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超硬材料及制品电镀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电镀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镀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电镀过程中,被镀金属成为阳极,工件成为阴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阳极材料是镀层金属B. 阳极材料是工件材料C. 阳极材料是镀层金属,但工件材料也可以是镀层金属D. 阳极材料是工件材料,但镀层金属是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答案:A2. 在电镀过程中,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的作用是:A. 导电B. 传递金属离子C. 导电和传递金属离子D. 以上都不是答案:C3. 电镀时,电流密度过大会导致:A. 镀层不均匀B. 镀层过厚C. 镀层过薄D. 镀层质量提高答案:A二、多选题1. 电镀液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哪些成分?A. 金属盐B. 缓冲剂C. 络合剂D. 稳定剂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电镀的质量?A. 电流密度B. 温度C. 溶液浓度D. 搅拌速度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电镀过程中,电流的大小与镀层的厚度成正比。
(对/错)答案:对2. 电镀液的pH值对电镀质量没有影响。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简述电镀过程中阳极和阴极的作用。
答案:在电镀过程中,阳极是镀层金属,其作用是提供金属离子,通过氧化反应释放金属离子进入溶液;阴极是待镀工件,其作用是接受金属离子,通过还原反应在工件表面形成金属镀层。
2. 为什么在电镀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密度?答案:控制电流密度是为了确保镀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电流密度过大可能导致镀层不均匀,产生毛刺或粗糙表面;电流密度过小则可能使镀层沉积速度过慢,影响生产效率。
五、计算题1. 假设一个工件的表面积为0.1平方米,需要镀上一层厚度为5微米的铜层。
已知铜的密度为8.96克/立方厘米,铜的原子量为63.55克/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22×10^23个/摩尔。
如果电流效率为90%,电流密度为2A/平方分米,请计算完成电镀需要的电流和时间。
答案:首先计算铜层的体积,然后根据铜的密度和原子量计算出所需的铜的摩尔数,再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计算出所需的铜原子数。
2012年试题及答案

1.举例说明近程结构对高分子性能的影响答:高分子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包括构造与构型,构造是研究分子链中原子的类型和排列,高飞子化学结构的分类,结构单元的键接顺序,链结构的成分,高分子的支化,交联与端基等内容;构型是研究取代基围绕特定原子在空间的排列规律。
(1)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不同化学组成直接决定了材料种类与性能,化学组成分子运动能力与宏观性能也会不同。
例如:聚丙烯:是塑料类材料,而聚己内酰胺:则是纤维材料。
可见他们的结构单元不同就会造成性能上的差异。
(2)键接结构:结构的规整性影响材料的结晶性能,从而影响材料强度。
例如一般纤维高聚物要求键接结构具有较高规整性。
结构规整性可能影响聚合物的某些化学性能。
例如:聚乙烯醇缩甲醛:头尾易缩醛化。
(3)端基:例如:(4)支化:(5)构型:PS:等规PS:能结晶, Tm=175℃,不易溶解;无规PS:软化点80℃,溶于苯。
PP:等规PP: Tm =240℃,坚韧可纺丝,也可作工程塑料;无规PP:性软,无实际用途。
2.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包括哪些内容?试述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有哪些特点及与成型加工条件,性能的关系?3.在聚合物纺丝工艺中,都有都有牵伸和热定型两道工序,为什么?热定型温度如何选择?答:聚合纺丝法只指将变色基团引入聚合物中,再将聚合物纺成纤维。
高聚物在纺丝温度下进入粘流态,从分子结构分析,产生流动的本质是聚合物分子发生了相对位移,正是纺丝温度和纺丝压力提供了使聚合物流动的能量,也就是说外界的能量提供了拆开分子间作用力的动力。
对同一高聚物来说,外部能量提供的多少决定了高聚物流动状态。
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其流动性会产生明显影响,当高聚物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时,由于分子间发生相对位移困难,要使高聚物产生同样流动所需外部能量就大,反之就小。
聚合物的流动性能随第三单体含量的增加而变差。
