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方法的化学方程式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实验室里怎么制取氧气,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科学范儿?别担心,咱们把这些复杂的东西说得简单点,轻松点,咱们就像聊天一样。

1. 通过分解过氧化氢首先,第一个方法就是用过氧化氢分解。

这可是个经典的实验,想象一下,咱们拿一瓶透明的液体,稍微晃动一下,就能看到它释放出氧气。

你可能会问,过氧化氢是什么?其实就是那种能让你洗伤口的小瓶液体。

我们把它倒在一个烧杯里,然后加点儿催化剂,常见的就是二氧化锰,嘿,效果可真不错,氧气立马就出来了!化学方程式是这样的:2H_2O_2 → 2H_2O + O_2 uparrow 。

就像煮开水一样,水变成蒸汽,氧气“嗖”地一下就出来了,简直是太酷了!当然,搞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把自己弄得一身水哦。

2. 通过热分解碳酸钠接下来,咱们聊聊第二种方法,那就是通过热分解碳酸钠。

这个方法可真是个好玩意儿,简单直接。

你想,咱们只需要把一小块固体碳酸钠放到加热炉上,火一开,立马就能看到一股气泡冒出来,氧气又来了!而且这个过程也不复杂,化学方程式写出来就是:2NaHCO_3 → Na_2CO_3 + H_2O + CO_2 + O_2 uparrow 。

说白了,就是小小的固体在高温下变身了,释放出水和二氧化碳的同时,氧气也呼之欲出了,真是神奇啊!你有没有觉得这个过程像变魔术呢?不光是科学,还是艺术。

3. 通过电解水最后,我们得提到一个大家都听说过的方法——电解水。

想象一下,咱们用一根电极放在水里,然后通电,哇,水里就开始冒泡了!这是因为水分子被电分解了,产生了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就是:2H_2O → 2H_2 + O_2 uparrow 。

这个过程就像在做个小实验,咱们的电极像两位乐手在水中演奏,水就是它们的乐器。

随着电流的流动,氧气和氢气就成了它们的舞伴,恰如其分,真是精彩!在这个过程中,咱们不仅能看到气泡,甚至还能听到“滋滋”的声音,简直让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小结通过这三种方法,我们就能在实验室里轻松获得氧气。

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步骤(一)2024

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步骤(一)2024

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步骤(一)引言概述: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操作。

通过制氧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并掌握操作规程和实验安全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正文内容:一、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1.1 确保实验器材完好无损,如气源、烧瓶、试管等。

1.2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包括过氧化氢、过硫酸钾等。

1.3 检查气源连接是否正常,并确认气源可靠。

二、装置搭建与调整2.1 将氧气发生装置搭建起来,包括烧瓶、气管、安全夹等。

2.2 确保氧气发生装置密封良好,避免气体泄漏。

2.3 调整气源流量,确保氧气发生速率适中。

三、实验操作步骤3.1 将过硫酸钾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制备成过硫酸钾溶液。

3.2 将过硫酸钾溶液倒入烧瓶中,并加热至适当温度。

3.3 将过氧化氢缓慢滴加至烧瓶中的过硫酸钾溶液中。

3.4 观察氧气的产生情况,可通过气泡、颜色变化等来进行判断。

3.5 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

四、实验注意事项4.1 操作过程中要戴好实验室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溅到眼睛和皮肤。

4.2 实验操作时要小心剧烈反应和氧气泄漏等情况的发生。

4.3 对实验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使用前的安全性。

4.4 控制过硫酸钾溶液的浓度和温度,避免出现不可控的反应。

4.5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整洁,以防发生意外情况。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5.1 记录氧气产生的量和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5.2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比较不同条件下氧气的制备效果。

5.3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方向。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搭建好氧气发生装置并调整好气源流量。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注意实验安全,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相关数据。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提高氧气的制备效果。

实验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实验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实验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有趣又有点科学味道的话题——怎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像做菜一样,轻松又好玩。

