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器原理分析及应用实例

合集下载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计数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计算和记录输入信号的次数或频率。

它可以按照规定的步进值递增或递减,并在达到设定值时反馈相应的信号。

计数器通常由触发器和逻辑门构成。

触发器是存储数据的元件,可以保持两个稳定状态:高电平(1)和低电平(0)。

逻辑门是处理输入信号的逻辑电路元件,常见的有与门、或门和非门。

当输入信号触发计数器时,触发器开始计数。

计数器根据设定的步进值,递增或递减触发器中的数值。

当触发器中的数值达到设定值时,计数器将反馈一个信号,通常是一个电平变化或触发另一个逻辑电路的操作。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将计数器的触发器清零,确保初始状态为零。

2. 输入信号检测:当输入信号到达计数器时,触发器开始接收并处理信号。

3. 计数操作:根据输入信号的特性,计数器递增或递减触发器中的数值。

4. 达到设定值:计数器持续计算触发器中的数值,直到达到设定的值。

5. 反馈信号:当触发器中的数值与设定值相等时,计数器将反馈一个信号,通常用于触发其他操作。

计数器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计时器、频率测量、物料计数等。

通过调整计数器的步进值和设定值,可以实现不同的计数需求。

计数器及其译码显示电路设计

计数器及其译码显示电路设计

计数器及其译码显示电路设计一、引言计数器及其译码显示电路是数字电路中常见的模块,广泛应用于计数、测量、定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计数器及其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计数器的基本原理计数器是一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步长进行累加或累减操作的电路。

常见的计数器有二进制计数器和十进制计数器两种。

1.二进制计数器二进制计数器是指能够在二进制数字系统中进行累加或累减操作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触发器来实现数据存储和状态转移,以达到累加或累减的目的。

常见的二进制计数器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两种。

同步计数器是指所有触发器都在同一个时钟脉冲下进行状态转移,因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

异步计数器则是指每个触发器都有自己独立的时钟输入,因此具有较高的速度和灵活性。

2.十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是指能够在十进制数字系统中进行累加或累减操作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二进制计数器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十进制数字系统中的数字,以达到实现十进制计数的目的。

常见的十进制计数器有BCD计数器和二进制-BCD码转换器两种。

三、译码显示电路的基本原理译码显示电路是一种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对应的字符或图形信号进行显示的电路。

常见的译码显示电路有BCD-7段译码器和BCD-10段译码器两种。

1.BCD-7段译码器BCD-7段译码器是指能够将4位二进制代码转换为对应的7段LED数字管显示信号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查表法将4位二进制代码映射到对应的7段LED数字管上,以实现数字信号到字符信号的转换。

2.BCD-10段译码器BCD-10段译码器是指能够将4位二进制代码转换为对应的10个LED 灯管显示信号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与BCD-7段译码器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需要额外添加3个LED灯管用于表示“.”、“-”和“+”等符号。

四、计数器及其译码显示电路设计实例下面以一个4位同步二进制计数器及其对应的BCD-7段译码器为例,介绍其设计过程。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计数器是一种能够记录和计算输入信号的电子设备。

它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将对应的数字进行递增或递减,实现计数的功能。

计数器一般由触发器、逻辑门和反馈电路组成。

触发器是计数器的核心元件,它能够存储一个或多个比特的二进制数字。

逻辑门用于控制触发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触发器的状态转换条件。

反馈电路会使计数器在达到特定条件时回到初始状态,实现循环计数。

计数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输入信号的上升或下降沿,在触发器之间传递和转换数据。

当输入信号的状态发生变化时,逻辑门会判断当前触发器的输出值,并根据预设的逻辑条件确定是否进行状态转换。

如果触发器满足条件,它会更新自身的状态,并将数据传递给下一个触发器,以实现数字的递增或递减。

计数器可以分为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两种。

同步计数器的各个触发器是同时更新状态的,而异步计数器的触发器是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状态更新的。

同步计数器具有高速度和较简单的设计,适用于信号变化频率较高的场景,而异步计数器适用于复杂计数场景,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计数序列。

除了基本的计数功能,计数器还可以实现其他扩展功能,如预设初始值、计数方向控制、并行加载数据等。

计数器广泛应用
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如时钟电路、频率计数器、电子游戏、计时器等。

