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科学总结

成果名称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李元元、王迎军、邱学青、李正、徐向民成果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1(前言

本世纪头20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历史时期。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工程人才培养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世纪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和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提出相应的行动纲领和改革举措,是当前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

本项目组基于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课题“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广东省教育厅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7个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自2004年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类专业进行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2(理论创新

2.1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现代“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组在全国较早地从认识上解决了研究型大学要不要培养工程师和培养怎样的工程师的问题。2004年,学校明确提出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使命。根据以工为主的学科特点和办学基础,学校把培养现代高素质工程师作为自身的重要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以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一方面致力于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工程师;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具有学科领域专业技术知识,受过严格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训练,能领导和驾驭科技型企业成长,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集专业技术、市场经验和管理才能于一身的科技型企业家。“研

1

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见图1)。

“大工程”研究型大学需求与挑战背景(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人才定位人才需求综合性学科结构创新型

经济转型科学实力工程师产业升级师资队伍

办学基础全球一体化挑战理工科工程训练条件优势

研究型科技型

工程师企业家

共性能力

工程实市场管

专业技技术创践能力理能力

术能力新能力

图1 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质量规格

2.2 把握现代工程教育规律,提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项目组认真分析和研究了现代高素质工程师的质量规格要求,并形成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一方面大力加强学科集成,实施纵向和横向平台课程计划,推行研究型教学,将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工程职业道德的养成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另一方面将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现代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体系(见图2)。

2

研究型工程师

科技型企业家

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工程训练

毕业

毕业设计四年级实习

学专企联产学合生业业三年级纵课课学实科研创工向程程研验究竞新程平实设室项计实项赛项台验计二年级目划验目目课

导论学习

工程管理能力一年级

技术创新能力横向平台课程知识应用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入学

研究型教学

厚基础宽口径

科学性学习工程性训练

(知识建立)(能力培养)

图2 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实践探索

3.1 实施学科平台课程计划,构建现代工程教学课程体系

项目组按照现代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师质量规格要求,探索按学科大类进行人才培养和组织教学工作,确定了平台课程建设方案,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夯实和拓宽学生的基础,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学科平台课程建设主要针对学科基础课程,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类课程。纵向平台课程建设包括两大类专业:一是属于不同学院、专业名称相同但专业方向不同的专业,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二是同类或相近专业。第一类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做到基本统一。第二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必须要有80,

3

以上的相同课程,构成专业学科基础大平台。大平台的系列课程按系统化思路建设,重点搞好课程内容取舍及其编排顺序、教材建设和多媒体网络课件开发等。每门课程也按模块化建设,促使系列平台课程向精品化、国际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横向平台课程是指教学覆盖面大的学科基础课程。一方面整合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组织考试等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成特色明显的模块化、网络化精品课程。2005年以来,重点建设了基础力学类平台课程、机械类平台课程、化类平台课程、电类平台课程和计算机类平台课程等5个系列的平台课程,先后建设成为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0门省级精品课程。

3.2 教学与科研相渗透,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

项目组注重在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研究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方面要求教师将组织和实施

教学过程作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将课程基础理论中的知识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有机结合起来,弥补课本知识基础性强而新颖性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化为课程,开设反映学术前沿的选修课。支持教师结合承担的科研课题,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原来的科学思维活动,倡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主动学习、问题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新模式。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项目组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人才综合培养方案,通过全面实施学生研究计划(SRP)、百步梯攀登计划和学生竞赛活动,着力构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2004年开始实施学生研究计划和百步梯攀登计划,每年划拨200万元专款作为SRP 项目经费,划拨100万元专款作为百步梯攀登计划项目经费,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特长,开展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手段。近5年累计科技立项4840项,参加

4

学生22900多人次;积极组织国家、省和学校的三级学生竞赛活动。组织学生

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和结构设计等四大竞赛,以及广东省的各项赛事。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物理竞赛等多项校内学生竞赛活动,开拓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3.3 遵循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项目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确立了从实践技能层、能力提高层、综合创新层和科学研究层等四个层次的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技能层主要通过绘制实践课程结构路线图,开设学科导论课程,课内外结合,

