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文档

合集下载

三字经教案精选6则

三字经教案精选6则

三字经教案精选6则教案一:《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详细内容:讲解“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以及后续的“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2. 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理念;3. 培养学生热爱经典,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哲学意义;2. 重点:背诵第一章,理解并实践“教之道,贵以专。

”的教育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三字经》文本;3. 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引出“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理念;2. 讲解:详细讲解“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以及“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的教育原则;3. 背诵:带领学生逐句背诵第一章;4. 实践: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所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教之道,贵以专。

”的教育原则。

六、板书设计1. “人之初,性本善。

”2. “性相近,习相远。

”3. “苟不教,性乃迁。

”4. “教之道,贵以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的教育理念,并分享一个生活中的实践案例;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经典著作,如《弟子规》、《大学》等,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案二:《三字经》第二章“ swei zi shi jia ”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三字经》第二章“swei zi shi jia”详细内容:讲解“swei zi shi jia,xiao jing zi you”的含义,以及后续的“ren zai shi jia,sheng shi ren you”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章;2. 让学生理解“swei zi shi jia,xiao jing zi you”的教育理念;3. 培养学生热爱经典,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7篇)

《三字经》教案(7篇)

《三字经》教案(7篇)《三字经》教案篇一经典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活动目标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2、识字:山、远、近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字卡:山、远、近“多闻之星”贴纸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

”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

“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

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

〕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一〕诵读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

”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

〕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

〔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

“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

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

三字经教案(优秀5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5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5篇)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友爱、谦让,形成美好的品德。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三字经》诵读)1、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

准备好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气摆好手、认真倾听状、举手)2、你从刚才的动作中,猜出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A、上课要坐神气。

(评:瞧,XX就坐的很神气,老师喜欢)B、认真听。

(评:是呀,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回答)C、积极举手。

(评:老师就喜欢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认真样。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听仔细了——你知道,古时候的小朋友上学学的是哪本书?4、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三字经》中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

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2、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指名读2位(评:你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你读的很有节奏感。

)5、在这几句中,藏着两个小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香九龄中的“香”就是黄香;融四岁中的“融”就是孔融。

设计意图:毕竟孩子才一年级,对文本的把握还在起始阶段。

本段学习内容,第一个字是人名,第一句话中藏着故事,第二句话则是道理。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三字经》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

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同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爱好。

教学重难点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爱好。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预备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同学,要求同学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

同学们,今日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二、学习经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同学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订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

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

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索: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2 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同学仔细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长:1、通过今日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便利,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四、同学们,老师告知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学问就是要用的,所以今日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要到什么呀?(同学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头就让我们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吧!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由于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三字经优秀教案6篇

三字经优秀教案6篇

三字经优秀教案6篇引导语: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字经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

两人的照片一张。

3.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4.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

(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

听音乐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叫想想。

她在干什么?搭积木玩得可开心啦。

这时候,谁在喊她?(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

”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教师小结:集体喊、过度到个别喊。

(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师: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赶快回答“哎”,想想听到了吗?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

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

”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

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

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

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三字经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教学设计(15篇)

《三字经》教学设计(15篇)

《三字经》教学设计(15篇)《三字经》教学设计(15篇)《三字经》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三字经》中的“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教学目的: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获得好成绩的道理。

2、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根底上到达背诵。

3、明白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对“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内容及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三、明理品读四、拓展升华五、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两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老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祖莹吟诗、李泌赋棋的故事)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两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1〕老师范读〔老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读准字音〕〔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2、理解诗文〔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老师适时讲解:赋棋、彼、尔、效等字词的意思。

〔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老师适时补充〕〔3〕老师对诗文意思进展小结: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

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

你如今正是求学的开场,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地读书。

三、明理品读1、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2、我们应该向他们俩学习什么?3、让我们再来把这两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四、拓展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效法他们,从小就努力用功地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三字经》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

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交流《三字经》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背三字经。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介绍《三字经》首先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三字经》(教师读,学生听):《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人之初——不知义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1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二、新授感悟三、扩展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不知义”14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1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1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7、请学生思考问题: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是儿童,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香九龄——千而万授课目标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目的: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5、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又因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好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师简介《三字经》,板书: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复习已学语句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

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4、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揭示揭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学文释义1、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然后提问:(出示图片)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四、学文晓理:(一)、自读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五、新授1、出示新授语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4、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6、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七、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

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三才者——应乎中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教学内容1.《三字经》的新句子:“三才者”至“应乎中”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诵读新句子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1.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2.讲解句子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

《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注:"易"是什么呢?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说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应着“三才”,我国古代还有“三大”(板书:“三大”)一说,请大家猜猜是什么?(答案:天大,地大,人大);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雨果的一句诗:“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