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方式和障碍,分析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是否符合健康需求。
调查对象:小学生及其家长
调查时间:2021年3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样本:随机抽取10所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共计500个样本
调查结果:
1. 体育锻炼频率:
- 每天锻炼:20%
- 每周锻炼:30%
- 偶尔锻炼:40%
- 从不锻炼:10%
2. 体育锻炼方式:
- 参加学校的体育课程:60%
- 参加社团活动(如篮球队、足球队等):25%
- 家庭活动(如骑自行车、跳绳等):10%
- 其他:5%
3. 体育锻炼障碍:
- 缺乏时间:40%
- 没有合适的场地和设施:30%
- 缺乏兴趣和动力:20%
- 家长不支持:10%
讨论与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不尽人意。
只有20%的小学生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而有10%的小学生从不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方式中,60%的学生依靠学校的体育课程来进行锻炼,说明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有30%的学生表示没有合适的场地和设施,这成为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障碍。
此外,缺乏时
间和兴趣以及家长不支持都是学生们锻炼的障碍。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还有待提高。
学校可加强对体育课程
的重视,增加体育活动和操场设施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家长也应该
重视小学生的体育锻炼,鼓励他们参加适合的体育活动,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支持。
小学体育调查报告(共15页)

小学体育调查报告篇一: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调查报告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调查报告1.样本构成分析:本次调查样本抽取青山湖区新世纪学校、西湖金盘路小学、东湖南京路小学、青云谱三店小学部分学生。
问卷共发放2400份,回收2312份。
有效问卷2001份,有效率83.3%,其中男生1077份,占53.8%,女生927份,占46.2%。
2.你喜欢的球类项目是?经统计分析:水平一的学生喜欢的项目是:足球、羽毛球、篮球。
三年级是足球、占58.6%,羽毛球、占45.3%,乒乓球、占17.7%。
四年是羽毛球、篮球、足球。
水平三学生最喜欢的运动是羽毛球、其次是足球、篮球。
3.你喜欢的健身舞蹈是?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舞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占41.8%,其次是拉丁。
二年级有28.2%的学生喜欢中国舞。
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街舞和拉丁。
四年级学生热衷于爵士和健美操。
水平三的学生喜欢的项目是:街舞、中国舞和健美操。
4.你喜欢的田径项目是?经统计:径赛项目中跑步类项目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其中水平一的学生长跑和短跑的比例相差甚少。
在中段,三年级的学生热衷于长跑、四年级学生热爱短跑。
短跑在水平三的学生中占绝大优势,有近半数学生热衷于短跑。
田赛项目中,低中段的学生对跳远的喜爱度更高,均占一半以上。
高段学生则对投掷项目比较热爱。
5.你喜欢的体育项目还有?经分析:水平一的学生喜欢的项目是游泳、武术。
游泳、自行车受到水平二学生的偏爱。
水平三的学生喜欢自行车和游泳。
6.你希望体育课上开展哪些运动项目?据统计:跑步、跳绳、是一年级小朋友比较喜欢的项目。
跑步、足球、跳绳则对二年级学生吸引力比较大,分别占39.8%、30.4%、26.3%。
三年级喜欢足球、羽毛球,四年级热衷于跑步、篮球、羽毛球,均占半数。
五年级喜欢足球、羽毛球、乒乓球。
其中羽毛球达到了半数,足球占38.2%,乒乓球则有23.1。
六年级热爱羽毛球、足球、乒乓球。
小学体育调研报告

小学体育调研报告小学体育调研报告(通用6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调研报告(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体育调研报告1一、我县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一)、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
1、体育场地不足。
调查显示,有70%的学校体育场地未达到1994年省教委制定的《城镇普通中小学建校标准》,甚至有少数学校基本上就没有运动场或者活动场所,有些学校即使有,也只是些简易的运动场所,导致很多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开课时数不足,或者只在有限的几个年级开设体育课,象征性的表示学校开设了体育课。
2、体育器材短缺。
根据调查,有30%的学校体育器材基本达标(指能基本满足大纲必修教材的需要),65%的学校体育器材缺少,5%的学校几乎没有体育器材,而且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较大,同时,现有体育器材大部分陈旧、破损,其原因为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这为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由于受体育器材短缺的限制,有近30%的学校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二)、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1、专业教师短缺。
从调查情况看,有近40%的学校专业教师短缺,10%的学校无专业体育教师,现有体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不包括自考、函授毕业生)的仅占37%。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有73%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无法形成梯队建设,有38%学校的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国家教育部对学校教师学历要求。
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不合理势必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3、师资培训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大部分学校都未能制定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也未能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培训活动,致使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及思想意识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
这是造成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以及他们在体育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为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针对小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问卷调查,以确保能够获取他们真实的参与情况和意见。
2.访谈:我们采访了一些小学生的家长和老师,探讨他们对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看法和经验。
三、调研结果1.参与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超过90%的小学生表示参加了至少一种课外体育活动,包括校队训练、社团活动和家庭体育活动等。
其中,足球、篮球和游泳是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2.问题和需求:(1)时间不足:大约80%的小学生反映他们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够,因为学业压力和其他课余活动的安排占用了太多时间。
(2)缺乏专业指导:约70%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专业的教练和培训课程。
(3)设施问题:一些小学生反映他们学校的体育设施有限,无法满足他们的体育活动需求。
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
(4)缺乏兴趣:少数小学生表示他们对体育活动没有太大兴趣,可能是因为缺乏体育偶像或者是对体育项目了解不多。
四、调研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较高的参与度,但时间不足和缺乏专业指导是存在的问题。
2.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好的体育环境。
3.通过宣传推广,可以培养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建议基于调研结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业和课外活动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
2.学校可以与专业体育机构合作,提供专业的体育指导和培训课程。
