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相马的意思及故事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伯乐相马是一个成语,它的出处在《史记·伯乐相马》这篇历史文字中,故事讲述了伯乐相马的传奇人生。

伯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马商,他饱读诗书,善于鉴别马的品质,是个独具慧眼的马行家。

有一次,他到秦国任职时,听说秦国的战马百中无一,伯乐便自告奋勇,要在秦国找到一匹好马。

他初到秦国就认识了许多人,经常到马市上逛,但是始终没有发现一匹好马。

直到有一天,在街头练习自己训练的马术时,他发现一只马藏在水里,嘴里还咬着莲花,伯乐看了不禁惊叹,这匹马绝对有卓越的素质和潜力。

伯乐赶紧拍了拍这匹马,这匹马顿时爬起木板,跳上岸来。

伯乐抚摸着这匹马,细看马上的细节和特征,认为他找到了翻盘的机会。

于是,他向马主购买了这匹马,并给它起名为“骝子”。

伯乐善于培养和训练马,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骝子身上进行马术训练,饲养和治疗,大力开发了这匹马的潜力。

后来,骝子的身材和卫生状况都显著改善了。

伯乐开心地乘着骝子到秦王那里展示,秦王一看,眉头一皱,认为它长得难看,不可能是优秀的战马。

但是,伯乐坚信自己的判断,斗胆向秦王保证,如果他给他3年时间,让骝子接受更多的训练和培养,就一定可以成为出色的马匹。

秦王认为伯乐在开玩笑,不屑一顾,让他自己玩去吧。

伯乐默默地退下后,依旧秉持他对马匹的热爱与认识,不断地训练骝子,给予它最全面和专业的照顾。

三年之后,骝子的身材更加健美,头部更加雄伟,接连跳跃、加速、停顿,表现得非常优美而强大。

伯乐再次带着骝子向秦王展示,秦王一看心中无语,然后被骝子的身姿所惊叹,在伯乐的仔细演示下,骝子以其良好的气质、身形、体力和敏捷性,震撼了秦王和所有的观众,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据说,这个故事翻阅史书,不断被引述和传颂,后人更是引用它来比喻识人的能力和眼力,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即“伯乐相马”。

从伯乐相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伯乐对马和马主的慧眼、技术和信仰,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发现优秀的人才,而且还强调了培养和发展那些潜力和尚未被发现的优秀资源的重要性。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伯乐相马,是指伯乐在众多马中发现了出色的马匹,而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叫伯乐的人,他精通马术,并且对马匹有着独特的眼光。

有一天,伯乐来到一个驿站,正好看到有人在马圈里养了许多马。

他走进马圈,看着马匹们走来走去,认真观察它们的体格、气质、动态等,过了好一会儿,他发现在其中一匹马身上非常迷人,它站立时挺拔高大,行走时轻盈自如,正是理想的骏马。

伯乐立即找到马主人,告诉他这匹马是一匹千里马,非常稀有。

马主人听了非常高兴,他向伯乐询问是否愿意出高价购买这匹千里马。

但是伯乐却说:“我并不是来购买,我只是给你指出这匹马的价值,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自己培养它,否则我也不强求。

”马主人听后有些失望,因为他并不了解伯乐的真正能力,以为他只是个会看马的人。

于是他坚持给了伯乐一定的报酬,但伯乐轻轻拒绝了,并且离开了这个地方。

过了几年,伯乐再次经过这个驿站,偶然听到有人在讨论一匹闻名遐迩的千里马,这匹马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已经成为了无人可敌的神话。

