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2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同步过关测试题附答案

2022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同步过关测试题附答案

第11课古代日本一选择题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A.大和B.高丽C.琉球D.本州2.下列对5世纪时期大和国“部民”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A.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B.部民主要从事农业、渔业等生产C.部民不包括外国移民D.部民的地位近似于奴隶3.7世纪中期,在日本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的执政者是()A.孝德天皇B.明治天皇C.圣德太子D.幕府将军4.下列选项是对大化改新的内容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民B.取消农民应该缴纳的赋税C.部民可以买卖土地D.分封贵族为地方诸侯5.7世纪,日本地方豪强将青壮年男子武装成“武士”。

这些青年是按照哪些关系被选拔成为“武士”的()①血缘关系②主从关系③封君封臣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6.古代日本幕府统治期间,国家大权被下列哪一阶层掌握()A.天皇B.部民C.武士D.贵族7.5世纪初,在日本国内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此时的日本是( )A.奴隶制社会B.封建制社会C.原始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8.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讲道:“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

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材料说明当时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动因是()①武士集团威胁王室的权益②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③大和的奴隶制统治陷入危机④与邻国的实力对比处于劣势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9.《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这里“作用更为重大”包括()①主张实施变革②提出效仿宋朝制度③推动大化改新④促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0.大化改新后,日本的庄园逐步建立并盛行起来,庄园主保护庄园的主要途径是()A.组建武士集团B.大肆兼并土地C.宣誓效忠天皇D.建立自治政府11.12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 )A.幕府与天皇并存B.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天皇成为摆设C.幕府首领由天皇任命D.统治者在幕府议政12.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日本国家的正规军队②是日本庄园主蓄养的私人武装力量③是日本社会一个特殊的阶层④在日本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改革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B.都是一次成功的改革C.都涉及土地问题D.都是效仿中国的改革二非选择题1.5世纪,在______ 中部兴起的____ 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最新九年级上册历史01第11课 古代日本

最新九年级上册历史01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11课古代日本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A.波斯B.朝鲜C.大和D.新罗答案 C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

故选C。

2.公元5世纪,日本基本统一,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被称为()A.公民B.武士C.部民D.私民答案 C 由所学知识可知,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在领地上进行劳动的居民被称为部民。

故C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古代日本的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日本曾与中国汉朝有“通使”关系B.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天皇”C.大和国的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D.大和国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答案 B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所以B选项错误。

4.六七世纪的时候,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开始的标志C.大化改新的经过D.大化改新产生的影响答案 A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六七世纪”“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

结合所学可知,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由此可知,题干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

故选A。

5.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

这是日本自公元645年首次使用年号以来的第248个年号。

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A.大化 B.德川C.明治 D.裕仁答案 A 根据所学可知,孝德天皇即位后,年号大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故选A。

6.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下列内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孝德天皇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B.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C.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D.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地税改革答案 D 大化改新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经历了弥生时代、古墳时代,到大化改新、律令制度确立,再到平安时代的繁荣与变革。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日本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日本文化的起源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学生可能较为陌生,且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也相对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寻找关联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古代日本历史的知识框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平安时代等关键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日本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对邻近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大化改新、平安时代等关键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对古代日本社会制度、文化的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地图、介绍日本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日本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平安时代等关键历史事件。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古代日本社会制度、文化特点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 课古代日本一、选择题1.下图“汉倭奴国王”金印,“倭奴国”指的是( )A .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B •天皇统治时期日本C.6 世纪前的日本D •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2 •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 的是( )A •大和B •高丽C .琉球D •本州3. 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

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

此则材料反映的是( )A .大化改新的背景B .大化改新的内容C .大化改新的性质D .大化改新的影响4. 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 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 .天皇掌握了实权B .引进中国先进制度C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5 .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

