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文献综述是指对所讨论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鉴别,并对其所取得的讨论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进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所以文献综述又可叫文献综合评述。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元讨论,应揭示讨论文献生发的规律历史生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讨论文献之间的关联性。

胜利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它不仅具有“述性”,更具有“综性”,即是描述与解释、观赏与批判、继承与进展的有机统一,绝不是简洁的排列和积累。

1、文献综述具有何种学术意义作为一种详细而特别的元讨论,文献综述是学术讨论乃至学术创新的基石,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巨人看得更远”。

学术首先要学会“述”,即要在自己关怀的问题上,知道前人已经积累的学问,叙述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也就是说,做学问或学术就是先“照着说”,然后再“接着说”;即使我们最终要达到“六经注我”的境界,但也要从“我注六经”开头。

学术讨论具有历史继承性,整体上是螺旋式向前推动的,是后浪推前浪或前浪带后浪式的,若能踏着前人的脚印向前挺进,或踩着巨人的臂膀向上攀登,不仅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关心我们攀得更高、看得更远。

与此相反,假如无视或忽视前人的讨论成果,那么原地踏步或绕圈子势所难免,甚或重复前人的讨论,把前人早已取得的成果当作自己的发觉和创新。

对学术讨论而言,重温前人所做的讨论,可以使讨论者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讨论什么、可以讨论什么。

批判性文献综述犹如清晰的讨论地图,它关心讨论者总结以前的讨论信息,指导讨论者以后的讨论路线,推动讨论或学问向更深层次进展。

有了批判性文献综述,讨论者不必自称专家或闻名学者,也会被认为了解所讨论领域的主要观点和争辩相关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以及本课题讨论的进展状貌,还可以证明自己的课题讨论是必要的、理性的和有根基的。

从世界范围看,大凡胜利的学者都特别重视文献综述,也精于文献综述。

为了今日的讨论,也为了将来的讨论,对过去所作的讨论再作一些讨论,是不行或缺的。

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引言。

文献综述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文献综述法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法的定义、特点、步骤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一、文献综述法的定义。

文献综述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它是一种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整理和总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文献综述法的特点。

1.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2.综合性,文献综述法能够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3.理论性,文献综述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4.实践性,文献综述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实践经验和问题,为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文献综述法的步骤。

1.确定研究目的和范围,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范围,明确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2.文献搜集和筛选,然后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和筛选,找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3.文献阅读和整理,接下来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梳理出文献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4.文献分析和综合,然后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5.撰写文献综述,最后需要撰写文献综述,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文献综述法的应用。

文献综述法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引言在进行学术研究或者科研项目时,开题报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于对所要进行的研究或项目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而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文献综述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回顾的过程。

本文将对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进行深入探讨,并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文献综述的定义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是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相关书籍、刊物等文献资料的系统检索、筛选、整理和分析,以获取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

文献综述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基础,帮助他们了解和把握当前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献综述的意义和作用1.阐明研究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者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研究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基础:文献综述为研究者提供了有关该领域前沿知识和理论基础的全面了解。

这有助于研究者在设计研究方案和方法时有条不紊,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

3.揭示研究现状和问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了解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这有助于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准确描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并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与前人研究的关联性和创新点。

4.引导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文献综述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者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设计和方法,确定自己研究的合适路径和方法。

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领域和范围:在开始综述前,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有助于筛选和检索相关文献。

2.检索和筛选文献:根据研究目标和关键词,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搜索引擎等途径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

然后根据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进行初步筛选,选取与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

(完整版)文献综述的范文

(完整版)文献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文献综述的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序言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

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 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

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

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 、1994 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文献综述的作用

文献综述的作用

文献综述的作用
综述是对众多的专题文献进行搜集、分析、归纳和综合,并以高度浓缩的文章形式,向人们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情报信息。

其作用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

1.提供综合信息
综述是在大量的原始文献基础上凝聚成的情报性文献,提供综合信息,指导科学研究。

阅读它,渎者可以花较少的时问获取最新的综合信息,了解学科(专业、课题)新进展、存在问题、努力方向,在把握学科动态的基础上及时指导自己的工作,为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参照系统。

