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诗歌教案动物的雨伞含课件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动物的雨伞》,了解动物们之间的互助友爱,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品质。
2.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倾听和理解故事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加对雨天的喜爱。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动物的雨伞》。
2. 讨论故事中动物们的互助友爱行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动物之间的互助友爱。
难点: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动物的雨伞》。
2. 动物手偶。
3. 雨伞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动物手偶,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字,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使用课件讲述故事《动物的雨伞》,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们的互助友爱行为。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动物们为什么需要雨伞,以及他们之间如何互相帮助。
4. 情景扮演:教师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动物,使用雨伞进行情景扮演,感受互助友爱的情感。
5. 延伸活动:教师出示雨伞图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雨伞图案。
6.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中的互助友爱精神,引导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动物的雨伞》,并向家人讲述自己喜欢的雨伞图案。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 听取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言生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在讨论环节,给予每个幼儿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在绘画活动中,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1设计意图:《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
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在自行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附:自编诗歌——《动物的雨伞》哗啦,哗啦,下雨了;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嘿!小甲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活动目标: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举、钻。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活动准备:1、燕子、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
2、Flash课件一份。
活动预定过程:(一)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Flash课件的片头。
(1)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忽然怎么了?他们该怎么躲雨呢?(幼儿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播放这一段课件。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的雨伞教案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分析幼儿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儿在家庭中分享和学习动物雨伞故事的情况。
七、教学难点:
1. 帮助幼儿理解动物雨伞的用途和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角色。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创作出有创意的动物雨伞作品。
3. 教导幼儿如何安全地使用剪刀和胶水等手工工具,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4. 促进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的雨伞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动物的雨伞的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动物雨伞的图片或实物
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3. 剪刀、胶水等手工工具
4. 手工制作:教师分发剪刀、胶水等手工工具,引导幼儿剪出动物雨伞的形状,并粘贴成完整的雨伞。
5. 展示作品: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四、活动延伸:
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动物雨伞的故事。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学习氛围。
4.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中的简单语言;2.能够表述故事中的内容;3.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想象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教授学生如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故事中的信息,并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故事中的语言;2.学生如何表述故事内容。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意思;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好故事书《动物的雨伞》;2.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纸和笔。
六、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在课前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斗轮廓简单呈现,例如:“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它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动物们在雨天时一起拥有了一把神奇的雨伞,后来他们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2. 讲故事教师通过朗读故事,给学生讲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听懂整个故事的情节和核心信息,并把整个内容理解清楚。
3. 想象创作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你觉得这个雨伞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你能在雨天的时候出门用雨伞,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雨伞呢?”让学生在思考了解故事内容的情况下,进行自由想象和创作,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且相互讨论彼此的看法。
4. 合作表述教师在课程的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创造的故事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出来,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整合在一起,并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并将整个故事整理在一起。
七、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采取问答的形式来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情节。
例如,问学生雨伞的样子和分别属于哪些动物,让学生进行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
八、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创造的故事用图画或其他形式进行表达,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出来给大家听。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想象力,教师在故事的讲解的同时要适当调动学生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并在课后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动物的雨伞》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动物的雨伞》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1.2 能够正确运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和雨伞的动作。
1.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准备故事课件或图片,展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2 准备动物和雨伞的玩具或卡片,供幼儿操作和表达。
2.3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绘画和展示幼儿的作品。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或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3.2 讲述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动物的雨伞》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动词和形容词。
3.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动物,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和雨伞的动作。
第四章:活动拓展4.1 创意绘画:邀请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在白板或黑板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和雨伞。
4.2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让幼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动物和雨伞的任务。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5.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和创意绘画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5.3 收集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绘画技巧的提高。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故事讲述: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动词和形容词。
6.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动物,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和雨伞的动作。
6.3 创意绘画:邀请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在白板或黑板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和雨伞。