就纺丝而言,由于第三单体的加入,纺丝温度应随第三单体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因此必须要有牵伸和热定型两个工序。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部分)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部分)1-1 什么是⽣产过程、⼯艺过程、机械制造⼯艺过程?答:⽣产过程是根据设计信息将原材料和半成品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艺过程是在⽣产过程中,⽑坯的制造成形(如铸造、锻压、焊接等),零件的机械加⼯、热处理、表⾯处理,部件和产品的装配等是直接改变⽑坯的形状、尺⼨、相对位置和性能的过程,称为机械制造⼯艺过程,简称⼯艺过程。
采⽤合理有序安排的各种加⼯⽅法,逐步地改变⽑坯的形状、尺⼨和表⾯质量,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艺过程。
1-2 什么是⼯序、安装、⼯位、⼯步和⾛⼑?答:⼯序是指由⼀个⼈(或⼀组)⼯⼈在⼀个⼯作地点对⼀个(或同时对⼏个)⼯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艺过程;安装——⼯件(或装配单元)经⼀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序。
⼯位——在⼀次⼯件的安装中,通过⼯作台的分度、移位可以使⼯件相对于机床变换加⼯位置,⼯件在每⼀个加⼯位置上所能完成的加⼯内容。
⼯步——在同⼀⼯位上,要完成不同的表⾯加⼯时,其中加⼯表⾯、⼑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位内容。
⾛⼑——⼑具在加⼯表⾯上切削⼀次所完成的⼯步内容。
1-3 什么是⽣产纲领、⽣产类型?答: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和⽣产能⼒决定的、在⼀年内应当⽣产的产品的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产纲领。
企业(或车间、⼯段、班组,⼯作地)⽣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般分为⼤量⽣产,成批⽣产和单件⽣产三种类型。
1-4 简述各种⽣产组织类型的特点。
答:单件⼩批⽣产时,其⽣产组织的特点是要能适应产品品种的灵活多变;中批⽣产时,采⽤通⽤设备与专⽤设备相结合,以保证其⽣产组织满⾜⼀定的灵活性和⽣产率的要求;⼤批⼤量⽣产时,⼴泛采⽤⾃动化专⽤设备,按⼯艺顺序流⽔线⽅式组织⽣产,⽣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即柔性)差。
1-5 简述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组成。
答:⾸先,组成机器的每⼀个零件要经过相应的⼯艺过程由⽑坯转变成为合格零件;其次,要根据机器的结构与技术要求,把某些零件装配成部件;最后,在⼀个基准零部件上,把各个零件、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机器。
电镀基本知识试题(含答案)

工艺技术员电镀基本知识培训测试题部门:姓名:工号: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供16分)1.物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传递方式(运动方式)有三种:对流、扩散和电迁移。
2.由电子来传导电流的导体称为第一类导体,如铜、铁等金属导体。
3.主盐浓度高,一般可采用较高的阴极电流密度。
溶液的导电性和阴极电流效率都较高。
4.在电镀中,常用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来分别评定金属镀层的在阴极上分布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5.在给定的电流密度下,某可逆电极的电极电位与其平衡电位之间的差值,叫做该电极在给定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24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单金属电镀的电流效率可以大于100%。
(×)2.电镀液的覆盖能力亦称深镀能力,它是指电镀液所具有的使镀件的深凹处沉积上金属镀层的能力。
(√)3.提高金属电结晶时的阴极极化作用,可以提高晶核的生成速度,便于获得结晶细致的镀层。
(√)4.阴极极化作用愈大愈好。
(×)5.依靠离子的定向移动来传导电流的导体称为第二类导体或离子导体。
(√)6.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在低浓度下能降低水和其它溶液体系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7.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做电解质。
酸、碱、盐不是电解质。
(×)8.我们经常使用的电极电位是电位差的绝对值。
(×)9.电位越正的金属,如金、银、铜等,越容易在阴极上还原析出;而电位越负的金属,如铝、镁、钛等,则越不容易镀出来。
(√)10.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在任何温度下都规定为零。
(√)11.缓冲剂可以在任何pH值范围内有较好的缓冲作用。
(×)12.阴极上析出的氢,会使镀层出现针孔(或麻点)、鼓泡、氢脆等缺陷。
(√)三.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1.电镀液的分散能力。
