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⑵.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⑷.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⑸.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速度的概念、公式的应用;

2.难点: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变化的方法及运动状态判断。

三、教具:

玩具小车、停钟、卷尺、桌面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共两个标题:“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从生活中人们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入手,引入速度的概念,导出公式及其应用,利用生活实例探究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平时生活中,物体运动得有快有慢,那我们在生活中怎样比较运动的快与慢呢?引入新课--快与慢

(二)、新课教学: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说明: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

⑵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员的方法。

2、结合图2-20和生活中一些实例(1-3个,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教师启发学生找到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运动快慢与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有关,引导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

3、根据速度的概念,设计一个小例题(简单的数学题)启发学生得到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v = s/t 。

启发学生根据公式v = s/t 得出速度的单位及其读法(以讲述为主),并且明确速度单位“米/秒(m/s)”与“千米/时(km/h)”的换算关系,即1m/s=3.6km/h。

利用公式v = s/t 让学生自行比较谁快谁慢(结合课本例子),进一步理解公式并得出变形公式s = vt 或t = s/v 。

让学生自学P25例题,教师指导做题的步骤。紧跟练习P28 第一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成果,及时讲解纠正,使学生熟练应用公式。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由v = s/t可知,只要测出s、t,便能测得速度,找到测量运动速度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做“迷你实验室中的实验”,结合信息窗,学习测量速度的方法和了解现代科技中的测速仪,进行科学时代性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组织学生分析课本P27图2-25,探究小汽车行驶时速度的变化:

⑴、由图中内容和数据算出v1、v2、v3;

⑵、比较v1、v2、v3的关系;

⑶、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小结论:这辆小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如一,即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是不变的,故小车的这种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教师解释: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引出下一个内容。

2、组织学生分析课本图2-26。探究天鹅飞行时速度的变化。

⑴、又图中数据算出v1、v2、v3;

⑵、比较v1、v2、v3的关系;

⑶、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小结论:

天鹅在飞行中速度越来越快。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故这只天鹅所做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方法、情感。

(四)、作业:

1. 课后练习1、2、3、4、5 。

六、课后反思:

3.第三节 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问题: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s 生:v= t 教师板书。 4、速度的单位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教师板书。 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速度单位“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 师边讲解边板书:

快与慢_教案

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科学的判断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重难点】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科学的判断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的内容。 1.什么叫速度?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那些? 3.速度的物理意义? 4.速度的国际单位? 二、怎样测物体的速度。 1.迷你实验室。 2.信息室。 3.归纳:通过测物体运动的路程的长度。时间,再应用公式v=s\t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s用刻度尺测,t用秒表测。 三、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学生探究一: 利用课本图2-25,分别计算v1、v2、v3,比较总结。 (1)快慢始终不变。 (2)各段路程中速度不变。 (3)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学生探究二: 课本图2-26分别计算出v1、v2、v3。 分析总结:速度时刻发生变化。 4.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直线运动。 (2)不同点: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变化的。 5.补充:平均速度。 (1)定义:表示物体平均运动快慢。 (2)公式:v=s/t。 s-----表示该段的总路程。 t-----表示该段的时间。 (3)计算。 四、例题。 一列长200m的火车,当它匀速穿过一个1.8km的大桥时用时100s,求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已知:s=1800m+200m=2000m。 t=100s 求:v? 解:v=s/t=2000m/100s=20m/s。 答:这列火车的速度是20m/s。

初中物理速度说课稿复习过程

初中物理速度说课稿

精品资料 第二节、速度(说课稿) 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李秀芹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速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介绍我对《速度》这一节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速度一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速度这一概念是在学习了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一个新概念,速度概念的建立为下一节直线运动的学习提供了准备,也为今后密度、压强、功率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速度的计算是初中物理第一次接触的物理量的计算,规范的解题格式为学生今后进行物理量的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以及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知道日常生活中测量速度的方法;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通过速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以速度取胜的奥运健儿的介绍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测量速度的方法以及有关速度的计算。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速度的单位换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猎豹追捕羚羊和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进而把他们引入到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情境中来,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和求知热情。 利用桌上两张完全相同的纸,你能设计一个实验使两张纸下落的快慢不一样吗?学生分组活动并请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有的学生把纸揉成团、有的学生甚至折出了纸飞机……),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下落的快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中班语言快快与慢慢教案

