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发声练习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声乐教案发声训练

声乐教案发声训练

声乐教案发声训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乐发声的基本原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声乐演唱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声乐基础知识讲解:声乐的定义、声乐演唱的基本要求。

2. 发声器官介绍:声带、喉咙、口腔、鼻腔等。

3. 发声方法讲解:呼吸控制、声音的位置、共鸣等。

4. 声乐演唱技巧:音准、节奏、咬字、情感表达等。

5. 练习曲目:选取适合初学者的简单歌曲进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声乐基础知识、发声方法及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4.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放松喉咙和面部肌肉。

2. 讲解发声器官及发声方法,让学生了解声乐演唱的基本要求。

3. 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发声方法。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发声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5.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时声音自然、明亮。

2. 学生能熟练运用声乐演唱技巧,完成练习曲目。

4. 学生对声乐产生浓厚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声乐教材、发声训练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耳机等。

3. 乐器:钢琴、吉他等。

4. 教学视频:声乐演唱教学视频、发声训练视频。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设有音响、话筒等设备。

2. 练习室:设有钢琴、吉他等乐器。

3. 录音室:用于录制学生演唱,供教师评价和反馈。

八、教学安全:1. 教师应确保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不会受伤,如避免过度用嗓。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体状态,如遇到不适,应立即停止演唱。

3. 教师应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舒适的姿势。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声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声乐教案(发声训练)

声乐教案(发声训练)

声乐教案(发声训练)第一章:声乐基础1.1 声乐简介了解声乐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探讨声乐的重要性和魅力。

1.2 声乐术语学习声乐中的基本术语,如音高、音色、节奏等。

理解音乐符号和音符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身体准备2.1 姿势与呼吸学习正确的站立姿势和坐姿。

掌握腹式呼吸的方法和技巧。

2.2 发声器官了解人体发声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探讨喉咙、声带和口腔等器官在发声中的作用。

第三章:发声技巧3.1 声音的发出学习声带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过程。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3.2 音高与音准练习音高的识别和控制。

学习音准的调整和保持。

第四章:咬字与共鸣4.1 咬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咬字方法和技巧。

练习发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2 共鸣控制了解共鸣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运用技巧。

第五章:声乐练习与曲目5.1 练习曲目选择探讨适合初学者的声乐曲目。

分析曲目的难度和特点。

5.2 声乐练习进行声乐练习,包括音阶、旋律和歌词。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呼吸控制与支持6.1 呼吸技巧的重要性强调呼吸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分析呼吸对声音稳定性和音准的影响。

6.2 呼吸控制练习学习腹式呼吸的深入练习。

练习在不同音乐片段中维持均匀呼吸。

第七章:声音投射与音量控制7.1 声音投射的基本原理探讨声音投射的概念和技巧。

分析如何通过正确姿势和呼吸来增强声音投射。

7.2 音量控制练习练习不同音量的表达和控制。

学习如何在不同的表演场合中调整音量。

第八章:音色与共鸣的调整8.1 音色的探索讨论音色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习如何通过共鸣和发声部位的调整来改变音色。

8.2 共鸣调整的练习练习如何使用不同的共鸣部位。

探索如何根据歌曲风格和情感来调整共鸣和音色。

第九章:咬字与表达9.1 咬字的清晰与表达强调咬字在歌词传达中的关键作用。

学习如何通过咬字表达情感和歌词的意义。

9.2 表达练习练习朗诵和唱歌时的语言表达。

探索如何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增强表现力。

发声练习教案

发声练习教案

发声练习教案教案标题:发声练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声音表达能力和语音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和发音调节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交流。

2. 引入主题,解释发声的重要性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1. 介绍发声的基本原理,包括声带的作用和声音的产生过程。

2. 解释正确的呼吸方式对发声的重要性,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3. 介绍发音的基本要素,如音调、音量、语速和语调,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发声练习:1. 进行呼吸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深呼吸放松身心,并注意腹式呼吸的方法。

2. 进行发声练习,包括发出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

3. 进行发音练习,选择一些常见的音素进行练习,如元音和辅音,并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方式。

听觉感知训练:1. 播放一段录音或老师模仿一段语音,要求学生仔细倾听并分辨其中的语音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尝试复制所听到的语音特点,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巩固练习:1. 设计一些有趣的发声练习游戏,如模仿动物的叫声、演唱简单的歌曲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给予学生个别或小组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小范围内互相合作和评价。

总结和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

2. 对学生的发声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发声练习,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或电脑音响系统。

2. 相关的发声练习游戏和活动素材。

3. 音频或视频资源,用于示范和听觉感知训练。

教案扩展: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可以结合口语表达或演讲技巧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朗诵比赛或戏剧表演,以提高他们的发声和表达能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发声表现。

