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油藏动态分析经验方法

油藏动态分析经验方法

第一节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a1 = −
1 ∆Q dQ =− Qdt Q ∆t 1
第一节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三、产量递减规律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一般包括指数递减(exponential decline)、双曲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一般包括指数递减(exponential decline)、双曲 线递减(hyperbolic decline)、调和递减(harmonic decline)和产量衰 线递减(hyperbolic decline)、调和递减(harmonic decline)和产量衰 减曲线(depletion decline)四种类型,产量与递减率的关系可用下 减曲线(depletion decline)四种类型,产量与递减率的关系可用下 式表示:
T0 = 2 .3026 a

a= 0 .69315 T1

a =
2 . 3026 T0
递减半周期:即产量降为初始产量之半的时间T1: T1=0.69315/a; 递减半周期:即产量降为初始产量之半的时间T1: T1=0.69315/a;
第一节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根据累积产量的定义得:
∆N P = ∫ Qt dt
第一节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五、递减类型的对比与判断
2. 递减类型的判别方法 当油、气田进入递减阶段之后,需要根据已经取得的生产数据,采 取不同的方法, 判断其所属的递减类型,确定递减参数(a, ai和n),建立相关经验公 判断其所属的递减类型,确定递减参数(a, ai和n),建立相关经验公 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图解法、试凑法、曲线位移法和典型 曲线拟合法。 图解法 :图解法就是将实际生产数据按照表所列的指数递减和调和 递减的线性关系, 画在相应的坐标纸上,若能得到一条直线,就表明它符合于那一种 递减类型。反之,若不成直线,它必然属于其它的递减类型。

第四章 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

第四章 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

第三节
一、油田产量变化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产量递减分析
就油田开发全过程而言,任何油田的开发都要经历产量上升、 产量稳定、产量递减三个阶段。产量递减分析方法是针对已处于 产量递减阶段的油田,预测和分析油藏动态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
二、产量递减的几个基本概念
油、气田产量递减阶段,产量递减的大小通常用递减率表示,即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递减分数,其表达式为:
D=− 1 dQ Q dt
式中
D——瞬时递减率,mon-1或a-1; Q——递减阶段t时间的产量,油田为104t/mon或104t/a,气田为108m3/mon或
108m3/a;
——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变化率。 在矿场实际应用中,经常用递减系数(α)这一概念表示产量递减的快慢程度, 递减系数与递减率的关系为: α=1-D Arps研究认为瞬时递减率与产量遵循下面的关系: D=KQn 式中K——比例常数;n——递减指数。
第四章
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
第一节 油井不稳定试井方法 第二节 物质平衡分析方法 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 油田含水变化规律( 第四节 油田含水变化规律(略) 第五节 油藏采收率预测
第四章
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
第一节 油井不稳定试井方法 第二节 物质平衡分析方法 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 第四节 油田含水变化规律 第五节 油藏采收率预测
第五节
油藏采收率预测
原油采收率是指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而油气田的可采储量是 指在现有工业技术条件下,能从油气田的原始地质储量中采出经济合理油气量 的总和;因此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效果和开发水平的最重要的综合指标。根 据资料统计,在过去几十年前苏联和美国的原油采收率平均每十年提高6~10% 左右。充分说明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油田开发经验的累积以及大量的科学研 究工作,人们对储存条件、驱油机理等油田客观因素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油 气田开发理论和采油工艺新技术也在不断投入应用,成为原油采收率提高的决 定因素。 确定原油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基本问题之一,由于采收率的大小 除和油藏本身的地质特征和其中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相关外,还同开发和工艺 措施相关,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所以到目前为止,虽然原油采收率的确定方法 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够即直接而又精确的测定方法,目前趋向于利用油田实际 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常用方法有岩心分析法、水动力学概算、油藏数值模拟法、 相关经验公式法和开发动态分析法等。