(5分)答:电镀液的分散能力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溶液使电极上(通常是阴极)镀层分布比初次电流分布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均匀的能力。
2012超硬材料及制品电镀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00`⨯=mm η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概论 1、答案见P2~3之1~6条(须做简化处理) 2、答:超硬材料电镀制品的特点: (1)结构形式:①具有工作层和基体两层结构特点;②具有形状特殊和工作层较薄特点。
(2)工作层组织:①浓度最高,一般在200%左右;②结合力最强;③气孔率最低,可趋近于零;④硬度高,明显高于青铜和树脂磨具。
(3)产品类型:首先,仅仅少部分是磨具,更大部分是非磨削用途的专用工具。
其次,电镀制品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其他工艺方法难以制造的产品。
3、答:超硬材料电镀制品具有一切超硬材料制品共有的使用性能。
其共性主要表现在比普通磨具加工磨削比高、磨削力小、磨削热也小。
同时,由于电镀工作层具有组织致密、磨粒浓度高、固结牢的特点,使得电镀制品使用性能又有一些独到之处。
其特性突出表现为加工效率高、磨削比高、保形性好以及加工精度高。
第二章 电化学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③电镀:在基体表面上形成结合牢固、细致紧密、分布均匀的金属层的电沉积。
⑥电流效率:电极上实际析出或溶解的金属质量m`与根据法拉第定律计算的理论值m 之比,通常用%表示。
公式:3、答:法拉第第一定律:在电极上电流引起的物质化学变化的量m 与通过的电量Q 成正比,公式为m=KQ=KIt 。
法拉第第二定律:物质的电化当量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与其离子价数n 成反比。
公式为K=M/(nF )。
4、答:电化学当量:表示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所形成产物的量,是各物质特有的常数。
公式: 单金属:K=M/(nF )13、填空 (1)影响电解液电导率的因素为电解液本性、浓度和温度。
(2)电解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离子浓度、离子淌度、温度。
(3)在离子电荷相同的条件下,H +移动速度比其他离子快5~6倍,OH -移动速度比一般离子快2~3倍,所以强酸强碱的电导率通常比其他电解质 大得多 。
17、④平衡电位:指无外电流通过,电极上氧化与还原速度相等,体系处于动态平衡时的电极电位。
电镀试题

2012年度(宝业电镀厂)技术晋升考试------电镀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2x11=22分)1. 电镀应注意的重点是____、____。
2.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____,待镀的工件做____,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3.电镀后被电镀物件的美观性和____大小有关系,____越____(大或小),被电镀的物件便会越美观;反之则会出现一些不平整的形状。
4. 电镀的主要用途包括防止金属____以及进行装饰。
5. 我们的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强碱酸有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x16=32分)1.宝业厂使用的是以下哪种除油方法( )A 有机溶剂除油B 化学除油C 电化学除油D 擦拭除油2.宝业厂除油不需要使用的设备( )A 三槽式溶剂除油设备B 超声波C 炸酸缸D 振机3.宝业厂除油不需要用到的物料( )A 硫酸B 盐酸C 除油粉D 氰化钠4.以下哪项不属于电镀操作必须佩戴的装配是( )A 水鞋B 口罩C 厂服D 手套5.什么叫电解抛光( )A 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交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工件表面逐渐整平,从而达到工件增大表面光亮度的效果。
B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工件表面逐渐整平,从而达到工件增大表面光亮度的效果。
C 以被抛工件为阴极,不溶性金属为阳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工件表面逐渐整平,从而达到工件增大表面光亮度的效果。
C 以被抛工件为阴极,不溶性金属为阳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交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工件表面逐渐整平,从而达到工件增大表面光亮度的效果。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0本刊重稿0
S IN E&T C N L YIF MA I CE C E H O OG OR TON N
20 0 9年
第3 1期
《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 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
毕 豫 李 颖 关春 龙 毕 晓勤 ( 南工业大 学材 料科 学与 工程 学院 河南 郑 州 河
1专 业 课教 学 中普 遍 存在 的 一些 问题 .