首先,你得准备好一些材料,这可是做实验的“武器库”哦!咱们需要的东西有:高锰酸钾、试管、加热器、温度计、还有一根橡胶管。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在想:“高锰酸钾是啥玩意儿?”其实,它就是一种化学物质,常常用来制氧,绝对是咱们的好帮手。

至于试管嘛,大家小时候应该都见过吧,没错,就是那种小小的玻璃管。

还有,安全 goggles 是必须的,别让眼睛受了委屈!2. 实验步骤2.1 加热高锰酸钾好啦,准备工作做完了,咱们就进入正题,来看看怎么搞定这个制氧实验。

首先,咱们得把高锰酸钾放到试管里。

记得不要放太多,适量就好,像做菜调料一样,别让它撑坏了。

然后,咱们把试管放到加热器上,开始加热。

注意,不要像个火星人似的盯着它,放轻松,别太紧张。

等着等着,哎呀,慢慢地,高锰酸钾会开始变色,变成那种紫黑色的液体,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个好兆头,说明氧气正准备出场呢!2.2 观察反应接下来,咱们就得仔细观察这个反应了。

大家可以看到,试管里开始冒泡泡了,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这些气泡就是我们期待的氧气!真是好事成双啊!不过,这里得提醒一下,别被气泡的美丽迷了眼,还是要保持安全距离,记得戴上手套,别让化学品碰到皮肤。

等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咱们可以用一根橡胶管把试管里的氧气引到一个盛水的瓶子里,哎呀,水面会因为氧气的进入而上升,这简直像是在看魔术,眼前一亮!3. 实验结束3.1 收集氧气等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咱们就可以说“成功了!”这时候,大家可以骄傲地看着那瓶水上面的氧气,真是像泡泡糖一样,充满了活力。

不过呢,记得在收集氧气的过程中,别让瓶口碰到水,免得把水带进来,这可就得不偿失了。

为了让氧气更干净,咱们可以在实验结束后,用干燥的容器把它收集起来,像储存美味的零食一样,小心翼翼!3.2 清理实验室最后,咱们的实验总算完成了,真是个大功告成的好时刻!不过,别高兴得太早,实验室的清理工作可不能忘。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主要有分解高锰酸钾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两种方法。

以下是两种方法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分解高锰酸钾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实验器材(1)药品:高锰酸钾(2)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铁架台、铁圈、酒精灯、玻璃导管、橡皮导管、集气瓶、水槽。

3、实验步骤(1)按照要求连接好实验器材。

(2)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在加热高锰酸钾的过程中气体泄漏。

(3)将高锰酸钾固体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固定在试管架上。

(4)点燃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

(5)当氧气产生并聚集在集气瓶中时,将橡皮导管插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6)收集完毕后,将橡皮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熄灭酒精灯。

4、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或吸入高锰酸钾粉末。

(2)在收集氧气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满集气瓶中的氧气,避免氧气泄漏。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熄灭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或烧伤。

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5、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

6、实验器材(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仪器:烧杯、玻璃棒、塑料板、橡皮导管、集气瓶、水槽。

7、实验步骤(1)按照要求连接好实验器材。

(2)将二氧化锰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3)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混合物,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

(4)当氧气产生并聚集在集气瓶中时,将橡皮导管插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5)收集完毕后,将橡皮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停止搅拌。

8、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氧化氢溶液。

(2)在收集氧气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满集气瓶中的氧气,避免氧气泄漏。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停止搅拌,以免引起过氧化氢溶液溅出伤人。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操作方法;2、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3、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规律。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4、放置方法
正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注意事项: 1、固定试管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用排水集气法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哪种方法得到的氧气更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更纯) 3、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还是先停止加热, 为什么?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否则水将沿 导管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6、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三、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
试管口略低 于试管底部
夹持在距管 口约1/3处
药品平铺


