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模式建构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模式建构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模式建构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模式建构

摘要:从审美精神的角度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建构在价值取向和实践中所出现的偏差以及审美精神的特性,使教学模式的建构能真正走上审美化的发展轨道,需要建立审美与教学模式的内在联结,最后,提出了教学模式的建构如何追求审美化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模式建构现实意义

1、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弊端

一是单纯灌输的教育,导致学生自理、自学、自律能力的缺乏;二是学生没有真正被看作学习主体;三是重负担低效率,致使教育过程走进了重复低效的怪圈;四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单向沟通关系,师生间不能顺畅交换看法,教与学严重脱节。

2、理性反思传统教育模式建构的问题

当前的教育模式总体上是一种传授知识、提高效率的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难以兼顾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和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我国当前的教学模式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框架,难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而教学模式的建构不应只局限于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感悟和体验的能力。

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实在在的生命体验。首先,

大学生如何提高审美品格

专业:10对外汉语学号:1050130005 姓名:孙亚丽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格 摘要:“美”作为一种表现形态,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现在各种良莠不齐的“美”冲击着大学校园,冲击着大学生的审美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大学生应如何提高的审美品格呢? 关键词:大学生美美育审美意识审美品格 一、什么是美? 近年来,校园里在悄悄兴起“染发热”,而且愈发热烈,把头发染成了红色、金黄色;还有的大部分头发染成黄褐色,耳朵两边挑染成白色,也有把头发全染成深蓝色的。现在似乎染发在中国社会基本上已经普及,大街小巷男女老少,花花绿绿的头发映入眼帘。我对这种现象不敢苟同,黑头发象征着中国的本色,很美啊,干嘛非要染呢?还有奇装异服席卷校园,社会上流行这么一句话:“现在大学生穿得像妓女,妓女穿得像大学生。”可见,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格已经偏离了社会难以接受的范围了。今天我就想来讨论一下大学生审美的问题。 “美”、“审美”这两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在穿衣、打扮、日常的言行及欣赏艺术作品都需要有它们的参与。那么究竟什么是审美?应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品格呢?二、美和审美 美,是一种表现形态,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不论是自然美、艺术美还是社会美,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高心灵意境,启发人的智慧,培养气质、陶冶性情、形成品德、美化人生。

审美是审美主体——人,对于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头脑中的一种能动的特殊反映方式,并对该事物是否美的一种情感性地评价和判断。 (1)在审美这一特殊的反映方式中,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所展开的活跃的心理活动,并从中主动发现和得到无穷的乐趣。观一处盛景,听一曲音乐,赏一副国画,人们会情不自禁称奇叫好,发出“真美啊”的赞叹,这是欣赏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观赏对象的美的一种主动的肯定性判断。 (2)人的生活时刻离不开美。美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说一个人缺乏对美的感知,那么,即使是在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传世之作面前,或自然界让人目眩神迷的日落景象面前,或者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惊世之美面前,他们也只会无动于衷,感受不到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我们只有提高审美修养,才能辨别美丑;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奉献美的产品。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材之路的桥梁,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三、培养大学生欣赏美、鉴别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为悦己者容”等等,尤其是大学生,正值青春,个性张扬的时期,更加注重美。但是往往因为年少轻狂,并且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追求时尚,特立独行,审美品格还不健全,对美的审视和理解、鉴赏能力也不够,往往误以为奇异的东西就是美。老师也要在这方面树立榜样并且加以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格,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不够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一)增设美育课程及相关课程 1、增设美育课程 美育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美的本质、形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学校“xxx”规划,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教代会工作报告中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准确定位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近50年办学育人的历程中,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始终重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科院精神的合格人才,为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了“创优质、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树立以学科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服务的办学观;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