6.4 团队合作游戏: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让幼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动物和雨伞的任务。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或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7.2 讲述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动物的雨伞》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动词和形容词。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动物的雨伞》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动物的雨伞》教案标题:《动物的雨伞》-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教学内容:动物的雨伞真实和虚构的区分语言表达的启发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辨别真实事物和虚构事物的区别。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动物的特征和动作。
3.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故事书《动物的雨伞》、动物卡片、雨伞、黑板、彩色笔媒体:投影仪、电脑/平板电脑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动物卡片给学生,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动物。
2. 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告诉他们这是一只猴子,并简单描述一下猴子的特征和动作。
Step 2:激发兴趣(10分钟)1. 教师出示雨伞,边展示边解释这是一个用来遮挡雨水的工具。
2. 教师问学生,如果动物也需要一把雨伞的话,你们认为会是哪些动物需要呢?3.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Step 3:阅读故事(15分钟)1. 教师打开故事书《动物的雨伞》的电子版或者纸质书,将故事展示给学生。
2. 教师以流畅的语调朗读故事,并适时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
Step 4:讨论故事(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味故事,询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描述故事中的动物和他们使用雨伞的情景。
Step 5:画出动物(15分钟)1. 教师提供不同动物的卡片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描述,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2. 学生完成之后,教师逐一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6:角色扮演(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动物角色,然后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动物使用雨伞的情景,进行对话交流。
Step 7:语言输出(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动物形象和使用雨伞的情景。
2. 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交流,同时提供适当的语言指导和纠正。
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动物之间的互助和分享精神。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情节发展预测故事结果。
3. 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了解雨中的动物生活。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动物之间的互助与分享。
2. 故事主要角色:小鸟、小鱼、小青蛙、小老鼠和小兔子。
3. 故事情节:雨天里,小鸟、小鱼、小青蛙、小老鼠和小兔子分别用自己的方式为其他动物提供雨伞,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讲述故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幼儿在故事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情境体验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动物角色头饰、雨伞道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谜语或歌曲引起幼儿对动物和雨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3. 互动讨论:在故事过程中,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你觉得动物们为什么会互相帮助?”等。
4. 角色扮演: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体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总结:引导幼儿理解动物之间的互助和分享精神,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如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
3. 搜集幼儿在课后与家长交流的故事心得,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动物雨伞”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
2. 组织幼儿进行“动物雨伞”表演,将故事情节搬上舞台,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案《动物的雨伞》

中班语言活动《动物的雨伞》说设计意图:《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对事物的直观感知和说一句完整话等特点,同时还会通过模仿学习发展掌握和使用辩论性语言、问候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等,同时能够比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
活动目标:1、欣赏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现诗歌内容。
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境。
活动重、难点:重点:欣赏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难点: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现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1、雨伞,小鸟、小兔、小鸡、青蛙、蝴蝶、蚂蚁等动物图片2、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实物导入,引发兴趣1、教师出示雨伞:小朋友,瞧,这是什么呀?雨伞有什么用处呢?2、今天呀,有三个小动物要出去玩,他们是谁呀?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猜想)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1、出示课件(一)、播放PPT,让幼儿能感受到下雨的情境。
并提问:天怎么样了呀?那小动物们会怎么去找什么伞躲雨呢?师:我们来看看燕子是怎么躲雨的呀?(了解完后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学习这一句诗歌)哦,燕子飞到大树上,她找到的是什么伞呀?(大树伞)和幼儿一起朗读: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伞!2、教师指出蚂蚁。
谁也急着去找避雨的地方?蚂蚁小蚂蚁会想什么办法躲雨呢?(幼儿猜测,引出蘑菇伞。
)你们想的办法真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蚂蚁到底找到什么当雨伞的?、蚂蚁爬呀爬,爬到了蘑菇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诗歌教案《动物的雨伞》含课件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诗歌《动物的雨伞》含课件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
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在自行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
的学习上。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举、钻。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燕子、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
2、Flash课件一份。
三、活动预定过程
(一)、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Flash课件的片头)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的小动物,你们看,他们是谁呢?咦,天气怎么啦?天快要小雨了,小动物该怎么办呢?(幼儿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播放这一段课件。
)
*动画片里的燕子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是怎么做的?(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飞,师生边念诗句边学一学飞的动作)
*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成了什么呢?(在师生一起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给燕子的雨伞起个名-大树伞)
*教师贴上小图片,并请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编一编: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伞)
2、蚂蚁和青蛙想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爬、举,师生共同表演,并引导
幼儿用诗歌的句式来编一编。
)
3、引导幼儿想一
想:这几个小动物的雨伞相互交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发现动物各自的特点和本领)
4、*你们看谁又来了?(小鸡和瓢虫)
*下雨了,如果你是小鸡或瓢虫你会怎么办?
*播放课件后,请幼儿尝试用句式编,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给动物的雨伞起个有趣的名字。
5、*你们看还有谁?(乌龟和松鼠)
*师:他们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忽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靠别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播放剩余的课件,请幼儿说一说他们想的是什么办法?进行表演。
*问:小乌龟为什么能用壳挡雨?小松鼠的尾巴为什么当雨伞?如果小乌龟用尾巴挡雨行吗?(引导幼儿知道这两种动物的特点和本领)(二)、学习诗歌
1、完整欣赏教师念诗歌一遍,请幼儿给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
(根据幼儿的多种回答,选择一较合适的名字为题目)
2、幼儿看图谱学念诗歌一遍,重点能正确念好动词。
3、幼儿边学念诗歌边表演动作一遍。
4、师生(教师做"雨伞",幼儿做各种"动物")边表演边学念诗歌,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感受(集体、分组等方式)。
(三)、发散思维
1、又有几个小动物想请我们帮他们找雨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呢?
(点击课件)出现蝴蝶、蜗牛等小动物。
幼儿互相讨论
2、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创编诗歌。
(重点创编**伞)
(四)、自然结束。
小结:你们真是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希望你们也像今天一样,勇于想办法解决问题,好吗?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看看周围还有哪些可以做小动物的雨伞呢?(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附:自编诗歌--《动物的雨伞》
哗啦,哗啦,下雨了;
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
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
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
嘿!小甲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