伯乐感到非常好奇,他随即询问驿站的人们,发现这匹千里马的主人就是当初养马的马主人。

于是伯乐找到马主人,问他,为什么他能培养出一匹如此杰出的马匹。

马主人告诉他,当初别人都以为马圈里的马都是普通的马匹,唯独伯乐发现出色的马,他一直记得伯乐的眼光。

他知道伯乐的眼光独特,于是决定花费大力气来培养这匹千里马。

最终他通过精心的训练,使这匹马成为了一匹世界级的骏马。

听完马主人的话,伯乐深深地感叹了一声,他无意间看到了这匹出色的马,但是却没有把它带走。

他明白,自己的眼光确实独特,但是更重要的是马主人有能力和决心将这匹马培养成为一匹千里马。

从此之后,伯乐成了相马的代名词,他发现了许多优秀的马匹,而这些马匹在他的发现和推荐下,成为了历史上的伟大战马。

这个成语讲述了一个人的独特眼光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性。

伯乐相马不仅仅意味着发现了一匹千里马,更代表着对优秀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伯乐相马相传古代有一位马术高手伯乐,他善于观察马匹的神态和动作,可以准确判断马匹的优劣。

有一次,伯乐听说有一匹千里马在某个村庄出现,他立刻出发前往寻找。

伯乐走遍了大江南北,穿越了山川河流,最终来到了那个村庄。

他翻山越岭,穿过了丛林,来到了一个宽阔的草原上。

只见这匹马四蹄飞快地奔跑,宛如疾风迅雷。

它身体修长,骨骼结实,毛发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宛若一匹大雄鹿。

伯乐一见,心中顿时惊叹不已。

伯乐不敢怠慢,他迅速将马匹拦下,仔细观察它的神态和动作。

这匹马回过头来,在伯乐的注视下,立刻昂首挺胸,双眸闪烁着聪明的光芒,仿佛在与人交流。

而且它步履轻盈,气息稳定,行动敏捷,完全符合伯乐对一匹优秀马匹的要求。

伯乐兴奋地说:“这匹马真是一匹难得的好马!它四肢强壮有力,步伐平稳有力,能够悠然奔跑,必然可以荡平千军万马。

我决定将它推荐给王公贵族。

”伯乐回到都城之后,立即上书王公贵族,陈述了他发现的这匹千里马的优秀之处。

王公贵族得知此事,派人前往草原上选购这匹千里马。

很快,这匹马就被王公贵族购买到手。

这匹千里马被送到军队中,经过训练,它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潜力。

它灵敏的身手和无与伦比的速度,使得它成为了王公贵族军队中的一员,立即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由此可见,伯乐相马不仅仅是一桩有关马匹的故事,更是教人们如何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的道理。

伯乐懂得马匹的特质和潜力,凭借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发现了这匹千里马的非凡潜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才也像马匹一样,有潜力的人才往往被埋没在茫茫人海中,只有那些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的人,才能够找到并激发他们的潜力。

伯乐相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和潜力,只需要别人给予机会和认可,就能够展现出非凡的能力。

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善于发掘和培养团队中的人才,让每个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潜力。

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学会发现和利用自己的潜力,不要被固有的观念束缚,要不断尝试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文言文伯乐相马的翻译