观;把培养符合自身目标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重要的质量标准;确定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办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近三年,学校领导出版专著近十部;在《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相关理论研究文章近二十篇。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全校教师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创新机制,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进行教育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全员育人;学校全方位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教育途径创新,实施全方位育人;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行教育环节创新,实施全过程育人。形成了我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这一重要的办学育人特色。 我校注重以学生工作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工程”,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鼓励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学生工作特色活动品牌,形成了“院院有亮点、个个有特色”的学生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深入、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参照和借鉴哲学社会科学中相对成熟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科学依据和核心内容,又注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传播提供重要的依循,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首先在于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特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我国的文化国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德治、讲礼仪,重伦理、讲道德,重理想、讲修养,重整体、讲和谐,重内在、讲人格的传统。正是这种文化传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地丰富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改革发展的路径,更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面貌,融入世界的文化热潮,不仅在国内上下重视,而且声振海内外,成为我国的政治优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大学生审美教育的载体和途径-文档资料

大学生审美教育的载体和途径 蔡元培先生曾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21 世纪,由于精神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文化产业突飞猛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美育、更需要提高人的审美境界。因此,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既具有现代高新技术,又具有高品位的艺术修养,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1通过建设寝室文化来塑造学生的审美情趣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形成、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一个优雅、和谐、文明的生活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大学生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人文精神面貌,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1.1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和课堂教学的大班化,学生之间的接触、交流更多的在寝室中进行,因此寝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通过开展高层次、目的性强,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寝室文化活动,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中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去感受美的形式,在普通中发现美好,在平淡中感受世界的鲜活。 1.2良好寝室风气的形成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基础。寝室作为养成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课堂,直接影响着寝室内每个

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班级集体活动和寝室文化塑造大比拼, 来 增强寝室的凝聚力, 推进寝室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提高大学生 发现美的能力,使其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1.3 建立健全寝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保障。 建立完善的、 行之有效的寝室规章制度, 把大学生在寝室的表现 进行量化,列入学生德育考核的评价系体系内,并认真实施、严 格管理,促进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学 生在寝室中的行为, 为学生在寝室正常的学习、 生活提供良好的 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途 径。 会的发展,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转换观念,探索新思路、 方法,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 组建各种学生社团, 开展以思想、 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活动, 让学生经受真正锻炼, 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2.1 通过建设优良校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以 大力开展学风建设为基础, 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努力形成 好学、力行、守信、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其次,通过发挥学 校建筑物、生态环境、图书馆教学楼设置等物质形态的导向作用,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实现学生的审美教育。 学校的校园建 筑环境及设施并非是毫无生命和感情色彩的客观存在物, 它们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与反映着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例如, 烟台大学文化长廊的中外著名科学家、 思想家的肖像和国内外经 典艺术作品,将写有校风校训的标语牌竖立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学校的名称、校训都刻在石头上,寓意踏踏实实等,使学生通过 欣赏高雅艺术, 逐步形成和完善他们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强 随着社

大学生美与审美的培养

大学生美与审美的培养 大学生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大家热爱美,追求美,向往美,鉴赏美,但是由于经验不足,阅历不深,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出现美丑不分,是非不明,善恶不辨的情况。我们要想使自己的行为和心灵更美,就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此,就必须学一点美学,增长一些美的知识,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这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境界、提升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和我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我们经常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对一些事物做出评价。当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厌恶的情感,认为这种行为是不美的;当我们置身于名山大川之中,陶醉于奇峰异岭的险峻时,会深深地感到大自然的壮美;当我们看过一本好书,掩卷深思时……;当我们与久别密友相聚,畅谈一番后……;我们都会有不同于一般的感受,并希望能再次享受到自认为是美的事物或感受,而不希望再次经历令自己厌恶的事物或感受。当然,生活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面对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个环境,人们的感受却往往不同,甚至会大相径庭。原因就在于人们对美的认识以及审美标准不同。大学生不仅是美的保护者,也是美的创造者,而且

