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精选30首)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精选30首)

端午的古诗词关于端午的古诗词(精选30首)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端午的古诗词(精选30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2、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菩萨蛮》(宋·陈义)包中香黍分边角。

五年级必背古诗25首

五年级必背古诗25首

1、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几处早营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洞衣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日放欧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暮江吟白居易即从巴峡身区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0、蜀相杜甫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3、白雪歌送武判自归京岑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袋不暖锦衾薄。

10、泊秦淮杜牧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烟龙基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1、村晚雷展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淡。

4、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2、清平调李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递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5、春日偶成程巅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1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6、登黄鹤楼崔颢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于载空悠悠。

1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7、望岳杜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1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夏天古诗25首欣赏

夏天古诗25首欣赏

夏天古诗25首欣赏《夏天古诗25首欣赏》这是优秀的古诗词合集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初夏闲兴(元代-王冕)支颐坐鸿蒙,隐隐窥太古。

我生尚无怀,于焉事巢许?两曜如过客,万汇皆逆旅。

寒去暑复来,谁宾复谁主?齐物不足论,有酒且容与。

推窗看游云,山花坠红雨。

2、予绍兴三十二年夏四月三日行部至山中时月上(宋代-王之道)去年入山时,孟夏暑犹薄。

来观云母泉,阴崖坐盘礴。

老禅披荆榛,经营始兴作。

山空斤斧响,丁丁振林壑。

挽仰恰周星,炎赫若凌薄。

昨朝发岳阳,东风怒还恶。

惊涛送轻舟,十里沙头落。

投凉不待晓,肩舆上硗确。

僧徒笑相迎,此意安可却。

高亭荫白茅,群峰峙青廓。

偕行二三子,临泉一杯酌。

呼僮瀹石鼎,煮汤旋和药。

谁令俗士驾,急去能不怍。

历成数句语,聊发后来噱。

3、何夫人蕉阴小像重装题句四首其二(清代-夏孙桐)东郡趋庭七载馀,奉亲多暇日钞书。

倾茶乐事成追忆,风雅闺中实起予。

4、浣溪沙·周养安得徐电发、汪退谷、洪北江、胡竹岩小砚各一,摹拓铭字装册,索题(清代-夏孙桐)俪珏双双四美夸。

过江人物百年遐。

兼诗书画各名家。

石友澹交成沆瀣,砚神小记萃风华。

支机何异乞云槎。

5、结夏西山诸佛刹效初盛体为排律十首其三(明代-胡应麟)杖履遵山麓,栏杆列涧阿。

飞梁攒泰岱,画拱压岷峨。

实阁慈恩近,雕宫净饭多。

天台浮海峤,岳麓控江沱。

振锡啼猿下,登堂法雁过。

焚香驯怖鸽,乞食叩灵鼍。

曲径穿黄叶,回廊步绿莎。

崖亭交竹树,石室挂藤萝。

万亿先明藏,三千窣堵波。

双林开觉路,八水渡恒河。

白足依龙树,缁衣住鸟窠。

禅灯围帝释,梵乐奏仙娥。

雪窦偏宜颂,云门不厌诃。

大悲观自在,上首阿难陀。

幻梦清圆觉,真如会密多。

将纫居士服,一榻伴维摩。

6、初夏游张氏山亭其四(明代-王世贞)改席临幽壑,披襟当绝颠。

苔钱乳窦嵌,云叶金波穿。

伏虎蕴盘攫,脩鳞坼蜿蜒。

箕踞一长啸,寒声千树传。

7、蝶恋花初夏(宋代-赵长卿)乱叠青钱荷叶小。

浓绿阴阴,学语雏莺巧。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一、《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The bright moonlight before my bed, I thought it was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observe the bright moon, and lower it to miss my hometown.二、《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you desire to see a thousand miles, go beyond the next floor of the tower.三、《望天门山》 - 杜甫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Translation:The Tianmen Mountain interrupts the Chu River, the blue water flows back here.四、《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Translation:The wind is fast, the sky is high, the apes wail sorrowfully.The clear lake has white sand, birds fly back.Endless fallen leaves are falling, the Yangtze River keeps rolling.五、《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the bed, I suspect it is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view the bright moon, then lower it, missing my hometown.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I wish to see farther, I must ascend a higher level of the tower.3.《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Translation:Sunlight shines on the incense burner, creating a purple smoke. From afar, I see the waterfall hanging over the front stream.The flowing water falls straight down for three thousand feet, as if the Milky Way is descending from the ninth heaven.4.《登飞来峰》 - 李白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Translation:Ascending the Feilai Peak, I see a thousand layers of pagodas. It is said that one can hear chicken crowing and see the sunrise.I am not afraid of floating clouds obscuring my view, as I am situated in the highest level.5.《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25首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25首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25首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背诵,还要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以下是25首适合五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这些诗词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0. 《山行》 -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 《春夜喜雨》 -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3. 《题临安邸》 -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5.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6.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7.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五年级古诗文必背25首

