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声音1
《感受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

《感受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感受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同学依靠听觉激发美感心情,而达到培育同学缔造视觉符号的表达力量。
[智育目标]:2.通过学习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通过对声音节奏的熟悉与表达。
运用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
[素养进展目标]:让同学依靠听觉激发美感心情,而达到培育同学缔造视觉符号的表达力量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启发同学感受声音的旋律和节奏[教学难点]:。
让同学听音乐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学预备不同风格的音乐同学活动设计听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老师要求同学闭上眼睛倾听)选择节奏轻柔的轻音乐和节奏剧烈的迪斯科音乐让同学感受不同节奏。
(同学小组争论对音乐的感想)轻音乐感觉严厉、美丽、甜润、流畅;迪斯科音乐感觉坚硬、热闹、紧急。
2.进展阶段:启发视觉表现。
假如把这种感觉用线来表示,(同学小组争论)哪些线感觉硬,哪些线感觉松软?直线有硬的感觉,曲线使人感到严厉,用线表现节奏犹如音乐的节拍,有上下、强弱、长短、起伏变化。
由线组成的形有几何形和自由形,通过点、圆、方、三角等基本形,产生规律的运动节奏。
其基本方法是: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由此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
给人活动、滑行、奔驰、激荡、升腾的感觉。
3.探究阶段:(观赏抽象绘画作品)康定斯基(俄)用圆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
用飘带式和漂移体造型表现一种活泼、游动不定的、变幻的感觉。
马列维奇(俄)用直线组成的一个个图形,形成了神奇莫测的宇宙空间。
4.启发创作阶段:闭上眼睛听音乐,依据乐曲节奏想象消失的图形,也可以依据乐曲中的乐器奏出的乐音缔造符号进行表达,符号需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变化。
5.同学创作阶段:老师留意启发同学的感受,使用造型语言不必过于工细行装饰(观赏同学作品)同学创作练习,老师巡回辅导。
《感受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6.课堂延长:启发同学可选择各种方式和材料来表达声音,如人体动作(舞蹈)、雕塑等。
7年级感受声音实验

7年级感受声音实验
案例一:
用两根手指触试喉咙处,轻轻发出“啊~~~”的声音,体会手指的感觉。
案例二: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声是由物体的振动( vibration)产生的。
以上实验中为了感知实验现象,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案例一用手感觉人们发声时声带在振动。
案例二通过观察振动音叉溅出的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以上两个实验都是把不容易观察的现象,转化为容易感觉或观察的现象,这是学习物理学最常用的方法,被称为“转换法”。
拓展知识: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液体、气体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小溪哗哗的流水声,瀑布巨大的倾泻声等等,都是水振动产生的声音。
吹长笛、唢呐等管乐时,是长笛、唢呐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
当刮大风是人们常常用“大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大小,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
上述例子说明,液体、气体振动也能发声。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太空中没有空气,哪怕离得再近,航天员也只能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证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感受声音作文500字

感受声音作文500字
说到声音,它真的是无处不在。
但一听到这两个字,我就犯愁。
不知道姥姥从什么时候起修炼了一种绝世神功――唠叨神功,这种声音不断折磨我,我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这不,我正在美梦中,姥姥又开始唠叨了:“这都几点了,太阳都晒屁股了,你还要上课,都快迟到了。
我要是不叫你,每天你都会迟到……”我有点不耐烦地说:“知道了。
”姥姥又开始唠叨了:“赶快穿好衣服下来吃饭,多吃饭才有营养,学习才能好,吃完饭赶紧去上学!”我对姥姥说:“亲爱的姥姥,美丽的大神,您能不能别再唠叨了?我耳膜都快掉了。
”我不说还行,我一说,姥姥又爆发了:“耳膜掉了才好,我每天给你说这说那,口干舌燥的,你还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这个时候我的头都快爆炸了,赶紧背上书包逃出了家门。
放学回家,刚进门,姥姥又发功了:“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去写作业,看看人家的孩子,一回家就写作业,还懂礼貌……”我只好捂着耳朵钻进房间去写作业了。
写完作业,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会儿,我打开电视,这边姥姥又唠叨不停:“写完作业去看书,要不就去检查,你能保证你的作业全对吗?”我只好又低着头去检查作业。
哎,姥姥呀!你的唠叨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其实我都知道该怎么做,不用您操心了。
到现在我脑子里还在回旋着您的唠叨声。
我知道这种声音的出发点是您对我的爱,但能不能不要总让我沉浸其中呢?。
教案感受声音

