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知识点
高一地理水循环解析知识点

高一地理水循环解析知识点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变换形态并循环流动的过程。
它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等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水的状态转化、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水循环进行解析。
一、水的状态转化水循环中,水分经历了不同的状态转化,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出等过程。
1. 蒸发:水在地表、水体和植物叶面等处受热而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2. 凝结:水蒸气在空气中受冷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形成云和雾等气象现象。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由于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并增大,最终以雨、雪、雾、露等形式降落到地表。
4. 流出:降水经地表径流、地下渗透后,进入到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
二、水循环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等过程。
以下是对每个过程的解析:1. 蒸发和蒸散:蒸发是指水体在受热的情况下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和江河等水体表面。
蒸散是指从植物叶面散失的水分。
2. 凝结:蒸发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云和雾,凝结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潜热,使大气层温度升高。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经过凝结增大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到地表,形成雨、雪、雾、露等现象。
4. 地表径流:降水过多或地面无法渗透时,水会沿着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主要集聚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5. 地下渗透:部分降水渗透到地下,进入地下水层,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或湖泊的水量,也可以通过井泉供给人类生活和农业用水。
三、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水循环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
1. 气候因素:降水量、蒸发量、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会影响水循环的强度和速率。
如热带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水循环活跃。
2. 地形因素:地形高差、山脉和河流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进而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3. 植被因素: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释放到大气中,影响蒸发量和水的循环。
《水循环》知识清单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知识点1: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和地下)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动力及原因: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态变化。
3.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为大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对于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四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①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②看发生领域:海陆间循环的发生领域既有陆地又有海洋,陆地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陆地,海上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海洋。
③看过程和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蒸腾和降水,海上内循环只包含蒸发和降水。
④看参与水量: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少。
4.影响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下渗的因素(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4)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风带和季风)、距海远近、地形等。
(5)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近海地区大气水汽含量丰富,降水较多)、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大气环流、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降水多)、人类活动(人工降水、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退耕还湖)等。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知识点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大气水、海洋水与陆地水的相互转化),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量总体上不增不减,但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可能发生变化)2.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小学科学水循环的知识点

小学科学水循环的知识点水循环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的变化和分布,培养科学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
一、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地循环流动的过程。
它包括了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自然循环系统。
二、水循环的过程1. 蒸发:太阳的热量使水从水源(如河流、湖泊、海洋)表面转化为水蒸气,升入大气层。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遇冷遇凉,转化为液态水或固态水(云或霜)。
3. 降水:凝结后的水滴(或雪花)落回地面,形成降水,包括雨、雪、雾凇等形式。
4. 地表径流:部分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域,或渗入地下层,并进入地下水系统。
三、水循环的意义1. 维持地球上的水资源: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分得以重新分配和补充,维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平衡。
2. 调节气候和温度:水循环通过蒸发和降水的过程,调节了大气中的湿度和温度,对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3. 支持生物生存:水循环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水资源,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4. 净化和循环物质:水循环可以帮助清洁和循环物质,例如通过降水将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洗净,或者通过地表径流将养分输送到植物根部。
四、水循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节约用水:通过了解水循环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水的宝贵和有限性,从而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对水循环的研究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应对干旱和洪涝:了解水循环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水文事件,减少灾害风险。
5. 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河流等水域,可以促进水循环的正常运行,改善生态环境。
结语: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循环流动的自然过程,通过水蒸气的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过程,维持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平衡,调节了气候和温度,支持了生物生存,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圈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水圈水循环知识点总结1. 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和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等不同环境,是地球上水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2.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1)蒸发和蒸腾:太阳能的照射使得地表水和植被上的水分发生蒸发和蒸腾,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2)凝结和降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发生凝结,形成云和雨。
降水会使得水重新回到地表,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
(3)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部分降水会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流等水系;另一部分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3.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水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温、大气环流、地表覆盖情况等。
(1)气温:气温直接影响蒸发和凝结的速率,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会影响水蒸气的输送和降水的分布,是影响水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地表覆盖:地表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壤类型等都会影响水的渗透和径流情况,进而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4. 水循环与生态系统水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而地球的生态系统也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1)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能够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蒸腾作用,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的比例。
(2)水循环对生物的影响:水的供给对生物生存至关重要,水循环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繁衍。
5.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也对水循环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工业生产、城市化和农业活动。
(1)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会导致大量的地面硬化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影响地表水的径流和地下水的渗漏。
(2)农业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农业用水的方式和量会影响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供给。
6. 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对维持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水循环,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总结,相信大家对于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重要性,以及我们自身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神奇的水循环:自然科学知识点