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C •幕府政治开始D •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6.12 世纪晚期至19 世纪中期的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 )A •天皇、将军、武士构成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B •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天皇成为虚君C •天皇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D •统治者在幕府议政7. 12世纪晚期,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开启幕府统治的是()A •德川家康B •孝德天皇C •源赖朝D •德川庆喜二、非选择题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材料二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建立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经历了弥生时代、古坟时代,到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阶段。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皮毛,但对于日本历史的深入理解还不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日本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等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便于分析教材内容,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掌握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深入理解古代日本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影响;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古代日本的历史场景;运用板书、讲解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排序。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同步训练及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同步训练及解析

第11课古代日本一、选择题1.7世纪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A. 罗马共和国B. 亚历山大帝国C. 法兰克王国D. 日本2.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从646年开始,日本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这场改革,日本仿效的是中国的()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3.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下列内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孝德天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B. 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C.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D. 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地税改革4.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

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A. 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 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C.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D.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5.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即位,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宫。

次年元旦,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

此后日本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日本此次改革()A.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B. 以西方为榜样C. 以法西斯势力为核心D. 受到美国推动6.“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这一重大的“作用”是()A. 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B. 推动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 日本确立了幕府统治D. 日本从此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7.王毅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氏姓贵族所垄断。

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七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

”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A. 历史背景B. 改革措施C. 成败得失D. 历史影响8.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同步练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作业)

【同步练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作业)

第11课古代日本一、知识结构二、知识点突破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例1.下图“统治结构示意图”反映的是A.6世纪前的日本B.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C.8世纪的法兰克王国D.9世纪的东罗马帝国知识点二、大化改新(646年,仿效唐朝进行一系列改革):1.背景: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

2.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结果(意义):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例2.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于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

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D.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1.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①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享有“ ”的特权;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直接原因:为保护,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2.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 ”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统治时期。

4.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 古代日本(限时训练)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 古代日本(限时训练)

第11课古代日本通过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1.(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

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大和统一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D.明治维新2.(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12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A.孔雀王朝统治时期B.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C.哈里发统治时期D.幕府统治时期A.A B.B C.C D.D4.(2022·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

”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5.(2021·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观察图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D.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6.(2021·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A.科举制度B.租庸调制C.中央集权制D.均田制7.(2021·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内容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规定,该规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A.公民B.国家C.部民D.贵族8.(2021·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下列对各国改革评价正确的是()A.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B.中国戊戌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C.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D.苏俄新经济政策——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9.(2020·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一场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选择题
1.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大和,该国基本统一日本是在( )
A.1世纪
B.3世纪
C.5世纪
D.7世纪
2.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
A.大王
B.皇帝
C.天皇
D.素丹
3.6世纪末期,在大和的奴隶制统治出现了危机形势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学习中国封建制的改革派,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圣德太子
B.孝德天皇
C.苏我氏父子
D.屋大维
4.日本的大化改新,仿照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 )
A.阿拉伯
B.英国
C.朝鲜
D.中国
5.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6.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 )
A.大和国家建立
B.大和统一日本
C.大化改新
D.武士阶层的出现
7.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统一赋税
8.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

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9.12世纪晚期,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开启幕府统治的是( )
A.德川家康
B.孝德天皇
C.源赖朝
D.德川庆喜
10.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为( )
A.主公
B.天皇
C.将军
D.国家
11.“武士道”是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的规范,其强调的是( )
A.效忠其主公
B.效忠天皇
C.团结一致
D.报效国家
12.古代日本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化改新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

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日本书纪》
材料二 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

日本先后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材料三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

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

官职的任免
权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材料四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转为国有。

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部民获得了渴望已久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部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述大化改新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大化改新的意义及给我们的启示。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材料二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建立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三幕府政治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间经过室町幕府及分裂的战国时代,到1603年,德川家康重新建立了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

1867年,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时代宣告结束。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学习并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武士效忠的对象。

(3)材料三中的“幕府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同步练习题
答案
1.C
2.A
3.A
4.D
5.B
6.C
7.C
8.B
9.C
10.A
11.A
12.B
13.(1)社会矛盾尖锐。

中国隋唐的制度和文化的先进。

(2)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一个国家要进步,发展,就要锐意改革,要有创新精神;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等。

(言之有理皆可)
14.(1)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3)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1/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