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

合集下载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作者:蔡文硕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7期【摘要】谷贱伤农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通俗的说就是:在农产品丰收的年份,农民不仅不能增加收入,而且收入会减少,导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减少,影響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的现象,分析谷贱伤农的内在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供给曲线;需求曲线;价格弹性“谷贱伤农”现象是经济学中的经典案例,主要指在农产品丰收的时候,农产品因丰收而价格下降,但农民却因销价低或者没有销市场而苦恼。

一、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谷贱伤农”需求的价格弹性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富有弹性Ed>1、第二种是缺乏弹性Ed首先分析第一种类型。

如图: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D代表需求曲线。

图中需求曲线比较平坦,是一条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如果价格从P1降到P2,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从图中可以看出AP1P2C的面积小于BP2OQ2的面积,也就是P1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小于P2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因此价格下降导致收入增加,反之则导致收入减少。

现在分析第二种类型。

如图: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D代表需求曲线。

图中曲线比较陡峭,是一条缺乏价格弹性的需求曲线。

如果价格从P1降到P2,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从图中可以看出AP1P2C的面积大于BP2OQ2的面积,也就是P1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大于P2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因此价格下降导致收入减少,反之则导致收入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收入增加,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收入减少。

因此,不同的商品也要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谷贱伤农的原理也在于此,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因此需求量是一定的,不会因为价格的下降或者升高是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或减少,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所以丰收使得农民收入下降。

具体分析如下: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D代表需求曲线,S代表供给曲线。

由于农产品市缺乏弹性的Ed二、分析谷贱伤农的内在因素影响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和重要性,一种商品能够被其他商品替代的程度越高或越重要就越富有弹性,能够被其它商品替代的程度越低或越不重要就越缺乏弹性。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是一个经济学原理,它指的是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从而伤害农民的利益。

这个原理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尤为常见,因为农民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产品的价格。

谷贱伤农的原理可以通过供需关系来解释。

当农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

这可能是由于过度生产、进口农产品或者天气等因素导致的。

当价格下跌时,农民的收入也会下降,因为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来维持生计。

这可能会导致农民陷入贫困,甚至失去他们的土地和家庭。

谷贱伤农的原理也可以通过市场失灵来解释。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无法有效地调节供需关系,导致价格下跌。

例如,政府可能会干预市场,通过补贴或者价格控制来影响农产品价格。

这可能会导致农民无法获得公平的价格,从而伤害他们的利益。

为了避免谷贱伤农的情况发生,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者价格控制来保护农民的利益。

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农民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向更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例如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

这可以帮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同时减少对传统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依赖。

谷贱伤农是一个经济学原理,它指的是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从而伤害农民的利益。

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采取
一些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例如补贴、价格控制和鼓励农民转型。

这可以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计,同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经济学中就变得神秘兮兮,属于大学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东东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以图2-24具体说明。

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

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The picture is: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

所以丰收是这个话题的特定前提。

丰收,到底在供求理论看来应该意味着什么?显然,应该是“供给量”增加了。

但是我们奇怪的是,农民是粮食的供应商,供给量增加引起的问题为何不用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却要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同时,我们从“谷贱伤农”和隐藏条件“丰收”,根本无法得到需求量如何变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线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条件,但这已经不是题中之意了。

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说“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这就非常奇怪了。

简述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简述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简述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价格过低,对农民的收益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在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成本影响:粮食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而这些成本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来弥补。

当市场价格过低时,农民的收益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农民不愿意继续种植粮食。

2. 利润影响:粮食价格过低,农民的收益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甚至无法满足种植粮食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可能会选择转行或减少种植面积,导致粮食生产总量减少。

3. 供需影响:粮食价格过低可能会引发粮食短缺,导致农民无法销售粮食。

这种情况下,农民可能会被迫降低种植标准,导致粮食质量下降,从而不利于整个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4. 政策影响: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补贴等手段来控制粮食价格。

如果粮食价格过低,政府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但同时也可能会对粮食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谷贱伤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政府应该加强对粮食行业的监管,确保粮食价格的合理性,同时鼓励农民提高种植标准,促进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谷贱伤农。

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谷贱伤农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供求关系失衡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

在现实中,农产品供给量较大,而需求量相对较小,导致了价格下跌。

此外,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存储期短,容易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

二、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交易双方在信息获取和掌握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市场价格无法反映商品的真实价值。

在农产品市场中,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相对较少,而中间商、批发商等经营者则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市场信息,掌握价格走势,从而在交易中占据优势,压低了农产品价格。

三、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薄弱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价格也难以提高。

此外,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也限制了农产品价格的提高。

四、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本国经济发展,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在农产品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农产品进口,导致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针对谷贱伤农的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价格垄断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价格垄断,是解决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