大学里不仅存在别具一格的客观美,而且存在一种大学生特有的心灵美,因此,大学生更应该对美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真正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美和审美。 美是客观地存在于人类社会范围以内的具体形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人通过社会实践,不仅获得物质享受,同时还有精神上的享受。实践所创造的不仅是物质的产品,同时也是实践者的思想、情感、聪明和智慧等这样一些本质力量的实现,而在这些本质力量实现过程中,人感到了愉悦和幸福,感受到了美。 审美,包括观察美、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也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大学生人生的全过程。因此,充分认识审美在大学生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开阔审美视野,对大学生活多一些科学的合乎美学规律的审美评价,自觉地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和美好,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的审美对象,不仅有外界的自然物、社会现象和艺术作品,也包括大学生自身。审美活动是一个比较、鉴别的过程,通过审美发现事物(包括大学生自身)的美,并探究产生美感的原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然而,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挑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思想问题: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对此需要认真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宏观层面: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导致或引发的新挑战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社会公德、身体心理状况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对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斗下一代的斗争更加激烈,大学生成为敌对势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

式的重要目标;他们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3.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命题,大学生的坚定性存在下降趋势;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走向问题,有很多大学生表现出茫然点或持非主流观。 4.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在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然而,虚假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往往乘虚而入,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乘机扩大传播范围,对广大青年学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5.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日趋明显,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相比有所下降。他们中的一些人自我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弱,自我期望值高、应对挫折能力差,自由权利意识强、责任义务意识弱,自尊与自卑同在、理想与失落并存。 (二)微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和对象本身的变化所形成 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石振保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运行机制、队伍、技术路径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现代 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关键词] 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运行机制、队伍、技术路径和教学评价现代化。 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首要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行全面的反思,廓清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那些过时、僵化、保守、甚至极“左”的思想,从僵化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开放的、发展的、多维度的、不断创新的大思想政治教育观。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现代化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树立人本观念。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发挥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功能。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与为了人自身的发展统一起来,不仅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导向功能,更要注重促进教育对象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主发展;不仅要注重向受教育者灌输先进理论和思想,更要注重指导受教育者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创造。 其次,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高校正在致力于培养能力型、创造型、社会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德育与智育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书本与实践并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年轻一代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风范、科学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促其发展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时效意识、信息意识、风险意识、人才意识、民主意识等。由此可见,按时代的要求确立切实可行的新的质量标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任重而道远。 第三,树立素质教育观。概括地讲,素质教育观一是教会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二是教会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三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质量上看,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及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年第2期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审美教育即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关于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出现了不少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审美教育文献综述 一.引言 学术界关于美育的本质属性,曾有学者这样归纳:“一种是认为美育从属于德、智、体三育,我们把它叫做‘从属论’;一种认为美育是一种形象的教育,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形象教育论’;一种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我们把它叫做‘情感教育论’。”从而将美育定义为“就是借助美的形象的手段(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1]或者干脆将审美教育分为“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辨能力,它侧重于对象之客观形态的描述和认识;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最终落实为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2]。而后者的解释侧重于审美心理学方面,类似的观点都得到一般认同。为了便于文章主题的展开和普遍的理解,笔者在此基础上将“美育”进一步定义如下:审美教育,即美

育,狭义说来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陶冶和塑造的教育活动。广义来说是指通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中一切美的形式陶冶人们的情操,从而使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产生审美反映,达到美化人们的心灵、语言和行为,提高人们的道德与智慧的目的。而大学生审美教育,就是采用某种美的形式培养在校大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对话能力和创造能力。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既是一次心理活动,也是一次教育活动,更是一次社会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来说,既有社会转型时期赋有的特殊涵义,也有青年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 二.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与文化层次相背离。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年代,而当今的大学生却不能给人一种意气风发、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缺乏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3]21世纪的大学生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都有较为客观的认识与评价。尽管他们对美的认识尚不能上升到系统的、理论上的认识,尽管他们对美的理解仍停留在感性与直观的阶段,但在内心深处,都有对真善美的向往、追求与实践,对假恶丑的厌恶、鞭挞与背离。他们追求美的外表、美的内涵、美的情感、美的爱情、美的社会、美的世界;他们刻苦学习、充实培养自己美的气质与内涵;他们追求爱情企求得到美的情感世界与爱情生活,他们践履美的行为;他们充满爱心,帮助他人与社会、倡导环保、热爱和平;通过日常的活动,表达他们对美的理解与追求;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理解与感受它们的艺术美;通过组织学习雷锋、环保、植树等活动,使青年学生认识到参与这些活动的行为美……几乎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美成为绝大多数青年人追求的