计数器计算原理

计数器计算原理

计数器计算原理
计数器是一种用于计算和存储输入脉冲信号数量的电子器件。

它通常由触发器和逻辑电路组成,以便能够进行二进制计数。

计数器的原理基于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触发器是一种时序电路,可以存储和传递数据。

常见的触发器有D触发器、JK触发器
和T触发器。

触发器的输出可以反馈到输入,形成闭环,实
现存储和传递数据的功能。

计数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当输入脉冲信号到达计数器时,触发器的状态会按照逻辑电路的设计进行改变。

每当触发器状态发生改变时,计数器的值就会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

例如,一个
4位二进制计数器可以计数从0到15的十进制数字。

计数器可以通过逻辑电路的设计实现不同的计数模式。

常见的计数模式有正向计数、逆向计数、同步计数和异步计数等。

在正向计数模式下,计数器的值按照递增顺序依次增加;在逆向计数模式下,计数器的值按照递减顺序依次减少。

同步计数指的是计数器在接收到外部触发信号时才进行计数,而异步计数则是指计数器可以随时接收到触发信号进行计数。

总之,计数器通过触发器和逻辑电路的协同工作,能够实现对输入脉冲信号数量的计数和存储。

它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的原理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逻辑部件,是时序逻辑电路中最重要的逻辑部件之一。

计数器除用于对输入脉冲的个数进行计数外,还可以用于分频、定时、产生节拍脉冲等。

计数器按计数脉冲的作用方式分类,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按功能分类,有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和既具有加法又有减法的可逆计数器;按计数进制的不同,又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

一、计数器的工作原理1、二进制计数器(1)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图1所示为用JK触发器组成的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逻辑图。

图中4个触发器F0~F3均处于计数工作状态。

计数脉冲从最低位触发器F0的CP端输入,每输入一个计数脉冲,F0的状态改变一次。

低位触发器的Q端与高位触发器的CP端相连。

每当低位触发器的状态由1变0时,即输出一负跳变脉冲时,高位触发器翻转。

各触发器置0端R D并联,作为清0端,清0后,使触发器初态为0000。

当第一个计数脉冲输入后,脉冲后沿使F0的Q0由0变1,F1、F2、F3均保持0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01;当图1 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第二个计数脉冲输入后,Q0由1变为0,但Q0的这个负跳变加至F1的CP端,使Q1由0变为1,而此时F3、F2仍保持0状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10。

依此类推,对于F0来说,每来一个计数脉冲后沿,Q0的状态就改变,而对于F1、F2、F3来说,则要看前一位输出端Q是否从1跳到0,即后沿到来时,其输出端的状态才改变,否则Q1、Q2、Q3端的状态同前一个状态一样。

这样在第15个计数脉冲输入后,计数器的状态为1111,第16个计数脉冲输入,计数器恢复为0000。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有24=16种状态,每经过十六个计数脉冲,计数器的状态就循环一次。

通常把计数器的状态数称之为计数器的进制数(或称计数器的模),因此,4位二进制计数器也可称之为1位十六进制(模16)计数器。

表1所示为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状态表。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的原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计数器的原理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逻辑部件,是时序逻辑电路中最重要的逻辑部件之一。

计数器除用于对输入脉冲的个数进行计数外,还可以用于分频、定时、产生节拍脉冲等。

计数器按计数脉冲的作用方式分类,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按功能分类,有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和既具有加法又有减法的可逆计数器;按计数进制的不同,又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

一、计数器的工作原理1、二进制计数器(1)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图1所示为用JK触发器组成的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逻辑图。

图中4个触发器F0~F3均处于计数工作状态。

计数脉冲从最低位触发器F0的CP端输入,每输入一个计数脉冲,F0的状态改变一次。

低位触发器的Q端与高位触发器的CP端相连。

每当低位触发器的状态由1变0时,即输出一负跳变脉冲时,高位触发器翻转。

各触发器置0端R D并联,作为清0端,清0后,使触发器初态为0000。

当第一个计数脉冲输入后,脉冲后沿使F0的Q0由0变1,F1、F2、F3均保持0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01;当图1 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第二个计数脉冲输入后,Q0由1变为0,但Q0的这个负跳变加至F1的CP端,使Q1由0变为1,而此时F3、F2仍保持0状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10。

依此类推,对于F0来说,每来一个计数脉冲后沿,Q0的状态就改变,而对于F1、F2、F3来说,则要看前一位输出端Q是否从1跳到0,即后沿到来时,其输出端的状态才改变,否则Q1、Q2、Q3端的状态同前一个状态一样。