加 热
导管伸出橡
皮塞约0.5cm
若用高锰酸钾 制氧气应在管 口塞一团棉花
导管 只能 伸于 集气 瓶口
6、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铁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3处。 (3)药品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 (4)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5)开始加热时不能立即收集气体。 (6)用高锰酸钾制氧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归纳: 1、鉴别氧气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该气 体为氧气 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 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向集气瓶内注入澄清石灰 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紫黑色固体
加热
K2MnO4+MnO2+O2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实用参考】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实用参考】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备氧气常用的三种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KMnO4) 分解过氧化氢(H2O2)[加入二氧化锰(MnO2)] 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的
混合物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药品颜色及状态
KMnO4暗紫色 粉末 H2O2 无色 液体 MnO2 黑色 固体 KCLO3 白色 固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这几张图片都是潜水员潜水时 拍摄的 那么请问同学们你们知 道潜水员在水中是怎样呼吸的 呢?在陆地上我们大家都呼吸 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的 氧气,那么实验室制取氧气我 们是怎么制取和收集的呢???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KMnO4)
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 锰+氧气
化学表达式 2KMnO4 K2MnO4+MnO2+O2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步骤
1 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
2 装 (装药品 塞紧单孔塞)
3 定 (固定试管在铁架台上)
4 点 (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固定加热)
5 收 (收集气体)
茶 庄
6 离 (从水槽中移离导管)
定 点

7 熄 (熄灭酒精灯)
利 息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装置图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种方法
分解过氧化氢(H2O2)[加入二氧化锰 (MnO2)]
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化学方程式 2 H2O2 MnO2 2H2O+O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法和物理法。

化学法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准备氢氧化钠(NaOH)和高纯度的双氧水(H2O2)。

2.混合反应物: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解于适量的双氧水中,并搅拌均匀。

3.收集氧气:将混合液倒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并用一根漏斗将混合液缓慢滴入容器的底部,使氧气逐渐释放出来。

氧气会在容器的顶部形成气泡,可以用一个空气袋或气体收集瓶收集氧气。

4.除杂:氧气在制取的过程中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可以使用吸附剂或过滤器进行净化,以去除杂质。

5.存储氧气:将净化后的氧气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以免被其他气体或杂质污染。

在进行化学法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操作:实验中使用的氢氧化钠和双氧水都是腐蚀性的物质,操作时需要戴上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实验室操作时应注意其他安全操作规程。

2.操作环境:制取氧气的实验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氧气积聚导致的安全隐患。

3.反应速度:在滴加混合液时要注意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氧气的生成。

应该控制滴入速度,保持适量的混合液进入容器。

4.收集器具:收集氧气的装置应该选择具有较高密封性的器具,以免氧气泄漏或被其他气体污染。

5.净化氧气:制取的氧气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以保证气体的纯度。

另外,物理法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准备一定质量的高纯度双氧水。

2.加热分解:将双氧水加热至其沸点以上的温度(约150℃),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2H2O+O2↑3.收集氧气:将产生的氧气收集在一个收集瓶或气囊中。

4.除杂:同样,由于制取氧气时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需要使用吸附剂或过滤器进行净化。

物理法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如下:1.安全操作:实验中使用的高纯度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所以在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烧伤和有毒物质产生等安全问题。

实验室制氧气的五条实验步骤

实验室制氧气的五条实验步骤

实验室制氧气的五条实验步骤
实验室制氧气的五条实验步骤如下: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实验装置没有漏气,从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装入药品。

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装入适量的药品,如高锰酸钾等。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这一步是为了使试管在加热过程中保持稳定,防止药品洒出或试管破裂。

4.给试管加热。

这一步是为了使药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

加热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和加热时间,以防止药品燃烧或产生其他不必要的副产物。

5.收集气体。

当药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时,需要通过适当的装置收集氧气。

常见的收集方法有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等。

以上就是实验室制氧气的五条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安全操作规范,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
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同时,实验结束后需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制表:审核: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不加热型)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A.(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a、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熄(组,茶庄定点收利息)
组----现组装好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在管口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不过还要不时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治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B.(以过氧化氢制氧气为例)
a.步骤:查---装---收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
b、注意点
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以及反应的速度)
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4)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排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排水法:
当集气瓶瓶口冒气泡时(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纯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