3.学校应该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好的体育环境。
4.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提高他们的体育竞技水平。
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以下是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报告:
1. 锻炼频率:大多数小学生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在2-3次。
少数小学生锻炼频率
较高,每周锻炼4次以上。
2. 锻炼方式: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参加学校的体育课、参加学校或
社区的运动队、进行户外活动如跑步、骑自行车等,以及在家进行简单的运动如跳绳、打球等。
3. 锻炼时间:大部分小学生锻炼时间集中在周末。
平时因为上学和课业的压力较大,
他们的自由时间有限,因此很难安排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4. 家庭支持: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与家庭的支持程度密切相关。
家庭鼓励和支持孩
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孩子的锻炼时间和频率往往更高。
相反,缺乏家庭支持的孩子往
往没有固定的锻炼计划。
5. 锻炼意义:小学生普遍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可
以增强体力,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可以让他们放松身心,减轻学习压力。
总体而言,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较好,多数小学生都能保持一定的锻炼频率。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以及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和环境,
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儿童运动调研报告

儿童运动调研报告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儿童运动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查问卷的实施,我们能够对儿童运动的发展情况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背景介绍儿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儿童处于缺乏运动的状态,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儿童运动现状分析1. 儿童运动参与率下降:调查显示,近年来儿童的运动参与率逐渐下降,特别是在城市地区。
2. 运动时间减少:大部分儿童每天的运动时间不足,长时间的屏幕时间成为影响因素之一。
3. 运动项目选择狭窄:很多儿童只参与传统的体育课程,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了解和接触较少。
三、儿童运动问题分析1. 家庭支持不足:缺乏家长和家庭成员的积极支持及引导,导致儿童缺乏运动意愿。
2. 学校课程不足:由于学校体育课程时间有限,很多儿童无法得到足够的体育锻炼。
3. 媒体影响:大量时间花在电子产品和互联网上,限制了儿童的运动时间和兴趣。
四、儿童运动促进策略1. 家庭教育: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儿童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运动活动,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2. 学校课程优化:学校应增加体育课程时间,引入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
3. 社会互动活动:促进儿童参与社会互动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 合理规划屏幕时间:限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他们参与户外活动。
五、结论儿童运动的现状不容忽视,需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课程优化和社会互动活动等措施的综合推动,我们能够改善儿童运动现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体育活动教育调查报告范文(通用3篇)

小学生体育活动教育调查报告范文(3篇)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制造一个涵盖全部领域学问,服务全部互联网用户的中文学问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加词条编辑,共享贡献你的学问。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校生体育活动教育调查报告范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学校生体育活动教育调查报告大众体育的进展水平是衡量一个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简单的,渐进的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人口的进展是社会,经济进展到肯定阶段,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定结果利用随机调查提问的方法,整理数据并由此可得知城市人口进行体育熬炼健身的趋势。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首先是增加体力、增进健康;其次是为了消遣消遣和精神心情的修养、改善;再次就是为了增加社交机会,与伴侣同伴沟通。
也有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运动力量和连续同学时代形成的体育习惯。
在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体育人口首先想到参加体育活动,而非体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补充养分保健品、改善生活规律、加强养分等非体育手段。
带着看看农村社会体育人口状况,问问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及效果。
我们对广场进行体育熬炼的群众进行了调查。
据调查,体育人口的活动项目主要有长走与跑步、羽毛球、体操、舞蹈、跳绳,体育人口在身心方面的熬炼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其身体和心理的基本状况明显优于非体育人口。
如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
而有身体疲惫、体力衰退感觉的人,体育人口比非体育人口要少一半。
体育人口饮酒、吸烟的比例比非体育人口要低得多。
在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人群中,以年长的人员为主体,女性所占比重较大,男性较小,分析其主要缘由,应当是男性普遍工作比较繁重,身心比较疲惫,闲暇时间都是抓紧时间休息,很少有人出来熬炼。
活动点的活动时间-----晨晚练为主,其中晨练占80.7%,晚练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动点是晨练与晚练都开展活动的。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报告一、引言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如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亟需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
本文基于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结果,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针对不同年级和性别的中小学生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50份。
问卷内容包括体育锻炼频率、锻炼方式、个人意识和学校支持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频率不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40%的学生每周只进行一次体育锻炼,仅有20%的学生每天坚持锻炼。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业负担过重而放弃体育锻炼。
2. 锻炼方式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近70%的学生体育锻炼主要通过体育课实现,占比较大。
其他的锻炼方式如课外俱乐部、家庭锻炼、社区活动等的参与率较低,这给学生提供了较少的运动机会。
3. 学生个人体育意识相对较差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对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
在问卷中,约有3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体育锻炼,主要原因是锻炼过程繁杂、耗时。
4. 学校对体育锻炼支持有待加强近50%的学生表示学校提供的体育设施不够完善,尤其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存在不足。