中班语言快快与慢慢教案’ 【活动目标】: 1.倾听快快(救护车)和慢慢(轮椅)的故事,知道救护车要快、轮椅要慢。 2.理解救护车的快和轮椅的慢对人的不同意义。 【活动准备】: 1.绘制一张拟人化的救护车图片和一张拟人化的轮椅图片,背后分别黏贴一根筷子。 2.把两只纸箱的上盖和底部去掉,分别制作成可以套在身上的救护车和轮椅,如图。 3.已经裁切好的白纸条,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快快和慢慢来了‘ 1.(出示纸制救护车)快快是救护车。(出示纸制轮椅)慢慢是轮椅。它们都刚从各自的工厂里出来。 2.(演示轮椅的图片)慢慢在后,它;吱纽吱纽慢慢往前走。我们一起来学学它是怎么走路的?发出怎样的声音?(通过模拟;吱纽吱纽的声音,引导幼儿体验轮椅的慢) 3.(演示救护车的图片)快快在前,它呜哇呜哇飞快地往前跑。我们一起来学学它是怎么往前跑的?发出怎样的声音?(通过模拟;呜哇呜哇&的声音,引导幼儿体验救护车的快)

4.教师套上纸制救护车扮演司机,边行进边对着救护车大声喊:;有病人,快开,快开。同时绕场地快速跑动。 5.配班教师套上纸制轮椅扮演老奶奶,对着轮椅说:慢一点,慢一点,别让我摔着。同时绕场地慢慢走动。 6.你们听到驾驶员跟救护车是怎么说的?看到救护车是怎么跑的? 7.你们听到老奶奶是怎么对轮椅说的?看到轮椅是怎么走的? 二、快快和慢慢的困惑 1.(出示轮椅的图片)t;要是能像救护车一样快,多好呀。经过坡道的时候,轮椅慢慢一边想,一边让轮子转得快一点,推轮椅的人拉住轮椅慢慢,大声地喊:;慢一点,慢一点 2.轮椅慢慢不明白为什么推车的人让它慢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出示救护车的图片)晚上,快快和慢慢停在了一起,慢慢对快快说:"你为什么跑得那么快?我为啥总是那么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4.救护车快快说:开车的人总是让我快一点。快一点,路上的车也停下来,让我快一点,快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5.轮椅慢慢说:我想快一点,可是推轮椅的人总是拉住我,要我'慢一点,慢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6.救护车和轮椅想啊想,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想明白这是为什么。

中班语言快快与慢慢教案

中班语言快快与慢慢教案 中班语言快快与慢慢教案 【活动目标】1.倾听快快(救护车)和慢慢(轮椅)的故事,知道救护车要快、轮椅要慢。 2.理解救护车的快和轮椅的慢对人的不同意义。 【活动准备】1.绘制一张拟人化的救护车图片和一张拟人化的轮椅图片,背后分别黏贴一根筷子。 2.把两只纸箱的上盖和底部去掉,分别制作成可以套在身上的救护车和轮椅,如图。 3.已经裁切好的白纸条,水彩笔。 【活动过程】一.快快和慢慢来了1.(出示纸制救护车)快快是救护车。(出示纸制轮椅)慢慢是轮椅。它们都刚从各自的“工厂”里出来。 2.(演示轮椅的图片)慢慢在后,它“吱纽吱纽”慢慢往前走。我们一起来学学它是怎么走路的?发出怎样的声音?(通过模拟“吱纽吱纽”的声音,引导幼儿体验轮椅的慢)3.(演示救护车的图片)快快在前,它“呜哇呜哇”飞快地往前跑。我们一起来学学它是怎么往前跑的?发出怎样的声音?(通过模拟“呜哇呜哇”的声音,引导幼儿体验救护车的