云投稿: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2011年第3期 *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品牌研究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文献与基本问题研究 (项目批准号:10XN I009)的阶段 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0 12 20 [作者简介]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三个领域;四对重大关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要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规范和方法去认识、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包括三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科学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问题上要处理好四对重大关系:一是科学化与经验化的关系;二是科学化与政治化的关系;三是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四是科学化与艺术化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2826(2011)03 0020 08 科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诉求和趋势,也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那么,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呢?它包含哪些内容,并需要处理好哪些相关的重大关系呢?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含义 科学 (Science)一词不是中国固有的,而是来自国外。英文的Science 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演化为Scientia,最后成为今天的写法。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谕吉将该词译为 科学 ,得到广泛应用。1893年,康有为将其引入中国。严复在翻译 天演论 等著作时,也用 科学 二字。此后, 科学 一词在中国逐渐流行。 [1](P258) 科学 一词在西方指的是分门别 类的知识体系。当然,这是就结果方面说,而就过程方面讲,是指科学家共同体探求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该词引入中国后虽然有一定变化,比如我们更加突出它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方面,但也始终保留了它的原有含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高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的理论和规范去揭示、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这里,关键词是 规律 ,根本要求是尊重规律和按规律办事。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指什么呢?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规律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活动层面和过程有不同的规律。如果要做大体的划分,则可分为三个层面:从宏观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从中观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其工作的规律;从微 观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质形成发展云投稿:yuntougao.com 张编辑QQ:1105665661

论音乐鉴赏教学与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论音乐鉴赏教学与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摘要]音乐鉴赏是高校非专业选修的的重要课程之一。音乐鉴赏的教学和实践,可以使大学生的情感、思想、意识发生积极的变化,在获得音乐基本知识。培养兴趣和爱好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并将对其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全面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一种基础素质教育。而音乐鉴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教学,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反映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最终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全面发展。在这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所以,音乐鉴赏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 一、审美素质的内涵 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能力。还包括审美情趣和爱好、识别美丑的能力、艺术才能和特长等。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审美素养作为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一个人不会审美,他就不是—个完整的人。所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便成了近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关注的焦点。 二、音乐鉴赏与审美素质教育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教学,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反映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最终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在这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所以,音乐鉴赏教学在素质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动荡,人们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来考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针对目前大学生的现状,文章提出了新形势下对高职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 1、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尤其是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90后”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不少很多90后都有一技之长,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再加上接触新事物较多,所以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自信、个性张扬的一面。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无论是手机、宽带、MP3、MP4、数码产品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 2、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90后”的他们疼爱

有加,久而久之养成了“90后”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家里就一个孩子的“90后”们从小就一个人玩、缺少心与心的沟通与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让、不知道什么是协作。“90后”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而离开父母到了大学校园他们就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的环境中,这些常常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 3、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90后大学生是在祖辈和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是想要就可以得到满足的一代,这样养成“90后”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服装、电脑、手机、IT产品等都追求名牌。许多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母、学校一些不甚合理或和他们不能接受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敢于公然提出。但有时反叛意识会出现偏差,比如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够用社会化的思维来看待。动辄以民主、自由、权利为理由评价学校的人和事,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常识。比如在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_平章起

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 可少的,进入到了意义的“解释”和“重构”的层面。不到这一步,比较研究就不能算完成。比较研究的这四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四种范式。在时间上依次展开的这四个阶段,在空间中它们作为范式又是并列的,在实际的研究中这些理论和方法往往交叉地或者综合地使用。我国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前大多数停留在“事实研究”、“关系研究”和“本质和规律研究”,成果比较零散,“翻译研究”基本未展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 平章起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任务,进一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无疑是我们回顾总结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在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转型过程。我想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队伍要求,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 基础上突出包容性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社会思想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现实境遇。面对党的中心任务从革命时期的阶级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实现相应的现代化转型。但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就是说,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初衷和归宿。而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区别于现代社会西方公民教育的本质所在。同时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尽管适应时代主题和党的工作任务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出发点,但这如果是以丧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代价,那么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实质上也仅仅是一个伪命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性原则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其显著的特征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增强。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的结构性变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诉求,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努力扩大自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在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基础上,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感召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多样的基础之上。但是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多样和尊重差异就失去了立脚点,就丧失了根本。因而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尽可能地团结一切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 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注重传统资源的 继承和国外经验的借鉴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不竭动力,同时还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实质上就是要求破除思想政治教育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经验做法与实践模式。不必讳言,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仍然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平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和功能,但意识形态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构建与研究