2.报道专题文献
综述文章一般都列有相关的参考文献目录,报道专题文献,便于回溯检索。

尤其在缺乏专门检索工具的情况下,经常可将综述作为检索工具来使用,从而省时省力地获取所需原始文献的线索。

3.反映现状趋势
不少综述文章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所撰写,提供决策依据。

文中既有关于成就、数据、纵横对比的客观叙述,也有专家自己的评论、预测、建议等,这就使得综述成为科研管理部门了解科学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能为其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4.培养文献信息研究能力
撰写综述需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

这一方面是科研人员获取一手情报信息,把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研究状况的重要手段。

因而,撰写综述文章通常是选报课题、撰写学位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

而另一方面,在撰写综述的过程,科研人员的文献检索能力、快速阅读能力、分析整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1.文笔精练有力。

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简单地说,就是自已再看或者请他人评阅时,很难删除任何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

需要带着强烈的自信心进行写作,逐字逐句地雕琢,尽可能用最朴实的文字描述自己的观点。

说到文笔的力量,这就要有多年的报告撰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一句就需要花费许多功夫思量。

既要大气,也要切中研究重点。

随便举二个农业方面的例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发展农业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农业的重要方向。

……………”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根据研究目的有层次地展开。

2.研究重点明确。

这一条做得好,表明研究思路已清比较清楚了,让评委感觉申请基金是可行的。

研究重点一般会在六个方面出现,一是研究意义的最后一段(一般是在提出意义之前的总结);二是在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综述完文献后你要做什么,如何做);三是研究目标部分;四是研究内容的第一段(一般是总结性陈述);五是拟解决关键问题部分;六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部分。

研究重点在上述六个部分出现的时候往往是相互补充、互为依托的。

这六个部分内容的撰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标书的研究重点在第一处,应该是用一二句话对本研究要做什么进行点评,关键在于提出想法。

例子如下:“本课题基于以上背景,结合xx理论和国际先进经验,从xx创新的视角出发,针对xx模式对xx的xx与xx进行数理推导与仿真分析,并量化xx等诸多因素对xxx的影响,最终提出适合我国的xxxx。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xx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利于提升整xx的绩效和竞争力。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其它xx建构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献综述和参考⽂献⽂献综述和参考⽂献 导语:⽂献综述是科学⽂献的⼀种,⽽参考⽂献是⽂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是⼩编分享的⽂献综述和参考⽂献,欢迎阅读! ⽂献综述 ⼀、⽂献综述是什么? ⽂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献进⾏⼴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的见解和研究思路⽽写成的⼀种不同于毕业论⽂的⽂体。

⼆、⽂献综述的主体结构 ⽂献综述的⼤体结构⼤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引⾔、正⽂、总结和参考⽂献。

撰写⽂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撰写⼯作。

引⾔: 引⾔部分,主要是要交代清楚以下四个问题: (1)⾸先要说明写作的⽬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献起⽌的年份,解释、分析和⽐较⽂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主题,这是⼴⼤读者最关⼼⽽⼜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该部分要⽤简明扼要的⽂字说明写作的⽬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 该部分是⽂献综述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没有固定的格式,不管⽤哪⼀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较,阐明引⾔部分所确⽴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体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献引⽤和评述。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律使⽤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部分),⼀般⽤两级,第三级上⽤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插图应具有⾃明性,尽量不要与⽂中的⽂字重复,插图下⽅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示波器概况1.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电子测量仪器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四代:模拟仪器、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和虚拟仪器。

第一代模拟仪器如指针式万用表、晶体管电压表等。

第二代数字化仪器,如数字电压表、数字频率计等,这类仪器目前相当普及。

这类仪器将模拟信号的测量转化为数字号测量,并以数字方式输出最终结果,适用于快速响应的较高准确率的测量。

第三代智能仪器,这类仪器内置微处理器,既能进行自动测试又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取代部分脑力劳动,习惯上称为智能仪器。