第四章油藏动态分析方法(2006.11)加概论

第四章油藏动态分析方法(2006.11)加概论
研究方法:
试井分析法、物质平衡法、经验统计法、数值模拟法。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一.试井定义及分类
试井:对油气井进行的专门测试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获
得油气井或地层的某些参数,如产量、压力、温度等。
1
产能试井
稳定试井(常规产能试井) 等时试井
.
按 测 试 目 的 不稳定试井 分 类
修正等时试井
压降试井 压力恢复试井 变产量试井 干扰试井
MBH(Mathews、Brons、Hazebrook)方法: 当油井生产时间很短,且处于不稳定流动阶段,外推Horner 曲线至△ts处得到原始地层压力近似为平均地层压力;油井 生产时间很长,且进入拟稳态流动阶段,外推Horner曲线 至△ts处是特征压力p*。
长时Horner曲线
pDMBH
t
Pi
Pwf1
Pwf2
Pwf3
Pwf4 t
Pwf5
③修正等时试井
要求关井时间与等时生产时间 相同,确定产能方程。
开井时间 = 关井时间
⑵不稳定试井
通过改变油井工作制度,测得井底压力的变化资料,以不 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来反求油层参数,研究油层和油井特 征。
不稳定试井方法主要应用:
➢确定油层参数; ➢研究油井不完善程度; ➢判断增产措施效果; ➢推算地层压力; ➢确定油层边界; ➢估算泄油区内的原油储量。
第四章 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
➢试井分析方法 ➢经验方法 ➢物质平衡方法
油藏动态:油田投入开发以后,油藏流体由相对静止状
态转变为运动状态以后,油藏中发生的各种变化。
研究内容:
流体分布、运动状态、油层储量、驱油能量、压力变化等
研究目的:
➢认识油田开采过程中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 ➢检验开发方案的合理性; ➢完善开发方案或对原方案进行调整。

05第5讲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05第5讲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物质平衡法
四、物质平衡方程应用
三、计算油藏动态
以溶解气驱动为例进行说明: 物质平衡方程 饱和度方程 瞬时气油比方程 预测内容: 一油藏原始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没有气顶,要求预测 一系列压力下的油藏累积产量,瞬时气油比,采出程度等参数。
物质平衡法
四、物质平衡方程应用 与时间无关的水侵
四、测算水侵量的大小
三、物质平衡方程建立
油区油体积 气区气体积 原有气顶量+溶解气量-采出气量-目前溶解气量 目前压力 P条件下
4部分
水侵入体积 孔隙体积和束缚水体积变化
物质平衡法
物质平衡方程:
三、物质平衡方程建立
原始条件下: 压力为P时: 气顶体积+油区体积=气顶气体积 +油区体积 +边底水入侵量 +气顶、油区体积变化和束缚水体积变化 = + + +
主要内容
1、物质平衡方法 2、水驱特征曲线 3、产量变化规律
产量递减分析
油田开发经历的几个阶段: 产量上升阶段:大批钻井,油田建设 产量稳定阶段:油田开发达到设计指标 产量递减阶段:采油量下降,含水上升 开发结束: 低产—报废
产量递减分析
一、产量递减率
递减率: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
D :瞬时递减率,a-1; Q :递减阶段t时间的产量,104t/a(油田) 108m3/a(气田); :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变化率· Arps研究认为瞬时递减率与产量遵循下面关系:
物质平衡法
四、物质平衡方程应用
四、测算水侵量的大小 定态水侵
形成条件:当油藏有充足的边水连续补给,或者由于采油速度不高,油区 压降相对保持稳定,此时采液速度等于边水入侵的速度,水侵为定态水侵。
K2-水侵系数,m3/(MPa.mon):单位时 间单位压降下,侵入到油藏中的水量。