通过开放式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力提高层把工程设计贯穿于入门到学科实践全过程,实现实验课程从传统方式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方式转变;综合创新层以课程设计和专业创新实验课程为主,结合综合创新实验室和学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工程设计大赛,对学生进行深入培养和训练;科学研究层通过学生研究计划、联合实验室及产学研项目、各的

类竞赛项目,让学生参与高层次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现代工程研究能力(见图3)。

科学研究层

综合创新层

产学研项目

能力提高层学校-省-国家

三级工程学科实践设计大赛各类竞赛实践技能层)

综工项目合程综合创新性设学科导论实验室计设

全计联合实验室专业创新过性开放式程实实验课程实践教学贯验

穿课学生程研究计划课程设计)课内外结合入门

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

图3 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

5

3.4 建立完善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项目组充分利用研究型大学学科优势,四步导向,努力探索构建将间接工程训练与直接工程训练有机结合,二者不断交叉循环,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现代工程实践训练模式。其中,第一步为实践入门、专业导入。通过工程素质实践基础课,建立学生对本学科实践的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学科导论课程,促使学生全面了解专业,明白本科学习进程,制定学习目标,做好职业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第二

步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一阶段着重要抓好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创新平台等三个环节。第三步为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前沿科学研究。教师吸收部分同学参加科研项目或企业的攻关课题组,直接面向科学研究前沿方向从事科研或技术攻关。这些课题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工程开发,学生都能获得工程研发体验,实现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贯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综合创新能力。第四步为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着重抓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关键环节。一方面改革现行的“以班为单位,集体实习”的实习方式,变定点实习为多点实习;变集体实习为分批分阶段实习;探索实行循环轮换式实习:分组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企业实习基地,每组学生在某个基地实习一段时间就轮换到下一个企业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生产企业,了解更多的专业行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改革毕业设计环节,着重推广实施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应用型课题、以基础研究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探索型课题和多学科交叉综合课题(见图4)。

工程素质实践专业实验企业工程项目毕业实习基础课课程设计

学科导论课程前沿科学研究毕业设计课外实践创新平台

实践入门理论与实践“贯通式”全面提高

专业导入有机结合产学研平台工程实践能力

入学毕业

四步导向的工程实践训练模式

图4 现代工程实践训练模式

6

3.5 产学研结合,打造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大平台

项目组除了继续实施“共建”和联合办学外,还探索开展“贯通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即:学校利用企业的科研资源,建立学生校外学习、实践场所。学校先选定合适的企业,建立培养基地,招收或选送学生去基地作科研或毕业论文。企

业既是培养基地,又是学生的预就业单位。如学校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核电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每年春季从我校相关专业(主要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三年级全日制学生中预先招聘在校本科生,并与其签订“预招聘合同”,双方联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工程人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积极探索“3+0.5(企业实践)+0.5(结合企业课题的毕业设计)”及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6年贯通培养等新模式。

项目组依托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实验室,整合学科、科研资源和教学资源,打通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了25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高标准建设了工业培训中心、电子工艺教学实习中心等一批校内实习基地。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了336个校外实习和创新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先后与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功能性低聚糖研发基地”,与西门子公司共建“制造业数字化联合实验室”,与广州市新力实业有限公司共建“华工海天塑机技研培训中心”等22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营造了崭新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环境。 4(项目成效

本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以来,学校大约15000名在校理工科本科生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按照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学科平台课程包括机械类、电子信息类、土木类、化学化工类和计算机类等5大类,每年3000名左右的工科类学生按学科大类进行培养。4个二级学院11个工科专业超过3000名工程类专业学生进行“十一五”教学改革试点。学生普遍反映,新的培养模式目标明确、质量规格清晰,工程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有12门课程被授予国家精品课

7

程称号,3门课程被列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教学实验室被列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精英型软件人才培养和电信类创业型精英人才培养被列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7本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教材。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资质高校。

