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合集下载

影视编辑基础知识

影视编辑基础知识

第二节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又不断创新。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 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把蒙太奇组接技巧分为两大类:叙事蒙太奇和 表现蒙太奇。 一、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是将许多分镜头按照 逻辑或时间顺序分段排列在一起,这些镜头中的每一个镜头自身都有一种 事态性内容,其作用是从戏剧角度和心理角度去推动剧情的发展。叙事蒙 太奇的技巧注重的是纪录、揭示功能。例如以下几个组接镜头:
⒊ 镜头之间的组接创造新的含义 在画面语言的表意中,两个以上镜头连接后所形成的意义要超过它们 各自基本含义之和,总而言之,1+1>2.
比如伊文思用丰盛的麦田,翻滚的麦浪的画面与挨饿的儿童的画面组 接,造成强烈对比,使画面产生强大的控诉力量。 ⒋镜头之间的组接可以自由地创造影视时空(以后详述) 镜头之间的组接可以自由地创造影视时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⒉ 镜头组接排列的顺序对画面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影响 如同我们平时说话,一个句子中词的顺序的不同排列,就会产生不同 的意义,有的甚至完全相反。如“我喜欢她”,“她喜欢我”,画面语言 也是一样。
第一个组合——微笑的脸;手枪对着他;惊惧的脸。 第二个组合——惊惧的脸;手枪对着他;微笑的脸。
第一个组合给观众的印象是,这个人很怯懦,而第二个组合给人以勇 敢的印象。三个画面也就是三个视觉因素,视觉单位,只是调换了下位置, 便产生截然相反的含义。 在画面语言中,可以为了不同的意图,表达不同的思想,通过蒙太奇 的特殊表意功能对镜头进行处理安排,则会产生不同的逻辑关系。
⒉ 后退式句式 后退式句式是由近视距景别过渡到远视距景别的组接方法,即从特写近景-中景-全景,把观众的视线由局部细节引向整体环境,如学生下课回家:

剪辑理论(精)

剪辑理论(精)
梅里爱突破了用单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的限制。他在《灰姑娘》一片 中用了20歌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每一个镜头相当于一幕戏。固定机位。 上下镜头之间的连续性仅限于内容的关联,而动作、防线那个、走线是 否匹配,时空关系是否合理都不予考虑。
英国的“布赖顿学派”发现摄像机并不一定要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可以把摄像机摆 到被拍对象跟前,表现它的细节,也可以原理被摄对象,展现广阔的空间。在此 基础上,照相师出身的阿尔帕特.史密斯发现摄影机和主体之间距离的改变可以获 得不同视觉效果的不同景别,于是发展成一套从“特写”到“全景”的镜头景别 系列并灵活地运用到创作实践之中。
体产生了一个没有局部的幻觉,甚至是没有形式的幻觉。我们透过银幕看到
一个完全现实的世界,他没有给我们留下选择的余地,而唯有接受它为的高明之处不在与制造幻觉,而让观众相信这些幻觉是真实存在的。
A.静与动的幻觉
• 无论是24格/秒的电影还是25帧/秒的电视,它们都是以间歇运动来 造成运动幻觉的。银幕上并不存在真正运动。因为每格画面都是静态 的,但事实上每个人都看到了运动。
四、“数字合成”时期:对传统剪辑全面颠覆与重构
上个世纪70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制作以来,意味着 传统电影剪辑技术已经受到了颠覆性的变革。剪辑不 再是镜头与镜头、画格与画格之间的连接,而是一种 对影像的处理技术。许多镜头与镜头的接缝被取消, 图层叠加与无缝剪辑技巧使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自然 形态以幻觉般的自然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幻觉 般的自然形式完全服从心理的法则而不遵从自然本身 的要求,从而创造了一种时空凝聚合一的奇异景观。 (魔界、手机)
一、 “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电视
•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 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 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由一个镜头组成,只能放映1分钟左右。发明的机器是 摄影、放 映、洗印三位一体的。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复制,还够不成艺术。