第7章-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第7章-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第3节 物质平衡方法
二、 物质平衡方程简化
封闭弹性驱动
形成条件:无边底水、注水,无气顶,Pi > Pb We=0,Wi=0,Wp=0, m=0,Rp=Rs=Rsi, Bo -Boi= Boi Co ΔP
N p ( BT ( Rsi R p ) Bg ) (We Wi W p) N Bg Bgi (1 m) ( BT BTi ) mBTi BTi (C f Cw S wc )P Bgi 1 S wc
•③分析不同开发阶段合理的注采压差,并与实际资料对比。
2、注水效果分析和评价
•①搞清单井或区块注水见效情况、见效方向、增产效果、分层注水状况等,
并提出改善措施; •②分析注水量完成情况,吸水能力变化及原因; •③分析年度和累计含水上升率、含水率。
第2节 动态分析内容-年度动态分析
3、分析储量动用程度
N-油的地面原始量,m3; We-天然水侵量,m3; Np-地面累计产油量,m3; Wi-人工累计注水量,m3;
Wp-地面累计产水量,m3;
Swc-束缚水饱和度,小数; Cf-孔隙压缩系数,MPa-1;
Gp-地面累计产气量,m3;
ΔP-压差(Pi-P),MPa; Cw-地层水压缩系数,MPa-1 ;
第3节 物质平衡方法-方程简化
弹性驱动+弹性水压驱动
形成条件:无注水,有边底水,无气顶,Pi > Pb
Wi=0,m=0,Rp=Rs=Rsi, Bo -Boi= Boi Co ΔP
溶解气驱 溶解气驱+天然水驱 溶解气驱+气顶驱动 溶解气驱+气顶驱动+天然水驱
有气顶、有边(底)水
未饱和 封闭 油藏 不封闭
封闭弹性驱动
弹性驱动+弹性水压驱动

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3
(5-4)
设想井从定流量q在生产持续的总时间为t后关井。随 后,关井压力PWf=Pws,作为关井时间Δt的逐数进行记录, 在此情况下有:
Pws ( t ) Pi 2 . 12 10
3
qB kh
lg
t t t
(5-5)
Pi—地层压力,MPa; PWS—关井井底压力,MPa; PWf—井底压力,MPa; q—井稳定产量,m3/d; t—关井前的生产时间,h;
简化后,采用“7”字法,则有:
c r r w
2
P S 1 . 151 7 m
完善系数:
CI
PS m

Pe Pwf m
Pe—地层压力; ΔPs—表皮压降mPa。
“7”字法时:
CI lg
0 . 1174 A rw
2
CI>7 地层受损害 CT<7 改善时,不需要高压物性参数。
(5-2)
(5-3)
三、储集层损害的评价标准
评价参数分别是表皮系数、流动效率、完善程度、 产能比、堵塞比等。
5
5
第二节 不稳定试井分析方法(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理论依据:弹性液体在微弹性地层中的不稳定渗流规
律理论。这时由于投产,井筒压力下降,液体岩石膨胀关 系逐渐向远处传播,是流体流动下进行的,此时的压力、 流量等参数都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叫不稳定试 井。
(5-8)
当t>Δt时,用Δt=1h代入,即为:
Pws (1 h ) Pwf K S 1 . 151 lg 0 . 908 2 m c r rw
(5-9)
m-为曲线的斜率,MPa/周期 Pws(1h)—关井1h直线段上的压力 Horner直线外推到Δt=∞,即lg(t+Δt/Δt)=0时,恢复压力P*=Pi就是原始地层压力。

石油工程概论 第五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石油工程概论 第五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单位时间内产量(chǎnliàng)递减的百分

a 1 dq
dq
1
kq n
q dt dN p
a ——产量(chǎnliàng) 递减率;
n ——递减指数;
k ——比例常数;
图5-11 递减率定义示意图
第十四页,共22页。
2、产量递减规律
(guīlǜ)分类
(1)指数递减 a Const
(2)双曲递减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试井:为确定油井(yóujǐng)的生产能力和研究油层参数及 地下动态而进行的专门测试工作。
稳定(wěndìn在g几)试个井不同稳定工作制度下取得油井的生产数据来 (系统试井) 研究油层和油井的生产特征;需要测得产量、压力
以及含砂、含水、气油比等资料。
不稳定(wěndìn通g过)试改井变油井工作制度,测得井底压力的变化
第九页,共22页。
(2)压力(yālì)恢复试井 在油井以定产量(chǎnliàng)生产一定 时间后,突然关井测量井底压力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的试井方法
假定油井产量为q,生产时间T后关 井,关井后地层液体立即停止向井 内流动(即砂层面关井),地层压力 重新分布,压力的变化过程满足弹 性不稳定渗流规律。
1、 水驱油田含水(hán shuǐ)采油 期的划分
(1) 无水采油期:含水率<2%。
(2) 低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20%。
(3) 中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0%~75%。
(4) 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75%~90%。 (5) 特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90%。
第十六页,共22页。
注水开采(kāicǎi)油田的简要开采 (kāicǎi)过程
C
2Ct hrw2

