常用方法介绍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供给人类用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评价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是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

一、生物学指数评价法生物学指数评价法是基于河流中生物群落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的一种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生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反映出河流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状况。

例如,河流中各种生物的多样性水平可以评价河流的水质状况,生物种类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利用鱼类群落结构、底栖动物群落分析等方法可以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定量评价。

二、水质指数评价法水质指数评价法是通过测定河流中的水质指标来评价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

包括物理化学指标如溶解氧、浊度、氨氮等,也包括生物指标如叶绿素a含量、细菌总数等。

通过测定这些指标的数值并与国家和地方的水质标准进行对比,可以判断河流水质的健康程度。

三、地貌指数评价法地貌指数评价法是以河流地貌特征为基础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观察河流的河道形态、地貌特征、水体流速等来评价河流的生态状况。

例如,河流的土壤侵蚀程度、河谷的侵蚀速率、河床形态的稳定程度等可以反映出河流健康状况。

四、人工标志评价法人工标志评价法是通过安装一系列的标志物来评价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

这些标志物可以是人工制造的人工结构物,也可以是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标志物。

通过观察这些标志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活状况,可以判断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

例如,设置河流中的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区域等可以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有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总之,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河流的生态系统状况,包括生物学指数评价法、水质指数评价法、地貌指数评价法和人工标志评价法等。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

在河流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并结合政策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护和提升河流的生态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健康评估的内容

1.物理一化学评估 物理一化学评估作为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之一,是因为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河流 水流和水质变化、河势变化、土地使用情况和岸边结构。物理量测参数包括 流量、温度、电导率、悬移质、浊度、颜色。化学量测参数包括pH值、碱度、 硬度、盐度、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有机碳等。其他水化学主要控制性指标 包括阴离子、阳离子,营养物质等(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硅)。 在河流健康评估中应突出物理一化学量测参数对河流生物群落的潜在影响。 比如总磷、总氮和叶绿素等,可能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盐的输入可能 改变电导率造成某些敏感物种死亡;生化需氧量 (BOD) 的降低会引起生物窒 息,造成鱼类死亡;由于泥沙输移造成悬移质和浊度变化,引起淤积和地貌 特征变化,改变吸附在泥沙颗粒表面上的营养盐的输移规律及栖息地质量; 由于污染引起pH值、有机物和金属等参数变化,可能造成敏感生物的减少等。 一些机构和研究者倾向于综合各种水质指数为一组简单的水质指数,目的是 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水质的关注需求。这种非专业的综合水质指标采用数 量不多的指数作为一种工具,可以表示水体受损的相对水平,也可以对于水 质改善过程进行评估,并且研究随时间演变趋势。



(2)英国
英国在河流健康评价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河流生境调查(RHS),用以评价 河流生态环境的自然特征和质量 ,并判断河流生态环境现状与纯自然状态之间 的差距。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河流保护评价系统(SERCON),目标是用 于评价英国河流的自然保护价值。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评价实践是建立了以河 流无脊椎动物预测和分类计划 (RIVPACS)为基础的河流生物监测系统,通过河 流中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存活状况评价河流的健康状况。

国外对于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侧重于对河流生态系统状况的评价,所选用 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代表性生物指标和生物栖息地指标,而对于河流对人类 的服我国在水质评价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近年来,我国在河流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学等方面也开展了一定的工作。

国外研究进展

随着国际上对河流健康状况的重视,河流健康评价已经在国外很多国家幵展,形 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的实践最 具代表性。 (1)美国 美国环保署(EPA) 于1989年提出了旨在为全国水质管理提供基础水生生物数 据的快速生物监测协议 (RBPs), 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和完善 ,环保署 (EPA) 又于 1999年推出了新版的快速生物监测协议(RBPs),该协议提供了河流着生藻类、 大型无脊椎动物及鱼类的监测及评价方法标准。此外,环保署(EPA)还在1990 年启动了环境监测评价计划(EMAP),用于监测和评价河流与湖泊的水质状态和 变化趋势。在美国的中西部产生了一种重要的河流健康评价的生物学方法 :生 物完整性指数(IBI),最初用于鱼类,后又推广到其他生物,作为评价河流健康状况 的工具以支持水资源计划和决策。美国、瑞典和意大利还采用了岸边与河道 环境细则(RCE),用于快速评价农业地区小溪流的健康状况。

(3)珠江健康评价

2004年, 珠江水利委员会提出了“当好河流代言人, 维护河流健康 ,建设绿色珠江”的治 水工作思路 ,明确了未来珠江的治理方向。 2006 年 4月珠江水利委员会宣布珠江有了河 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珠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河流健康指标由综合层、属性层、分类层 及指标层组成。综合层是对珠江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高度概括 ;属性层包括自然属 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分类层是在属性层下设置的代表该综合指标的分类指标 ,分别为 河流形态结构、河岸带状况、水环境状况、河流水生物、水利管理水平、人类服务功能、 公众意识等7个分类层;指标层是在7个分类层下设置的分指标,包括河岸河床稳定性、水 面面积率、与周围自然生态连通性、河道生态用水保障程度、鱼类栖息地及鱼道状况、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遭受污染后自我修复能力、咸度超标程度、藻类多样性指数、水 生动物完整性指数、珍稀水生动物存活状况、水土流失治理率、植被覆盖率、亲水景观 舒适度、防洪标准达标率、万元 GDP取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灌溉保证率、城镇 供水保证率、通航保证率、水电开发率、管理部门行政执法能力、相关法规建设、非工 程措施完善状况、监测站点完善状况、公众对河流保护自觉度等26个指标。
(1)黄河健康评价

