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

合集下载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对个体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的科学领域。

它探索心理因素在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健康心理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健康:健康心理学研究如何通过积极的心理因素(如乐观态度、适应性应对方式等)促进个体身心健康。

它探索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幸福感和心理福祉。

2. 预防疾病:健康心理学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来预防疾病。

它探索如何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应对疾病:健康心理学研究如何帮助个体应对患病和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情感困扰。

它探索如何提高患者对医学治疗的依从性,缓解心理不适和促进康复。

4. 促进医疗利用:健康心理学研究如何提高人们对医疗资源的
利用和督导。

它探索如何改善患者与医疗保健提供者之间的沟通,
促进协作和满足双方的需求。

总结而言,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康
复和医疗利用。

它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对于维护和改
善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 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
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性节律:心理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4、意识水平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 5、暗示性
第三节 压力与心理健康
压力源
压力与压力适应 压力的临床后果与中介系统
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
体质、压力论(Sternbach) 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
压力容易导致身体脆弱的器官或系统出现疾病;
器官敏感论(Engle) 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 器官最容易患病;
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认知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
功能状态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 生物调节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由三个子系统各自的 功能状态决定
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或 半年以下;
遭受刺激时,可能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反应对象被泛化;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症或是神经症早期。 诊断条件:
病程
总分为4-5分为可以病例
—— 1 分 2分 3分
压力的种类
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战争、大地震、空难等。 创伤性应激障碍 灾难症候群 惊吓期——“失魂落魄”; 恢复期——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 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健康心理学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心理-生理中介机制:一 .条件反射机制: 1.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2.皮层- 内脏相关条件反射通道二.心理动力机制: 1.心理动力学理论: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2.性与自我冲突的通道3.焦虑通道三.心理生理中介机制: 1.心理生理学理论 2.植物神经系统通道 3.内分泌神经-体液通道 4.神经免疫通道归因维度:一 . 内外因维度二.可控性维度三.稳定性维度知信行模式: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之一,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过程,用 F 式表示。

F 式:知识-信念-行为卡特尔特质说:独特特质:是单个个体具有的特征共同特质:是群体所有成员共有的特质表面特质:是能够直接从外部行为中观察到的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触的特质,比较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

根源特质:是隐蔽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表面特质的特质,它是内在的因素,是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自我意识维度:一 .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感觉自我观察(分析,评价)二. 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三. 自我调节控制:对自己行为,活动,焦虑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监督,控制不合理信念特征:一 .绝对化要求二.过分概括化三.糟糕至极心身疾病: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生理性的,称为心理生理反应。

当这些心理生理变化发生于某些具有易患倾向的个体身上时,这些变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病理性改变,故称为心身疾病。

相关因素: 1.生活事件 2.精神应激和情绪反应 3.个体易感性 4.行为模式常见几种心身疾病: 1.睡眠障碍 2.性功能 3.支气管哮喘 4.消化性溃疡情绪的成分:一.主观体验,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是心理活动中的独特知觉或意识。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ppt课 件
欢迎来到健康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本课程将带领你深入了解健康心理学的 基本概念和重要特征,以及身体健康心理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什么是健康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它关注身体、心理和社 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幸福。
身体感知和健康心理
正念饮食
通过正念饮食来增强对身体 需求和食物摄入的意识,保 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身体扫描冥想
通过冥想习惯,提高对身体 感觉和健康状况的觉察度。
瑜伽
瑜伽练习可以促进身体灵活 性、平衡感和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 行为模式来解决身体和心 理问题。
心理教育
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帮 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 身体健康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
通过获得他人的支持和理 解,减轻身体健康心理问 题的负面影响。
总结和展望
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和 干预身体健康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这 些知识,促进人们的整体健康与幸福。
行为影响
良好的身体健康心理可 以促进积极的健康行为, 如定期锻炼、良好的饮 食习惯和规律作息。
心理影响
身体健康心理与心理幸 福感、积极情感和自尊 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减压技巧和身体健康
1
深呼吸
通过缓慢、深入的呼吸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
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提升心情和免疫力。
3
冥想
通过冥想练习来放松大脑,增强专注力和抗压能力。