神奇的水循环:自然科学知识点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神奇的现象,那就是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个过程,水得以在地球的不同地方传输和储存,维持着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为您介绍水循环的基本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奇妙的过程。
1. 蒸发:水循环的起点蒸发是水循环的第一步,它指的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太阳的能量使得水体受热,其中的分子开始加速运动并逐渐脱离水表面。
水蒸气从此进入大气中,形成云层。
2. 凝结:云的形成当水蒸气逐渐上升到高空时,遇到冷空气而迅速冷却。
水蒸气再次转化为液态,形成小水滴或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云朵。
这一过程称为凝结。
3. 降水:水的净化与转归云朵中的水滴或冰晶共同携带着空气中的污染物,这促使它们逐渐增大而重,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面。
降水分为雨、雪、露、霜等形式,通过这种方式,降水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带回地面,起到净化作用。
4. 地表径流:水的回归一部分降水在接触地面后,会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埋藏层。
这种流动被称为地表径流,它使得水回归到了地球的不同地方,为生物提供了水资源。
5. 蒸发与降水的平衡蒸发和降水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它们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
如果蒸发多于降水,地球将变得干旱;反之,如果降水多于蒸发,地球将变得湿润。
这种平衡是由气候、地形和水体分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6. 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它不仅维持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也对气候和天气产生着巨大影响。
同时,水循环还参与了地球的能量平衡和物质循环,维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7.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水循环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
人类通过水的蒸发和降水来进行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活动,同时也会对水资源进行污染和过度利用,从而影响水循环的平衡。
因此,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了人类的重要任务。
结语:水循环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自然过程,它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高考水循环知识点

高考水循环知识点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移动和转化的过程,也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再生的重要途径。
高考中关于水循环的知识点很重要,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水循环的相关内容。
一、水循环的定义和过程水循环,又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转化和运动的自然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透水和河流等阶段。
1. 蒸发:指地球表面水分受热而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
太阳能量使水分分子具备蒸发的动力,从地球表面蒸发至大气中。
2. 凝结:指水蒸气因降温而转化为液体水的过程。
当水蒸气遇到冷凝核时,水汽凝结为液体水滴。
3. 降水:指大气中的水滴或冰晶通过重力作用而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有雨、雪、雹、露、霜等。
4. 渗透:指降水渗入地面成为土壤水的过程。
降水通过土壤孔隙向下渗透,为地下水补充。
5. 透水:指降水直接从地表径直进入水体的过程。
透水是地表径流和人工排水的重要来源。
6. 河流:指地下水经过渗透、透水等方式流入河道,形成河流水体不断流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在维持地球上水资源平衡、支撑生物生存和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维持水资源平衡: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分能够平衡分布,不断补充地下水和湖泊、河流等水体,保持水资源的持续性。
2. 支撑生物生存:水循环提供了植物和动物生存所需的水源。
通过补充土壤水、湖泊水和河流水,为植物提供生长的环境,为动物提供饮水的地方。
3. 调节气候:水循环对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蒸发和凝结,水循环使大气中的水汽变化,形成云、雨和雾,调节气候的湿度和温度。
4. 清洁环境:水循环中的降水起到了清洁地表环境的作用。
降水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改善环境质量。
三、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水循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水循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水资源利用:人类通过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满足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人类的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通过抽取大量地下水供应农田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
水循环简要知识点总结