学生各类实践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硕果累累。近五年来,大学生参与发表论文25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获国际竞赛奖项55项,全国各类科技竞赛奖项300项。在近两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2002年以来,获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1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8项,获全国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2004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李少川同学和生物工程专业郑汉城同学低年级开始从事创新实践活动,2008年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实习期间更参与了国内重大科研项目——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炎黄一号”的生物信息分析工作。2008年11月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上参与发表了科研论文“The Dipl oid Genome Sequence of An Asian Individual”。

本项目得到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肯定,教育部领导称赞我校是“中国南方理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杨叔子院士高度评价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认为我校近年来以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等报刊杂志先后以较大篇幅进行了专门报道。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2004年以来,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达96%以上,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广东省各高校的就业率排名中名列前茅。尤为突出的是在毕业生中出现了一大批支撑华南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的

优秀工程师群体,以家电行业、集装箱行业、塑料机械行业、电子通信行业领军人为代表的闻名全国的优秀企业家,以及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的数以万计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以“工程师的摇篮”和“企业家的摇篮”享誉全国,毕业生以“作风严谨、办事务实、勇于开拓、敢于创新、长于实践”的风格和特点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8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立及实施效果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000字) 成果简介:开展自我评估是教育部“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的基础。南昌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当中,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理念,立项研究,积极实践,先后开展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点)、专业综合评估(线)、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面)、学校基本教学状态数据监测(体)的自我评估工作,构建了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校内自我评估,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测和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 该体系由教学决策、资源保障和教学执行、监控督导和教学评估、信息反馈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见图1),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系统(质量评价与诊断)为核心,在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自我评估,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与诊断,然后通过质量反馈及修正系统进行改进。自我评估坚持每年进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每学期开展),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常态监测,在“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诊断—评估信息反馈—调控与修正” 的闭环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实现教学质量“常态监测、自我诊断、自我调控、持续改进”的功能。

项目实施过程,制定了覆盖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涵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定量为主的结果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合纵连横的全贯通的评价组织机构,建设了基本状态数据与时点评价数据相结合的结果呈现平台,形成了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持续改进机制,在提高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投入、本科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水平、本科生培养质量、优化专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图1 南昌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示意图本成果以问题为导向,旨在破解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难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奖励办法-北航研究生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奖励办法 北航教字〔2010〕18号 为奖励在我校教学工作中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优秀教学成果的内涵 优秀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可操作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包括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具体是指: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课程、教材、实验实践教学等的改革和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2、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师资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结合我校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国内外先进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的成果。 二、奖励 1、等级 优秀教学成果奖是我校在教学工作方面最高级别的综合性奖励,设校级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特别突出的可授予特等奖。 2、周期 学校将在每两年组织一次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3、奖励 学校向获得校教学成果奖的单位或个人将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者,记入本人考核档案,作为职称评定、晋级增薪的一项重要依据。 凡属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评审委员会有权撤消其奖励,收回证书及奖金,并根据情节予以处理。 三、申报 1、申报条件 申报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成果应具备以下条件: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一九二零年,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立之初就具有工程教育特色和国际化办学传统,以哈雄文、梅季魁、侯幼彬、郭恩章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建筑教育专家奠定了哈工大建筑教育的基石;今天,在新一代学术团队的带领下,实现了新时期的跨越发展。自2005年起,哈工大建筑学专业着力改革和创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培养新世纪全球一体化建筑设计市场需要的高质量、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2011 年、2013 年先后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 一个标准、两个体系、三个平台、四重保障"四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1)"一个标准" ——建立体现创新专业培养理念和目标的专业培养标准通过长期跟踪调查毕业生培养质量,深入剖析建筑学专业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和国际化趋势下的专业人才需求,提出指向"国际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确定与之相对应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着力实现建筑设计创新能力、工程执业能力、国际化能力等"三种核心能力" 全面提升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2)"两个体系"——构建体现核心能力培养的国际化核心课程体系和特色化实践训练体系 整合课程、精炼主干,设计课程以问题为先导,与建筑技术类和历史人文类课程紧密结合,形成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轴、技术和历史人文类课程为两条辅线的" 一轴两线、立体交织" 的核心课程体系。与海外高水平学者与机构采取多形式、多层面的合作,建设国际化特色课程群。聘请海外兼职教授、合约教授执教设计课程;国际顶级研究学者或设计大师讲授专题化课程;开展工作坊制的国际联合教学。 在基础能力构建、拓展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塑造三个阶段,针对进阶式的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开放教学平台,构建强化工程执业能力培养的"2+2+l" 层级式、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科学总结 成果名称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李元元、王迎军、邱学青、李正、徐向民成果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1(前言 本世纪头20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历史时期。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工程人才培养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世纪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和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提出相应的行动纲领和改革举措,是当前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 本项目组基于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课题“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广东省教育厅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7个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自2004年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类专业进行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2(理论创新