影视剪辑基础知识 ppt课件

影视剪辑基础知识 ppt课件
3.特效处理
对于视频素材,特效处理包括转场、特效与合成叠加。对于音频素材,特技 处理包括转场和特效。非线性编辑软件功能的强弱,往往体现在这方面。配合硬 件Adobe Premiere Pro CS6能够实现特效的实时播放。
4.字幕制作
字幕是影视节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Adobe Premiere Pro CS6中制作字幕 很方便,可以实现非常多的效果,并且还有大量的字幕模板可以选择。
CMYK色彩模式 CMYK色彩模式是一种印刷模式,它由青(Cyan)、洋红(Magenta)、黄
(Yellow)、黑(Black)四种颜色混合而成。CMYK模式的图像包含C、M、Y、 K四个单色通道和一个由它们混合组成的彩色通道。CMYK模式的图像中,某种 颜色的含量越多,那么它的亮度级别就越低,在其中这种颜色表现得就越暗,这 一点与RGB模式的颜色混合是相反的,如图1-4所示。
1.色彩模式
在计算机中表现色彩,是依靠不同的色彩模式来实现的。常用的色彩模式有 RGB、CMYK、Lab色彩模式、HSB色彩模式、灰度模式。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色彩模式。 RGB色彩模式
RGB是由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 图像中所有的色彩都是由三原色组合而来的。
一部影视作品的诞生,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剧本创意、选材选题、 分镜头脚本、外景拍摄、演播室拍摄、特效创作、后期合成、音效配乐、剪辑创 作和输出播放。在这几个阶段中,从剧本的编写到分镜头脚本的编写,属于影视 编导的内容;从拍摄直到输出播放,都属于具体制作的阶段,其中剪辑所占的位 置十分重要。但是影视节目制作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阶段前后之间相互 影响。影视剪辑不能脱离这个过程而独立存在如编辑的过程要遵循剧本和导演的 意愿,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分镜头脚本进行操作。

影视剪辑的知识点总结

影视剪辑的知识点总结

影视剪辑的知识点总结一、影视剪辑的定义影视剪辑(Film Editing)是指将拍摄好的影视素材进行剪切、拼接、混合等处理,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的过程。

它负责将影片的各个镜头、画面、音频进行合理组合,以实现导演对影片情节和节奏的设想。

影视剪辑实际上是对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处理,通过编辑使得影片在时间和空间上逻辑清晰、情感饱满、意义深刻。

它是一门将技术性和创意性完美结合的艺术。

二、影视剪辑的历史影视剪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之初。

早期的电影由于技术不完善,往往是简单的、连续的画面拼接,没有太多的剪辑技术可言。

直到20世纪初,随着电影技术和工艺的改善,电影剪辑也开始逐渐发展。

在1910年代和192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电影剪辑理论和技术,如“距离效应”、“交叉剪辑”等。

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为电影剪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后,电影剪辑进入了现代化阶段,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剪辑技术也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电影剪辑技术更是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三、影视剪辑的基本原理1.情节结构:影视剪辑负责呈现导演的情节安排和节奏部署,要对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并利用剪辑手法来加强或减弱情节的张力和节奏感。

2.视觉美学:剪辑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视觉语言传达信息。

剪辑的美学原则包括画面构图、镜头运动、色彩搭配等,需要剪辑师具备一定的艺术感知和审美能力。

3.音频处理:音频在影视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影视剪辑需要对音频的处理有所把握,包括音效的合理搭配和配乐的运用。

4.节奏感:影视剪辑的节奏感是指影片的整体节奏和画面间的过渡,需要根据情节发展和氛围变化合理地控制画面的长度和节奏的快慢。

四、影视剪辑的技术要求1. 剪辑软件:掌握专业的剪辑软件是影视剪辑师的基本功之一。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剪辑软件包括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Avid Media Composer等,剪辑师需要熟练操作这些软件。

