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doc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doc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唐诗隋朝之诗,都还是处于南北融合发展的过程之中。

1.初唐a.上官体(贞观、龙朔之间,由作家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工五言诗,其诗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和声辞之美,体现出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形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题材狭窄,上承杨、李、虞,下开"文章四友"(名词解释)和沈宋)b.王绩(诗风独特,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现自己的隐逸生活,创造出宁静淡泊、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

但并不构成初唐诗歌发展的重要环节)c.初唐四杰一是卢、骆约早王、杨十岁,四人创作个性不同,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但都确有文才自负很高,希望博取功名,不甘人下。

二是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针对上官体为代表的宫廷诗风)三是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诗中开始出现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充分。

卢骆七言歌行(名词解释:七言古诗与骈赋,吸收南朝乐府、近体诗;题材转变,气势壮大,七言为主,杂有三五,流动感,四杰作用,适合刚健骨气的抒情诗体)气势宏大,视野开阔,跌宕流畅,神采飞扬,开启新诗风。

如卢照邻《行路难》、《长安古意》(至此,宫廷诗风转变)四杰的五言律诗主要是在羁旅送别诗和边塞诗中,在伤别之外,更有抱负气概,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更是在题材上从台阁转向江山塞漠,如杨炯《从军行》。

"初唐四杰"的影响:一是改变诗风,革除宫廷诗风的颓靡绮艳;二是扩大题材,将诗笔写向江山与塞漠。

写向广泛的社会生活;三是为唐诗体裁的发展奠定基础;四是为树立风格典范。

d.宋之问、沈佺期具有代表型的馆阁诗人,点缀升平,标榜风雅,辞藻文饰,内容缺乏。

沈宋,是律诗定型的标志。

律诗定型的意义在于:其在唐代近体诗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不仅完成了永明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转变,而且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中古文学理论批评史绪论部分的读书笔记

中古文学理论批评史绪论部分的读书笔记

中古文学理论批评史绪论部分的读书笔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
理论。

文学批评是面向现实的、具体的,而文学理论则是指向逻辑的、抽象的,两者有所区别,但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书写形式
(一)注重阐述理论,建构体系的专著
(二)随笔摘记式的文论专著,大量的诗话、词话、文话、曲话、小说话等即属此类。

(三)文学选本。

(四)文学评点本。

(五)散见于论者别集或本人其他论著中的有关专论、序跋、书信、日记、札记,乃至诗词作品等。

(六)各类典籍与各种非本人之作中的论文资料。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演变历程与主要特点:先秦两汉是中国文论发展的奠基期。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承传了西周贵族构建的以“制礼作乐”
为核心的精神,将《诗》《书》《礼》《乐》《易》进行了加工、整理后奉为经典。

其中有不少直接论及了“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高度概括力与富有生命力的词语、概念与命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论发展的成熟期。

有关文学的作家论、文体论、创作论、鉴赏论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开拓与创新,初步建立了中
国古代文论的范畴体系。

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不《典论:论文》。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论发展的深化期。

随着唐诗的繁荣、宋诗的新变,文学批评家在用新的思想观念总结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时,出现了大量的诗格、诗话类著作,提出了“兴象”“意象”“意境”“兴趣”
等新的审美范畴,产生了殷播、皎然、司空图等重要诗论家和严羽《沧浪诗话》那样影响深远的诗学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施耐庵读书笔记中学生必读名著PPT模板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施耐庵读书笔记中学生必读名著PPT模板课件
《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等 都是仿《世说新语》之作,称之“世说体”。一说晏殊删并《世 说新语》。《世说新语》成书以后,敬胤、刘孝标等人皆为之 作注,今仅存刘孝标的注本。
作品鉴赏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 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 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 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 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 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 么单纯。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 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 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 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 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 验教训。
作品赏析
《水浒传》的结构是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梁山起义的发生发 展和失败的全过程纵贯全篇,其间连缀着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自 成整体的主要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自身在结构上既纵横开合, 各尽特色,又是整个水浒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水浒传》的 这种独具特色的结构,是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具体表现。 与之相联系的是《水浒传》的语言,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 加工提炼,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 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水浒传》的语言,以北方口语 为基础,经过加工,故其语言特色,明快、洗练
卢俊义
绰号:玉麒麟。被梁山泊吴用 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不愿在 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卢 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 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 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 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 杀了奸夫淫妇。卢俊义投奔梁 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

据《汉书?艺文志》,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论语》、《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分别代表儒、墨、道、法家的著作。

下面是的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周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各个阶级都在转化。

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

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士。

士的来源很复杂,有新兴地主,有没落贵族,也有脱离生产走向城市的自耕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其中有地主,可能也有自耕农。

)。

他们是属于中间阶层,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同人民比较接近。

地位虽低,却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他们中间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材。

在学术流派上表现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农家、纵横家等。

春秋以来,特别是战国末年,诸侯卿相争相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异同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苏轼《志林?论养士》)。

当时诸侯如魏文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等,无不礼贤下士,延揽如恐不及。

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四公子和秦丞相吕不韦门下食客号称三千人。

士这个阶层最为活跃。

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孟轲、荀卿,墨家的墨翟、宋銒,法家的商鞅、申不害,农家的许行、陈相,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先后以学者或政论家面貌出现于政治舞台的。

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就是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诸子散文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因。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国史补》的传世单刻本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丛书本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得月簃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一卷节本有《唐宋丛书》、《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颜氏家训》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杂记类笔记。

