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其实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而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运用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而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导语:《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张若虚用乐府旧题写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却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

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江花月夜》年代:【唐】作者:【张若虚】体裁:【乐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古诗春江花月夜赏析初唐诗人张若虚是广陵人,他的传世名作只有“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虽纤美,却是从容大气,充满诗情画意。
写于大唐初始的《春江花月夜》,既雍容又纯洁,展现在眼前的是那么富有生命活力的纯洁诗意。
今天,车行润扬大桥,桥下的长江依然阔大,江面上征帆点点。
只是,一切都是那么工业化,真的很难再寻找那份初始的纯美。
瘦西湖公园亭台错落,美景如画,一簇簇的游人穿行其间。
对着“锦泉花屿”,有着宛转碧水和鲜花青草的水岸,我不胜喜爱,试图想象诗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那样如诗如梦的美景。
今天的花屿和昔日的芳甸也许还有些相似,那么花屿的边上还找得到当初江边那个思恋情郎的女孩吗?我不禁恍惚了。
《春江花月夜》的场景日日在瘦西湖边上的舞台上上演着,今日的扬州人以此炫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文《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该诗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浦上:水边。
《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

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江花月夜》年代:【唐】作者:【张若虚】体裁:【乐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古诗春江花月夜赏析初唐诗人张若虚是广陵人,他的传世名作只有“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虽纤美,却是从容大气,充满诗情画意。
写于大唐初始的《春江花月夜》,既雍容又纯洁,展现在眼前的是那么富有生命活力的纯洁诗意。
今天,车行润扬大桥,桥下的长江依然阔大,江面上征帆点点。
只是,一切都是那么工业化,真的很难再寻找那份初始的纯美。
瘦西湖公园亭台错落,美景如画,一簇簇的游人穿行其间。
对着“锦泉花屿”,有着宛转碧水和鲜花青草的水岸,我不胜喜爱,试图想象诗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那样如诗如梦的美景。
今天的花屿和昔日的芳甸也许还有些相似,那么花屿的边上还找得到当初江边那个思恋情郎的女孩吗?我不禁恍惚了。
《春江花月夜》的场景日日在瘦西湖边上的舞台上上演着,今日的扬州人以此炫耀。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张若虚是唐代诗人,生平留下的资料非常少,连出生和死亡的时间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一生中只留下了两首诗。
但是,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却在千年的历史中脍炙人口,传诵一时,被后人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吧.《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注释