电影剪辑与特效制作作业指导书

电影剪辑与特效制作作业指导书

电影剪辑与特效制作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影剪辑基础理论 (4)1.1 剪辑的定义与历史发展 (4)1.1.1 剪辑的定义 (4)1.1.2 剪辑的历史发展 (4)1.2 剪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4)1.2.1 剪辑的基本原则 (4)1.2.2 剪辑的技巧 (4)1.3 剪辑软件概述与操作 (4)1.3.1 剪辑软件概述 (5)1.3.2 剪辑软件操作 (5)第2章视频素材整理与管理 (5)2.1 素材的分类与归档 (5)2.1.1 分类原则 (5)2.1.2 归档方法 (5)2.2 素材的导入与预览 (6)2.2.1 导入素材 (6)2.2.2 预览素材 (6)2.3 时间线布局与调整 (6)2.3.1 布局原则 (6)2.3.2 调整方法 (6)第3章剪辑技巧与节奏控制 (6)3.1 剪辑点选择与过渡效果 (6)3.1.1 剪辑点的类型 (7)3.1.2 剪辑点的选择 (7)3.1.3 过渡效果的应用 (7)3.2 节奏与速度控制 (7)3.2.1 节奏控制 (7)3.2.2 速度控制 (8)3.3 视觉语言与叙事手法 (8)3.3.1 视觉语言 (8)3.3.2 叙事手法 (8)第4章颜色校正与调色 (8)4.1 颜色校正的基本概念 (8)4.2 色彩平衡与匹配 (8)4.3 色彩风格化处理 (9)第5章音频剪辑与音效制作 (9)5.1 音频剪辑的基本技巧 (9)5.1.1 音频素材的选取与整理 (9)5.1.2 剪辑软件的选择与操作 (9)5.1.3 音频剪辑的基本操作 (10)5.1.4 音频剪辑中的同步问题 (10)5.2.1 音频效果的类型 (10)5.2.2 音频效果的应用 (10)5.3 音频混音与输出 (10)5.3.1 音频混音的基本原则 (10)5.3.2 音频混音的操作步骤 (11)5.3.3 音频输出的注意事项 (11)第6章视觉特效概述 (11)6.1 视觉特效的定义与分类 (11)6.1.1 物理特效: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物理现象,如爆炸、火灾、水流等。

第一章 影视剪辑概述分析[文字可编辑]

第一章  影视剪辑概述分析[文字可编辑]
19
Company Logo
1.1 认识视频
1.1.5 视频色彩系统的应用
在视频编辑的过程中,应根据节目内容保持视频画面色彩 的和谐与统一。这是对视频画面色彩处理的基本要求。此外, 定,还应当考虑行业形象色的决定,如海军的形象是蓝色,那 么在表现与此相关的内容时,将蓝色确定为色彩的基调便会取 得较好的效果。
5
1.1 认识视频
1.1.2 数字视频的概念 2.数字信号
与模拟信号不同,数字信号的波形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 值之内,其抗干扰能力强,如下图所示。此外,数字信号还具 有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安全性高、易实现集成化、微型化 等优点。
6
1.1 认识视频
1.1.2 数字视频的概念 3.数字视频的本质
简单地说,使用数字信号来记录、传输、编辑和修改的视 频数据,即称为数字视频。
23
Company Logo
1.2 数字视频基础
1.2.2 高清概念全解析
1.高清的概念 高清是人们针对视频画质提出的一个名词,英文为High Definition,意为“高分辨率”,可提供相对于传统模拟电视技术更 高清晰度图象质量。 将视频从画面清晰度来界定的话,大致可分为“普通清晰度”、 “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这三个层次。 见教材表1-1 视频画面清晰度分级参数详解。(教材P9) 2.高清电视 高清电视又叫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是由美国 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格式。目前,常见的电 视播放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见教材P9) D1、D2、D3、D4、D5及其他(576i,PAL电视显示模式、625垂直 扫描线,576可见垂直扫描线,帧宽高比4:3或16:9,隔行/50Hz) 能达到D3/4/5播放标准的电视机都可纳入“高清电视”范畴。只 支持D3或D4标准的产品只能算作“标清”设备,只有达到D5播出标准 的产品才能成为“全高清”设备。

