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长江我的家》教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唱歌长江我的家|人教版

-在合唱协调上,教师应分别指导各个声部,组织多次合练,使学生逐渐掌握协调技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江我的家》这一首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长江,或者听说过长江的故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江的美丽与神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的基本情况。这是一首表达对长江热爱和赞美之情的歌曲,它融合了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旋律。了解这首歌曲对我们理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注意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唱成果,大家共同评价和讨论。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音乐表达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分析歌曲创作背景和风格,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欣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
4.强化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实践,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5.增进文化理解与认同:了解长江文化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赛课教案)六年级下册音乐《长江我的家》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创作歌曲,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主题,通过孩子的口唱出了人民期盼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
歌曲为两段体,采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把孩子急切想要回家和呼喊着要回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旋律起伏跌宕,音程跨度大,节奏比较复杂,同音连线的使用更使歌曲具有流行音乐的特点。
曲调优美抒情,加之歌词极富儿童色彩,寓意深刻,极富童真童趣,看似复杂的歌曲唱起来却朗朗上口。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感受海外同胞迫切希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2.结合歌曲的学唱,进一步巩固切分节奏和延音线的唱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演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教学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和延音线的唱法。
四、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过渡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蓝天是鸟儿的家,小溪是鱼儿的家,让我们听听歌曲中“我”的家在哪里?“我”对家的感情是怎样的?教师播放歌曲教师总结:歌曲创作之时,正是人民期盼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时刻,作者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主题,用孩子的语气唱出了想要回家、想要和妈妈团聚的的心情。
(二)学唱歌曲1.唱旋律过渡语:我们一起来唱唱歌曲的旋律?①教师弹琴,学生用随老师一起演唱歌曲旋律②难点指导:2.再次聆听歌曲3.唱歌词(1)自主填词演唱歌曲第一部分第一句:小河、小鸟“有家”两个字在十六分音符上。
“我也有个我爱的家” 唱出了对家的向往,采用亲切的语气、叙述地演唱。
第二句:小草、小树“有妈妈”用了切分音的节奏,“我也有个爱我的妈妈”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宜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2)填词演唱歌曲第二部分第二乐段较多地采用了十六分音符,节奏紧密,旋律用了八度大跳,突出了“长江是我家”的主题,宜用明亮的音色和激动的情绪演唱。
(三)完整演唱(1)教师弹琴,完整演唱歌曲请同学们随音乐再次饱含深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
《长江我的家》教案

《长江我的家》教案《《长江我的家》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学习内容分析:歌曲为二段体,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人民期盼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歌曲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题,从儿童的视角反映了一个厚重的主题,歌词富有儿童色彩,寓意深刻,朗朗上口。
教学重点:用连贯、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切分音节奏学生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是高年级阶段,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情感上更为丰富细腻。
通过欣赏《长江之歌》的导入学习歌曲,从中领悟歌曲的主题“长江我的家”,并在欣赏和演唱的音乐过程中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策略设计欣赏导入、听唱法教学信息技术运用说明钢琴,多媒体《长江我的家》教案这篇文章共1217字。
相关文章《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一等奖》:1、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一等奖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
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
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复体验,就有什么样的习惯养成;养成了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性;形成了什《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等奖》: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等奖《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无情的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虚伪。
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3篇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3篇《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3、为下节课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做好动员。
教学过程:1、导人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是谁作的曲呢?(学生回答: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为了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一连环画的内容,有必要简述当时的时代背景。
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南京已经沦陷,中华半壁江山已被日军占领,抗日战争处于艰苦时期。
而在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光未然的长诗《黄河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教师琴声歌唱。
(4)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的节奏。
(5)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3)随琴声唱二部轮唱。