七卷,北朝颜之推撰。

颜之推(531~591以后),字介。

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

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

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

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

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

577年齐亡入周。

隋代周后,又仕于隋。

正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

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深怀忐忑之虑。

曾写了一篇《观我生赋》,对于自己身经亡国丧家的变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无可奈何情状,作了痛苦流涕的陈述,且悔恨道:“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民,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辞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优秀读书笔记摘抄6篇初中

优秀读书笔记摘抄6篇初中

优秀读书笔记摘抄6篇初中读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增加见闻,扩宽思维。

读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业上进步,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操和修养。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初中阶段阅读的六本优秀书籍的读书笔记。

1.《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和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所吸引。

其中,对于作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描绘,让我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2.《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这本书通过讲述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个主要角色的奇遇和修行之路,以及他们对抗各种妖魔鬼怪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勇敢、仁爱等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我更加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

3.《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北宋文学家沈括的作品,它是一本记录了作者生活中各种琐事和见闻的文集。

这本书中的文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艺术、科学、人物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见闻,还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4.《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一本收录了很多经典童话故事的书籍。

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可以帮助我培养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开拓思维,了解到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5.《小王子》《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是一本寓言故事。

这本书通过小王子的冒险和对人类世界的观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观。

小王子对于友情、爱情、责任等话题的思考引起了我对人类关系和价值观的深思。

6.《聪明的一休》《聪明的一休》是日本作家东京永源的作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和尚一休的故事。

这本书通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展示了一休机智灵活的智慧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酉阳杂俎》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等,均为30卷。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酉阳杂俎》唐代名物民俗、轶事、志怪综合类笔记,段成式著。

20卷,续集10卷。

段成式(803~863),唐代小说家﹑骈文家。

字柯古,其父段文昌官至宰相,段成式以荫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至吉州刺史,终太常少卿。

与李商隐﹑温庭筠均长於以四六体写章奏等公文,因三人排行均为第十六,时号“三十六体”。

也能诗,但无甚特色。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段成式《庐陵官下记》2卷,已佚,《说郛》辑得佚文60馀则。

《全唐文》收其文16篇,《全唐诗》存其诗1卷及联句多篇。

所著以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最著名。

《酉阳杂俎》,酉阳,即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相传山下有石穴,中藏书千卷,梁元帝赋中有“访酉阳之逸典”语。

《新唐书段成式传》称段成式“博学强记,多奇篇秘籍”,因而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

《酉阳杂俎》内容又广泛驳杂,故成为“杂俎”。

《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

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

这部著作,内容繁杂,有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地产资源、草木虫鱼、方技医药、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酉阳杂俎》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志怪小说。

鲁迅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驱争先”。

但杂录部分有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如写李渊的精奇悍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寇号无端儿数万。

又龙门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

”这是正史所不存的。

又如,写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传到武则天手中:“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

至一抔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惊呼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

”堪称神来之笔。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蒿庵闲话》有乾隆四⼗年(1775)刻本;嘉庆重刻本;⼭东书局光绪⼗五年(1889)刻本。

下⾯是的⼩编为你们整理的⽂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蒿庵闲话》偏重于经史训诂⽅⾯考证的笔记,⼆册,张尔歧撰。

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东济阳今店⼦乡张稷若村⼈。

⾃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百家。

以诸⽣⼊清,不求闻达。

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讲说三代古⽂于母前,愉愉如也。

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以终。

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

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

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蒿庵闲话》是张尔岐⼊清“废举⼦业”以后⼆⼗年间的作品。

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

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 “此书⾃叙谓⽆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闲话之⽐。

”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

顾炎武《⽇知录》卷⼗四“丧礼主⼈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

诗⽂部分举韩愈《送⽂畅序》、《送⾼闲序》和《送⽂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公《送⽂畅序》有儒名墨⾏、墨名儒⾏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以此名归之。

今观其学,⽌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谓之兼爱可乎。

⼜其《送⽂畅北游》诗,⼤以富贵相夸诱,⾄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与世俗惑溺⼈何异。

《送⾼闲序》为蓄有道⼀段,亦以利害必明⽆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进,为胜于⼀死⽣,皆不类儒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当我开始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时,重新拾起了字典。

太多的生僻字,还好没有放弃!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第一编先秦文学
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我国产生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中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出自《礼记效特性》
《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表现恋爱的曲折,写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出自《关雎》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逸周书》,本命《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

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第二编秦汉文学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纂的。

秦代散文,多出于李斯。

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互见法”。

互见法:《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

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又取消“世家”,并入“传”。

全书100篇,分为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传。

《古诗十九首》的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评论《古诗十九首》说:“五言之冠冕也”。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门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出自《明月何皎皎》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意志和纯洁高旷的品行,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文中所写的归途情景,与家人团聚的情景以及来年春耕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词,从中可见诗人对自由向往。

文中不乏华采的段落,
跌宕的节奏,轻快的行文,将作者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表现得极为生动。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出自《归去来兮辞》
南北朝时期文坛上的重要现象就是骈文的出现和流行。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散文的一部分。

骈文的主要特征: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隋统一全国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探索创造新文学。

其中有一股力量就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

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

*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平淡自然,不求工为自工。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如“无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但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

观其全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
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出自《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1、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色彩,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2、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诗:一是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二是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三是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

杜甫于
各种诗歌体裁都很擅长,并能推陈出新。

他的五言古诗、五言排律、七言古诗、七言律诗都很擅长,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还有萧散自然、平淡简易和含蓄委婉等诸多变化。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出自《登高》
第五编大历诗坛
韦应物和刘长卿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诗人中
的佼佼者。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白居易的讽喻诗在思想内容上体现“*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精神,在形式上追求“其辞质而往,其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的形式。

在诗中充分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具有不朽的价值。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出自《秦中吟》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