另外,部分学生反映学校对课外俱乐部和校队的支持力度较小,导致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四、问题分析1.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业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小学生面临课业压力大,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和复习,导致其他活动时间被压缩。
2. 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限制,无法参与到更多的体育锻炼中。
缺乏家长的支持和相关的锻炼场所,以及社区体育资源的匮乏,都制约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和能力。
3. 缺乏足够的体育意识教育学校和家庭在体育意识教育上存在不足,缺乏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科学宣传和教育,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足,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互联网
调查内容:关于小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12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
越少”的调查显示,73.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经常参加体育运
动的青少年不多。
51.5%的人称身边最经常锻炼的是“老年人”,接下来依次为:“中学生”(31.2%)、“大学生”
(29.7%)、“中年人”(24.6%)、“职场青年”(19.3%)、“小学生”(17.0%)。
受访者中,80后占52.7%,70后占24.8%。
22.8%的人每星期运动一次,21.6%的人3天左右运动一次,23.7%的人坦言自
己几乎不怎么运动。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石女士眼中,如何让儿子动起来一直是个大难题。
石女士的儿子是一个高中生,每天除了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几乎不怎么锻炼。
“他上小学
时很爱运动,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
但自从他上了中学,可
能由于升学压力很大,学习比较累,一有时间就看电视、上
网。
我有时会劝他去动一动,可他总是很反感。
”
北京某大型国企员工周先生遇到的问题和石女士颇为相似。
他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表妹,除了上学之外,她每天都“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很少出去蹦蹦跳跳,整
个人总是无精打采。
“表妹每天的学习内容很多,一个大人一天下来也可能累得够呛,何况是小孩子。
另外,现在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哪款网
络游戏好玩、某手机或平板电脑怎么玩等话题,对于运动,他
们很难提得起兴趣。
”周先生说。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65.3%),其次是
“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太大”(59.3%)。
其他还有:“缺乏坚持
的毅力”(53.0%)、“没时间”(50.1%)、“没场地”
(40.7%)、“娇生惯养怕吃苦”(36.1%)、“运动项目普遍太贵”(26.3%)等。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指出,在各年龄段的青少年中,中学生缺乏运动的情况最为严
重。
这首先是因为应试教育给中学生带来的压力相对更大,孩子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运动;其次,一些现代娱乐方式严重挤占了中学生的运动时间,在许多中学生眼中,要缓解
学习压力,宁可选择上网或看电视,也不愿意走出去动一动;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
这导致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对某项运动不擅长而缺少运动
自信,从而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
国家国民体质研究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
基地副主任何仲凯认为,经常运动的青少年之所以越来越少,
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
他指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
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甚至还会产生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国家早在2007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
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
贯彻力度不够,究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
”何仲凯说。
养成运动习惯青少年将受益终身
去年9月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虽得到初步遏制,但
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缓慢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学生
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
具体而言,7~12岁
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4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0%。
此次调查也显示,73.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青少年的
体质“越来越差”。
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
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71.7%),其次是“改进
体育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建公共体育设施”(58.4%)。
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政府补贴公共体育设施,使其
更便宜”(48.4%)、“增加学校体育课的数量”(48.2%)、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45.5%)、“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41.5%)、“组建青少年运动社团”(39.1%)等。
北京市海淀区的田女士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她
每天都会和10岁的儿子一起打乒乓球、慢跑、散步。
她认为,孩子都有喜欢玩耍和运动的天性,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
经常运动的习惯。
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性格养成都有好
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是否参加运动的影响很大,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又
想要孩子学习好,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
他通过一项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在全国中小学里面,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
缺失。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存在滞后性,即青少年体
质的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所以家长和学校就不会马上因为青少年体质出现问题而重视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
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会在老年阶段演化为各种
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
所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要解决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建设包括体育教师培养等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制度;其次,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趣味性,上体育课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升学体育测试,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最后,整个社会也要改善运动环境,给青少年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和时间。
”毛振明说。
哪些运动适合青少年广泛参与?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类运动”(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