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
(1)按要求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以3:1比例混合均 匀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皮塞塞紧试管口;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5)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6)将导管移离水面 (7)熄灭酒精灯,整理好仪器。
C.氧化汞
加热
二氧化碳+水
汞+氧气 氧化镁
D.镁+氧气
点燃
7.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 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B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 管 C.使用该装置来观测是 b 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 氧气输出的速率
a
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2H2O2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MnO2
=
2H2O + O2↑
催化剂
催化剂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 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 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化学反应速率变; 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的作用: 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煤油等; 在汽车尾气处理中促进有害气体的化; 用于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固固要 加热型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气体收集装置
适用范围
不易或难溶解于水的气体
优点
(1)易于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缺点
(1)收集的气体较潮湿 (2)不如排空气法方便
排水法收集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
适用范围

《制取氧气》实验室制氧流程解析

《制取氧气》实验室制氧流程解析

《制取氧气》实验室制氧流程解析氧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气体,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用途。

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加热高锰酸钾法、分解过氧化氢法和加热氯酸钾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几种实验室制氧的流程。

一、加热高锰酸钾法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2、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大试管、单孔橡胶塞、导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3、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装置:将装有药品的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6)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7)结束实验: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橡胶塞即可,过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4)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分解过氧化氢法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 MnO₂ 2H₂O + O₂↑2、实验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胶塞、导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制取氧气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通常使用过氧化铁(II)和过氧化
氢的反应来制备氧气。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玻璃烧瓶、橡胶塞、吸管、水槽、过滤纸、
过氧化铁(II)粉末、过氧化氢溶液。

2. 在玻璃烧瓶中放入适量过氧化铁(II)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
过氧化氢溶液。

3. 立即用橡胶塞封闭烧瓶口,并用吸管将烧瓶口放入水槽中。

4. 随着反应进行,氧气会从烧瓶中析出,通过吸管进入水槽。

5. 当烧瓶内的反应停止产生气体时,可以停止实验,并用过滤
纸验证气体为氧气。

需要注意的是,制取氧气的实验涉及到氧气的收集和安全使用,实验者应当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可靠。

同时,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反应的速率,避免产生过多的氧气,以免发
生意外。

另外,实验后要妥善处理残余物品和化学废液,做好实验
室的清洁工作。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法和物理法。

化学法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准备氢氧化钠(NaOH)和高纯度的双氧水(H2O2)。

2.混合反应物: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解于适量的双氧水中,并搅拌均匀。

3.收集氧气:将混合液倒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并用一根漏斗将混合液缓慢滴入容器的底部,使氧气逐渐释放出来。

氧气会在容器的顶部形成气泡,可以用一个空气袋或气体收集瓶收集氧气。

4.除杂:氧气在制取的过程中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可以使用吸附剂或过滤器进行净化,以去除杂质。

5.存储氧气:将净化后的氧气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以免被其他气体或杂质污染。

在进行化学法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操作:实验中使用的氢氧化钠和双氧水都是腐蚀性的物质,操作时需要戴上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实验室操作时应注意其他安全操作规程。

2.操作环境:制取氧气的实验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氧气积聚导致的安全隐患。

3.反应速度:在滴加混合液时要注意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氧气的生成。

应该控制滴入速度,保持适量的混合液进入容器。

4.收集器具:收集氧气的装置应该选择具有较高密封性的器具,以免氧气泄漏或被其他气体污染。

5.净化氧气:制取的氧气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以保证气体的纯度。

另外,物理法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准备一定质量的高纯度双氧水。

2.加热分解:将双氧水加热至其沸点以上的温度(约150℃),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2H2O+O2↑3.收集氧气:将产生的氧气收集在一个收集瓶或气囊中。

4.除杂:同样,由于制取氧气时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需要使用吸附剂或过滤器进行净化。

物理法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如下:1.安全操作:实验中使用的高纯度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所以在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烧伤和有毒物质产生等安全问题。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 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七个步骤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七个步骤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七个步骤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操作,以下是制取氧气的七
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实验器材。

我们需要准备高锰酸钾、硫酸、试管、
塞子、蒸馏水等实验器材。

第二步,制备高锰酸钾溶液。

我们将适量的高锰酸钾加入到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第三步,加入稀硫酸。

将制备好的高锰酸钾溶液缓慢地滴入试管
中的稀硫酸中,注意不要过快滴加,以免溅出溶液。

第四步,加热反应。

将试管装上塞子,通过加热方法(可以用酒
精灯或者显微镜架加热),将试管中的溶液加热。

第五步,观察气体产生。

当试管中的溶液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
产生气泡。

这些气泡就是氧气的产生,可以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来判断反应进程。

第六步,气体收集。

用气体收集瓶将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

注意
要将瓶口完全浸入水中,以防氧气泄漏。

第七步,检验气体。

取出收集瓶,把一根带火花的火柴放在瓶口,如果观察到明亮的火焰,表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通过以上七个步骤,我们可以成功制取到氧气。