(4)如有条件,可加入大军鼓和小军鼓、钹。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还更加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例如一个小组舞蹈,另一小组伴唱,一个小组朗读诗文,另一小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学生表演书法、绘画,一些学生为之操琴伴奏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长江我的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长江我的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江我的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以长江为题材,展现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家乡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达不够强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感受家乡的美丽。
2.学会演唱《长江我的家》,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长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唱《长江我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分析歌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自信心。
4.巩固(5分钟)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家乡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和特色?让学生从歌曲中汲取灵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长江我的家》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家乡的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爱。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演唱《长江我的家》,感受家乡的美。
《长江我的家》教案

《长江我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感受海外同胞迫切希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2.结合歌曲的学唱,进一步巩固切分节奏和延音线的唱法。
3.运用听唱、视唱、对比的方法,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特点。
教学重、难点1.歌曲节奏较为复杂。
2.音程跨度大,较难唱准。
3.延音线运用较多,具有很强的流行音乐特点,学生可能不太适应。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新课内容。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要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听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老师是用什么语气唱的?师: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聆听歌曲《长江我的家》。
)讨论:长江指的是……(祖国),妈妈指的是……(祖国)。
师: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长江我的家》,大家再来聆听一遍录音,仔细想想这首歌曲分为几段呢?2.欣赏长江动画。
二、《长江我的家》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长江我的家》。
2.教师范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曲谱,请学生分乐句(边唱边指谱)。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学唱曲谱。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5.学唱歌词。
教师根据学生学唱的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同音连线处,歌词有好几个地方都是在十六分音符的最后一个音出现,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演唱。
6.同时向学生强调要有感情地来演唱歌曲,注意旋律的起伏和强弱变化。
7.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第二段曲谱及歌词。
三、歌曲处理1.分析第一乐段。
第一乐段可分为两大句。
第一句:小河、小鸟“有家”两个字在十六分音符上唱出家的重要。
“我也有个我爱的家──”。
唱出了对家的向往,应该用亲切的语气叙述地演唱。
第二句:小草、小树“有妈妈”用了切分音的节奏,语气应该加强,更强调了妈妈的不可或缺,“小树有妈妈”,音乐形象地用了六度大跳音程。
“我也有个爱我的妈妈。
”表现了海外同胞对祖国妈妈的渴求。
这一句在演唱时应该较第一乐句力度稍有变化,心中充满感情,宜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2.分析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演唱较多地采用了十六分音符,节奏紧密,旋律用了八度大跳,冲上了高峰,突出了“长江是我家”的主题,第二次的跃上高峰,强调了我要回家,回到祖国怀抱的坚定信念。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第一篇:《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一.师生问好:同学们好------您好,您好,老师您好1.师:同学们,又到了音乐课的时间了,你们开心吗?(生答开心)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一首赞美母爱的歌曲《月牙船》,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吧?那么接下来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歌,在优美舒展的旋律中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吧!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唱的真不错,听了同学们的演唱啊,老师顿时觉得身心愉悦,充满了力量。
)2.从这节课开始啊,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歌曲系列。
这一单元的大标题是《母亲河》,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母亲河吗?(学生抢答,长江,黄河。
)看来呀,同学们掌握的知识还真不少,真了不起!自古以来,最能被称为母亲河的就是长江、黄河。
它们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无数生命,滋养着华夏儿女,灌溉着田园和牧场。
这两个流域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它们一南一北,自西向东横贯中华大地。
我国历史的每一章节,也几乎都与长江黄河息息相关。
例如我们熟知的“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等,所以呢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
3.下面的时间,我们就更真实,更全面的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母亲河,播放媒体课件A介绍长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
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自西向东横贯我国腹部。
B------长江的外观气势磅礴,波澜壮阔,令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颂。
既有诗仙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名句,也有词人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放情怀。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这么壮观的母亲河,你们喜欢吗?为之自豪吗?(生答)------好,接下来呢,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共同去赞美母亲河,歌唱母亲河,学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板书题目,曲调,节拍,演唱速度2.首先,请同学们打开音乐教材13页,有感情的齐读两段歌词。