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构建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1-09-13T16:43:36.430Z 来源:《高教探索》2011年4期作者:齐霞[导读] 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 摘要: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使学生有机会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挑战和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开发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关键词:审美教育;大学生;构建与研究;艺术教育收稿日期:2011-05-23 作者简介:齐霞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和艺术教育方面的研究。(河南鹤壁/458030)审美教育即艺术教育,一般以生动形象来反映世界,并以教育手段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世界,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艺术教育是以情感教育为特征的一门学科,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来培养人正确的审美理想,并通过具体生动的审美形式和审美实践训练,强化人对社会美、科技美、自然美、艺术美来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心理能力,以提高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艺术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普遍开设艺术鉴赏课程,艺术鉴赏课程的核心是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习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大幅度地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向全体学生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艺术活动,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加入经费投入,普及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学校艺术教育体系。著名的浪漫派诗人和剧作家席勒(F.VonSchiller)和他的信徒里德爵士(SirH.Read)对人格和人品结构的个体如何取得良好素质进行了研究,席勒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通过艺术和艺术教育。强和他在《美育书简》中,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席勒相信美将会表现为人类存在的一种必要条件,他领悟到高雅的审美情趣,实际上是构成所有人类行为尊严的崇高道德品质。里德也赞同这一见解,并把审美文化界定为“人们可以通过音乐、诗歌和造型艺术来陶冶或修养而成的优雅之境”。因此,里德的观点同席勒所言一致:只有当人们通过优美艺术的长期熏陶而发展成熟后,社会才会达到和谐的状态。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可以加提高他们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为生活、学习工作做好准备,艺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有机会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经验和新的挑战,并灌输可以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信心、毅力、追求卓越的动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席勒与里德均强调审美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必要手段,并且说明艺术的鉴赏与实践活动本身有助于形成高尚的品格,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可见,列维和史密斯关于艺术与艺术教育的素质学说是培养人的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艺术课程开设是促进审美教育的提高与培养我国大学实际情况,学生因为种种压力而产生某些心理障碍,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艺术鉴赏课的开设,使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结合生活、情感的体验,为语言来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这样则给学生提供了在学习、生活中充满限制、紧张情绪得到宣泄的一个时机,缓冲精神压抑,平稳、柔美的音乐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和催眠作用。欢快激昂的乐曲对疼痛有抑制作用,它能提高人们这身的潜能,从而消除恐惧焦虑等情绪因此,情绪平衡就是心理平衡,情绪的健全是形成完美个性的保证,个性完美才会有健全的人格,有了健全的人格才会有健康的身心。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是形体、色彩、线条、材质等,其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在施教过程中不仅注意要调动学生的视知觉,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听觉、运动觉、触觉、味觉,使它们在相互作用中,生发出耳中见色,眼里闻声,静中有动,动中见静,产生通感、联觉,以打通各门类艺术相互联结的通道。学生通过了解、欣赏中外音乐、美术作品,感受艺术语言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实际欣赏和感受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各门类艺术是一个相互融合和促进的过程。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谐的个性,必须多渠道的教育和不同方式的趋势利导。通过近期对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及交谈中显示,所有学生喜欢上艺术鉴赏课,接受高雅艺术熏陶,甚至有的提出每天上这门课,可见开设艺术教育课非常重要。以下是学生的肺腑之言: “音乐是一门强调想象和创新的艺术,欣赏音乐同样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个爱好音乐的大学生,长期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想象和创新的习惯,势必推动它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人的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味的提升都有帮助,使人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得到启发,这是一种人文关怀,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它能让我们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培养高尚人格。综上所述,在普通高校全面推进教育,尤其且把音乐鉴赏列为必修课且顺应时代需求的是在必行,我挺喜欢音乐鉴赏这堂课的。” “从全面发展的观点来说,大学生是全面的符合型人才,应领略到社会中,而音乐是一门强调想象和创新的艺术一名爱好音乐的大学生,长期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想象和创新的习惯这对于一个大学生的前途是非常有用的。” “大学生开展音乐鉴赏课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陶冶枪朝美化心灵,让我们对《梁祝》、《二泉映月》等名曲。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心灵的享受。” “通过美术欣赏课的学习,使我了解了绘画、雕塑、建筑及工艺美术等诸多门类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这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音乐通过听觉使我们感受众多风格的声乐、器乐、管弦乐等艺术魅力,舞蹈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美术通过线条、形体、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表现艺术家的情感与审美取向。欣赏艺术作品、理解艺术作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形象思维得到了一种升华,这门课非常好。”