发声练习+示范教案

发声练习+示范教案

《发声练习》教学方案教材解析本课是学生迅速提升音乐素养的关键一课。

首先通过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发声练习,在教师指导下,提升发声技巧,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放松而清晰的发声训练,并进行歌唱。

开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在本课的发声练习中,让学生掌握闭口音“li”和开口音“ye”的演唱,能够使用正确发声方法和呼吸方法进行歌唱。

教学重点学习用欢快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歌唱发声练习。

教学难点开口音和闭口音演唱的准确歌唱。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生准备:教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老虎和猫咪的图片,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老虎和猫咪在叫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试着模仿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新知的熟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图片,并带领学生进行正确歌唱姿势的训练。

人体自然直立,上身放松,下半身稳而不僵硬,使整个身心处于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状态,两脚如肩宽,成丁字型分开站立,支撑点可放在前脚或后脚上,以便歌唱时保持重心。

腰部直立,使胸部挺起,同时微收小腹,两肩平放而略向后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头眼平视,颈部放松。

下巴自然下垂而微向后收,切不可向前突出。

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

切忌皱眉、噘嘴、歪头等。

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加入少许动作,但动作要简练自然,避免矫揉捏造,以免影响舞台形象。

坐着唱时(中学音乐课较多是坐着唱),注意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三分之一的面积。

背不要靠在椅子上,腰部稍挺,感觉下背拉直伸长,从头、颈、背到腰,有垂直感。

头部、脸部要求基本与前面所讲的相同。

2.歌唱的呼吸歌唱中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既相同又不相同。

就其本质和生理学基础来说,两者完全一样,但在运用上却有很大区别。

平常的呼吸纯为自然的动作,是下意识的运动,说闲话时的呼吸也是随意和自由的。

而歌唱时的呼吸则不同,它必须根据歌唱发声和艺术表现的要求进行。

歌唱的发声练习教案【范本模板】

歌唱的发声练习教案【范本模板】
“歌唱的发声练习”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歌唱的发声练习
科目
唱歌
年级
幼师一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8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学生为幼师一年级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科学的发声训练,音乐基础薄弱。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老师所教的内容,提高歌唱能力。
2.激发学生对唱歌兴趣。
3.培养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较好地演唱作品。
4.加强学生歌唱的听觉训练,逐步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使学生能科学地进行演唱。
二、过程与方法
1.先介绍歌唱发声原理,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以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
2.使用讲述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发声方法理论知识,能把练声时掌握的发声方法运用到歌曲演唱上;
2.气息的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1、让学生复述发声的三个因素,并加以练习。
2、预习:歌曲《可爱的家》
1.掌握发声方法,并把练声时掌握的发声方法运用到歌曲演唱上;
2.气息的控制。
教学资源
音乐多媒体室上课
“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描述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活动11.讲述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具备的三个因素:动力、振动体和共鸣体.让学生掌握歌唱动力为气息,振动体是声带,共鸣体是胸腔、咽腔、口腔、鼻腔等。
2.让全体学生站立,深呼吸,感受身体放松的状态,带领学生进行缓吸缓呼的吸气练习.以古代声乐理论“擅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乃音之帅也”来讲述歌唱中气息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2
1.讲述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以吸气及吐气来感受呼吸器官,以“WU”音来进行发声感受发声器官。

初中音乐发声教案

初中音乐发声教案

教案:初中音乐——发声训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培养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3. 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2. 教学设备:钢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歌唱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基本技能训练(20分钟)1. 歌唱姿势:教师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学生跟随模仿。

2. 呼吸方法:教师讲解呼吸方法的重要性,学生进行呼吸练习。

3. 声音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练习,包括音高、音长、音色等。

三、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歌曲,进行歌曲教学。

2. 学生跟唱,教师及时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3. 分析歌曲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四、创作与表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改编和表演。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3. 学生表演,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3.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发声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使他们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同时,通过歌曲学习和文化内涵的讲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创作与表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歌唱的技能与技巧教案

歌唱的技能与技巧教案

歌唱的技能与技巧教案歌唱技能与技巧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学习者的歌唱技能与技巧进行教学,旨在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帮助学习者提高歌唱能力,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学习者将能够自如地运用歌唱技巧,完美地演绎各种类型的歌曲。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歌唱技能与技巧的重要性,认识到歌唱训练的必要性。

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运用腹式呼吸并加以实践。

3.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学会发声时的音准控制和音色塑造。

4.培养良好的演唱姿势和表情包括嘴形与唇形等。

5.学会运用不同的歌唱技巧,如颤音、滑音、连音等。

6.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各类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呼吸技巧和发声技巧的训练,演唱姿势和表情的培养。