11 基 础 、 专 业 导 致 淡化 专 业 .厚 宽
2 0 年 教 育 部 颁 布 《 于 做好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本 科 学 科 专 业 结 构 01 关 调 整 工作 的若 干 原 则 意 见 》 提 倡 部 分 高校 尤 其 是 国 家重 点建 设 的 高 中 等学校要淡化专业意识 、 宽基础 , 拓 加强 素 质 教 育 和 能 力 培养 。 时期 新 高 等教 育 的教 学 改 革 在 这 面 大 旗 下 开展 起 来 . 学 改 革 在 缩 短 总学 时 教
因 , 选 专 业 使 学 生 丧 失 了学 习兴 趣 。 专 业 课 教 学 实 践 中发 现 , 多 误 从 很 学生 在 上 第 一 堂 课 时 就 询 问 该课 程 如 何 考 试 , 对 所 学 课 程 内容 根 本 而 不关 心 , 们 关 心 的只 是 如何 获 取该 课 程 的学 分 。这 种 现 象 说 明大 学 他 生对 专 业 课 的学 习 相 对 于基 础课 而 言 明显 不 够 重 视 。
Co r e El c r p a e r d c s o t a ha d M ae i l r r s n e n t e e s y T e a a y i y b n o o e t o s f rt e i r v me to u s e to l t d P o u t fUlr — r t ras a e p e e t d i h s a . h n l s sma r g s me n v 1meh d 0 l mp o e n i l f
电镀工高级工题库

电镀工高级工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电镀过程中,下列哪种金属常用于作为阳极?A. 铜B. 锌C. 铂答案:C。
解析:铂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金属,在电镀过程中常用于作为阳极,不易被腐蚀和溶解。
2. 电镀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
A. 电镀时间B. 电镀液浓度C. 电流密度答案:A。
解析:电镀时间越长,通常在其他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电镀层就会越厚。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镀时,被镀零件为(阴极)。
答案:阴极。
解析:在电镀过程中,被镀零件作为阴极,吸引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从而在其表面形成镀层。
2. 常用的电镀液成分包括(主盐)、络合剂、缓冲剂等。
答案:主盐。
解析:主盐是提供被镀金属离子的主要来源,是电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电镀的基本原理。
答案:电镀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将被镀零件作为阴极,阳极采用可溶性或不溶性材料,电镀液中含有被镀金属的离子。
当接通直流电源后,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阴极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成金属原子,从而在被镀零件表面形成镀层。
2. 列举三种常见的电镀质量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答案:一是镀层起皮,原因可能是被镀零件表面预处理不干净,存在油污、锈迹等;二是镀层厚度不均匀,可能是由于电镀过程中零件表面电流分布不均匀,比如零件形状复杂导致的;三是镀层有麻点,可能是电镀液中有杂质或者被镀零件表面有微小的凸起或凹陷等原因。
四、论述题(20分)论述如何提高电镀效率和保证电镀质量。
答案:要提高电镀效率和保证电镀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电镀前的准备工作,要对被镀零件进行严格的表面预处理,彻底清除油污、锈迹等杂质,保证表面的洁净和平整。
例如可以采用化学除油、酸洗等方法。
其次,在电镀过程中,要精确控制电镀液的成分,包括主盐浓度、络合剂、缓冲剂等的含量,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因为电镀液成分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影响电镀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mm η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概论 1、答案见P2~3之1~6条(须做简化处理) 2、答:超硬材料电镀制品的特点: (1)结构形式:①具有工作层和基体两层结构特点;②具有形状特殊和工作层较薄特点。