《春江花⽉夜》原⽂及注释 《春江花⽉夜》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
⼀起来看看⼩编为⼤家整理的:《春江花⽉夜》原⽂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春江花⽉夜》原⽂及注释 春江花⽉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连海平,海上明⽉共潮⽣。
滟滟随波千万⾥,何处春江⽆⽉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照花林皆似霰。
空⾥流霜不觉⻜,汀上⽩沙看不⻅。
江天⼀⾊⽆纤尘,皎皎空中孤⽉轮。
江畔何⼈初⻅⽉?江⽉何年初照⼈? ⼈⽣代代⽆穷已,江⽉年年只相似。
(只相似⼀作:望相似) 不知江⽉待何⼈,但⻅⻓江送流⽔。
⽩云⼀⽚去悠悠,⻘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何处相思明⽉楼? 可怜楼上⽉徘徊,应照离⼈妆镜台。
⽟户帘中卷不去,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华流照君。
鸿雁⻓⻜光不度,⻥⻰潜跃⽔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流春去欲尽,江潭落⽉复⻄斜。
斜⽉沉沉藏海雾,碣⽯潇湘⽆限路。
不知乘⽉⼏⼈归,落⽉摇情满江树。
(落⽉⼀作:落花) 译⽂ 春天的江潮⽔势浩荡,与⼤海连成⼀⽚,⼀轮明⽉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起涌出来。
⽉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所有地⽅的春江都有明亮的⽉光。
江⽔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的原野流淌,⽉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如霜,所以霜⻜⽆从觉察。
洲上的⽩沙和⽉⾊融合在⼀起,看不分明。
江⽔、天空成⼀⾊,没有⼀点微⼩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轮孤⽉⾼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最初看⻅⽉亮,江上的⽉亮哪⼀年最初照耀着⼈? ⼈⽣⼀代代地⽆穷⽆尽,只有江上的⽉亮⼀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亮等待着什么⼈,只⻅⻓江不断地⼀直运输着流⽔。
游⼦像⼀⽚⽩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今晚坐着⼩船在漂流?什么地⽅有⼈在明⽉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光,应该照耀着离⼈的梳妆台。
⽉光照进思妇的⻔帘,卷不⾛,照在她的捣⾐砧上,拂不掉。
《春江花月夜》翻译及全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翻译及全诗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下面跟着来看看《春江花月夜》翻译及全诗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学教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熟练背诵课文。
2、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3、赏析诗歌的景致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4、感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的意境,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写景、言理与抒情的完美融合。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家档案张若虚,初唐诗人,扬州人。
诗文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仅存诗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少妇春思之情;另一首《春江花月夜》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曾被闻一多先生赞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也因此“孤篇盖全唐”的杰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末王闿运语)。
2、回顾诗歌知识。
把你了解的诗歌知识写在下面。
3、题目解说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始创于陈后主,题目中包括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4、初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①滟②霰③汀④捣衣砧⑤碣石把你认为需要注意的生字难词补充在下面。
二、交流研讨同学们,诗歌学习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入境读和出境品。
因此,我们在学过程中应把诵读贯穿始末,这样便于我们尽快地沉浸到诗歌营造的优美意境中。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再共同探讨这些由易入难的问题,集思广益,步步深入地赏析诗歌,深入领悟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一)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自主翻译解读课文。
2、诗人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以月的运行为线索展开,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你能把全诗分成合理的层次并逐层剖析一下吗?第一部分(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后二十句),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3、《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它的主旨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发出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
(二)精读赏析⒈欣赏诗的景致美①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八句,品味诗歌意境。
②诗人以水月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清幽静谧的春江月照图。
看题目,春、江、花、月、夜是五种景物。
请想象一下这五种景物可以组成一幅怎样的图画?赏析意象、品位意境,展开你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一下这幅美景。
春江的潮水涌动,江面更加宽阔,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升起。
月光照在江潮上,泛起粼粼波光,绵延到千里万里之外,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原野,月光下,花林中的花朵像小冰珠一样闪着银光,晶莹剔透。
空中的月光好像天降流霜,人们却感觉不到它的飘飞;月光落在江边的平地上,与白沙融成茫茫一片,不见踪影。
③诗人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创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请用几个简洁的词语形容一下。
开阔、清幽、静谧、纯净。
⒉领悟诗的哲理美※同学们,你们能在诵读中感受到其中蕴涵的哲理吗?(要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只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引起了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
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这是个涉及宇宙生成、人类起源的问题。
这种对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的探索,古已有之,如汉魏时期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东晋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面对浩瀚江天、皎皎明月,诗人有何领悟?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而且,一个“只”,写出了江月的单调,人生的多变。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月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人间的悲欢离合。
⒊感受诗的情感美“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时相望不相闻”“碣石潇湘无限路”。
这里,我们又看到两个形象跃然纸上:一个是离家独自乘舟漂泊在遥远水上的男子,一个是月下独守闺房的女子,他们水天相隔,音讯难通,因而思念无限。
在诗歌中我们可称之为“游子”、“思妇”。
茫茫江月使诗人想到了月下的思妇和江上的游子,进而抒写了他们之间的相思离愁。
①这一部分诗句未见一个“思”字,你怎么体会到思念之情的?诗人是如何描写月下的思妇的?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月光因云的遮挡而流转不定,人因为思念而坐立不安。
恼人的月光偏又照在那弃置不用的妆镜台上。
“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不在,着意装扮又有谁来欣赏呢?这月光使思妇心头徒增伤感。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诗句把“月”拟人化,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怎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化实为虚,生动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这又平添了思妇心头几多愁苦啊。
这里巧妙地化用传说,写出了思妇心头久聚难消的离愁。
②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谈谈诗人是如何描写这种相思离愁的?自读赏析。
(可参考答案①)③诗中处处见月,句句含情。
明写月光,暗寓离愁。
月西斜、春欲尽,美好的时光匆匆逝去,而游子仍漂泊远方,不知归期,那不绝如缕的相思之情借残余的月光洒落在江边的树上,也洒落在我们的心上,情韵袅袅,久久不去。
读读最后八句,看看诗人怎样写江上游子想家的?它和我们学过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有何相似之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朝阳的升起,新的一天开始;写春天的到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写月亮落下,旧的一天即将过去;写春之欲去,美好的时光要逝去了,都是借时间的流逝来写游子思家之情。
(三)深入探究探究诗歌是如何融景、理、情于一体的。
※诗人写思妇怀人、游子想家是否远离了诗歌的题目“春江花月夜”?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紧扣题目,从月光徘徊写到落月西斜,从思妇怀人写到游子想家。
写思妇月下怀人,处处见月,句句含情。
写游子江上想家,则用落月西斜、江水流春来寓时光流逝、青春老去,景中含情。
诗人将游子思妇的相思离愁置于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背景之上,将这一传统题材升华到一种优美动人的境界,心物交感、情景相生,缠绵悱恻,哀而不伤,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合。
诗人还将它放到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哲理思考中,使之成为代代无穷的人生中的一幕悲欢离合,达到了理与情的有机融合。
(四)迁移链接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人生的坎坷历程。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
你能列举出几句写在下面吗?(五)巩固提升⒈由写景向探求人生哲理过渡的句子是:,。
⒉表现作者探索宇宙奥秘的诗句是:,。
⒊蕴涵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⒋为了表达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人借、来托物寄情,这两句诗是,。
⒌作者用来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并采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其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因为,只得遥寄相思之情,但,。
传信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
⒍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⒎诗人用、、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但游子、思妇天各一方,只得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⒏找出诗中写月亮变化的句子:→→→。
(即明月初升—皓月当空—斜月西沉—落月摇情)(六)课堂小结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
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七)配乐吟诵再次诵读课文,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八)师生留白(九)布置作业※再读诗歌,选择一个角度(景致美、哲理美和情感美等)写一段赏析文字。
拓展延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宫阙低绮户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上、下阕内容。
3、怎样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含义?4、这首词的中心句是什么?5、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参考答案:1 què qǐ 2上阕: 望月(写景)---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 怀人(抒情)---探求人生哲理。
3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
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