剪辑的语法01章

剪辑的语法01章

剪辑学理论
1.4剪辑的步骤
后期制作 剪辑过程通常被称为“后期制作”,有时也仅 叫做“后期”,该过程由简到繁,不一而足。后 期制作实际上包括该项目拍摄完成后的所有工作。 在后期制作期间,将影像和声音剪辑合成以展现 和讲述故事,同时添加视觉特效的生成、字幕/ 绘图/演职员表,以及在后期中制作声效、配乐 等。
剪辑学理论
1.5剪辑步骤总结
现在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任何大小项目的基本剪 辑或后期制作流程。当然,你碰到的项目也可能 不需要完全经历这些清晰罗列出的所有剪辑程序,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你的作品,都会 需要综合使用上述某些程序。
剪辑学理论
获取所有视听元素。
1.5剪辑步骤总结
将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分组 或分类成简易划分的种类。
获取
整理
看和听所有材料,并将素材 的最佳元素做好标记或单独 放置在一起。
回看和筛选
将所选的最佳素材剪辑出故 事的框架。
顺片
调整所组合的剪辑,直到整个 故事更为清楚。修理掉“脂 肪”,呈现出完整的故事结构。
粗剪
剪辑学理论
1.5剪辑步骤总结
节奏紧凑;图像或声音之间 没有失调之处。进行最后的 调整。
精剪
剪辑学理论
1.3基本的剪辑转换
剪辑技术本身看。从一个镜头或视觉元素转换 到另一个镜头或视觉元素,通常有四种基本方法: 切 一个镜头与下一镜头之间的瞬时转换。一个镜 头的最后一个画幅迅速转换为下一镜头的第一个 画幅。
剪辑学理论 1.3基本的剪辑转换
叠化 从一个镜头的结束画面逐渐转换到下一镜头的 开始画面。叠化一般是通过在特殊时间段里用一 个瞬时的、向下和向上模糊斜面叠加到两个镜头 上来实现的。随着第一个镜头结尾的“渐隐”, 下一镜头的开始“渐显”在屏幕上。

1第一章影视剪辑概述

1第一章影视剪辑概述

第一讲(4学时)第一章影视剪辑概述第一节影视剪辑的诞生与发展剪辑作为一种不再年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生长发展历程,经历了4个时期:1“原生态”时期、2“蒙太奇语言”时期、3“动作剪辑”时期4“数字合成”时期发展过程特征: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技术与艺术结合形态----独立艺术形态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电视将“剪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始于电影,而早期的电影并不未经过任何剪辑。

摄影机对准它,一直拍摄到胶片用完。

像他在1895年公映的电影《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出港的船》等,实际上都是由一个镜头构成。

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这些影片每部都只能放映1分钟左右。

当时的电影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复制,是一种杂耍,还构不成一门艺术。

此外,对录像技术出现即剪辑技术成型之前的最初的电视而言,同电影一样,也并没有具备真正的剪辑的意义。

都是以“现场的实况直播”方式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

【片例1-1】播放----卢米埃尔兄弟的《工厂大门》【片例1-2】播放----《火车进站》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蒙太奇的诞生经历了如下的历程:1、一次偶然的影片放映的错误, 1897年,路易·卢米埃尔拍摄了四部反映消防队员生活的单一镜头的短片: 《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和《拯救遭难者》。

这四部影片每部约1分钟。

最初并没有这样的放映顺序,而是在一次滚动放映中,磕睡难忍的放映员错将其次序排列成了这样,原先内容并无内在逻辑联系的独立的四部短片,连贯成了一个近乎完整的故事,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反响。

分本的影片段落的偶然的衔接放映,促使了具有传统剪辑意义的因素的形成。

因此,我们把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敬为2、当时与卢米埃尔兄弟齐名的是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他对剪辑的贡献是突破了用单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的限制。