(2)工作层组织:①浓度最高,一般在200%左右;②结合力最强;③气孔率最低,可趋近于零;④硬度高,明显高于青铜和树脂磨具。
(3)产品类型:首先,仅仅少部分是磨具,更大部分是非磨削用途的专用工具。
其次,电镀制品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其他工艺方法难以制造的产品。
3、答:超硬材料电镀制品具有一切超硬材料制品共有的使用性能。
其共性主要表现在比普通磨具加工磨削比高、磨削力小、磨削热也小。
同时,由于电镀工作层具有组织致密、磨粒浓度高、固结牢的特点,使得电镀制品使用性能又有一些独到之处。
其特性突出表现为加工效率高、磨削比高、保形性好以及加工精度高。
第二章 电化学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③电镀:在基体表面上形成结合牢固、细致紧密、分布均匀的金属层的电沉积。
⑥电流效率:电极上实际析出或溶解的金属质量m`与根据法拉第定律计算的理论值m 之比,通常用%表示。
公式:3、答:法拉第第一定律:在电极上电流引起的物质化学变化的量m 与通过的电量Q 成正比,公式为m=KQ=KIt 。
法拉第第二定律:物质的电化当量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与其离子价数n 成反比。
公式为K=M/(nF )。
4、答:电化学当量:表示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所形成产物的量,是各物质特有的常数。
公式: 单金属:K=M/(nF )13、填空 (1)影响电解液电导率的因素为电解液本性、浓度和温度。
(2)电解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离子浓度、离子淌度、温度。
(3)在离子电荷相同的条件下,H +移动速度比其他离子快5~6倍,OH -移动速度比一般离子快2~3倍,所以强酸强碱的电导率通常比其他电解质 大得多 。
17、④平衡电位:指无外电流通过,电极上氧化与还原速度相等,体系处于动态平衡时的电极电位。
第七章 习题1、答:(1)适用于电镀制品的超硬材料应具备的特殊性能:①晶形和强度:晶形应规则完整,起码是等积形块状结构;强度应是MBD 以上的中强度和高强度的品种。
②粒度组成:要求比较严格,希望增大基本粒的百分比,减少粗粒和细粒,尤其尽可能减少最粗粒和最细粒。
③表面状态:最好表面粗糙化,镀前必须经过表面净化和亲水化处理。
④磁性杂质:必须使用弱磁性磨料,减少磁性杂质对电镀制品的影响(2)电镀前超硬材料须进行处理的原因: 一是要表面净化以除去杂质,二是要除去表面上单分子吸附层,以便颗粒能亲水并沉积到基体上。
二者都是为了增强镀层与磨料间结合力。
2、答:超硬材料电镀制品基体的材质选择: (1)机械性能:要满足硬度、强度、刚性等机械性能的要求,同时要有较好的可加工性。
(2)电化学性质:应具有较高的氢过电位,使氢不易在基体上析出。
一般选择低碳钢、低合金钢和调制钢,有时也使用含碳量较高的碳素工具钢如T9~T12、滚珠轴承钢。
8、答:初级光亮剂主要有糖精、2,7—萘二磺酸钠等。
作用:主要是使镀层结晶变细,并有一定光泽;它与次级光亮剂配合使用,可获得全光亮镀层;它能使镀层产生压应力,抵消次级光亮剂产生的拉应力,减少内应力,增大其延展性。
此外,还能增大阴极极化。
9、答:次级光亮剂主要有甲醛、1,4—丁炔二醇、香豆素等。
作用:单独使用时可使镀层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发脆,能显著增大阴极极化;在初级光亮剂的配合下产生全光亮镀层,可使获得光亮镀层的电流密度范围明显扩大,并且整平快出光快,内应力小,脆性小。
第八章习题1、答:金属基体与镀层之间的结合形式主要有:机械结合、金属键结合与范德华力的结合。
2、答:未经镀前处理的金属基体其表层组织由外到里通常的构成:气体吸附层、氧化膜、非结晶层和加工变质层。
3、答:镀前处理总的目的:使表面平整,除去表面污物和表层不良组织,暴露出基体金属内部的正常结构,以便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洁净的处于活化状态的金属晶体表面上实现电沉积,从而获得镀层与基体之间的良好结合。
4、答:基体镀前处理工艺方法通常可划分为四类:机械处理、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和超声波处理。
9、答:化学除油碱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1)氢氧化钠:强碱,具有很强的皂化能力,使油脂皂化而除去;同时具有一定的乳化能力。
(2)碳酸钠:有一定碱性。
对pH值有一定缓冲作用,有利于维持溶液的碱性。
(3)磷酸钠:具有类似碳酸钠维持碱性的作用。
此外,磷酸根还具有一定的乳化能力和良好的润湿性。
(4)乳化剂(OP乳化剂):较强的乳化作用。
10、答:电化学除油效率高效果好的原因:整个电解去油过程存在三种除油作用:(1)碱液皂化和乳化作用;(2)电极极化作用(增强乳化作用);(3)析出气体作用(强烈的乳化作用)。
由于上述后两点作用的存在,使得电化学除油比化学除油速度高好几倍,而且除油更彻底。