文言文伯乐相马的翻译

伯乐相马,其法有四:一曰“形”,二曰“神”,三曰“力”,四曰“材”。

形者,马之骨肉也;神者,马之精神也;力者,马之体力也;材者,马之才华也。

伯乐相马,必先观其形,次观其神,再观其力,最后观其材。

四者兼备,乃为千里马。

一日,伯乐游于郊外,见一匹马,其形甚佳,骨肉停匀,神态昂然。

伯乐心中一动,遂上前相马。

伯乐观其形,骨肉停匀,神态昂然,心中暗喜。

又观其神,精神焕发,目光如炬,大有千里之姿。

再观其力,四肢强健,步履轻盈,乃一匹难得之良驹。

最后观其材,伯乐心中一震,此马非同小可,乃千里马也。

伯乐遂与马主商议,愿以千金买之。

马主初时不信,以为伯乐戏言。

伯乐乃引马至集市,观者如云。

众人皆称此马为千里马,马主方信伯乐之言。

伯乐遂以千金购得此马,取名“千里”。

伯乐与千里同行,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伯乐知千里马非同小可,乃悉心调教。

一日,伯乐对千里马曰:“汝乃千里马,当为天下人所知。

吾欲荐汝于君王,汝意如何?”千里马闻言,低头沉思片刻,曰:“君王之所以贵,在于其仁德。

吾虽为千里马,亦当尽忠报国,为天下人谋福祉。

若能得荐于君王,吾愿竭尽全力,为天下人效劳。

”伯乐闻言,心中大喜。

遂将千里马荐于君王。

君王见千里马,果然神采奕奕,力大无穷。

君王大喜,遂封伯乐为相马大夫,封千里马为“天下第一骏马”。

伯乐相马,传为佳话。

后世之人,皆以伯乐为榜样,以求识得千里马。

伯乐相马之法,亦成为相马之术的典范。

伯乐相马,既为马之福祉,亦为天下人之福祉。

今译如下:伯乐相马,是古代一位贤者的故事。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被人们传颂。

伯乐,姓孙,名阳,字伯乐,是春秋时期的人。

伯乐擅长相马,能够识别千里马,被后世敬仰。

伯乐相马的方法有四点:一是观察马的形状,二是观察马的精神,三是观察马的体力,四是观察马的才华。

伯乐相马,首先要观察马的形状,然后是精神,再是体力,最后是才华。

四者兼备,才能称之为千里马。

有一天,伯乐在郊外游玩,看到一匹马,形状非常出色,骨骼肌肉匀称,神态昂扬。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拼音、解释、出处、故事)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拼音、解释、出处、故事)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拼音、解释、出处、故事)拼音:b ó l è xi àng m ǎ 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成语故事:传chuán说shuō天tiān上shàng管guǎn理lǐ马mǎ匹pǐ的de神shén仙xiān叫jiào伯bó乐lè。

在zài人rén间jiān,人rén们men把bǎ精jīng于yú鉴jiàn别bié马mǎ匹pǐ优yōu劣liè的de人rén也yě称chēng为wéi伯bó乐lè。

第dì一yī个gè被bèi称chēng作zuò伯bó乐lè的de人rén本běn名míng孙sūn阳yáng,他tā是shì春chūn秋qiū时shí代dài的de人rén。

由yóu于yú他tā对duì马mǎ的de研yán究jiū非fēi常cháng出chū色sè,人rén们men 便biàn 忘wàng 记jì了le 他tā本běn 来lái 的de 名míng字zì,干gān脆cuì称chēng他tā为wéi伯bó乐lè,一yì直zhí到dào现xiàn在zài。

一yī次cì,伯bó乐lè受shòu 楚chǔ王wáng的de委wěi托tuō,购gòu买mǎi能néng日rì行xíng千qiān里lǐ的de骏jùn马mǎ。

伯乐相马文言文

伯乐相马文言文

伯乐相马文言文
伯乐相马,讲的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位马术专家伯乐和他发现英才的故事。

伯乐是一位精通马术的智者,他对于马匹的品相和潜力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相传有一天,伯乐背着马鞍漫步于一处草原之上。

突然,他看到一匹马远远地奔来,马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体态优美。

伯乐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立刻意识到这匹马非同寻常。

他决定静静地观察马匹的表现,看是否能够确认它的真正潜力。

伯乐看到这匹马经历了各种环境和障碍,但它总是能够应对自如,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伯乐惊叹于这匹马的聪明和勇敢,他决定与这匹马靠近,看看它是否具备成为一匹优秀马匹的潜质。

当伯乐走近这匹马时,他放松地伸手去拍它的背脊。

马感到伯乐的善意,也同样展示出温顺和友好的姿态。

伯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确认了自己的判断,这匹马绝对是一匹卓越的战马。

接下来的日子里,伯乐用心地培养着这匹马,并将它命名为“千里驹”。

千里驹经过伯乐的训练,不断成长壮大,展现出非凡的速度和力量。

伯乐的声誉也因为发现了这匹千里驹而传遍了整个国家。

伯乐相马的传说成为了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象征。

人们常常用“伯乐相马”来形容寻找和发现人才的过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发现和培养人才,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耐心。

就像伯乐对待马匹一样,只有经过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才能真正找到那些潜力无限的人才。