五年级古诗文必背25首

五年级古诗文必背25首1.《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6.《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秋夕》杜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9.《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0.《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11.《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2.《舟过安仁》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3.《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4.《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5.《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6.《鹧鸪天》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jī忍泪看。

17.《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八上语文第26课《古诗词五首》

八上语文第26课《古诗词五首》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为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古诗词五首》是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第26课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五首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江雪》1. 作者:柳宗元2. 内容:诗人描绘了江边的雪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冬天的寒冷和大自然的宁静。

通过对江雪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慨。

3. 作用: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二、《登鹳雀楼》1. 作者:王之涣2. 内容:诗人借登高远眺的机会,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奇妙的云雾变幻。

通过对登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3. 作用:这首诗以其雄浑激越的气势,给人以豁达开阔之感,激励着读者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

三、《静夜思》1. 作者:李白2. 内容:诗人在夜晚独自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思和对亲人的思念。

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思考。

3. 作用:这首诗以其深沉隽永的风格,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柔软,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

四、《春晓》1. 作者:孟浩然2. 内容:诗人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感恩。

3. 作用:这首诗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唤起了读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热爱。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1. 作者:白居易2. 内容:诗人在离别时,以博大的胸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古原草的美丽与苍凉。

通过对草原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和对友人的思念。

3. 作用:这首诗以其豪放激昂的气势,引人入胜,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壮与深情。

通过学习《古诗词五首》,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也培养了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古诗词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脉络:1、作者及背景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自言系出中山(现在河北省定州市)。

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

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对宾客。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

《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为文长于说理。

又通医学。

重要哲学著作《无论》三篇,提出“大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

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的“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

还提出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数而越乎势”的命题。

后期对佛教思想表现了妥协。

有《刘梦得文集》。

代表作:《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2、内容梳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结构图解首联:回顾贬谪生活酬乐天扬州颔联:感慨世间变迁坚定乐观初逢席上见赠颈联:预示发展前景豁达进取尾联:与友乐观共勉学方法:【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

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2、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以及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是对诗中的词语的理解2、考查对诗中名句的蕴含意的理解【解答】1、A2、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必将取代旧事物。

【总结】这首酬答诗,除用典故外,还用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做到景、情、理三结合。

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初看似乎惆怅,细读却达观。

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使他消沉、颓唐。

正像诗人在另外的诗中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

他这颗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就事物。

打基础: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_______的意思。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测水平: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眼界: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诗中画线处应填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2、颔联两句是千古名句,用来比喻:____________。

3、说说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

赤壁理脉络:1、作者及背景杜牧(803~约852),唐代诗人,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杜佑孙。

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人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贵族的攻掠,诗文中多指陈及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少数以纵酒押妓为题材的诗篇则流于颓废。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牧为“小杜”。

《阿房宫赋》亦颇有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有《樊川文集》。

《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

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2、内容梳理《赤壁》这是一篇怀古咏史名作,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诗中隐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慨叹。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结构图解折戟兴感之由磨洗赤壁以小非凡的史识(咏史诗)见大豪爽的气度东风借题发挥二乔学方法:【例1】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的理解【分析】诗句的意思是: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东风,指火烧赤壁的事。

铜雀,台名,曹操所建,上居姬妾歌伎,是曹操暮年行乐的地方。

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的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

这两句发议论感慨,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感叹。

意思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解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总结】诗词赏析一般按两步进行,一要对赏析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二要结合赏析内容的背景品味、分析其妙处(意境美、修辞美、手法美……)打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折戟.()铁未销.()干戈.()寥.落()飘絮.()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

4、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测水平: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____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拓眼界: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2、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过零丁洋理脉络:1、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

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

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