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运用

作者:罗剑敏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4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要求,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国家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下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贮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我国新时期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提升完善自我实现,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良好需求,形成运作发展良好的公民个体。为个体能适应未来社会、为个体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个体生活成功和社会持续良好健康全面发展。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

教学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当前世界未来信息技术变革、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适应社会教育质量标准,所以教师应充满社会责任感,形成对社会及个体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学科专业素养、跨学科视角综合运用的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需努力提升完善自我实现,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个体自我成功与适应社会良好需求,促进个体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终身的全面发展。道德品质素养是基本素养,教师应学会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热爱科学、爱护环境,促进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资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

素等诸多方面的持续发展。以积极愉快的发展观、积极健康的情绪、创造性的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尝试教学,启迪新思维、开拓新方法。

2.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深远意义

学生运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启迪思维、对学习对未来充满希望;教育得法,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以“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及地理学科素养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凸现地理学科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简称OECD)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简称DeSeCo)。DeSeCo项目《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指出健全社会和促进个体成功生活的核心素养包括三大类:互动地使用工具(using tools interactively)、自主行动(acting autonom ously)和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interacting in socially heterogeneous groups),即分为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知识技能素养目标教学示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多多方面。地理基础知识需识记的内容多,需培养跨学科视角综合运用的素质。地理知识的识记和理解,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运用多种记忆方法识记地理基础知识。

2.过程和方法素养目标教学示例

我国新时期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学生个别差异、个体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许多教育界人士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各自的说法和表达方式不同,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和教育文化。教育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下的新课程标准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学生个体对知识的理解方式、理解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和角度的差异,突破疑难点抓住理解知识的突破口,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分层教学,分层备教材、分层备学生、分层授课、分层备测练题、教学评价分层。过程和方法素养目标,包括过程和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

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学示例

教学相长,学生有很多优点胜过教师。教育界早就有人说过成长是需要等待的。个体先天遗传智力某些方面开发的有迟有早,例如语音能力很强的并不代表图形能力很差,只是先开发了语音能力,进入语音学习的能力的状态较早,图形能力还未开发或者开发的比较少。有些人图形学习能力开发较早较多,运用图形学习法能迅速的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些人虽然各方面的智力智能都开发了,但他们被一些生活琐事烦心着,注意力不集中了,想着其他的事情,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还有些人先天体质也不是很差,但没有获得充足而优质的睡眠和食物,没有休息好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有些人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学习积极进取上进心也较强,但不同的时间段灵感也不同,所用的识记理解知识的智力方式也不同,例如有些人在上午时间段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知识他们就能理解记住了,在下午时间段或者在疲劳疲惫状态下,运用图形形象识记理解易于对疑难问题的解决。

核心素养后天可教、可学、可测,教育必须关注保证学生拥有充足而优质的睡眠和食物,关注他们也有很多不开心的事情烦着。比如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进入理科的学习状态,但不代表他们没有学习理科的天分,只是他们开发的少或者没有去开发学习理科的兴趣,以前不理解的知识疑难问题在学生进入更高一级学学习阶段或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段的变化、压力减小,身体休息状态好转,没有进入疲惫又没有休息恢复调整好的恶劣的循环状态,乐观向上的心态变化等因素使得他们开窍了。地理学科知识涉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所以需要培养跨学科知识领域的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测量与评价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简称OECD)开发PISA项目测试个体是否掌握参与未来知识社会、多元化社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量和评价在不停情境下教育输出的效果,促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等诸多效益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育政策关注教育的入学率及个体各年龄各学习阶段教育的输出结果,测试重于应用及情境化,将测量和评价情境选在个人家庭、公共社区、学校、世界(全球的)等诸多层面,测量评估个体适应世界未来社会信息技术变革、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挑战的能力。测量评价领域包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计算机运用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诸多方面。将测量和评价方法运用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量和评价项目设置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测试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图1建构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量和评价三维坐标图,X轴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个人家庭、公共社区、学校、世界(全球的)等层面;Y轴表示跨学科综合素养,Z轴表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