在现代社会中,伯乐相马的精神也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伯乐相马故事

伯乐相马故事

伯乐相马故事伯乐相马的故事,伯乐善于识别千里马,好的马也需要有人赏识,如果你很有才华但是没人欣赏你,你也成不了千里马。

成为伯乐首先你得会思考,得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路来。

1伯乐相马的故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是善于辨认千里马,有一天,他想把自己的儿子也培养成相马的能手。

于是他给了儿子一本《马经》,要儿子按照《马经》上画的图样去寻找千里马。

儿子找啊,找啊,他每遇到一匹马,都拿《马经》上的图样来仔细核对,看看与书上画的特征是否相符。

可是每次总有些细节对不上号。

就这样找了一年,还是没找到一匹和书上画的一模一样的马。

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告诉父亲。

伯乐劝他不要灰心,叫他出去接着找。

无奈,儿子又踏上了寻找千里马的征程。

上哪儿去找呢?他抚摸着《马经》,叹了口气,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儿子漫无目的地走啊走啊,心里不停地问:“千里马啊,你到底在哪里呢?”正在发愁间,一只大蛤蟆一边“咕咕”地叫着,一边一蹦一跳地过来了。

儿子看了半天,心下忽然“咯噔”一下:“咦,这不就是……”他大喜过望,掉头就往家跑。

还没迈进家门,儿子便大嚷起来:“我找到千里马了!我找到千里马了!”伯乐听了,忙奔出来问:“快说说,你找到什么样的千里马了?”儿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我见过许许多多的马,只有这一匹和书上画的最像了。

它也是头颅高高隆起,眼眶深陷,背脊缩着。

只是有一样——它的蹄子却不像。

”听完了儿子的话,伯乐心里明白了大半,他只得苦笑着说:“孩子啊,这匹‘马’虽好,可是它蹦蹦跳跳的,人骑上去怎么受得了呢?”话音刚落,儿子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2伯乐相马说明的道理学习不是靠教条主义,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伯乐善于识别千里马,但是伯乐想把自己的儿子也培养成相马的高手,但是儿子完全按照教条主义去寻找,而没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每次找的都不对,最后伯乐的一番话让儿子明白了,看问题时需要思考,而不是看别人怎么做的就怎么做,别人做的不一定是对的。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

【成语故事】伯乐相马
伯乐相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它来源于一则有关伯乐和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一位非常懂马的人,他能凭着一些细微的特征,来分辨出马儿的品质和潜力。

有一天,伯乐听说有一匹非常优秀的马出现在附近的一家马场上,于是他决定去看一看。

当伯乐走进马场时,他一眼就发现了一匹貌不惊人的马。

这匹马虽然相貌平凡,但伯乐却觉得它肯定有着不凡的潜力。

他决定买下这匹马,并带回家自己悉心养育。

伯乐并没有因为这匹马看起来普通而放弃它,相反,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训练它。

他对这匹马的要求非常严格,每天让它接受各种各样的训练和考验。

这匹马在伯乐的教导下逐渐展现出了它的天赋和潜力。

终于,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后,这匹起初普通的马开始变得异常出色。

它的速度和力量超过了其他马,一时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伯乐因此而名声大噪,被赞誉为“伯乐相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伯乐相马不仅仅是指一个人懂得鉴别马的好坏,更是比喻一个人能够发现和培养人的潜质和才华。

就像伯乐一样,他相信那匹看起来很平凡的马有着非凡的潜力,所以他不放弃,而是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来培养它。

最终,这匹马成为了冠绝一时的马,给伯乐带来了声誉和赞誉。

这个成语引申出的意义是,人们不要只看表面,而应该在平凡中发现潜力,在培养中发现才华。

只有给予机会和努力培养,潜力才能得到发展,天才和才华才能得到展示。

伯乐相马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人们追求成功和培养人才的一种信念和态度。

只有相信和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乐相马的意思及故事
导读:【成语】:
伯乐相马
【拼音】:
[bólèxiàngmǎ]
【解释】:
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举例造句】:
伯乐的得名,看上去似乎是他的善于相马,其实更得益于世间的千里马稀少。

【成语典故】: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很稀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但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将马找到。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
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