2.1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现代“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组在全国较早地从认识上解决了研究型大学要不要培养工程师和培养怎样的工程师的问题。2004年,学校明确提出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使命。根据以工为主的学科特点和办学基础,学校把培养现代高素质工程师作为自身的重要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以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一方面致力于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工程师;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具有学科领域专业技术知识,受过严格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训练,能领导和驾驭科技型企业成长,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集专业技术、市场经验和管理才能于一身的科技型企业家。“研 1 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见图1)。 “大工程”研究型大学需求与挑战背景(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人才定位人才需求综合性学科结构创新型 经济转型科学实力工程师产业升级师资队伍 办学基础全球一体化挑战理工科工程训练条件优势 研究型科技型 工程师企业家 共性能力 工程实市场管 专业技技术创践能力理能力 术能力新能力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填报事宜的说明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填报事宜的说明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一、封面 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 2.成果完成者:个人名义申报的,填写成果主持人姓名,并写上所在单位名称;以单位名义申报的,填写成果主持单位名称。 3.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等级:指该成果在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中所获得的奖励等级。 4.推荐单位: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推荐时间:指推荐单位决定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时间。 6. 序号: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填写。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c为省级代码(详见下表); def为省级推荐成果的顺序号。 例如:序号“911001”为北京市推荐的、编号为001的成果,其中911为推荐单位北京市的代码,001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顺序号。

7. 编号:由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填写。 二、成果简介 1. 研究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提出问题、开始研究日期;完成时间指解决问题、形成最终成果的日期。 2. 成果概要:对成果的主要内容做说明,均应直接叙述,请勿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 3. 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具体指出成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阶段、所采用的方法等,问题要明确,思路、阶段要清晰,方法要有针对性。 4. 成果创新点:对成果在实践中的突破、理论上的创新进行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相对独立。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 1. 实践检验起始时间指正式实施(包括正式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正在进行实践检验的截止时间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时间。 2. 成果应用及效果:对成果的应用情况、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阐述。 3. 实践检验单位指除成果主持人所在单位之外的参与实践的地区或学校。如有,选择不超过3个主要的实践单位填写。没有可不填。 4. 实践效果:指成果解决问题的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由实践检验单位填写并盖章。 四、成果曾获奖励情况 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所设立的教育教学奖励。成果曾获有关奖励,需在附件中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 五、成果持有者情况 1. 以个人名义申报的成果,在个人名义申报栏中填写。每项成果持有人不超过6人(含主持人)。主要贡献一栏应如实写明该完成人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并签名。 2.以单位名义申报的成果,在单位名义申报栏中填写。每项成果持有单位不超过3个(含主持单位)。单位是指学校或其它法人单位。主要贡献一栏应如实写明该完成单位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并在单位名称栏内加盖公章。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物理实验开放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一、成果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是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系统性专业实验的开端,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多元化人才的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内容陈旧,与现实生产、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缺乏必要联系,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验资源有限,给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性,不能适应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求,不能满足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注意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忽视实验过程中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实验评价体系中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 为了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物理实验也必须进行改革。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不仅是实验管理形式上的开放,而是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的开放,是指根据多元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多种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要求有相应的课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发展需要进行组合与选择。 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进入80 年代以来,由于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和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兴起,我国高校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尝试.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授课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做的大部分实验完全是照葫芦画瓢,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进行的有效训练太少; 其次,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实验学生人数增多而实验仪器设备不足的矛盾日趋显著;再次,大学物理实验课课时过少,上课时间安排的过于刻板,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解决以上问题,实验教学模式必须有所改革,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也必须变革,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正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可行之道. 二、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优势 大学物理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标,并通过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构建推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以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侧重创新精神与能