快)4.教师套上纸制救护车扮演司机,边行进边对着“救护车”大声喊:“有病人,快开,快开。”同时绕场地快速跑动。 5.配班教师套上纸制轮椅扮演老奶奶,对着“轮椅”说:“慢一点,慢一点,别让我摔着。”同时绕场地慢慢走动。 6.你们听到驾驶员跟救护车是怎么说的.?看到救护车是怎么跑的?7.你们听到老奶奶是怎么对轮椅说的?看到轮椅是怎么走的?二、快快和慢慢的困惑1.(出示轮椅的图片)“要是能像救护车一样快,多好呀。”经过坡道的时候,轮椅慢慢一边想,一边让轮子转得快一点,推轮椅的人拉住轮椅慢慢,大声地喊:“慢一点,慢一点。” 2.轮椅慢慢不明白为什么推车的人让它慢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3.(出示救护车的图片)晚上,快快和慢慢停在了一起,慢慢对快快说:“你为什么跑得那么快?我为啥总是那么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4.救护车快快说:开车的人总是让我快一点。快一点,路上的车也停下来,让我快一点,快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5.轮椅慢慢说:”我想快一点,可是推轮椅的人总是拉住我,要我'慢一点,慢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6.救护车和轮椅想啊想,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想明白这是为什么。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⑵.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⑷.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⑸.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速度的概念、公式的应用; 2.难点: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变化的方法及运动状态判断。 三、教具: 玩具小车、停钟、卷尺、桌面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共两个标题:“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从生活中人们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入手,引入速度的概念,导出公式及其应用,利用生活实例探究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平时生活中,物体运动得有快有慢,那我们在生活中怎样比较运动的快与慢呢?引入新课--快与慢 (二)、新课教学: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说明: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 ⑵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员的方法。 2、结合图2-20和生活中一些实例(1-3个,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教师启发学生找到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运动快慢与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有关,引导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 3、根据速度的概念,设计一个小例题(简单的数学题)启发学生得到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v = s/t 。 启发学生根据公式v = s/t 得出速度的单位及其读法(以讲述为主),并且明确速度单位“米/秒(m/s)”与“千米/时(km/h)”的换算关系,即1m/s=3.6km/h。 利用公式v = s/t 让学生自行比较谁快谁慢(结合课本例子),进一步理解公式并得出变形公式s = vt 或t = s/v 。

四年级科学上册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水果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水果糖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怎样才能加快溶解?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30ml),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个杯子,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热水约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水果糖:一块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水果糖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水果糖溶解;将水果糖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水果糖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

沪科初中物理八上《2第3节 快与慢》word教案 (5)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 、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快慢的比较 播放录象,比较奥运会游泳运动员游泳的快慢?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 2.相同路程比时间 举例: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学生用上述方法比较两者谁运动的更快? 提出问题:如果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较快慢? 启发导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板书: 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单位:米/秒 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引导学生:

观察汽车仪表盘加强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速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值,比较两者的大小。 二、速度的大小 学生估测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质疑:学生的估测是否准确?如何测出自己步行时的速度?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3位同学从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学利用秒表测出步行的时间,第5位同学利用皮卷尺测出步行的路程,并记录实验数据,全体同学处理实验数据。 教师只作适当指导,并点评刚才的学生实验。 利用学生测量的路程和时间,说明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学生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与自己的步行速度相比较,增加感性认识。 三.例题 1、看课本25页书上的例题 2、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 的成绩,夺得50m 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 已知:s=50m ,t=24.79s 。 求:v=? 解:根据题意, s m s m t s v /02.279.2450===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2.02m/s 。 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已知,求,解,答。 学生板书练习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四、直线运动 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看图2-25,计算小汽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1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持征。 (5)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结合我国长跑运动员王军霞获得冠军及游泳运动员杨文意荣获金牌。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速度的概念 2、教学难点是: (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 (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对应性。 (3)速度的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 宇宙万物都在运动着,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是以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思路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

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已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思路如下: 1、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 2、创设物理情景,确定研究方法,自主探究。 3、比较分析,建立概念。 4、动手实验,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5、巩固反馈,知识扩展。 6、小结,布置作业。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启发 学生;比较分析、自主探究 教具:课件、幻灯片、玩具小车、停表、刻度尺、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1、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学生可能不会说得很准确。这时引入新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快慢。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 前后4个同学一组,每组桌上有两辆不同的电动玩具小车、刻度尺。让两辆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让学生自主探究。 生:小车在相同进间内,路程长的运动的快。也可以说在相同路程内,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可适当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例如:一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学生可能回答,用路程比上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也可能答出用时间比上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doc

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教学设备和用具 多媒体图片,《快与慢》教学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生:(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授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总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师:若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例如:一个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个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该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再回答。 (1)、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公式 若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变形公式:s=vt,t=s/v。 (3)、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 -1”表示。 常用单位: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 -1”表示。 (4)、单位换算:1m/s= km/h 1km/h= m/s (5)、例题 【例1】、你的同学跑100 m用了17 s,而你用25 s跑了165 m。你的同学和你谁跑得快呢? 【例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1 km处产生的雷声?(教师强调解答过程)

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沪科版初二)