水循环简要知识点总结一、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的过程。
在水循环中,太阳的热能使地表水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层并凝结成雨、雪、露、霜或冰,在地表和地下流动,最终回到大海、湖泊、河流等水体中,形成水资源的再生和再利用。
二、水循环的过程1. 蒸发:太阳能使地表水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层。
2. 凝结:水蒸气逐渐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积聚成为云块。
3. 降水:云块中的水滴因为重力作用而落下,形成降水,包括雨、雪、露、霜或冰。
4. 表面径流:降水流向地表,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湖泊等。
5. 地下径流: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最终回到大海、湖泊、河流等水体中。
三、水循环的意义1. 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水循环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础,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再利用。
2. 促进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对陆地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保证了陆地上植被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
3. 人类生活和生产:水循环提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的淡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基础。
四、水循环的影响因素1. 太阳能:太阳能是水循环的动力源,是水蒸气的主要来源。
2. 表面特征:不同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都会影响地表水蒸发和降水的分布。
3. 气候条件:气温、湿度、风力等气候条件都会影响水循环的进行。
4. 人类活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污染等都会影响水循环的进行。
综上所述,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的重要方式,对地球生态平衡、人类生活和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对水循环的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维护地球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循环知识点

水循环知识点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不断转化和循环的过程。
了解水循环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
本文将介绍水循环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水循环的概述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转化和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了蒸发、降水、融化和蒸发散等过程。
当太阳的热量照射到地球上的水面上时,水分子就会蒸发成为水蒸气,形成云层,最终在形成雨滴的过程中降落到地表。
二、蒸发和融化蒸发是指水在受热的条件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湖泊、海洋、河流和植物的表面。
太阳的热量能量会加速水分子的运动,从而使得水分子逐渐转变为水蒸气。
而融化是指固态的冰转变为液态的水的过程。
当温度升高时,冰的结构会变得不稳定,从而使冰转变为水。
三、降水和蒸发散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水滴,最终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有所不同,这取决于气候条件。
而蒸发散是指水分子从土壤和植物表面蒸发回大气的过程。
植物通过根系吸水后,通过表面蒸发散发出大气中的水分子。
四、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地表径流是指雨水、融雪等流经地表向地势较低的地方流动的水。
地表径流能够带走地表的污染物和营养物,对维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具有重要作用。
而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水。
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和地下水河流,对维持水资源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五、水循环与生态系统水循环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蒸发和蒸发散,水循环调节了大气中的湿度和温度。
同时,水循环也为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水分的补给。
例如,雨水能够滋润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地表径流为河流、湖泊等水域提供了水源,维持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六、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不断再生的重要过程。
它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水源,也调节了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圈的概念: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液态水、气态水、固态水
3、水体分类(课本P54)
4.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5、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补关系
①陆地的各种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补给关系。
相互补给关系主要看各种水位的高低,水位较高的水体可以补给给水位较低的水体。
③三种水体的变化速度: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④洪水期水位: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洪水期的补给关系: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和地下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⑤ 枯水期水位:地下水>湖泊水〉河流水
枯水期的补给关系:地下水补给湖泊水和河流水;湖泊水补给河流水6.河流的特征
项目水文特征
描述方法影响因素
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
主要取决于河流补给
量与流域面积的大
对航运的影响
流量流量的大小
小。
一般来讲,补给量
与流域面积越大,
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
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
决于河流的补给方
水位
汛期
水位高低和季节变
化,汛期的时间及长
短
含沙量含沙量的大小
式。
包括丰水期、枯水期时
间,汛期长短等,主要
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
有关。
河流主要的补给
季节处于汛期,水位
高。
河流流量相同的情
况下,河道的宽窄、深
浅影响水位的低与高。
与流域内的植被状况、
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疏
松状况、植被覆盖及降
水强度等有关。
取决于冬季气温高
水量大,流量平稳,丰
水期长,无结冰期, 含
沙量少,对航运有利
结冰期结冰期的有无或长短低。
有结冰期的河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
★ 7、水循环类型(课本P55图)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队水循环的影响有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农林措施: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 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不利措施:
围湖造田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