这样在第15个计数脉冲输入后,计数器的状态为1111,第16个计数脉冲输入,计数器恢复为0000。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有24=16种状态,每经过十六个计数脉冲,计数器的状态就循环一次。

通常把计数器的状态数称之为计数器的进制数(或称计数器的模),因此,4位二进制计数器也可称之为1位十六进制(模16)计数器。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的原理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常用的一种逻辑电路,它能够实现对输入脉冲信号进行计数的功能。

在数字系统中,计数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计数场合,如时钟电路、频率计数器、分频器等。

本文将介绍计数器的原理及其工作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

计数器是一种特殊的触发器电路,它能够对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并输出相应的计数结果。

计数器通常由多个触发器级联组成,每个触发器都能够将输入的脉冲信号转换为相应的逻辑电平输出,从而实现计数功能。

在计数器中,每个触发器都对应着一个二进制位,通过多个触发器的组合,就能够实现对输入信号的二进制计数。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当输入脉冲信号到达计数器时,触发器将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状态进行触发,并输出相应的逻辑电平。

在计数器中,每个触发器的输出都会作为下一个触发器的输入,这样就形成了级联的触发器结构。

当最低位触发器的输出由低变高时,就会触发下一个触发器进行计数,依次类推,直到最高位触发器的输出由低变高,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计数过程。

在计数器中,通过控制触发器的级联结构,就能够实现不同的计数范围,如2位计数、3位计数、4位计数等。

此外,计数器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计数方向的控制。

在一般的计数器中,计数方向通常是向上计数,即从0开始逐次增加。

但是,有时也需要实现向下计数的功能,即从最大值逐次减少。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可以在计数器中加入一个控制信号,用来控制触发器的触发方式,从而实现向下计数的功能。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计数器的稳定性和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计数器的稳定性和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稳定性指的是计数器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如抗干扰能力、抗干扰能力等。

而精度则指的是计数器的计数准确度,即输出的计数结果与实际输入信号的计数值之间的偏差程度。

为了保证计数器的稳定性和精度,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种参数,如触发器的响应速度、触发阈值等,同时也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对计数器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的原理为0000。

当第一个计数脉冲输入后,脉冲后沿使F0的Q0由0变1,F1、F2、F3均保持0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01;当图1 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第二个计数脉冲输入后,Q0由1变为0,但Q0的这个负跳变加至F1的CP端,使Q1由0变为1,而此时F3、F2仍保持0状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10。

依此类推,对于F0来说,每来一个计数脉冲后沿,Q0的状态就改变,而对于F1、F2、F3来说,则要看前一位输出端Q是否从1跳到0,即后沿到来时,其输出端的状态才改变,否则Q1、Q2、Q3端的状态同前一个状态一样。

这样在第15个计数脉冲输入后,计数器的状态为1111,第16个计数脉冲输入,计数器恢复为0000。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有24=16种状态,每经过十六个计数脉冲,计数器的状态就循环一次。

通常把计数器的状态数称之为计数器的进制数(或称计数器的模),因此,4位二进制计数器也可称之为1位十六进制(模16)计数器。

表1所示为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状态表。

计数脉冲和各触发器输出端的波形如图2所示。

图2直观地反映出最低位触发器Q0在CP 脉冲后沿触发,而各高位触发器又是在相邻低位触发器输出波形的后沿触发。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每经过一级触发器,脉冲波形的周期就增加1倍,即频率降低一半,则从Q0引出的脉冲对计数脉冲为两(21)分频,从Q1引出的脉冲对计数脉冲为四(22)分频,依此类推,从n位触发器输出端Q n引出的脉冲对计数脉冲为2n分频,因此,计数器可以用于分频电路。

对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特点归纳如下:1)计数器由若干个计数型触发器所组成,各触发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取决于触发器的类型。

如由脉冲下降沿触发的触发器组成,则进位信号从Q端引出,如用脉冲上升沿触发的触发器构成计数器,则进位信号从Q端引出。

2)n个触发器具有2n个状态,其计数容量(即能记住的最大二进制数)为2n-1。

表1 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状态表3)图1所示的二进制计数器的CP脉冲只加到最低位触发器,其他各位触发器则由相邻低位触发器的进位脉冲来触发,因此其状态的变换有先有后,是异步的,其计数的速度难以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数器原理分析及应用实例除了计数功能外,计数器产品还有一些附加功能,如异步复位、预置数(注意,有同步预置数和异步预置数两种。

