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第二章 第3节《快与慢》

工人在150S内通过的路程 S=Vt=5m/s×150s=750m S>600m,所以工人可以安全通过
例3、一列火车长200m,穿过一个长1000m的隧道用了 2min,然后以这个速度经过长2.4km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s 由:v t s 由:t v
S=200m+1000m=1200m
1200m 得:火车速度v 10m / s 120 s 200m 2400m 得:过桥时间t 260s 10m / s
二、速度(V)
定义: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 表示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路程 公式:速度= ——— v 时间 t
变形式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米/秒(m/s)
s 解:利用公式 v 可以算出刘翔的运动速度为 t s 110 m v1 8.52 m / s t 12 .91s 摩托车的速度 v2 30km / h 8.3m / s
所以刘翔的运动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例2:建筑工程常使用爆破技术来劈山破石,在一次爆破工程中, 工人用一根长120cm的导火索引爆。导火索燃烧的速度为0.8cm/s, 工人点燃导火索后以5m/s的速度离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离距爆 炸地点600m远的安全地点? 导火索燃烧完需要的时间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 km/h)
小资料
约1.1m/s
约20m/s
约5m/s
约250m/s
4 0
1 m/s的速度与1 km/h的速度比较哪更快? 速度的单位不同时,要换算为同样的单位比较。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第一课时(23页)

高速公路:60——120km/h
交流与合作
1.交流内容:P24例题。
2.方式:阅读与讨论。 3.交流时间:5分钟。 4.要求:①找出与数学解题的区别。
②需要注意什么。
15
例题: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要多 长时间才能听到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声音传播的速度v=340m/s,
常用单位:km/h(或km·h-1)
5m/s 读作 5米每秒
。
自行车速度5m/s :自行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m 。
换算关系:
1m
/
s
1m 1s
1
1000 1
km h
3.6k m /
h
3600
1km/ h 1km 1000m 1 m / s 1h 3600s 3.6
1m / s 3.6km/ h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谁运动的快?_S_u__B_i_n_g_tian
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的运动的快。
1、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1、小明和小刚进行百米赛跑,小明用 了12.5 s,小刚用了12s,谁跑的快?
2、在百米赛跑中,7s时小明跑到了 56m处,小刚在55m处,谁跑的快?
1km/ h 1 m / s 3.6
练习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5 m/s=_5_4 km/h
2、72 km/h=_20_m/s
一些运动的大致速度
人步行:1.2m/s 自行车:5m/s
火车:28m/s
客机:250m/s
子弹:900m/s
光:3×108m/s
声音(空气中):340m/s
《快与慢》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第三节

陆 地 上 跑 得 最 快 的
每秒跑40m
褐海燕
空 中 飞 得 最 快 的
每分钟飞行5km
旗鱼
水 中 游 得 最 快 的
108km/h
运动快慢比较
每秒跑40m
108km/h
每分钟飞行5km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 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一
龟兔短跑中乌龟 用了1h跑完全 程,兔子用了2h 跑完全程, 谁跑的更快??
500
30
2900 (80m/s)
速度定义
(1)物理意义及定义:
表示物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意义: 定义: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公式
(2)公式:
s v t
s vt
求路程
s t v
v
t
s
——路程——米(m) ——时间——秒(s)
——速度——米每秒(m/s)
求时间
速度单位
例2.一小车先用了40s走了1200m,后用了60s走 了1200米,求前后半程及全程的速度。
s1 1200m v1 30m / s 平均速度 t1 40s 不是速度 s2 1200m 的平均值 v2 20m / s t2 60s s 1200m 1200m v 24m / s t 40s 60s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 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
也可以用公式
s 总路程 v t 总时间
来计算它的速
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 体的平均速度, 一定要指明是在 哪段路程内的平 均速度。
自行车运动员做 变速运动
快与慢说课稿