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沪科版初二) 【教学目标】 1.明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运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运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课 时】1课时 【教 具】电脑多媒体、投影 【教 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咨询:大伙儿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 要明白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那个咨询题。 二.进行新课 1、如何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定。 (1)假如你是观众,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差不多上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刻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刻〞 。 1〕比较方法:(1)相同时刻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刻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纳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刻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确实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 时间 路程 假如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刻,那么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运算公式: t s v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明白了公式,我们还需要明白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刻的单位合成的。假如路程的单位用米,时刻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确实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 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s 〞读作10米每秒。 提咨询:反过来,假如明白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s ,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2.3《快与慢》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课程标准: 2.2.2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3.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速度单位的换算 2.计算题规范格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了长度时间的测量,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换算;能感知在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会有快慢之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能感知一些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一些物体速度时大时小。 预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速度的单位换算需要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物理意义,以及计算题规范格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运动的飞机、拖拉机、蜗牛,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学生口答。 2.出示龟兔赛跑图片:我们都知道兔子比乌龟跑得快,而在龟兔赛跑中最后是乌龟比兔子跑得快,为什么说法不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口答。 3、导课:们都知道人在走路时慢,奔跑时快,而汽车行驶更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就存在一个如何比较快慢的问题,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4、学生设疑,教师板书并归纳形成自探提示 (1)通常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是什么 (3)速度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 二、新课教学及师生互动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出示问题一:2008年奥运会男子100米赛跑起跑6秒后的情景。 问:谁运动的快?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出示问题二:男子100米决赛成绩表:博尔特:9.69秒 汤普森:9.89秒 迪克斯:9.91秒 鲍威尔:9.95秒: 问:谁运动的快?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总结:比较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看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 二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呢? 2、 速度 (1)举例:运动员用10s 跑了100m ,汽车在2h 内行驶 了72km , 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学生思考后口答。 总结:当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时,用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比较 (统一标准) 速度?????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 =s t 单位:m/s 或者km/h (3)出示单位换算: (4)学生练习:5m/s =_______=________=_____km/h

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沪科版初二)(3)

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沪科版初二)(3) 快与慢〔1〕 【教学目标】 1.明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运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运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课 时】1课时 【教 具】电脑多媒体、投影 【教 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咨询:大伙儿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 要明白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那个咨询题。 二.进行新课 1、如何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定。 (1)假如你是观众,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如何样判定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差不多上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刻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刻〞 。 1〕比较方法:(1)相同时刻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刻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纳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刻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确实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 时间 路程 假如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刻,那么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运算公式: t s v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明白了公式,我们还需要明白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刻的单位合成的。假如路程的单位用米,时刻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确实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 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s 〞读作10米每秒。 提咨询:反过来,假如明白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s ,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2021大班健康游戏教案《快和慢》

大班健康游戏教案《快和慢》 2、游戏:抢红旗,体验敏捷的快动作交待规则:幼儿分成红队、蓝队两组,进行接力赛跑,看谁先抢到红旗。幼儿分组游戏后,组织幼儿交流游戏感受: ___取得胜利?(知道敏捷的快动作是获胜的关键) 3、游戏:送水,体验稳健的慢动作交待规则:两组幼儿分别端一满碗水送到对面的水桶中,看哪队送的水多。幼儿分组游戏,交流游戏感受: ___不让碗里的水洒出来?(知道只有走得稳、走得慢,水才不会洒出来) 4、看图片,了解在生活中根据需要快和慢(1)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用快动作来做?(2)哪些事情需要慢动作来做?小结: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们根据需要来决定是用快动作还是慢动作,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候就慢。 大班健康领域教案《快乐的小青蛙》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快乐的纽扣》 大班健康优质课教案《我会快乐》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游戏,体验生活中处理事情时应根据需要来决定快慢速度。 2、乐于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发现告诉大家。二、活动准备红旗2面,红、蓝队标志各10个,水桶两个,盛满水的小碗若干个,图片四幅。三、活动过程 1、游戏:走走跑跑教师出示乌龟和马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谁快谁慢,并来学一学。当教【大班教案 /daban/】师发出口令:"乌龟乌龟慢慢走"或"马儿马儿快快跑",幼儿相应做慢慢走和快快跑的动作。 2、游戏:抢红旗,体验敏捷的快动作交待规则:幼儿分成红队、蓝队两组,进行接力赛跑,看谁先抢到红旗。幼儿分组游戏后,组织幼儿交流游戏感受: ___取得胜利?(知道敏捷的快动作是获胜的关键) 3、游戏:送水,体验稳健的慢动作交待规则:两组幼儿分别端一满碗水送到对面的水桶中,看哪队送的水多。幼儿分组游戏,交流游戏感受: ___不让碗里的水洒出来?(知道只有走得稳、走得慢,水才不会洒出来) 4、看图片,了解在生活中根据需要快和慢(1)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用快动作来做?(2)哪些事情需要慢动作来做?小结: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们根据需要来决定是用快动作还是慢动作,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候就慢。活动延伸: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事情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反思:通过这节活动的效果看,我认为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活动目标似乎有些低。快和慢幼儿很容易掌握,每一个幼儿都能正确分辨。在辨别第一到第三的位置,这个目标上幼儿也很轻易就能达成。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为幼儿以