省级教学成果奖总结

《基于“以赛促学”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总结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9月20日

《基于“以赛促学”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总结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课题组经过多年的探索,认为: 启发学生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竞赛任务是培养大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针对这一情况,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设计竞赛活动,构建“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主动实践能力。 下面将课题组多年来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基于设计竞赛的大学生主动实践能力培养 何谓被动实践?即实践的目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都是由教师制定,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既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 被动实践是对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的一种巩固。然而,真正使知识成为活的知识,真正让学生融会贯通的,则需要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应该由认识的主体去完成这种过程。而选择实践的对象、目的、方法、程序等,全部由认识的主体去完成,也就是主动实践。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一定方法的组建而获得的,组建构成中需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这与主动实践的要素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有着诸多的内在联系和契合点。因此不难看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重视“被动”和“主动”的平衡,对于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启示。 对于学生而言,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而设计竞赛是学生主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附件4: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等填报说明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封面 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2.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按《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集体完成的成果,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3.推荐等级建议:指成果推荐单位按《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给推荐成果所定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建议。 4.推荐单位: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家有关部门教育管理机构。 5.推荐时间:应为推荐单位决定推荐国家级奖的时间。 6.成果所属科类:按下条《成果所属科类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7.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

09,医学—10,管理学—11,军事学-12,其他(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3。 *科类代码(规范)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的学科代码(规范)一致。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归类。 c:成果完成人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其它填0。 d: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它填0。 e:成果属高职高专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其它填0。 f:成果内容属教书育人填1,教学改革填2,教学建设填3,教学管理填4,其它填0。 *填写编码时,不得少填、多填或错位填写,若编码中某一项无法填写,请在这一位填W。 8.序号: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c为省(部)代码(详见下表); def为省(部)推荐成果的顺序号。 例如:序号“911001”为北京市推荐的、编号为001的成果,其中911为推荐单位:北京市的代码,001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顺序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

附件2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评审工作安排 一、评奖条件 (一)成果内容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就,代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新成果,针对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实施效果显著,能够在教育教学领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主要包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培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组织管理,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等方面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二)成果要求 申报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教学成果应符合《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的有关条件,一般应获得省级或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及以上奖励。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应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应为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并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的全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 特等奖教学成果应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并经过不少于4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一等奖教学成果应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创新,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全国或者省(区、市)内产生较大影响,一般经过不少于4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二等奖教学成果应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或者实践的某一方面有重大突破,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经过不少于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应从正式实施(包括正式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跨校的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 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成 果 完 成 人 许崇任、张雁云、邵小明、饶广远、刘全儒、 张志翔、谢莉萍、贺新强、张正旺 附件目录 1.成果总结报告 2.其他支撑材料目录 (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结题验收评议表 (2)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 (3)第一申请人获奖证明 (4)2009年至2013年野外实习小论文题目 (5)2009年至2013年野外实习论文发表目录及首页 (6)“首都高校生物学野外实习网”介绍 (7)“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章程 (8)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证明 (9)首都高校生物学实习基地结题验收PPT

跨校的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建设与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成 果 完 成 人 许崇任、张雁云、邵小明、饶广远、刘全儒、 张志翔、谢莉萍、贺新强、张正旺 一、成果主要内容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认知动植物、了解动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对生命探究的兴趣和从事科学研究基本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创新性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能够胜任宏观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师资、教材及相关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从2005年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清华大学等5所大学就在野外生物学实习教师中开展了教学交流,搭建了跨校的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并在学生中开展跨校的研究型课题交流和评选活动,着手共同编写野外生物学实习教材。 经过几年跨校的生物学野外实习广泛合作,在完善了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顶层设计的基础上,2008年生物学野外实习优势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资助,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五所理科生物学基地点高校在北京百花山、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烟台海滨共建了高校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成功实现了多校联合共建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并成功实行了跨校联盟教学培养的新型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在2008年至2013年的野外实习教学中,不仅实现了生物学野外实习优势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有效地保障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为我国培养优秀生物学创新型人才搭建一个共享实践平台,同时为其他院校