第四章油藏动态分析方法(2006.11)加概论

第四章油藏动态分析方法(2006.11)加概论
(1) 无水采油期:含水率<2%。 (2) 低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20%。 (3) 中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0%~75%。 (4) 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75%~90%。 (5) 特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90%。
研究方法:
试井分析法、物质平衡法、经验统计法、数值模拟法。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一.试井定义及分类
试井:对油气井进行的专门测试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获
得油气井或地层的某些参数,如产量、压力、温度等。
1
产能试井
稳定试井(常规产能试井) 等时试井
.
按 测 试 目 的 不稳定试井 分 类
修正等时试井
压降试井 压力恢复试井 变产量试井 干扰试井
pwD
pwD (tD / cD )
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上的值为: cDe2s
污染井:
cDe2s 10 3
不受污染井: 5 cDe2s 103
酸化见效井: 0.5 cDe2s 5
压裂见效井: cDe2s 0.5
应用典型图板分析试验压降数据的步骤:
⑴在透明双对数坐标纸上,以相同比例分别画出实测压
N Vp So 0.04167 So /(Ct D)
不稳态的Y函数特征为45°直线,拟稳态的数据Y函数 特征为一条水平直线段。
②关井压力恢复时,绘制lgY-lgΔt的关系曲线,Y函数为:
dpws
pws
Y dt t
qB
qB
其中pws为关井压力。
不稳态期和拟稳态期的Y函数特征
气水或气油边界的特征
⑥DST试井(中途测试或钻杆测 试):在完井之前,利用钻柱携 带测压仪器,开井生产短时间 后关井,并同时分别记录开井 和关井的压力历史。
钻杆测试工具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确定两井之间的连通性
e. 干扰试井 f. 脉冲试井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表皮效应与表皮系数
表皮效应: 地层受到损害或改善,井筒附近地层渗透率
发生变化的现象。
表皮系 数:
S
Kh
1.842 103 qB
Ps
不完善井
完善井
S值为正 井底附近地层因污染渗透率下降 S值为零 理想状况
超完善井
S值为负 采用增产措施后,井底附近的渗透率提高
Kh
Horner曲线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油井压力恢复的基本公式——Horner分析方法
应用:
①计算油层及油井特征参数 ;
Kh 2.121103 qB
i
K 2.121103 qB
ih
②外æ推直线K段至纵坐标,可以直接推算rs原w 始地8层.0A8压P5æ力0 ;
C
10 i
③求S断 1层.1的51距Pw离t 。i Pw
第二节 经验统计方法
(2)双曲递减 0<n<1 D 1 dQ dQ kQn Q dt dN p
递减率变化关系:
Q Q0
D D0
n
产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Q
1
Q0
1
nD0t n
累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Np
Q0 D0
n
1
1
(1
nD0
t
)
n1 n
1
累积产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N p
Q0n D0 1 n
Q01n Q1n
第二节 经验统计方法
(3)调和递减 n=1 D 1 dQ dQ kQn
Q dt
dN p
递减率变化关系:
DQ
D0 Q 0
产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Q Q0 1 D0t
累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N
p
Q0 D0
ln(1
D0t )
累积产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试井资料的处理方法
(2)现代试井分析方法
自学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图版拟合。通过 图版拟合,可以得到关于油藏及油井类型、流动阶段等 方面的信息,还可以算出K、S、C等参数。
目前一般采用现代试井分析软件计算分析。
第二节 经验统计方法
经验方法来源于对生产规律的分析与总结。通过详细 收集生产数据,分析油田生产规律,主要是产量、压力和 含水等指标的变化规律。
井筒存储效应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试井资料的处理方法
(1)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优点:起步早,发展完善,且简单易用; 缺点:①以分析中、晚期资料为主,要求测试时间长;
②实测井底压力和对应时间在半对数坐标系中 出现直线段,直线段的起点难以确定;