12、解释:①强浸蚀:是连接在初步除油之后的一个镀前处理步骤,其目的主要是除锈(包括氧化皮),同时还可以除去表层不良组织,露出正常的金相组织。
②弱浸蚀:又叫活化处理,是基体在电镀前的最后一道预处理工序,其目的是在临电镀前除去基体表面上极薄的一层氧化膜,暴露出基体的金相组织,以便待镀金属离子的沉积,实现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牢固结合。
④电化学浸蚀:通入电流的浸蚀。
⑤缓蚀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是减缓强浸蚀过程中基体金属的溶解,防止过浸蚀,保证基体尺寸,同时减少渗氢,防止基体氢脆。
16、答:不镀部位的绝缘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扎法、涂覆法、浸渍法和夹装法。
第九章习题1、解释:①复合镀层:由固体微粒均匀分散在金属中形成的镀层,也叫分散镀层或弥散镀层。
②复合电镀:使固体微粒分散在镀层中的电镀方法,也叫弥散电镀。
2、答:复合镀层的一般构成:底镀层、上砂镀层、加厚镀层、光亮镀层和分散微粒。
3、解释:①CECD法:即悬浮共沉积法,该上砂法是将阴极平行于阳极垂直悬挂,并在整个电镀过程中连续搅拌溶液。
只适于微粉及细颗粒。
②SCD法:即沉降共沉积法,该上砂方法是将阴极水平放置,阳极安置在阴极上方,按一定周期间歇搅拌溶液。
适合于较粗颗粒。
也叫落砂法。
6、解释:①空镀:也叫预镀,是基体经表面处理后放进镀槽中首次电镀而在基体表面上电沉积出薄薄一层金属镀层的电镀工序。
其目的是使镀层与基体充分接触,以增强结合力。
②上砂镀:即上砂,它是连在空镀步骤之后的一个电镀工序,其目的是通过金属的电沉积,将紧靠基体表面的一层砂子初步固结在底镀层上。
③加厚镀:简称加厚,是在已经上好砂的镀件除去外围浮砂之后而进行大电流电镀,从而将镀层加厚的一个电镀工序,其目的是充分固结磨粒。
④光亮镀:是复合电镀的最后一个步骤,它是制品整体的最后精饰步骤,将制品的工作层和非工作部分的表面都同时镀上一薄层光亮镀层,作防护装饰之用。
11、答:普通镀镍溶液中各成分作用:①主盐(硫酸镍和氯化镍):向阴极提供Ni2+。
②阳极活化剂(氯化镍或氯化钠):电离出Cl-而促进阳极溶解,同时提高导电性和分散能力。
③导电盐(硫酸钠和硫酸镁):提高电导率。
此外硫酸镁还能使镀层色泽更白且柔软。
④缓冲剂(硼酸):缓冲使pH值稳定。
⑤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电极,防止或减少针孔和麻点,促使硼酸部分转化成四硼酸从而增强缓冲性。
13、答:电镀镍钴合金的电极反应:阳极:Ni-2e=Ni2+(主)2H2O-4e=O2↑+4H+(副)阴极:Ni2++2e=Ni(主)2H++2e=H2↑(副)Co2++2e=Co14、答:润湿剂的配制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先用少量蒸馏水降其调成糊状,再加100倍以上的沸水溶解。
最好煮沸一段时间,澄清后趁热在搅拌下加入镀液中。
光亮剂:①糖精和丁炔二醇:可分别用温热的蒸馏水溶解,配成浓度为20%~30%的溶液,然后趁热加入镀液中。
②香豆素:一份香豆素用10倍质量的酒精溶解,接着用相当于酒精质量10倍的热蒸馏水(80℃以上)稀释,然后立即在搅拌下加入镀液中。
③甲醛:经过滤的甲醛溶液,用10倍的水稀释,在搅拌下加入镀液。
18、答:加一个换算系数原因:镀层不仅是电沉积金属,还包含非电沉积的磨料颗粒。
确定系数方法:若磨料所占镀层体积比为x,则金属体积比为1-x,以(1-x)δ代替δ,可得到公式为(1-x)δ=Ki C tη/γ。
20、解:粒度为140/170的颗粒尺寸为106~90μm,则埋入粒径δ=0.7×(106+90)/2=68.6μm。
由δ=2Ki C tη/γ,得第十章习题2、答:将锉坯放在专用的上砂夹具上,用小勺或吸管将金刚石一份一份地从槽外移来,均匀地撒在锉坯上,电镀上砂。
为防止尖端效应导致上砂不均匀,可在尖端采取绝缘屏蔽措施。
然后将锉刀朝下的部位换为朝上,再一次撒金刚石进行上砂。
上砂电流密度不能高,通常采用0.25~0.5A/dm2。
i C过高,则被镀面上会形成绿色的碱式镍盐,从而造成废品。
3、写出电镀金刚石磨头的工艺流程答案见P155。
6、答:电镀金刚石内圆切割片的工艺特点:(1)电镀在专用的有机玻璃模具中进行;(2)采用电解抛光浸蚀基片;(3)镀底层前要进行反电处理以活化表面;(4)上砂和加厚同时进行,而且不断转换角度进行立镀和平镀。
8、写出电镀金刚石掏料刀的工艺流程答案见P1619、答:掏料刀临时芯型类型及特点:①有机玻璃芯棒:易加工制备,成型后需化学镀铜或镍;去除时可车,可溶也可软化。
②低熔点合金芯棒:易车削制备,本身导电,毋须化学镀;去除时加热熔化即可。
③基体预留芯型:不需其他材料,本身即是良好的基体;去除时采用车磨方式,操作难度较大。
25、解:δ=0.7×(106+125)/2=80.85(μm)。
)(88.2952.1095.129.885.802hKitC=⨯⨯⨯⨯==ηδ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