《快与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号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本节是一节物理概念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3)速度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程,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概念课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学,丧失学习的兴趣。
鉴于此,我对本节课作出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神州十号的升空视频,并这样为学生介绍:当神舟十号的熊熊火焰,在万众瞩目之中成功升天时,中国这条千年巨龙亦已在这一声声呐喊,一次次期望中勃然腾飞!他,终将神游于层云之上,长啸于九天之间!在这振奋人心的一刻,同学们,你们知道神州十号的飞行速度吗?它的飞行速度约每秒7.9千米,每小时飞行2.8万千米,每90分钟就绕地球一圈!这段视频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体会速度的意义2、接着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用词汇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此时,“慢慢吞吞、风驰电掣、一泻千里、健步如飞、大步流星、转瞬即逝”一个个美妙的词汇从学生嘴里脱口而出,这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实现了语文学科在物理学科中的渗透。
此时,让学生在速度带来的震撼与快乐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齐读学习目标二、合作探究,体验新知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比赛中人们最关心谁得冠军,我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那么,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对于这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以“传递小国旗”的游戏引入,相同人数的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递火炬,我喊停时,比一比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的快,然后改变游戏规则,必须传完整个路程,再次比较哪组把国旗传递地快,使学生在游戏中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从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3快与慢教案

30
350 30 13.3
t /s
650 45 20
m s 1
运用 图 表, 加深 学生 对速 度变 化与 否的 理解
s-t 图:
S/m 650
350
可让 学生 自己 观察
150 0 15 30 45 t/s
v-t 图:
20
m s 1
13.3 10
视 频, 总结 视频 内 容。
课堂练 习 (突破 重难点) (8 分 钟)
让学 生积 极发 言。
2.3 快与慢 一、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 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数学表达式:
:速度:
s:路程; t:时间。
s 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 m s ;常用单位: km h ;
1m s 3.6 km h 。
二、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
师生 互动
生: 把他们跑的路程分别除以时间, 得出速度大的人跑的快。
检查学 生提前 预习效 果 (3 分 钟) 课程讲 授 (讲练 结合) (16 分 钟)
提出问题: 1、什么是速度? 2、什么叫速度的数学表达式?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教师 提 问、 学生 回答 问题
一、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 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数学表达式:
课堂小 结 (4 分 钟) 板书
0 15 30 45 t /s 若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可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物体在 某路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1、速度是反映物体___ ___ 的物理量,在国际 单位制中速度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 是: , 在交通运输中常用___ ___作单位, 两者的换算是: 。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① ; ② ; 3、一架飞机作匀速直线运动,在 5 秒内飞行了 1000 米,求它的 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 4、小明在 100 米短跑比赛中做的是什么运动? 1、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本节主要介绍速度及其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时器、测量尺。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测量尺、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运动快慢。
2. 知识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并分享各自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公式3. 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速度的概念。
2.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与速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如加速度、减速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在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的教学中,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快与慢 课时1 比较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 B )
预习导学
速度
1.概念: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 所用时
间 的比称为速度。
快慢 的物理量。
2.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
3.公式:v=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预习导学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读作 米每秒 ,
常用的单位还有cm/s,km/h。换算关系:1 m/s= 3.6
答——写出“答:”和答案内容
温馨提示:此为一般解题步骤,具体细节遵从老师指点
合作探究
解:(1)t=25 min=1500
s,则小明步行的速度v= =
=1
m/s
(2)v'=15
.
km/h,则骑自行车回家的时间t'= =
=0.1
′ /
h
答:(1)小明步行的速度1 m/s。(2)若改骑自行车,他骑自行
(1)为了比较不同降落伞下落的快慢,可将降落伞由如图2 B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
合作探究
(2)比赛时只要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自由下落,记录降落
伞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降落伞下落得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是通过相同
路程
比较
时间 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
(均选填“路程”或“时间”)
(3)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
=30
m/s
合作探究
(2)v'=54 km/h=15 m/s,火车80 s行驶的路程即大桥的长度s'=
v't'=15 m/s×80 s=1200 m,火车全部通过大桥必须走完整个桥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第1课时 答案与解析