05956健康心理学

05956健康心理学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这是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在躯体、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减退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
(2)从身残志坚者等例分析健康连续体的不足(P7)
一般健康连续体式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通常透露着一层意思;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的追求。不过现实中不乏身体有疾病但心理健康或者相反的人,因此,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既相互影响有相对独立的两个维度。身、心健康的这一关系模式,既是状态性的描述,同时又蕴含着彼此间的动态作用。一方面可以解释身心健康处于相对分离状态的人;另一方面,也提示人们关注身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相互促进或彼此消减。
生态学研究
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即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P48补)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现在确诊的,患有拟研究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选择不患有该病但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等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拓展了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种致病因素,治疗应该对病人有针对性,应该整体考虑病人的健康状态,所选用的治疗方法能够同时处理多个问题,应该采取心、身同治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疗。)
标志着医学领域开始将注意力从“疾病”转向“病人”,开始把人看成一个多元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完整统一体。
毕生发展的观点
识记:
健康测量的标准
群体健康测量标准:即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及死亡率的综合情况。
个体健康测量标准:主要看个人身体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如何等。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1健康心理学含义:健康心理学也称卫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于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所发挥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他阐述人的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里的行为既包括人的外显行为(可观察到的行为),还包括思想、态度、认识和观念等内隐行为。

2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关注的是有关健康的所有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康心理学还关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心对寻找病因和诊断与健康、疾病以及相关功能失调的联系产生兴趣;健心十分强调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关注的持续性以及医疗保健费用等问题,并在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制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9我国古代健心思想:①两个来源:一是古代哲学家的论述,如老子孔子庄子思想;二是历代医学思想家的著作,如《易经》的八卦、对立统一,《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

②四方面内容:修心养性—首位,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应在品德休养中求取养生延年;清静养神—使心理保持平衡,情绪保持稳定的一种心理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对欲望(感官欲望和物质利益)保持节制知足常乐,而非以为压抑;调节情志—调节七情,使人体恢复五行相生,阴平阳秘的和建状态。

③治疗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

对疾病的观点:“内伤七情”“外感六淫”。

1健康:198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饮食、风俗、不良嗜好、交通事故、体育锻炼、情绪、精神紧张等)、卫生医疗服务(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遗传(影响较小,一旦出现则不可逆)。

3健康行为:广义:积极和消极的健康行为。

①积极:有利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有关的行为,指人们从事的任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活动,不管他们感觉到的健康状况怎样和这种行为是否达到了目标。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个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层面。

健康心理学旨在探讨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应对疾病的能力以及康复过程。

此外,健康心理学还关注如何通过调整心理因素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心理因素与健康行为:如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心理干预:研究如何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人们应对压力、改善心理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

3.康复心理:研究疾病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干预策略,以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4.心理社会因素:探讨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5.健康教育:研究如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培养健康行为。


健康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日益成熟,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手段,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应对能力,预防
心理疾病的发生。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名词解释1.传统的健康观:体格强健,没有疾病。

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心理和生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完好的状态(1948年WTO提出)3.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的健康或疾病的影响,并且开展干预工作帮助人们维护身体健康,战胜疾病。

4.应激:是机体对应激源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同时伴有可以预测的生理变化,以及认知行为的改变。

注:坎农最先将应激这一术语引入社会领域,提出稳态的思想以及战斗-逃跑理论。

5.应激源:是指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能使人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

6.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是基于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大脑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神经免疫学方法。

7.初级评价:个体对一个潜在的应激事件,首先进行一个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的评价,评价的结果有三种,无关的,积极的,消极的。

8.次级评价:是对自己的应对能力和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的过程,即评价这个应激事件是有害的,有威胁性的,有挑战性的。

9.应对:是个体处理使自身资源负担沉重或不堪重负的各种需求的过程,是由各种努力组成,即个体通过行动和内心思索去处理环境中和心理内部的各种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冲突。

10.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个体所喜爱的,关心的,尊重的,珍惜的人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来自父母、配偶、亲戚、朋友或社交团体及宗教团体)甚至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宠物之间的交流和共同的信任。

11.急性应激:指最近的,将来的和将要到来的需求及压力引起的持续时间相对短暂的应激。

12.慢性应激:指漫无止境,不会随时间而减弱的看不到出路的需求和压力引起的应激。

13.尼古丁替代疗法:使用一些尼古丁替代物(尼古丁贴剂、尼古丁口香糖、)等,帮助吸烟者戒烟,通过这个途径使尼古丁吸收缓慢,逐渐减少吸烟者对尼古丁的摄入量,使得戒烟者对戒烟反应减小。