前者受时钟脉冲控制,后者不受时钟脉冲控制)、保持(注意,有保持进位和不保持进位两种)。

虽然计数器产品一般只有二进制和十进制两种,有了这些附加功能,我们就可以方便地用我们可以得到的计数器来构成任意进制的计数器。

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

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分别用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0构成一个六进制计数器和一个一百进制计数器。

因为六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六个,而十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十个,所以用十进制计数器构成六进制计数器时,我们只需保留十进制计数器的六个状态即可。

74LS160的十个有效状态是BCD编码的,即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图5-1]。

图5-1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呢?理论上,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都行。

然而,为了使电路最简单,保留哪六个状态还是有一点讲究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保留0000和1001两个状态。

因为74LS160从1001变化到0000时,将在进位输出端产生一个进位脉冲,所以我们保留了0000和1001这两个状态后,我们就可以利用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作为六进制计数器的进位输出端了。

于是,六进制计数器的状态循环可以是0000、0001、0010、0011、0100和1001,也可以是0000、0101、0110、0111、1000和1001。

我们不妨采用0000、0001、0010、0011、0100和1001这六个状态。

如何让74LS160从0100状态跳到1001状态呢?我们用一个混合逻辑与非门构成一个译码器[图5.3.37b],当74LS160的状态为0100时,与非门输出低电平,这个低电平使74LS160工作在预置数状态,当下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由于等于1001,74LS160就会预置成1001,从而我们实现了状态跳跃。

图5.3.37b用置数法将74160接成六进制计数器(置入1001)比这个方案稍微繁琐一点的是利用74LS160的异步复位端。

下面这个电路中[图5.3.34],也有一个由混合逻辑与非门构成的译码器。

图5.3.34用置零法将74LS160接成六进制计数器不过,这个译码器当输入为0110时才输出低电平,使74LS160异步复位,进入0000这个状态。

从0000状态开始,随着时钟脉冲的不断到来,74LS160依次变为0001、0010、0011、0100、0101、和0110状态[图5-2]。

可能有人说:“不对!这个电路总共有七个状态,应该是七进制计数器呀!”我们说,这个电路虽然要经历七个状态,但是只需六个脉冲就完成一个计数循环,因此它仍是六进制计数器。

图5-2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假设74LS160的初始状态为0000,第一个时钟脉冲到达后,它的状态变为0001,第二个时钟脉冲到达后,它的状态变为0010,……,第五个时钟脉冲到达后,它的状态变为0101,第六个时钟脉冲到达后,它的状态变为0110。

当74LS160处于0110这个状态时,译码器输出低电平,使74LS160异步复位,进入0000这个状态。

这段话里,“异步复位”是一个关键词。

与同步复位不同,异步复位不受时钟脉冲的控制。

于是,译码器的输出刚变成低电平,74LS160的状态就变成了0000。

理想情况下,74LS160在第六个时钟周期内首先在0110状态停留片刻,然后就稳定地停留在0000状态。

我们知道,计数器的工作对象是时钟脉冲。

计数,就是计时钟脉冲的个数。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74LS160从0000状态出发,经过六个(而不是七个)时钟周期又回到了0000状态,也就是说,每六个(而不是七个)时钟脉冲就使74LS160的状态循环一次。

因此,这个电路是一个六进制计数器。

计数循环中包括0000、0001、0010、0011、0100和0101这六个稳定状态。

可能有人说:“唔,听你这么一解释,我也觉得它是六进制计数器。

不过,把七个状态算成六个总是有点儿别扭。

唉,只要它能工作,我就不计较它是经历六个状态还是七个状态了。

”我说:“对,我也这样想。

然而,事与愿违呀!不改进的话,这个电路还真不能工作。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计数器的状态是触发器记忆的。

74LS160有四个触发器,分别记忆。

这四个触发器的工作速度是有差异的。

在74LS160从0110变成0000的过程中,和的状态不变,和的状态要从1变成0。

我们假设比快,那么刚刚从1变0时,仍然处于1状态。

这时,译码器的输出就不是低电平了,74LS160的异步复位信号就消失了。

在异步复位信号持续时间过短的情况下,将保持1状态不变。

于是74LS160将停留在0010状态,而不是我们期望的0000状态。

显然,这是一种竞争冒险现象,因为74LS160是否能够从0110变成0000取决于和的竞争结果。

怎样使异步复位信号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呢?我们来看看这个电路[图5.3.36]。