它的功能模块全部都是以硬件(或固化的软件)的形式存在,相对虚拟仪器而言,无论是开发还是应用,都缺乏灵活性。

第四代虚拟仪器,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测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仪器观念的一次巨大变革,是将来仪器产业发展一个重要方向[1]。

2.传统仪器的缺陷传统的测量仪器是一个自封闭的系统,它作为独立的设备拥有自己的机箱包括各种开关旋钮的操作面板,信号输入输出端,指针式或LED显示表,CRT或LCD波形显示窗口,打印输出端口。

仪器内部包括有传感器、信号处理器、A/D转换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内部总线等专门化的电路。

通过这些电路来转换、测量、分析实际信号,并将结果以各种方式显示。

但是由于仪器所包含的功能均由仪器厂家定义,所有的功能块全部都是以硬件(或固化了的软件)的形式存在于测量仪器中,单台仪器的功能单一、固定,用户无法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或扩展仪器功能[2]。

而在实际应用中,电子工程师往往需要用到多种不同的测量功能,在进行野外实地测量的情况下,在测量的信号种类较多的情况下,在需要对被测信号进行存储、离线分析的情况下,传统测量仪器就体现出了诸多的不便和功能上的局限。

虽然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仪器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的快速发展,使其功能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好。

但是,传统的测量仪器的固有局限性并没有根本改变[3]。

3.虚拟仪器的提出及发展虚拟仪器(VI- Virtual Instrument)是指通过应用程序将通用计算机与功能化硬件结合起来,用户可通过友好的图形界而操作计算机,就像在操作自己定义、自己设计的单个仪器一样,从而完成对被测量的采集、处理、分析、判断、显示、数据存储等。

在这种仪器系统中,各种复杂测试功能、数据分析和结果显示都完全由计算机软件完成,在很多方面有传统仪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如使用灵活方便、测试功能丰富、价格低廉、一机多用等,这些使得虚拟仪器成为未来电子测量仪器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3]。

国外的仪器产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虚拟仪器的研究工作。

在90年代以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 Motorola公司等著名企业为代表,开始了仪器产业从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向虚拟仪器的过渡。

伴随着IT技术的飞跃发展,虚拟仪器的概念使得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测量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结合,进而引发了传统仪器观念的一次巨大变革[4]。

虚拟仪器产业在国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由于虚拟仪器是随着传统电子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而产生的一项综合性结构化电子测量与控制技术。

但是我国的计算机技术通信电子等产业的起步比较晚,相对滞后与欧美国家,因此我国对虚拟仪器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

知道上个世纪末才开始对虚拟仪器的研究。

我国对于虚拟仪器的研究还处在初级起步阶段,在我国从事虚拟仪器研究和开发的科研单位数量很少,而且没有同国际虚拟仪器产业接轨,大多数的企业只是作为国外知名的虚拟仪器厂家的销售代理商的身份存在着,并没有形成自主研究,自主开发,自主销售的机制。

一些高等院校和附属高科技公司,在研究和开发仪器产品和虚拟式仪器设计平台以及引进消化NI公司、HP公司的产品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工作,取得了一批瞩目的成果。

虚拟仪器发展至今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计算机控制测量仪器,第二阶段,插入式计算机数据采集卡技术的进步,VIX仪器总线标准的确立,使得仪器的技术得以开放。

第三阶段,虚拟仪器逐渐得到认同和采用,第四阶段,网络化虚拟仪器的快速发展。

随之VI驱动标准化及软件开发环境的发展,代码复用已经成为仪器编程中的基础,使得用户可以避免编程过程中大量重复劳动,从而大大缩短了复杂程序的开发时间。

虚拟仪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仪器的结构固定,功能单一、价格昂贵、可扩展性差等不足,并且具有的灵活方便的功能扩展、美观友好的人机界面、得心应手的操作、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和用户可自行定义仪器功能等一系列优点。