优秀教学成果奖总结讲课稿

2015年优秀教学成果 奖总结

教学成果总结 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自我评价。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符合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大趋势,也符合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根据目前研究的情况,将自主学习理论与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践相结合并进行实证研究,将会促进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了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问题。 一、研究成果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在积极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这一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全面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层次原因,进而探索出民办高校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紧迫性以及规律与对策。以此帮助我校英语教师积极转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教学机制;也可以帮助我校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较高英语语用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在郑州科技学院内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与办学特色。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申请等级申报时间成果科类代码 学 校网址 渤海大学2008年12月 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研究背景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起高校实施扩招政

策,当年扩招三十万名大学生。以后几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加招生名额,从此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总数中,高职在校学生的数量已占大学生半壁江山。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满足了广大考生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课程设臵、单一的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的匮乏、实训投入不足等,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严峻的挑战。渤海大学高职学院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况,确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维并重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成果研究内容 (一)以就业为导向,动态调整专

业 专业设臵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思想汇报专题是学院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我院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坚持动态化,文工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在发挥原有财经管理类老牌专业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工科专业,把专业“做实、做强”。 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 以就业为导向,减少专业设臵数量,集中优势办好重点专业。经过论证我院将原来的29个专业调整为16个,2005年专业调整结束。同时,对重点专业加强软、硬件环境投入与建设。财经管理类专业是我院老牌专业,具有几十年办学历史,充分发挥老牌专业优势,将其建成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专业。 2.以点带面,建设品牌专业 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对原有财经管理类专业有计划、有目的建设成国家级、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报表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者 所在单位 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等级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推荐时间年月日 序号□□□□□□ 编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成果持有者承诺书 在申报成果奖过程中,本人自愿做出如下承诺: 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成果持有者签字: 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签章): 年月日

一、成果类别 (一)在下列所属基础教育阶段、领域中打“√”(限选一项) □1—学前教育 □2—小学教育 □3—初中教育 □4—高中阶段教育 □5—特殊教育 □6—其他,如成果内容涉及上述两个及以上阶段或领域,或涉及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的衔接等 (二)在下列所属改革和实践探索领域中打“√”(限选一项) □01—幼儿园保育教育 □02—幼儿园环境创设和资源利用 □03—幼儿园教育评价 □04—幼儿园教学研究和指导 □05—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06—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07—中小学课程开发和实施 □08—中小学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改革 □09—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 □10—中小学教育技术教学使用和资源建设 □11—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 □12—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13—特殊教育改革研究 □14—其它 (三)在下列所属学科或具体的实践探索领域中打“√”(限选一项)□01—幼儿发展观察分析和指导 □02—幼儿学习和发展领域研究和实践 □03—幼儿园教育活动适宜性和有效性研究 □04—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和指导 □05—幼儿游戏研究和实践 □06—幼儿园保育教育综合改革 □07—活动区玩具教具材料和幼儿发展的适宜性 □08—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09—幼儿发展评价

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成果名称: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单位: 一、理论依据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职业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共同关注的课题。 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重点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技能竞赛的重要性,通过技能大赛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及教学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技能竞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此,我们积极探索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在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上办出自己的特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基本内容 技能大赛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个舞台上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能有幸参加大赛的学生固然是佼佼者,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大赛带给我们教学改革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全方位的职业技能提升机制。注重传导“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利用先进技术软件和装备,在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完成技能大赛的项目训练与任务整合。在技能大赛的训练中,学生对于工作岗位职责及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未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师关注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关注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方向,促进教师对于行业新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对于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完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的素质提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思路。 三、实践效果 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我们连续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临沂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在此过程中提升了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更新了教学理念,并自主开发技能大赛训练的教材与训练计划,保留了宝贵的训练经验,对于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认识。学生通过技能大赛,提升了专业技能,充分发掘了自身的潜能,也通过省技能大赛获奖,给一部分学生提供了更高的平台,能够获得高职院校乃至本科院校的免试入学机会,从而在学业的道路上得到了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四、成果创新点 我们通过与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教学计划,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为学院锻造优秀竞赛良才的同时,让广大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适应各种生产任务。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 成果名称:激发学术志趣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推荐序号:11025 附件目录: 1.教学成果报告(不超过5000字,报告名称、格式自定) 2.教学成果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仅限1份)