14.安慰剂:指的是那些治疗效果与本身药物特性无关的药品或方法。

15.安慰剂效应:当病人服用了治疗上无效的药物后,报告说病情有所好转时,出现的效应就是安慰剂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判断题1.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错误)1.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固定的联系。

(正确)1.汤纳特尔(R.J.Donatell)将健康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又有水平的高低。

(正确)1.古希腊哲学家希波拉底认为,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他用“体液说”来解释疾病的原因。

(正确)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和学习过程,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

(正确)3.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错误)2.大部分中世纪的医生都反对强调巫术、鬼神论以及其他神秘主义的治疗方法。

(错误)5.格林伯格用“健康——疾病连续体”来表达和分析健康水平,不同的健康水平都可以在连续谱线上找到对应的位置。

(正确)8.哈恩的七维健康理论中,健康的智力维度是指人们的人际能力和人际敏感性。

(错误)3.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前沿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正确)2.亚健康是一种疾病状态。

(错误)4.健康心理学也开展干预工作,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战胜疾病。

(正确)2.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把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还是一种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功能上保持完好的状态。

” (正确)4.亚健康是出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

(正确)4.经典条件反射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固定的联系(错误)2.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探讨心理因素在人们维持健康、生病及病后反应中的影响。

(正确)10.解决各种因素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以及人们保护自己远离病痛的具体方式,既依赖于健康心理学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者积极合作。

(正确)5.健康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优点之一是,研究者在实验中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或改变某种急需研究的心理现象,不必消极等待它们自然发生。

(正确)1.从心理角度上看,人体是一个互相依靠的器官系统,主要的器官系统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错误)3.健康和疾病是截然二分的两种状态。

(错误)4.心理动力学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本我和超我的矛盾达到自我不能协调的程度,就会以病理的形式表现出来。

(正确)3.健康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是记录、精确描述心理活动外部表现的研究方法。

(错误)6.萨尔特根据巴甫洛夫学说,提出精神病行为是习得的,治疗应关注患者现在的行为,确定现在就可以完全改变过去的影响。

(错误)5.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的消退作用是指在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射。

(错误)5.亚健康状态如不及时调整,可能转化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过劳死。

(正确)3.一旦患慢性疾病除医疗协助外,还要训练患者自我照顾并改善生活型态。

(正确)2.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应该每天都吃白米、白面。

(错误)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认为,自我实现的倾向是生命的驱动力量,它使人更加复杂化,更具有自主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成为心理健康的人,或“机能完善的人”。

(错误)5.健康心理学工作者在帮助贫困人群与医护人员沟通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可以帮助贫困人群消除对抗性情绪,保证医疗行为发挥效用。

(错误)7.患者对慢性病病因的理解不会影响其对疾病的适应过程。

(错误)3.到20世纪中叶,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威胁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已不再是昔日的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而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事故等“文明病”。

(正确)1.应激会造成儿酚胺和皮质类脂醇的增加,会低个人的免疫能。

(正确)6.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等背景不同,但是人们对健康的看法是大致相同的。

(错误)5.在某些心因性疾病中,异乎寻常的生活事件刺激是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内在原因。

(错误)2.应激反应是发生在某一局部器官或单一系统的变化。

(错误)10.应激不能造成机体耗损过度,不会使个体适应能力下降,引起心身功能和社会活动发生障碍,作业能力受损。

(错误)4.抗抑郁药物是一类治疗各种抑郁状态的药物,正常人长期服用会起到提高情绪的作用(错误)1.心理性应激源是指造成个人生活风格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作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错误)1.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固定的联系。

(正确)2.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关于行为的性质和行为改变过程的理论,创立于20世纪初期,被认为是继精神分析理论之后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思潮。

(错误)7.行为转变阶段理论认为行为改变的五个阶段是一个单一直线的过程。

(错误)8.吸烟成瘾、酒精成瘾是最常见的两种物质成瘾。

(正确)8.世界卫生组织(WTO)指出,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

(错误)2.高血压的高发因素之一是肥胖,而肥胖是个体饮食营养过剩引起的。

(正确)7.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之一是持续或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病史不少于3个月,且目前患者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较患病前明显下降,休息后不能缓解。

(错误)1.为了评价健康水平,1985年,培恩(Payne)和哈恩(Harn)编制出健康行为水平自评问卷,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Matin)编制出健康状况评价量表。

(错误)2.所有的慢性疾病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日常活动的调整,需要一定程度的管理。