虚拟仪器将计算机和测量系统融合于一体,用计算机软件代替传统仪器的某些硬件的功能,用计算机的显示器代替传统仪器物理面板。

虚拟仪器对于传统仪器的最大优势是“传统的独立仪器由制造商来定义它的功能,而虚拟仪器完全由用户定义仪器的功能”。

传统的单台仪器只有一块仪器面板,例如,示波器只有示波器面板,信号发生器也只有信号发生器的面板。

但是,虚拟仪器的“面板”显示在PC的屏幕上,以软件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中,一套完整的虚拟仪器系统可以包含多个可切换的操作面板。

仪器的操作是通过鼠标选中不同的按键和旋钮来完成的。

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软硬件组合,用户就能在屏幕上定义自己的仪器,通过修改软件来修改或增减仪器的功能,生成各种不同的“仪器面板”,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种测量系统的需要,从而真正体现了“软件就是仪器”这一新概念[5]。

示波器是电子测量、测试仪器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设备。

传统示波器包括宽带示波器、取样示波器和记忆示波器等,它们频带较宽,实时性较好,但功能比较单一,人机界面不够友好。

采用虚拟示波器技术可以以低廉的成本解决这些问题。

虚拟示波器是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它使用数据采集卡采集现场信号,通过接口电路传输数据到计算机,再借助强大的监控软件模拟示波器的操作面板,实现信号采集、分析、处理、存储、再显示、打印输出等功能[6]。

虚拟示波器是虚拟仪器的一种,它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示波器的功能,并且具有存储、再现、分析、处理波形等特点,而且体积小,耗电少。

虚拟示波器使用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来完成信号的处理和波形的显示,利用软件技术在屏幕上设计出方便、逼真的仪器面板,进行各种信号的处理、加工和分析,用各种不的方式(如数据、图形、图表等)表示测量结果,完成各种规模的测量任务[7]。

4.虚拟仪器的发展趋势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响到社会工作,生活得各个方面。

网络技术在虚拟仪器上的应用可以实现仪器测量的数据资源共享。

随着Internet的普及,测试技术网络化成为大势所趋,网络化虚拟仪器成为时代的产物。

通过网络实现对被测对象的测试与控制,是对传统测控方式的一场革命。

测控凡是的网络化,是未来测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化虚拟仪器必将伴随着许多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成熟,焕发心的活力,也将对测量和自动化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8]。

参考文献[1] 刘君华.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的设计[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2] 龙志强,赵海龙,虚拟仪器测试技术研究[J].仪表技术,2000.3[3] 陈景波,杨放,姚定江基于CompuScope 82G型高速数据采集卡的虚拟示波器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6(2):60~62[4] 姚锡陵,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概念的数字示波器的实现方法[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1997.3[5] 谢云.一种虚拟示波器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1998(6),65~66[6] 冯静亚,于强,吕朝晖,罗福山.虚拟示波器的软件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211~273[7] 史延龄.虚拟示波器的设计研究[J].仪表技术,2001,(03)[8] 林君,谢宣松。

虚拟仪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 罗斌.Visual C ++编程技巧精选[M].北京: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0] 赵茂泰.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7[11] 粱海泉,张逸成,杨挺,姚勇涛.基于虚拟仪器平台的多通道示波器设计.[J].自动化仪表2007,28(2):61~62[12] 赵伟军.基于PC I总线的虚拟示波器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雷达.2007,29(1):41~43[13] 张梦麟,李念强,李萍.基于FPGA虚拟数字示波器的设计[J].仪表仪器装置.2008(2):8~11[14] 郑兴凯,李宇成,郑勇.便携式多功能虚拟示波器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7,20(2):70~73[15] CompuScope 82G Hardware Manual and Installation GuideGAGE APPLIED TECHNOLOGIE, INC,2003[16] GageScope Software, GAGE APPLIED TECHNOLOGIE, INC, 2003[17] StanleyB.Lippman,Josee Lajoic,Barbara E.Moo.C++ Primer[M].BeiJing:POSTS&TELECOMPR-ESS,2007[18] John G.Proakis,Dinitris G.Manloaki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principles,Algorithms,and Applications(Fourth Edition)[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