难点:掌握歌唱技巧的运用,准确感知和控制音准,塑造音色。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介绍歌唱技巧和技巧的相关知识。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式,让学习者模仿学习。

3.练习法:引导学习者进行多次的实践练习,培养技巧的熟练掌握。

4.反馈法:通过评价和反馈,帮助学习者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技巧水平。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歌曲,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入到歌唱技能与技巧的话题中。

第二步:讲解歌唱技能与技巧的重要性讲解歌唱技能与技巧在歌唱表演中的重要性,引导学习者认识到歌唱训练的必要性。

第三步:呼吸技巧的训练1.讲解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包括深呼吸和缓慢呼吸等技巧。

2.通过示范并引导学习者跟随实践,进行多次呼吸练习,培养腹式呼吸的习惯。

第四步:发声技巧的训练1.讲解正确的发声方式,包括发声时的声带松弛、发声位置的控制等。

2.通过示范并引导学习者跟随实践,进行多次发声练习,培养正确的发声技巧。

第五步:演唱姿势和表情的培养1.讲解正确的演唱姿势,包括站立姿势和手势的运用等。

2.通过示范并引导学习者跟随实践,进行多次姿势和表情的练习,培养舞台表演能力。

发声练习 教案

发声练习 教案

发声练习教案教案标题:发声练习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发声练习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掌握并应用一些基本的发声练习技巧;3. 学生能够提高嗓音的清晰度、音调的准确性和音量的掌控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解释发声练习的重要性,指出它对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舒缓声带的作用;2. 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声音的频率和场合。

主体(30分钟):1. 发声练习的基本原则:a. 保持正确的呼吸方式,利用腹式呼吸来产生声音;b. 放松颈部、肩膀和喉咙,确保声音的流畅性;c. 控制呼气,使声音稳定持久而不过度耗力。

2. 练习一:腹式呼吸a. 告诉学生躺下或坐下,将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的起伏;b. 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感受腹部的膨胀与收缩,呼气时声音会产生持续的音量变化。

3. 练习二:舌尖放松与放松口腔肌肉a. 指导学生舌尖轻轻触碰上齿龈,然后放松舌头;b. 带领学生进行咬紧后松开下颌的练习,以放松口腔肌肉。

4. 练习三:练习声音的高低变化a. 指导学生用平稳的声调读一段文字,然后逐渐增高或降低声音的音调范围;b. 引导学生观察声音的变化对情感和表达方式的影响。

5. 练习四:声音的清晰度a. 引导学生用舌头扫过上齿龈,模拟清晰发音的过程;b. 让学生尝试读一些特定的发音绕口令,重点是清晰度和准确性。

总结(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发声练习内容,强调良好的发声技巧对于表达和沟通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对声音的掌控能力;3.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在下次课上展示所学的发声技巧。

教案变化与延伸:1. 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发声练习中探索不同的情感和角色表达;2. 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发声技巧进行小组讨论或口头演讲,以展示他们的声音掌控能力;3. 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关注和思考声音的运用,例如语调变化在不同场合中的效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1、让学生复述发声的三个因素,并加以练习。
2、预习:歌曲《可爱的家》
1.掌握发声方法,并把练声时掌握的发声方法运用到歌曲演唱上;
2. 气息的控制。
教学资源
音乐多媒体室上课
“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1.讲述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具备的三个因素:动力、振动体和共鸣体。让学生掌握歌唱动力为气息,振动体是声带,共鸣体是胸腔、咽腔、口腔、鼻腔等。
2.让全体学生站立,深呼吸,感受身体放松的状态,带领学生进行缓吸缓呼的吸气练习。以古代声乐理论“擅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乃音之帅也”来讲述歌唱中气息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2
1.讲述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以吸气及吐气来感受呼吸器官,以“WU”音来进行发声感受发声器官。
2.带领学生学习歌唱的站姿和坐姿两种唱歌的姿势。
教学活动3
以10人为一组,分开练习,并指正学生的错误唱歌姿势、歌唱呼吸和“WU”音发声,具体到每一个学生。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动4
4.加强学生歌唱的听觉训练,逐步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使学生能科学地进行演唱。
二、过程与方法
1.先介绍歌唱发声原理,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以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
2.使用讲述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发声方法理论知识,能把练声时掌握的发声方法运用到歌曲演唱上;
2.气息的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
“歌唱的发声练习”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歌唱的发声练习
授课人
陈雪
科目
唱歌
年级
初三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8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学生为初三年级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科学的发声训练,音乐基础薄弱。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老师所教的内容,提高歌唱能力。
2.激发学生对唱歌兴趣。
3.培养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较好地演唱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