第三节快与慢第一课时速度答案与解析【课内作业】1.答案:物体运动快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米/秒V=s/t千米/小时2. 答案:B 解析:换算关系是 1米/秒=3.6千米/时3.答案:(1)3.6(2)5(3)544.答案:他每秒钟运动的路程是1.4米5. 答案:C 解析: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大小时,要将它们的速度计算出来,如果速度的单位不同,则首先要统一单位,单位相同时就可以比较得出速度大小关系,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以分别算出猎豹的速度为144km/h,褐海燕的速度是300 km/h,通过比较看出褐海燕的速度最快。
6. 答案: C 解析:本题是在考查同学的估测以能力,在估算速度时,首先要知道常见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如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米/秒,自行车的速度为4米/秒到5米/秒,人快跑的极限速度大约是11米/秒,本题42千米/小时=11.7米/秒7.答案:时间路程路程时间8.答案:(a).相同时间内,摩托车通过的路程比自行车长,所摩托车运动的速度快(b).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所用的时间比自行车少,所以摩托车运动的速度快。
解析:在现实生活中,常用这两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即: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
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D 解析:从12点10分5秒到12点11分45秒,共用100秒时间走完80米路程,v=s/t=80m/100s= 0.8 m/s 。
12.答案:比较点火者能够跑出的距离:引火线燃烧所能提供的时间:t=s1÷V1=100厘米÷0.5厘米/秒=200秒在这段时间内点火者能够跑出的距离s2=υ2t=4米/秒×200秒=800米因为800米>600米,所以点火者能在火药爆炸前跑到安全区。
解析:本题首先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即判断能否安全到达的条件是在爆炸前跑到完全区内。
13.答案:可知:汽车速度是80千米小时,汽车要行驶的路程是160千米求:汽车运行时间解:h=s/t = 160km/80km/h =2 h解析:本题的关键是会看速度表,考查了观察与分析能力14.答案:v=54千米/时=15米/秒,t=1分20秒=80秒,l桥=1100米,求:l车根据题意s=l桥+l车则l车=vt-l=15米/秒×80秒-1100米=100米解析:本题属于一类“车辆过桥、钻洞问题”,特点是:过桥时的路程=桥(洞)长+车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⑵.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⑷.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⑸.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速度的概念、公式的应用;
2.难点: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变化的方法及运动状态判断。
三、教具:
玩具小车、停钟、卷尺、桌面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共两个标题:“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
从生活中人们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入手,引入速度的概念,导出公式及其应用,利用生活实例探究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平时生活中,物体运动得有快有慢,那我们在生活中怎样比较运动的快与慢呢?引入新课--快与慢
(二)、新课教学: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
说明: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
⑵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员的方法。
2、结合图2-20和生活中一些实例(1-3个,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教师启发学生找到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运动快慢与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有关,引导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
3、根据速度的概念,设计一个小例题(简单的数学题)启发学生得到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v = s/t 。
启发学生根据公式v = s/t 得出速度的单位及其读法(以讲述为主),并且明确速度单位“米/秒(m/s)”与“千米/时(km/h)”的换算关系,即1m/s=3.6km/h。
利用公式v = s/t 让学生自行比较谁快谁慢(结合课本例子),进一步理解公式并得出变形公式s = vt 或t = s/v 。
让学生自学P25例题,教师指导做题的步骤。
紧跟练习P28 第一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成果,及时讲解纠正,使学生熟练应用公式。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由v = s/t可知,只要测出s、t,便能测得速度,找到测量运动速度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做“迷你实验室中的实验”,结合信息窗,学习测量速度的方法和了解现代科技中的测速仪,进行科学时代性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组织学生分析课本P27图2-25,探究小汽车行驶时速度的变化:
⑴、由图中内容和数据算出v1、v2、v3;
⑵、比较v1、v2、v3的关系;
⑶、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小结论:这辆小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如一,即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是不变的,故小车的这种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教师解释: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引出下一个内容。
2、组织学生分析课本图2-26。
探究天鹅飞行时速度的变化。
⑴、又图中数据算出v1、v2、v3;
⑵、比较v1、v2、v3的关系;
⑶、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小结论:
天鹅在飞行中速度越来越快。
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故这只天鹅所做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方法、情感。
(四)、作业:
1. 课后练习1、2、3、4、5 。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