《长江我的家》歌曲教案设计

《长江我的家》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曲,它向我们展示了长江的壮美,描绘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首歌曲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民族情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长江,更好地保护长江,开展教学活动也必须有一个科学而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教案设计。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设计《长江我的家》歌曲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江我的家》歌曲的基本曲调、节奏和歌词内容。
2.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物种资源及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3.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民族情感。
二、教学内容1.听歌和鉴赏,让学生在欣赏和感受中了解长江流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2.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物种资源及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3.了解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生态意识。
4.自主完成歌曲填空、歌词创编、画册制作等相关作业。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
2.音乐欣赏和讨论,通过听歌鉴赏、分析歌词、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好《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
3.视听帮助,通过多媒体设备、图文配合等方式,更直观生动地展示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生态。
4.课堂互动,教师采用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课时安排本教案共分为四个课时,主要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歌曲《长江我的家》、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音乐。
第二课时:了解歌曲的歌词,让学生通过歌曲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生态。
第三课时:重点讲解长江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长江生态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集中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自主完成相关作业,并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学效果评价1.作业评定,通过作业的批改和打分,评价学生的基本功,例如听歌识谱、歌词填空等作业的准确度,画册的美术功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感受海外同胞迫切希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2.结合歌曲的学唱,进一步巩固切分节奏和延音线的唱法。
3.运用听唱、视唱、对比的方法,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歌曲节奏较为复杂。
2.音程跨度大,较难唱准。
3.延音线运用较多,具有很强的流行音乐特点,学生可能不太适应。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创作歌曲,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主题,通过孩子的口唱出了人民期盼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
歌曲为两段体,采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把孩子急切想要回家和呼喊着要回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旋律起伏跌宕,音程跨度大,节奏比较复杂,同音连线的使用更使歌曲具有流行音乐的特点。
曲调优美抒情,加之歌词极富儿童色彩,寓意深刻,极富童真童趣,看似复杂的歌曲唱起来却朗朗上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新课内容。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要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听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老师是用什么语气唱的?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聆听歌曲《长江我的家》)
学生自由回答:游子思归的迫切心情……。
讨论:长江指的是……(祖国),妈妈指的是……(祖国)。
师: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分为几段呢?
师: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长江我的家》,大家再来聆听一遍录音,仔细想想这首歌曲分为几段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2.欣赏长江动画。
二、《长江我的家》歌曲学习
1.聆听歌曲《长江我的家》。
2.教师范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曲谱,请学生分乐句(边唱边指谱)。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学唱曲谱。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大跳音程,如3─6, 1─6等,结合歌词的音乐形象指导学生正确地唱谱。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5.学唱歌词。
学生随教师的伴奏轻声模唱第一段歌词,开始时的速度可以慢一些。
教师根据学生学唱的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同音连线处,歌词有好几个地方都是在十六分音符的最后一个音出现,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演唱。
教师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唱出正确与错误的乐句,请学生甄别后学唱,效果很好。
6.同时向学生强调要有感情地来演唱歌曲,注意旋律的起伏和强弱变化。
7.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第二段曲谱及歌词。
(提示学生结束句完全重复了最后两小节,强调了呼唤着找妈妈,奔向妈妈怀抱的坚定信念。
)
三、歌曲处理
1.分析第一乐段。
第一乐段可分为两大句。
第一句:小河、小鸟“有家”两个字在十六分音符上唱出家的重要。
“我也有个我爱的家──”。
唱出了对家的向往,应该用亲切的语气叙述地演唱。
第二句:小草、小树“有妈妈”用了切分音的节奏,语气应该加强,更强调了妈妈的不可或缺,“小树有妈妈”,音乐形象地用了六度大跳音程。
“我也有个爱我的妈妈。
”表现了海外同胞对祖国妈妈的渴求。
这一句在演唱时应该较第一乐句力度稍有变化,心中充满感情,宜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2.分析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演唱较多地采用了十六分音符,节奏紧密,旋律用了八度大跳,冲上了高峰,突出了“长江是我家”的主题,第二次的跃上高峰,强调了我要回家,回到祖国怀抱的坚定信念。
宜用明亮的音色和激动的情绪演唱。
在形式上采用齐唱和第一乐段的独唱形成对比,能够更好地表达海外赤子的不变中国心、中国魂。
3.随歌曲《长江我的家》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四、课堂小结
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百折不挠的历史,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现在正谱写着更加辉煌的新的历史篇章。
让我们共同关注母亲河、爱护母亲河,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