美术学科优秀教案单位君山路小学年级三姓名褚衍丽《感受声音》教材分析:声音不仅是和外界沟通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听觉艺术。
音乐带给人的感受也可以用视觉的语言来表达。
这一节课把音乐和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美术这个独特的视角去诠释声音,尝试在声音里感受点、线、面及色彩的美术语言,并运用这些造型语言,以作画的方式来表达和反映声音里所包涵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也为下一课学习《迷彩服》奠定基础。
美术学科优秀教案单位君山路小学年级四姓名褚衍丽《双胞胎》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教学难点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
教学准备师:范作、彩色纸、剪刀、水粉颜料、排笔等工具材料。
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
教学意图对称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它的图案有一定的含义,常代表平衡、和谐,具有优美、庄重的美感。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1、师出示几幅范画: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图案是对称的。
)2、引入课题: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
对称有单个形体的对称,如蝴蝶、剪刀等,也有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对称,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
这节所要上的主要是指两个物体间的对称。
出示课题——双胞胎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1、小组讨论: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情景?(双人跳水、对着镜子练体操、花样跳水、两个小朋友对面做游戏、打乒乓球、物体在水里的投影等)2、感受对称 ---------- 对称的艺术舞蹈,戏剧音乐美术三、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双胞胎”的?(生说)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1)对折剪(如“游戏”)(2)对折印(如“长颈鹿”)(3)对折画(如“新疆舞”)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生说)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铅笔拓印、复写纸……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感受声音教案

感受声音教案引言: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种通过震动传播的物理现象,通过我们的听觉器官被感知和理解。
声音不仅仅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它还具有情感、艺术和娱乐的功能。
在教育领域中,声音也被广泛应用,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的概念和主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感受声音教案”,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知和理解。
一、教案概述1.1 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探索声音的特性、产生和传播的方式,以及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将加深对声音相关概念的理解,提高听觉感知和文化意识。
1.2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无论他们是否有先前的声音知识。
2.1 声音的起源和特性介绍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是如何传播的。
讨论不同物体和动物产生声音的方式,如敲打、摩擦和振动。
学生将学习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如何影响声音的高低和响度。
2.2 声音的传播方式探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方式。
学生将通过实际实验和模拟活动来理解声音如何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并比较它们的传播速度和效果。
2.3 声音与文化讨论声音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语言和惯例,并比较其对声音的使用和理解。
2.4 声音的应用探索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如音乐、广播、通信等。
学生将研究不同设备和工具是如何利用声音来实现特定的功能和目标的。
3.1 案例分析通过分享和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故事、音乐作品或科学实验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3.2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例如,学生可以制作简易乐器,清晰地观察声音振动的过程,并录制和分析自己的声音样本。
3.3 小组合作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项声音相关的任务。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声音传播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并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感受声音》PPT课件

1、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 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2、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 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 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5、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听到下面几种声音, 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 么画面?有什么感觉?
爆炸
鼓掌
二胡
钢琴 雷声
刹车
噪音
下雨
风声
清 脆 的 感 觉
明快的音乐
轻柔优美的音乐线条明快流畅
激昂的音乐线条跳跃
听音乐,然后把自己 的感受画出来。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感受声音说课稿1

感受声音说课稿一).说教材和学情:说教材:《感受声音》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五课的内容,属于美术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范畴。
声音不仅仅是与外界沟通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听觉艺术。
这一课把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美术这个独特的视角去诠释声音,尝试在声音里感受点、线、面及色彩的美术语言。
并运用这些造型语言,以作画的方式去表达音乐所反映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也为下一课继续学习第六课《迷彩服》奠定基础。
说学情:在这一课之前,学生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仅停留于基础的造型训练上。
而这节课结合音乐,通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有意识的对这些基本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展开想像,表现最真切、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在制造、捕捉、欣赏声音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
2、能力目标: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用点、线、面和色彩将音乐传递的情感表现出来。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修养。
3、情感目标:感知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艺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初步掌握运用点线面色彩表达对音乐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造型元素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音乐感受。
教具准备:教具:课件、各种声音素材、音乐、小道具、学具:彩色笔或油画棒、画纸(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语言激趣法:运用充满童趣的儿化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有趣味。
2、游戏法: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是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我让学生邀请彩笔跳舞,当个小小指挥家在有趣的游戏活动轻松突破教学重点,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案《感受声音》

美术学科优秀教案单位君山路小学年级三姓名褚衍丽《感受声音》教材分析:声音不仅是和外界沟通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听觉艺术。
音乐带给人的感受也可以用视觉的语言来表达。
这一节课把音乐和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美术这个独特的视角去诠释声音,尝试在声音里感受点、线、面及色彩的美术语言,并运用这些造型语言,以作画的方式来表达和反映声音里所包涵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也为下一课学习《迷彩服》奠定基础。
美术学科优秀教案单位君山路小学年级四姓名褚衍丽《双胞胎》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教学难点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
教学准备师:范作、彩色纸、剪刀、水粉颜料、排笔等工具材料。
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
教学意图对称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它的图案有一定的含义,常代表平衡、和谐,具有优美、庄重的美感。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1、师出示几幅范画: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图案是对称的。
)2、引入课题: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
对称有单个形体的对称,如蝴蝶、剪刀等,也有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对称,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
这节所要上的主要是指两个物体间的对称。
出示课题——双胞胎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1、小组讨论: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情景?(双人跳水、对着镜子练体操、花样跳水、两个小朋友对面做游戏、打乒乓球、物体在水里的投影等)2、感受对称 ---------- 对称的艺术舞蹈,戏剧音乐美术三、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双胞胎”的?(生说)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1)对折剪(如“游戏”)(2)对折印(如“长颈鹿”)(3)对折画(如“新疆舞”)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生说)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铅笔拓印、复写纸……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