附件1 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激发学术志趣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袁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 智/郑泉水/张文雪/苏芃 成果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2018年4月

根据党和国家的人才总体战略以及清华大学的发展定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清华大学推出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学堂计划”)。2010年,清华大学被批准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在中组部和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清华大学认真研究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以“学堂计划”为载体,分别建立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以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作为专用教学场所,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领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在已有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力学等基础学科领域,每年动态选拔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本科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1、创立了“领跑者”理念,引导学生追求卓越 “学堂计划”提出了“领跑者”理念,“领跑者”理念即让优秀学生作为“领跑者”,带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领跑者”理念是“学堂计划”的核心理念。学校把进入“学堂计划”的学生定位为“领跑者”,希望他们努力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既要在“跑”中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追求,又要在“领”中表现出厚德载物的使命和责任;并告诫他们“领跑者”的五个“不是”五个“是”:不是光环,是使命;不是荣誉,是责任;不是娇宠,是磨练;不是圈养,是放飞;不是孤傲,是引领。让优秀的学生领跑,让所有的学生优秀——这是“领跑者”理念的根本和终极的追求。这一理念已被大家广泛认可,也成为国家“拔尖计划”的基本理念。 2、开展了综合教学改革,推动计划顺利实施 1)建立了科学的学生遴选机制 探索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 89年2项 1、统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杨家栋优秀奖 2、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潘昌宏优秀奖 97年1项 1、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教材)莫惠栋等一等奖 江苏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 2001年19项(其中一等5项、二等14项) 1、21世纪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范明等一等 2、群类论(教材)郭文彬一等 3、物理教学中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张锡娟等一等 4、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夏叶玲等一等 5、当代中学计算机教育之研究张晓如等一等 6、农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蒯建敏等二等 7、化工原理实验装置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许文林等二等 8、力学课程贯通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陈建康等二等 9、培养农村复合型艺术师资的改革研究与实验许晨有等二等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系列论(文)蓍]秦兴方等二等 11、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杨本红等二等 12、<家畜饲养学>录相教材的研制及其应用(教材)李筱倩等二等 13、<体育保健学>新体系的研究(教材)黄叔怀等二等 14、<历史教材学概论>(教材)朱煜等二等 15、土壤学课程群CAI课件的研制与应用汤炎等二等 16、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教学改革李庆钧等二等 17、程序设计教学中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胡学龙等二等 18、更新内容、改革方法、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仇志刚等二等 19、一般性地方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王隆太等二等

97年14项(其中一等1项、二等5项、三等8项) 1、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创立与建设杨诚芳等一等 2、公文写作教学改革研究柳宏二等 3、“质疑法”教学法的运用张毅辉等二等 4、<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课程建设莫惠栋等二等 5、<水泵及泵站>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严登丰等二等 6、<畜禽传染病学>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刘秀梵等二等 7、<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创建与研究汤锦如等三等 8、信息管理教学实验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包振强等三等 9、<混凝土>教学的系统改革以及CAI、CAD辅助教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刘雁等三等 10、注重基础训练、强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张扬健等三等 11、抓<医学心理>教学,育心理健康人才――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研究与实践王慧 三等 12、电气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建设陈虹等三等 13、会计学(电算化方向)专业建设刘景瑞等三等 14、面向中等教育,改革高等师范<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殷新春等三等 93年 10项(其中二等3项、三等7项) 1、高师体育理论教学与研究潘绍伟二等 2、物理化学实验与研究阚锦晴等二等 3、农学专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及教学计划的研究贡复骏等二等 4、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面向未来人才市场,改革专业课程教学王宗元三等 5、农业院校力学教学改革与教书育人仇定良等三等 6、专项教学的体育课教学模式陈念祖等三等 7、阶梯式物理实验教学李寿松等三等 8、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吴明生三等 9、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三年制专科)专业教学综合改革杨诚芳等三等 10、深入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曹文彬三等