2003年10月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在首届黄河国际论坛上提出将“维持 河流健康生命”作为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的主题,2004年李国英又提出黄河治 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认为“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 水质 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为体现其终极目标的 4 个主要指标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在 研究黄河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刘晓燕等认为连续的河川径流、良好的水质、通畅安全的水沙通道、良性运 行的河流生态系统及一定的供水能力是健康黄河的标志,提出用低限流量、平 滩流量、滩地横比降、河道最大排洪能力、水质类别、水生生物、湿地规模、 供水能力等8项定量指标作为健康黄河的标志。赵彦伟等构建了黄河健康评价 框架,包括干流与支流健康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与河口段健康 ,流域社会 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健康;建立了包括水量、水质、水生生物、物理结构与河 岸带等5个状态层21个指标的黄河健康表征指标体系 ;还提出了宏观、中观和 微观3个层次上的黄河河流修复内容,识别出黄河修复的优先行动领域。


(2)多指标评价法 多指标评价法使用评价标准对河流的生物、化学及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打分 ,将 各项得分累计后的总分作为评价河流健康状况的依据。此类方法在美国及澳 大利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IBI己被应用于浮游生物、藻类、无脊椎动物、 维管束植物等的相关研究中;RCE的指标清单涵盖了河道宽裸结构、河岸带完 整性、河床条件、河道沉积物、河岸结构、水生植被、鱼类等16个指标;ISC 则构建了基于河岸带状况、河流水文学、形态特征、水质及水生生物5方面、 共19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多指标评价法是不同组织层次上多个指标的组 合,考虑的河流表征因子远多于预测模型法,能够及时地反映河流健康状况的变 化。然而,这种方法由于评价标准较难确定 , 因此评价精度有所欠缺 ,并且综合 评价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单个评价参数的信息。
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与方法

河流健康的定义 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河流健康评价的内容 赣江南昌段河流健康评价研究为例




拟评价方法
河流健康的定义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快速膨胀 ,人类对 河流的干扰日渐增加,河流的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并已在全球引起广泛重视。对 河流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前提是必须先判断和评价河流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由此, 河流健康评价研究日渐成为研究热点。 河流健康应包括河流的自然状态健康以及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服务 功能。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几大流域人口密集,水资源高度 开发,难以实现河流自然、生态、社会服务各项功能都达到理想状态。因此,从 我国实际状况出发,我国河流的健康应是在河流一定的自然结构合理和生态环 境需求的条件下,能提供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社会服务功能,满足人类社会相 应时期内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即在保持河流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 的一种均衡状态下达到的河流健康。为此我们定义河流健康内涵为 :在人类的 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下,保持河流自然、生态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相对均衡发 挥的状态,河流能基本实现正常的水、物质及能量的循环及良好的功能,包括维 持一定水平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满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最终形成人类对河流的开发与保护保持平衡的良性循环。

林木隆等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珠江流域河流的健康状况 ,定义了 河流形态结构、水环境状况、河流水生物、服务功能和监测水平大类共 20个指标的珠 江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票否决与简单加权相结合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方 法。
(4)其他研究

赵彦伟等提出了包含水量、水质、水生生物、物理结构与河岸带5大要素的指 标体系及其“很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病态”5 级评价标准, 建立了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程序与模型 ,并以宁波市河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吴阿娜 初步构建了包含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质理化指标和河流生 物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并评价了上海地区的 河流健康状况。耿雷华等构建了单一目标层、5个准则层、25个具体指标的河 流健康评价体系,探索性地提出了健康河流的评价标准,釆用层次分析法以澜沧 江为例对建立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应用。胡春宏等 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建立了包括河道、河流生态系统和流域社会经济 价值3方面共24个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并给出了相应指标的量化计 算方法。 综上,国内对于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涵盖了河流对人类的服务功能等方面,但在 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还未达成共识,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究。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分类

(1)预测模型法 预测模型法的主要思路为:将假设河流在无人为干扰的条件下理论上应该存在 的物种组成与河流实际的物种组成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评价河流的健康状 况。具体的评价流程为:①选取无人为干扰的或人为干扰非常小的河流作为参 照河流;②调查参照河流的物理化学特征和生物组成;③建立参照河流的物理化 学特征与相应生物组成之间的经验模型;④调查被评价河流的物理化学特征,并 将调查结果代入经验模型 ,得到被评价河流理论上应该具备的生物组成 (E);⑤ 调查被评价河流的实际生物组成(0);⑥0/E的值即反映被评价河流的健康状况, 比值越接近1表明该河流越接近自然状态,其健康状况也就越好。RIVPACS和 AUSRIVAS就是这类方法的代表。但是预测模型法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 ,即主 要通过单一物种对河流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评价(如RIVPACS、AUSRIVAS都 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作为对象),并且假设河流的任何变化都会反映在这一物种的 变化上,因此,一旦出现河流的健康状况受到破坏 ,但并未反映在所选物种变化 上的情况,这类方法就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河流真实的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