③难以分析早期资料,不能取得井筒附近的信 息。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经验统计方法
2.产量递减规律分类
(1)指数递减 n=0
递减率变化关系:
1 dQ dQ
n
D
kQ
Q dt dN p
D Const
产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Q Q0e D0t
累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Np
Q0 D0
1 e D0t
累积产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Q Q0 D0 N p
0
lg
8.085æt rw2
1 qB Ps 86.4 2Kh S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油井压力降落的基本公式
直线的斜率为:
m 2.121 103 qB
Kh
应用
①已知斜率可求地层流动系数 Kh/μ和渗透率K;
压降分析半对数曲线
②在半对数直线段取一点,已知时间和对应压力可求 表皮系数S。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1) 确定油层参数; (2) 研究油井不完善程度及判断增产措施效果; (3) 推算原始地层压力或平均地层压力; (4) 确定油层边界性质; (5) 估算油藏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常用的不稳定试井方法
1.评价本井控制地层特性的试井方法
a. 压力降落试井 b. 压力恢复试井 c. 变产量试井 d. 中途测试(DST试井)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井筒存储效应与井筒存储系数
续流: 在压力恢复试井中,由于井筒内的气体和液体的可
压缩性,油井关井时,地层中的液体继续流入井内, 并压缩井筒流体的现象。
井筒存储: 在压降试井中,油井一开井,首先流出井筒的 是原先压缩的流体,井而筒地层存流储体系不数流入井筒的
现象
续流和井筒存储对压力曲线的 影响是等效的,均表现为压力 曲线直线段滞后
稳定试井 (系统试井)
在几个不同稳定工作制度下取得油井的 生产数据来研究油层和油井的生产特征; 需要测得产量、压力以及含砂、含水、 气油比等资料。
不稳定试井
通过改变油井工作制度,测得井底压力 的变化资料,以不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 来反求油层参数,研究油层和油井特征。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目前不稳定试井方法应用比较广泛
N
p
2.303Q0 D0
压力恢复试井
压降试井
压力恢复试井的产量和压力变化曲线
压降试井的产量和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油井压力恢复的基本公式——Horner分析方法
弹性不稳定渗流基本方程 迭加原理
关井后井底压力 变化规律
Pw t
Pi

2.121 103
qB
Kh
lg
tp
t t
斜率 m 2.121 103 qB
第五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油田动态分析的目的:
认识油田开采过程中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 检验开发方案的合理性
完善开发方案或对原方案进行调整
获得较 好的开 发效果
油田动态分析的方法:
试井分析方法
物质平衡方法
经验统计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
第五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油田生产实际情况不断加深对油藏的认识,核实 和补充各项基础资料,进一步落实地质储量; ②分析分区及分层的油气水饱和度和压力分布规律; ③分析影响油藏最终采收率的各种因素; ④预测油藏动态,提出进一步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合理 措施。
一、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油气田开发的基本模式
产量上升阶段
产量稳定阶段
产量递减阶段
油田产量变化曲线
第二节 经验统计方法
1.递减率 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产量
递减的百分数。
1 dQ
D
dQ
kQn
Q dt dN p
D ——产量递减率; n ——递减指数; k ——比例常数;
递减率定义示意图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试井:为确定油井的生产能力和研究油层参数
及地下动态而进行的专门测试工作。
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器
为手段,通过对油气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 层和测试井的各种物性参数、生产能力以及油气水层 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按照测试目的不同,试井可以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