2015年优秀教学成果奖总结

教学成果总结 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自我评价。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符合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大趋势,也符合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根据目前研究的情况,将自主学习理论与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践相结合并进行实证研究,将会促进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了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问题。 一、研究成果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在积极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这一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全面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层次原因,进而探索出民办高校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紧迫性以及规律与对策。以此帮助我校英语教师积极转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教学机制;也可以帮助我校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较高英语语用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在郑州科技学院内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与办学特色。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是理论研究。主要研究了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等重要内容。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适合自己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总结

国家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项目总结项目总结项目总结 成 果 名 称 构建“大化机”本科教学体系为 石化企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成果完成人 谢禹钧, 王茂廷, 王晓华 任建民,张国福 成果完成单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申 请 等 级 申 报 时 间 2009年3月30日 学 校 网 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1c5916608.html,/ 辽石油化工大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构建“大化机”本科教学体系为石化企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项目总结 一 我校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概况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与新中国的石油化工工业共同成长与发展,是国内石油化工领域的知名高校。在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长期合作共建中,形成了鲜明的石油化工办学特色,同时也奠定了我校成为石化企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历史地位。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经历炼油机械、化工过程机械等专业更名过程,是我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59年来,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石化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这些企业管理、技术部门的中流砥柱。目前该专业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声望,是我校的品牌专业之一。在过去的20年间,随着学校发展,机械工程学院陆续申办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等专业。1993年成为化工过程机械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我校最早的硕士点之一。之后陆续申报了安全技术与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和工程力学等硕士点。如何依据我校的办学优势、特色和传统服务领域,规划专业建设,更好地为能源工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本项目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 适应国家和地区石油化工产业的需求改造现有专业群的必要性 石油工业是国家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下游的石油加工工业在该行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其中石油加工的过程装备在该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过程装备的产业链包含:石油加工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检验、管理使用和安全维护等环节。仅石油加工设备的制造一个环节,作为资源加工工业的主体占国家制造业的1/3,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另外,辽宁拥有众多的石油化工企业、石化装备制造业,在地方经济结构、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以及两大基地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辽宁环渤海石油化工基地也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中。因此适应国家和地区石油化工产业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改造现有专业群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成果名称: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 实践 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单位: 一、理论依据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职业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共同关注的课题。 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重点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技能竞赛的重要性,通过技能大赛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及教学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技能竞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此,我们积极探索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在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上办出自己的特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基本内容 技能大赛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个舞台上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能有幸参加大赛的学生固然是佼佼者,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大赛带给我们教学改革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全方位的职业技能提升机制。注重传导“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利用先进技术软件和装备,在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完成技能大赛的项目训练与任务整合。在技能大赛的训练中,学生对于工作岗位职责及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未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师关注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关注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方向,促进教师对于行业新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对于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完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的素质提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思路。 三、实践效果 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我们连续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临沂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在此过程中提升了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更新了教学理念,并自主开发技能大赛训练的教材与训练计划,保留了宝贵的训练经验,对于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认识。学生通过技能大赛,提升了专业技能,充分发掘了自身的潜能,也通过省技能大赛获奖,给一部分学生提供了更高的平台,能够获得高职院校乃至本科院校的免试入学机会,从而在学业的道路上得到了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四、成果创新点 我们通过与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教学计划,聘请企业的能工巧 匠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为学院锻造优秀竞赛良才的同时,让广大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适应各种生产任务。 我们技能大赛所使用的教材,是指导老师根据行业标准和操作流程,并结合学 生实际情况自行编写的,这样对于学生进行自主训练、教师的辅导提供了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