第三节快与慢基础知识点

第三节快与慢基础知识点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②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2.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3.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一个物理量。速度大说明物体运动快,速度小说明物体运动慢。 4速度公式:v=s/t v:速度 s:路程 t:时间 还可变型为:s= vt或t=s/v 5.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米/秒”,读作“米每秒”用符号“”或”“m.s-1”表示。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6. 1m/s的物理意义是物体每秒通过1m的路程。 7. 1m/s=3.6km/h 所以m/s,km/h是小单位,从m/s换算为km/h 要乘以3.6;从km/h换算为m/s要除以3.6 。 8.做物理计算题的要求:①解题格式:写出“已知、求、解、答”。 ②写已知条件时,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要么均用基本单位(m/s、m、s),或者均用常用单位(km /h、km、h)。 ③解题过程中,要写明公式,并带单位计算。 9.根据物体运动轨迹是否是直线可以把物体的机械运动分为曲线运

动和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根据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变化把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0.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1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12.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通过各段路程时的速度一般不相等。 13.我们可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其公为v=s总/t总。 14.人步行约1.2m/s;骑自行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车约28m/s;客机约250m/s;真空中光速 3×108m/s。 15. 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像表示: ①②

第三节 快与慢 第1课时 速度

第三节快与慢 第1课时速度 知识点1比较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2-3-1所示),其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3-1 2.如图2-3-2所示是“龟兔赛跑”的情形,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图2-3-2 知识点2速度的理解及其计算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 D.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4.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A.1.2 cm/s B.1.2 m/s C.12 cm/s D.12 m/s

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20 m/s =20 m/s ×10003600 =72 km/h B .20 m/s =20×11000 km 13600 h =72 km/h C .54 km/h =54 km ×1000 m 3600 s =15 m/s D .54 km/h =54×10003600 =15 m/s 6.速度是表示________的物理量。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速度。计算公式是________。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1 m/s =________km/h 。 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5 m/s =________km/h 。 (2)36 km/h =________ m/s 。 (3)5 cm/s =________ m/s 。 (4)180 km/h =________ m/s 。 8.一辆汽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30 min ,通过的路程是27 km ,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km/h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2-3-3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___,如果这时汽车以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则他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快还要经过________min 到达北大桥。 图2-3-3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 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教学设备和用具 多媒体图片,《快与慢》教学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生:(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授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总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师:若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例如:一个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个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该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再回答。 (1)、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公式 若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变形公式:s=vt,t=s/v。 (3)、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 -1”表示。 常用单位: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4)、单位换算:1m/s= km/h 1km/h= m/s (5)、例题 【例1】、你的同学跑100 m用了17 s,而你用25 s跑了165 m。你的同学和你谁跑得快呢?

第三节快与慢(20201229111853)

2019-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快与慢 1. 关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 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 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 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C ) A .猎豹最大 B .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 .三者一样大 2. 一架飞机在10 min内飞行了180 km,它的速度是__300__m/s, 合 1 080 km/h,它飞行30 s通过的路程是9 000 m。 3?屋檐下有一木质直角三角架(如图所示),已知AB = 3 m, BC = 4 m, AC= 5 m,小猫逮到老鼠后,在A点让老鼠逃脱,老鼠沿ABC 路线以3.5 m/s的平均速度拼命逃窜,小猫选择AC路线同时开始追赶并恰好在C点再次逮到老鼠。 (1) 小猫和老鼠谁的平均速度大?为什么? (2) 小猫平均速度多大? 解:(1)老鼠的平均速度大,因为在相同的时间老鼠走过的路程比小猫大。 (2)小猫的路程s猫=AC= 5 m, s鼠3 m+4m

2 s, 时间t 猫=t 鼠=二=3.5 m/s = v 鼠 s 苗5 m 小猫的平均速度v猫==-y- = 2.5 m/s。 2 s t猫 4.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C )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6. 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 A. 正在起动的汽车 B .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 .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7?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 s?8 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 s?8 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 D .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8?火车的车厢长20 m,当列车静止时,一位同学从车厢的某一端以1 m/s的速度匀速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是一20_s_。如果该列车以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