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小数。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性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小数,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学习小数时,可能会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产生疑惑,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

此外,学生对于小数的运算也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于小数的灵活运用还存在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小数。

2.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小数的运算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性质。

2.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引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4.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5.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可以设计成如下形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小数,通过实例理解小数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及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单元教学重点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小数点位置移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单元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单元教学建议: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

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课时安排 14课时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P50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九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2、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直尺、教材相关主题图。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小数。

二、教材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体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间的联系;还教学了分数的知识,学生初步理解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等分数的意义。

这些都是继续教学小数知识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系统的教学小数知识,将使学生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概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

这些经验包括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

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

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的降低教学的难度。

教材编写时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米;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

3、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

本单元编排的四部分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改写大数的方法的基础,后面三个内容的教学又促进了小数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步深化。

4、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

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价钱,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人口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数据,集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教育为一体。

三、学情分析:小数是特殊的分数,小数更像整数。

这是因为:第一,小数和整数一样,都采用十进制计数法,其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第二,小数和整数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的位置原则。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材解读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材解读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材解读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材解读一、引言小数在数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数值表示方式,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数。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是数学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某一教材中关于小数的内容为基础,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

二、小数的基本概念小数是指在整数部分后面的数字,通常表示小于1的实数。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小数的应用,比如货币、百分数、比例等。

小数通常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例如0.5可以写成1/2。

小数的性质和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三、小数的性质解读1. 小数的有限循环与无限循环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种形式。

有限小数是指小数部分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例如0.25;而无限小数是指小数部分无限个数字的小数,例如1/3 ≈ 0.3333...。

有限循环小数的循环部分是有限个数字的组合,例如1/9 = 0.1111...;而无限循环小数的循环部分是无限个数字的组合,例如2/7 ≈0.2857142857...。

小数的有限循环性质和无限循环性质是小数的重要性质之一,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一性质。

2. 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对于有限小数,只需将小数部分的数字与小数点之前的数字进行比较即可;对于无限小数,根据循环部分的起始位置,可以将无限小数转化为有限小数进行比较。

通过教材中的实例和练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小数大小比较的理解和应用。

3. 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与整数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小数的四则运算也遵循相同的规则。

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对小数进行四则运算,并理解其运算规则和性质。

4. 小数的应用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用小数表示百分数,比如将75%表示为0.75;我们还可以将小数用于计算比例,比如计算某商品的折扣率等。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编排,主要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是系统教学小数知识的开始。

结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还要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数和非整亿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小数、求小数的近似数等内容。

全单元编排九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例2小数的计数单位例3小数的计数方法、数位顺序、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例4、例5小数的性质例6应用小数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例7比较小数的大小例8把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小数例9取小数的近似数单元整理与练习小数的意义是全单元的教学重点。

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小数是认数范围的一次了不起的扩展,不仅增加了数的知识,而且增强了应用数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小数以后,计量、测量物体的长度或质量,如果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就可以用小数表示。

认识小数首先是理解它的意义,只有建立小数的概念,才能陆续掌握小数的其他知识。

本单元里不安排小数点移动位置和名数改写等内容,是为了集中精力教学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抽象的数概念。

学生虽然有一些生活中的零散经验和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但仍然需要大量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并通过抽象与概括逐渐构建完善的小数概念。

还需要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思考,逐步理解小数的本质属性。

小数的基本性质也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理解小数性质需要以小数意义为基础。

明白了小数的计数方法,掌握了小数的组成,理解小数性质就不难了。

(一)以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为重点,教学小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十进分数除了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小数。

具体地说,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教学小数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这就是需要建立的小数概念。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具体安排如下表。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 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三、教学建议1.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三年级学生对小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初步理解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

为此,在“小数的意义”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米尺直观图示分层次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由此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是小数读写法的基础,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要联系整数的计数单位和分母是10、100 1000……的分数计数单位,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小数的数位顺序的教学,要在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之后进行,要使学生明白小数与整数一样,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整数1 和十分之一这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十。

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为正确读写小数和新知识的教学做好辅垫。

小数的读写法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教学,引导学生从已知的两位小数的读写法入手,类推出新学小数的读写法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组成,掌握小数的计数方法,以及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的初步知识,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能够通过实例和问题探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方法。

2.让学生探索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小数的计数方法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小黑板和粉笔。

3.练习本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价格,引出小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组成,让学生说一说小数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计数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计数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巩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判断。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计数方法和运算方法。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生活中的小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这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以及学习了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难点。

小数的性质通过直观的教学来说明,使学生明确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去掉0,不会引起大小变化,这与整数不同。

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的教学都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故事展示知识的实质,学生理解掌握都很直观,并不太难。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概念的经验,他们在学习自然数、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概念的学习需要从实际中抽象、辨析、运用,有一定的方法基础,在知识上他们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三年级小数从长度、人民币的认识中开始学习,本节课的素材也是长度的变化,学生对这一素材并不陌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方法。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所乡镇小学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于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也比较强,这班学生比较喜欢共同合作小组交流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2、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3、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对一个数进行不同单位的改写。

4、掌握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会按要求正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5、经历小数的发现和认识过程,体验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通过迁移、类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说明与建议】
1、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生活中的小数(单名数、复名数的互化)、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2、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

“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

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

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a扩大n倍,应是a+na倍,而不是na。

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

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在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

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


5、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

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