这个实验操作既
简单又安全,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并观察到氧气的制备过程。

同时,通过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我们也能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并且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步骤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步骤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步骤一、实验介绍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高锰酸钾与酸的反应来释放氧气。

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步骤,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

二、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KMnO4)2. 硫酸(H2SO4)3. 锥形瓶4. 燃烧木条或蜡烛5. 水槽或水盆6. 水银7. 水槽盖板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 将水槽或水盆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加入少量的水银。

(2) 将水槽盖板放在水槽或水盆上。

(3) 准备好锥形瓶,并将瓶口紧贴水槽盖板。

2. 配制试剂(1) 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晶体,并将其研磨成粉末。

(2) 取适量的研磨后的高锰酸钾粉末,加入到锥形瓶中。

3. 实验操作(1) 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

(2) 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4. 实验现象(1) 在高锰酸钾与硫酸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

(2) 气泡逐渐充满锥形瓶,并向外排出。

5. 实验原理(1) 高锰酸钾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3H2O + 5[O]。

(2) 反应中的氧气是由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

(3) 硫酸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加速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

6.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清洁工作,将废弃物妥善处理。

7. 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中产生的氧气可以用于燃烧木条或蜡烛。

(2) 氧气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

8. 实验拓展(1) 可以将产生的氧气收集起来,进一步利用。

(2) 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探究高锰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9. 实验应用(1) 制取氧气可用于实验室的其他化学实验,如气体收集、气体燃烧等。

(2) 氧气也可应用于医学、矿业、工业等领域。

总结:通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气体的产生和燃烧现象。

这个实验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和废弃物的处理。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 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收集好用玻璃片盖上正放于 桌面上
第六步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第七步 熄灭酒精灯
思考: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
撤导管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水倒吸到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1 、查 2 、装 3 、定 4 、点 5 、收 6 、离 7 、熄
谐音: 茶 庄 定 点 收 利 息
检验方法
1、装置气密性如何检查? 2、往试管中装药品应如何操作? 3、如何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加热药品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5、排水法收集气体,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6、什么现象证明已收满? 7、收集完氧气后是先撤导管还是先熄灭
酒精灯?
第一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
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 明装置不漏气
不需要加热,选择 “固液常温型”
简单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或固体混合物),
反应需加热,选择“固固加热型”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
❖ 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排 水 法:
适用范围
1.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2.不与水发生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
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小
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1)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的液氮和 液氧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
使氮气先分离出来,剩余的主要是
液态氧
(2)过程

❖ 纯净的空气

降温 液态空气
加压
蒸发 -196℃


氮气(先分离出来)


液态氧(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2.膜分离技术
❖空气 通过 富氧膜 得到 富氧空气
❖ 3.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 (A)纯净的氯酸钾 (B)纯净的高锰酸钾 (C)纯净的二氧化锰 (D)过氧化氢溶液
1、木炭与氧气反应




发 红 光
热 , 发 白

变 浑 浊
实验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 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
O2
CO2
2、铁丝与氧气反应
空气中: 发红光
大剧 量烈 的燃 热烧 ,, 生火 成星 黑四 色射 固, 体放

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比较
实验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 O2
Fe 3O4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预 先应装入水或细沙。
2.经济效益,原料一般要廉价易得
3.反应条件适宜且易于控制
4.反应速率适中,不能太快或太慢,
便于收集和实验
5.生成的气体尽量纯净
6.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 保
六.制气装置的选择
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 根据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的状态及反应条 件选取合适的发生装置
①反应物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
❖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C)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 化镁
❖ 2.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 确的( )
(A)高锰酸钾受热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 氧化锰 (C)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生成物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防止热的燃烧物溅落下来炸裂 集气瓶
谢谢听课
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氧气的方 法是什么?
1.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 加热氯酸钾 3. 加热高锰酸钾
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是什么?
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 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
制氧气装制图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实验步骤
思考题
第二步 装药品
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并在试 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
橡胶塞塞紧试管。
注意
(1)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 匀受热
(2)放一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3)导管伸入试管内不应过长,便 于气体导出
第三步
❖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仪器装配原则:
从下到上 从左到右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的气 体是氧气。
验满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集气瓶口
有较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证明已满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 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 满。
选择实验室制取的方案时需考虑的因 素
1.可行性,用所选原料能够制得需要的
气体
注意:
(1)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或距管 口约1/3处
(2)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 凝水倒流于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第四步 点燃酒精灯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来回移动 酒精灯)后固定在药品集中部位 加热
第五步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注意
❖(1)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2)当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向外 冒出时,证明已满
多级分离 含氧百分之90以 上的空气
随堂检测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 口应 ( 略向下倾斜) 2.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 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 在(D)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例题:指出下图中的四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