图5.3.36图5.3.34电路的改进两个与非门构成了RS锁存器,以它的端输出的低电平作为74LS160的异步复位信号。

若74LS160从0000状态开始计数,则第六个时钟脉冲上升沿到达时进入0110状态,使RS锁存器置位,端输出低电平。

74LS160在0110状态作短暂停留后,迅速转入其它状态,如0010或0100,译码器输出的负脉冲消失。

如果我们把这个窄脉冲直接作为74LS160的异步复位信号,计数器不一定能够可靠地工作。

如果我们把这个窄脉冲作为RS锁存器的置位信号,把时钟脉冲作为RS锁存器的复位信号,再将RS锁存器的作为74LS160的异步复位信号,计数器一定能够可靠地工作,因为输出的负脉冲的宽度与时钟脉冲高电平的持续时间相等。

第二个例子要求我们构成一百进制计数器,也就是说,计数器的状态为0010到9910。

因为100等于10乘以10,所以我们可以用两个74LS160构成一个一百进制计数器,其中一个计数器的状态表示个位数,另一个计数器的状态表示十位数,后者在前者的进位信号控制下计数。

我们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称为并行进位方式[图5.3.39]。

图5.3.39例5.3.3电路的并行进位方式这种方案的特点是两个74LS160的CP端都接到时钟脉冲上。

不过,第一个74LS160始终工作在计数方式,每一个时钟脉冲都使其状态发生变化;第一个74LS160只有在第一个74LS160进位输出为高电平是才工作在计数方式,每十个时钟脉冲才使其状态发生变化。

若计数器从0010状态开始计数,则第九个时钟脉冲到达后,第一个74LS160的状态变为910且进位输出变为高电平,使第二个74LS160进入计数方式。

因为第二个74LS160进入计数方式的时间比第九个时钟脉冲到达的时间晚,就是说,第九个时钟脉冲到达时第二个74LS160尚未进入计数方式,所以,第九个时钟脉冲并不能使第二个74LS160的状态发生变化,其状态仍为010。

于是,计数器的状态为0910。

第十个时钟脉冲到达后,第一个74LS160的状态变为010且进位输出变为低电平,使第二个74LS160退出计数方式。

因为第二个74LS160退出计数方式的时间比第十个时钟脉冲到达的时间晚,就是说,第十个时钟脉冲到达时第二个74LS160尚未退出计数方式,所以,第十个时钟脉冲使第二个74LS160的状态发生变化,其状态变为110。

于是,计数器的状态为1010。

第二种方案称为串行进位方式,这种方案的特点是,两个74LS160都始终工作在计数方式。

不过,第一个74LS160的CP端接到时钟脉冲上,每一个时钟脉冲都使其状态发生变化;第一个74LS160的CP端接到第一个74LS160进位输出上,每十个时钟脉冲才使其状态发生变化。

经常有学生问:“为什么在第一个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和第二个74LS160的时钟脉冲输入端之间要加上一个非门呢?”这里面有点儿奥妙。

若计数器从0010状态开始计数,则第九个时钟脉冲到达后,第一个74LS160的状态变为910且进位输出变为高电平。

如果没有这个非门,第一个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的电平变化将使第二个74LS160的状态发生变化,其状态变为110。

于是计数器的状态就从0810变成1910,而不是我们所希望的0910。

有了这个非门,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第一个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的脉冲上升沿被非门转换成下降沿,所以第一个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的电平变化并不能使第二个74LS160的状态发生变化,其状态仍为010。

于是计数器的状态就从0810变成我们所希望的0910。

第十个时钟脉冲到达后,第一个74LS160的状态变为010且进位输出变为低电平。

因为第一个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的脉冲下降沿被非门转换成上升沿,所以第一个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的电平变化使第二个74LS160的状态发生变化,其状态变为110。

于是计数器的状态又从0910变成1010。

我们再举一个用74LS160构成二十九进制计数器的例子。

因为29是一个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表达为两个整数的乘积,所以我们要把工作分解成两个步骤。

第一步,我们用两个十进制计数器构成一个一百进制计数器;第二步,我们用这个一百进制计数器构成二十九进制计数器。

第一步可以采用并行进位方式或串行进位方式实现;第二步可以用置位法或复位法实现。

因为这里要对两个74LS160同时置位或复位,所以也称为整体置位法或整体复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