(正确)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ler)进行了内脏学习实验。

他在排除了任何随意肌反应的条件下,用刺激大脑“愉快中枢”作为奖赏的办法,使动物的心率和肠收缩发生了预期的变化。

(正确)1.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是世界卫生组织牵头组织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制的跨国家、跨文化并适用于一般人群的普适性量表。

(正确)2.应激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正确)3.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件,如天灾人祸等,可以采取克服应激性心理障碍的方法(正确)1.现代医学对生理健康指标的规定中,心率在60-100次/分范围内,血压在80-120/60-90mmHg之间,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均属正常。

(正确)6.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关于行为的性质和行为改变过程的理论,创立于20世纪初期,被认为是继精神分析理论之后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思潮。

(错误)1.解剖学上的真正突破源于莫干尼(G.B.Morgagni)医生的工作,他改变了西方人们关于人体结构的旧有观念。

他于1953年出版了《人体纲要》一书,这部专著被称为解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错误)1.邓巴提出的“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认为,患有同一疾病的病人具有类似的人格特征,通过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就可以预言他易患何种心身疾病。

(正确)单选题1.疾病的最早系统性理论是(B魔法理论)1.在健康信念理论模型观点中,个体对患上疾病造成的自身后果和社会后果的严重程度的主观评价是指?A1.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经深入分子生物学水平。

现已查明可以在染色体或基因水平上找到病因的疾病有多少种?C1.在格林伯格和高德的五维健康行为模式中,“个体能够用开放性的方式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有一种自我价值感,如能容忍事物之间的区别,能够对待危机和压力”是指哪一健康模式?C5.健康信念理论模型的优点是?BCD2.以下哪一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个体主要的活动形式,并对个体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B1.在汤纳特尔健康行为四级模式中,人们发现自己的健康有可能出现问题或自己有患病危险时的防护是哪一行为模式?B1.巴甫洛夫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条件反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经常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或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A8.在20世纪中叶,为了摧毁过去健康领域的迷信观念,哪一理论受到了现代医学的高度重视?D3.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社会现象是以下哪种现象?D 3.引起了心理学研究者对文化建构作用的关注,如研究证实了儿童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对自我的描述不同,从而促进了心理学研究中新型自我观和人格观的形成的是哪一学科?B6.哪种情绪是慢性病人常有的表现?1.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变化最大、生长发育最大的时期,人类个体心理从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变化的基础阶段,个人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形成情感与人格的重要阶段是指各个年龄阶段中的哪个阶段?A1.健康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B 1978)1.能更好地处理末期病人出现的一些列问题,如沟通与死亡相关的计划和决定,发现生命意义等治疗方式是以下哪一种?C2.试图去了解人格、预期以及认知评价等因素是怎样使个人或社会事件转变为应激情境的理论是哪一个?B2.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实践、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与有生命的物体的关系、关于人的行为的本质的认识是哈恩七维健康理论中的哪一健康维度?D11.对于成年人来说,过早死亡的常见原因是?B1.20世纪80年代,谁提出了三级健康水平模式?(D汤纳特尔(R.J.Donatell))3.最早对生物医学模式提出挑战的是什么理论?(B心身医学)2.库伯勒-罗斯(kubler-ross)提出个体用以回避疾病危害性的一种防御机制,是垂危患者心理反应五个阶段的哪个阶段?A2.用来描述不同因素影响人们应对危机过程的危机理论是哪位学者提出的?C7.在汤纳特尔提出的三级健康水平模式中,绝大部分人处于哪一健康水平?B1.在心理学和医学史上最早诞生的系统性心理治疗理论流派是哪一个?(C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1.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发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作为中介机制。

生理中介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大调节系统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愤怒、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都是通过影响上述三大调节系统的活动进而影响到内脏的功能,从而引发疾病。

这是那一种理论的观点?(A心理生理学)7.在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根据预定的目的,用感官或借助于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搜集资料的研究是指哪种研究方法?A4.被压抑的无意识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心身疾病的原因。

这种对疾病原因的解释,是哪种心理动力理论的观点?(E亚历山大的“身心疾病的特殊冲突理论”)4.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代表着理性和审慎的现实化的本能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中的哪一个组成部分?B 11.电影《刮痧》讲述了在美国一个华人家庭中,祖父采用中国传统医术刮痧给孙子治病,刮痧留下的刮痕被孙子的老师发现,却误认为孙子在家中受到了虐待,并以虐童的罪名将祖父告上法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