二、加强农民信息服务加强农民信息服务,提升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也是解决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让农民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保护自己的利益。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经济学中的谷贱伤农原理是指市场中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受到损害的现象。

这一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在研究农产品市场时发现的,它揭示了市场变动对农民利益的影响。

谷贱伤农原理的产生是由于农产品市场的特殊性质所导致的。

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易腐性和不可储存性的特点,导致农民在生产农产品时,无法灵活地调整产量和供给。

当市场需求下降时,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下跌。

而农民的收入则受到直接的冲击,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原理。

谷贱伤农原理的存在对农民和农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民的收入下降会导致农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由于农民的收入大部分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当收入下降时,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农产品价格下跌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农产品的价格下跌时,农民的利润减少,这会降低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热情,进而影响到农产品的供给。

最后,谷贱伤农也会导致农民的社会地位下降。

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也相应下降。

为了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政府和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最低收购价来保护农民的利益。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缓解谷贱伤农的问题。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来降低农民的风险。

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经济补偿,帮助他们应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垄断和价格操纵,保护农民的利益。

除了政府的干预,农民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谷贱伤农的问题。

首先,农民可以通过加强合作社建设,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提高收入。

其次,农民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收入。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揭示了农产品市场变动对农民利益的影响。

了解和应对谷贱伤农的问题,对于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农民应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和措施,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谷贱伤农”经济原理

“谷贱伤农”经济原理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

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在丰收年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

粮食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农产品需求既缺乏价格弹性,又缺乏需求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加之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价格只是生产成本再加上平均利润,不可能产生超额利润。

这也就意味着,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这是由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谷贱伤农”的现象。

从要素报酬角度来分析,土地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下,对土地的某项投入增加,而其他投入要素固定不变,连续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新增效益,在初始阶段不断上升,但是当达到一定值之后,效益不但不会上升,反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因此,土地效益的大小取决于土地投入的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要素配合比例的协调程度。

在效益变化的第一阶段,最初边际效益处于递增状态,总效益递增增加,当边际效益达到最高后,边际效益递减,但平均效益和总效益仍然递增,当边际效益下降至平均效益时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边际效益和平均效益均处于递减状态,总效益递增,边际效益小于平均效益,但二者均为正值,直到边际效益减为零,第二阶段结束;第三阶段边际效益为负值,总效益递减。

经济学课程论文——谷贱伤农的成因和对策

经济学课程论文——谷贱伤农的成因和对策

经济学课程论文——谷贱伤农的成因和对策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谷贱伤农”的成因与对策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班级:学号:姓名:成绩:-目录- 一、案例引入(前言)二、名词解释三、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四、经济学原理五、防止“谷贱伤农”的对策六、参考文献一、案例引入(前言)2004年夏,广东荔枝获特大丰收,全省荔枝产量接近100万吨,打破2002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这本是果农应该高兴的事,然而现状却是:荔枝丰产创纪录,烂在田里没人摘。

因为随着荔枝进入大量上市之时,销路越来越滞,价格越来越低,有的居然卖至几角钱一公斤,比冬瓜、青菜还要便宜,果农们大呼“不卖也罢”!2005年,天津市静海县陈官屯镇的王立明种了5亩西红柿。

5、6两个月雨水不错,西红柿长得很好。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7月里火红的柿子该上市了,市场上西红柿价格却一落千丈。

以往每年不下2角钱1斤的批发价,现在却跌到了几分钱。

这样算来,虽然2005 年有个好收成,王立明每亩地还要赔上几百元。

望着丰收的菜田,他怎么也笑不出来。

2007年5月初,苏北菜农的雪里红大丰产。

但不幸的是,菜价降到了1分钱1斤,连运输费都无法弥补,悲愤的菜农索性将菜当成野草就地割掉沤粪!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土豆丰收2.5亿公斤,农民获得的不是喜悦,更多的的却是销售遇冷的忧愁。

“岚县土豆”申请注册了品牌,太佳高速开通使岚县与省城太原的车程只有一个半小时。

这些有利于岚县土豆走出深山的变化并没有给岚县土豆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在全国范围内土豆大丰收的背景下,今年到岚县采购土豆的商贩比往年少了许多。

而且往年每公斤2.3元,今年每公斤0.8元都没人要。

二、名词解释“谷贱伤农”的详细释义为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

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微观经济学讲“均衡”时的著名案例。

如果丰收,那么粮食的供给大幅增加。

但是,粮食的需求弹性很小(这是经济学术语,即不管粮食价格变化多大,粮食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不大。

仔细想想也明白,大米再贵,我们还不是要吃。

大米再便宜,我们还不是只能吃那么多)
于是,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粮食的价格必然下跌。

所谓“谷贱”。

而收益=价格×销售量价格下跌而需求量不变,农民得到的收益就减少了。

这就是“伤农”。

以上,就是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