比单一镜头的影片更有可能叙述好一个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1.1 景别
景别又称镜头范围,它是镜头设计中一个重要概念,是指 角色对象和画面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不同 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 中景、近景和特写5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讲解一下。
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1.1.1 远景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它视野广阔、景深悠远,主要表 现远距离的人物和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气氛,内容的中心往往 不明显。远景以环境为主,可以没有人物,有人物也仅占很小的 部分。它的作用是展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的规模 和气势,拍摄者也可以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用远景的持续 时间应在10秒以上。图1-1为远景画面效果。
推镜头分为快推和慢推两种。慢推 可以配合剧情需要,产生舒畅自然、逐渐将 观众引入戏中的效果;快推可以产生紧张、 急促、慌乱的效果。
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图1-6
1.2.2 拉镜头
拉镜头又称缩镜头,它是指摄像机从近到远纵向拉动,视觉效 果是从近到远,画面范围也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大。
拉镜头通常用来表现主角正在离开当前场景。拉镜头与人步行后 退的感觉很相似,因此,不断拉镜头带有强烈的离开意识。图1-7为拉镜 头的画面效果。
图1-1
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1.1.2 全景
全景包括被拍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与远景相比,全景 有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结构中心的主体。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还是 物体,其外部轮廓线条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环境 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全景的作用是确定事物、人物的空间关系,展示环境特征,表现 节目的某一段的发生地点,为后续情节定向。同时,全景有利于表现人 和物的动势。使用全景时,持续时间应在8秒钟以上。图1-2为全景画面效 果。
图1-7
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1.2.3 摇镜头
摇镜头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作角度的变化,其方向可以 左右摇或上下摇,也可以是斜摇或旋转摇。其目的是对被摄主体的各部 位逐一展示,或展示规模,或巡视环境等。其中最常见的摇镜头时左右 摇,在电视节目中经常使用。图1-8为摇镜头的画面效果。
图1-8
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运用摇镜头应考虑以下3个要素: (1)被摄体移动的动机,为什么向某处移动。 (2)动向。画面所见的被摄体所移动的方向前面的空间应比被摄体后 面的空间要大的多,以便突出、显示移动的方向。 (3)动力。摄像摇摆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要镜头一般分为左右平摇、上下摇、快摇和慢摇等,下面就来具 体讲解一下:
图1-2
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1.1.3 中景
中景包括对象的主要部分和事物的主要情节。在中景画面中,主要 的人和物的形象及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使用中景画面,可以清楚地看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交流,也能看清人与物、物与物的相对位置关系。 因此,中景是拍摄中常用的景别。
用中景拍摄人物时,多以人物的动作、手势等富有表现力的局部为 主,环境则降到次要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展现事物的特殊性。使用中景 时,持续时间应在5秒钟以上。图1-3为中景画面效果。
运动镜头技巧必须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表现固定景 物较多的内容时运用运动镜头,可以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从而 增强画面的活力。利用Premiere Pro 2.0可以模拟出各种运动镜头效果, 下面就来具体讲解一下运动镜头的种类。
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1.2.1 推镜头
推镜头又称伸镜头,是指摄像机朝 视觉目标纵向推进来拍摄动作,随着镜头的 推近,被拍摄的范围会逐渐缩小。推镜头能 使观众压力感增强,镜头从远处往进行推的 过程是一个力量积蓄的过程,随着镜头的不 断推近,这种力量感会越来越强,视觉冲击 也越来越强。图1-6为推镜头的画面效果。
1.左右平摇
左右平摇镜头是将主角放在出其不意的异常突出的地位上,如果 用全景、推近、拉远,就会缺少悬念,而使用左右平移往往能收到出奇 制胜的艺术效果。图1-9为在空中左右平摇镜头的画面效果。
第1章影视图剪辑1-基9础理论剖析
2.上下摇
上下摇(或下上摇)镜头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手法,它往往是 将要拍摄的重点放在最后,引起悬念,结果突如其来,使人产 生惊喜的感觉。
第1章 影视剪辑基础知识
本章重点: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影片剪பைடு நூலகம்早已由直接剪接胶片演变为借助
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编辑的阶段。然而,无论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编辑视 频,其实质都是组接视频片段的过程。不过, 要怎样组接这些片段才 能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并使其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便需要视频编辑 人员掌握相应的理论和视频编辑知识。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掌握景别、 运动镜头技巧、镜头剪辑的一般规律和数字视频编辑的相关知识,以便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章图影1视-剪3 辑基础理论剖析
1.1.4 近景
近景包括拍摄对象更为主要的部分(如人物上半身以上的部分), 用以细致的表现人物的精神和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用近景,可以清楚地表 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容易产生交流。使用近景时,持 续时间应在3秒钟以上。图1-4为近景画面效果。
图1-4
3.快摇
快摇镜头可以增强影视片的节奏感。快摇往往使景物模糊不 清,有时为了加强气氛和节奏,或是为了镜头之间的连接和转 换,便使用快摇镜头。
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1.1.5 特写
特写是表现拍摄主体对象某一局部(如人肩部以上及头部、手或脚 等)的画面,它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展示,揭示特定的含义。特写反应的内 容比较单一,起到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 主要用于表达、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特点,起到震撼人心、引起注 意的作用。
特写空间感不强,常常被用于转场时的过渡画面。特写能给人以强 烈的印象,因此在使用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可滥用。特写持 续时间应在1秒钟以上。图1-5为特写画面效果。
图1-5
第1章影视剪辑基础理论剖析
1.2 运动镜头技巧
运动镜头技巧,就是利用摄像机在推、拉、摇、移、升等形 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的方式,是突破画框边缘的局限、扩展画面视 野的一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