大学生审美修养及培养

大学生审美修养及其培养 摘要: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他们的审美能力,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及社会进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如今部分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委实令人担忧。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的重要意义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来阐述重视大学生审美修养及其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字:审美培养提高 正文: 拥有健康的审美修养,大学生们可以在美的净化中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能够陶冶心情、愉悦精神,调控情感、心理健康,开启智慧、修身养性,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因此,自觉地学习美学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既是大学生的主观愿望,也是时代对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在各方面走向成熟的同时,他们的审美观念呈现敏感性、憧憬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他们更需要这一方面的引导。相应着,如今有一些大学生的审美观念着实堪忧,必须要加强在这一方面的教育。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呢?这需要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美的心灵、增广大学生的见识等方面做出努力。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的审美观念、趣味也是健康的、向上的,他能够自觉地去欣赏那些健康的、向上的文艺作品,反之,一个道德沦丧的人,不但与真正美的东西格格不入,反而视美为丑。人人按照自己的道德观念来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作为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善恶依据。对于他们认为善的、正义的行为,必然为之同情、颂扬,对于他们认为是恶的、非正义的行为,则必然会厌恶并加以谴责,这就是道德情感的反应。加强大学生道德方面的建设,使他们的道德情感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以遵守道德为美,反之为丑;以遵守为荣,反之为耻。这样,道德情感将转化为审美情感,也只有在这时候,道德才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审美情感与道德行为完美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的审美修养。 塑造美的心灵对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同样重要。心灵的美、丑,影响着大学生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和审美观念。大学生在学校读书的过程中,处处可呈现自己的心灵美,如刻苦学习,乐于奉献,努力增长见识,尽快成材,关心集体,帮助同学,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乐于吃苦,关心他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等等。通过道德实践为人生美的大厦打好坚实的基础,引导大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灵,使他们通过加强修养,锻炼自己高尚优美的思想情感和坚贞的情操,达到自然而然的语言美和行为美,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念是不可缺少的。 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长期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产物。提高审美观念还可以在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感受力上着手。人体感受到材料,在心里经验和情感的糅合渗透中,产生一些新的感觉与体验,从而促成心里的尽情畅游。李白的《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便是体现了丰富的审美想象力,以三千丈来修饰白发的长度和愁的悠长,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诗人此时的心理状态,极具文学效果。他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有此效果。审美领悟力是渗透在审美感知和想象过程中的一种直觉领悟能力。个人在接触美或丑的事物的过程中,通过个人的理解和情感倾向,将从中领悟未被人们所发现的美发掘出来,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画面,在马致远手中就可以提炼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经典美学画面,在李商隐眼中就可以展现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人生哲思。 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感悟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多博文广志和接触自然等美的事物来实现。丰富的知识不仅仅是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个人的品位与修养亦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而慢慢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的素养,能够提高审美的眼光,提高鉴赏文化艺术的水平,在文化艺术的养分中熏陶,慢慢地从俗到雅。与自然亲密接触更是使人获益匪浅。美国电学家富兰克林除了在电学方面的造诣,他还在气象、地质、化学等方面有着重要发明,他的诗和散文也令人称赞。究其原因,这除了他自己的努力,还和他与自然地接触是分不开的。他小时候在吃过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