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3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散步》教案 新人教版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 景,导入新课
二、探讨质 疑,感受亲情
探讨质疑,感受亲情 1、学生默读第六自然 段和第七自然段,合 作探究问题。
找出相关的语句来, 画出来,读一读,品 一品。
到了责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现在“我”与奶奶发生 了“歧路之争”,大家都听爸爸的,处理好了,全家 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还会影响家庭的和 谐,所以爸爸会“一霎时” “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文中说“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爸爸 不在乎“我”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表明爸爸不爱儿子, 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较来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见, 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奶奶的愿 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4)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 犹豫地依从了“我”走小路,那么,奶奶会怎样想? (5)第七段描写奶奶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有什么作用? (它写出了春的气息,是春天在召唤我们,生命 在呼唤我们,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学生集体朗读第八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 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 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 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 跌的,非稳当不可。它实际含蓄地写出了在一个家庭 中我们父母的责任,他们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赡养 老一代, 又要抚养下一代, 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一个“世界”,很有象征和比喻意义,突出了我们父 母那种深沉、庄严的感觉,生活的使命感,表现了一 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 何尝不是这样?) 3、教师小结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 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 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 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伦 理道德就会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 递。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 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 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 洗脚……” 三、品赏语言,学习写法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 么?(学生分小组学习、自由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季节:初春 地点:田野
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
发生了:分歧
(2)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时节到田野散步,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他们用亲情和爱解决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3)和睦、温馨…...
2过渡: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已经感知了许多道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语言美:句子整齐匀称体现音韵美(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有感情地读一读,感悟其中的美。
教学活动4
说说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生讨论师归纳:风烛残年的母亲和未成年的孩子都需要我们关心和照顾,人到中年责任重大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我和妻子代表中年人,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教学活动5
1、同学们,和你们一起品读《散步》这样的美文,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爱的奉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
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唤起了我们对家的眷恋。
2、接下来请同学们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孝敬父母,体谅他们的苦心的?
教学活动6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感悟了什么是亲情,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的最好.”希望你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和实践。
《散步》
课题名称
《散步》
科 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尊重。
(3)懂得珍惜亲情,努力成为有责任心的家庭成员。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家庭亲情价值观的阐述。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人的感情。
(2)引入课文《散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重点讲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家庭亲情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3-课件

•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 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 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 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
B:“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
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
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 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 常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寓 言等。
散文:
• 散文是与诗歌 小说 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国古代 把与韵文,骈文相对的散文文章称为“散文”。及除诗 词 曲 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为“ 散文”。
•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 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 :走小路吧!”
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 •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
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三、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 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 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 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 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 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 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 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1《散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散步》教学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品读清新质朴的语言。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
2.透过朴实的语言品味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的文章,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
学生喜欢《散步》这样的文章是很自然的,但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和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则殊为难得。
本篇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将短文精教,以品读、感悟主要手段,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阅读文段,揣摩情节的发展。
二、感知课文1.听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写到了哪些人?(2)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散步?(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事件)(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一)捕捉细节议人物文中的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试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我”“母亲”“儿子”三个人物的性格。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二)各抒己见提观点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三)体验幸福说“秘诀”散步,算不得大事;作者处理的办法,也许也算不得最好,但结果是一家人和和美美。
从这样的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幸福家庭的秘诀。
大家知道这秘诀是什么吗?(四)走入画面探景物1.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体会朗读语气的处理。
2.思考: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有无关联?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四、感悟体验1.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2)树立责任意识,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3. 情感态度的把握与引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直观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散步》。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案例分析(1)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加深理解。
5. 情感引导(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培养情感认同。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激发情感共鸣。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家庭情感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让学生对比《散步》与其他亲情类文学作品,分析其异同。
(2)通过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散步》课件 新人教版

2、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会感 到责任重大?
提示:我感到责任重大是因为一切 都取决于“我”,“我”处于中间, 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 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 的和睦,破坏家庭中的浓浓亲情,因 此“我”感到责任重大 。
孝德是一朵圣洁的花
作品介绍
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 奖”。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 就事 》《 散 步 》《花样年月》,小说集 《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 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 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
高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三层(6~8)写产生散步路线的 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2、请你评价一下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 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祥亲切,善解人意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3、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 怎样的家庭?
提示: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
疑难解析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我国的母亲花
是萱草花,又叫 忘忧草。在这一 天,子女为母亲 送上一株忘忧草, 祝福母亲远离烦 恼和忧愁,身心 愉悦,健康长寿。
……
暖要个 的馒 ,头手 不就里 仅睡还 仅着捏 是了着 晚。吃 年他剩 的们的 饱需半
好全 人 有
育
中化, 子
国之赡 女
培 根
品味语言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换成 “抱”,可以吗?)
初春的田野潮湿,容易滑倒;儿子很胖, 抱容易挡住视线。不经意的动作,却倾注 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1《散步》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为什么“一顿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 大”?
• 因为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 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她高大的父亲,妻子 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换位思考
假想一下: 如果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允从儿子走
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小结: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善待衰老的生命
•(尊老)
中年人
人生的责任 感、使命感
•爱惜幼小的生命
•(爱幼)
•在这篇文章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该怎么做?
假如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要 解决漫步时产生的这一分歧,你将对文章 作怎样的修改?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培养子女是 动物也有的本能,供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 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 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 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 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 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大方,对一 切人要有礼貌。 —— 罗素
劳累
lèi
累 果实累累 léi
罪行累累 lěi
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
A、漫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 B、漫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漫步的季节是: 初春 D、记叙的事情是: 祖孙三代初春在田野里漫步 E、漫步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F、结局: 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漫步
又一波 母亲决定改走小路。
问题 为什么“母亲摸 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 主张”? •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慈 祥,向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 张。反应了母亲对孙子的喜 欢和爱惜。
结局 一家人田野温馨漫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
(1)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 歧?
(3)我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 时我是怎样想的?
(4)母亲又改变了主意,这说明 了什么?
(5)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疼爱
孝
屈委
敬
探讨学习
1、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2 、你怎样理解“但我和妻子都 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3、假如我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 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样?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散步
-----莫怀戚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 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 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 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 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 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 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 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领悟道理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 么道理?
品味语言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 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 话,并作简要分析。
讲一段你看到的、听 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
亲情故事。
《如果爱是左右手》片段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手递给孩子,
一只手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霞,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 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 过了一个严冬。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 瓜,变了主意:“还是走 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 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 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 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 着我。”母亲对我说。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 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 路有意思。不过,一切 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 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 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 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 着,有的浓,有的淡;树 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 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 西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 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 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手递给未来,
一只手递给历史;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