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课题目标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三、课题背景分析课题背景通过生产中的实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

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列举更多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从中体会培养物纯净对于微生物培养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培养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阻止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建议(一)培养基知识要点:1.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3.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成分都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教学建议:教师在介绍液体和固体培养基时,宜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讲解,以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一个培养基配方的实例。

教师可以采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分析,认识培养基的基本组成成分,并结合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知识,让学生从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这一角度理解培养基中为什么都需要具备这些基本成分。

(二)无菌技术知识要点:1.无菌技术的含义;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意识到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每时每刻每处都存在着微生物,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将某种微生物引入到培养物中,然后再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无论是随后将要学到的倒平板、平板划线操作,还是平板稀释涂布法,其操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无菌”,即防止杂菌污染。

只有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教材中提供了阅读材料“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些常用方法,并回答旁栏中的两道思考题,根据回答的情况,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上述内容。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1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教学设计_教案_3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1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 教学重点/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 ,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 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 ,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 ,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2: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2: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材分析“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其基本操作技术是生物科学、医学等领域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术。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选修1的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第1个课题,旨在为学生实践其他的生物技术实验做好铺垫,又由于本节内容位于传统的发酵技术之后,所以它是在传统的生物实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为微生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可用“承前启后”这个词语来概括本课题的地位。

教学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教学过程导入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微生物培养关键是:1.提供营养和条件,2.防止污染。

一、培养基1、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2、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3、微生物生长条件: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特殊营养物质: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二、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无菌操作包括:(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1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教学设计_教案_2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1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2. 教学重点/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一.培养基:思考:微生物“吃”什么?碳源、氮源、水、无机盐1.基本成分:自养微生物CO2、CO32-、HCO3-无机碳源:⑴碳源有机碳源:牛肉膏、蛋白胨等异养微生物NH4+、NO3-(为硝化细菌提供N源和能源)⑵氮源有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尿素等注:含CHON的有机物是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一.培养基:碳源、氮源、水、无机盐1.基本成分:维生素、碱基等(生长因子)2.特殊营养:(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中含有)3.pH、氧气的需求:4.种类:物理性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化学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5. 配制原则⑴目的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选择原料自养型:不加碳型(CO2碳源)异养型:⑵营养全面、浓度适宜、比例恰当加入缓冲剂⑶适宜的pH值:细菌偏碱,真菌偏酸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二.无菌技术:1.消毒与灭菌: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孢子);较为温和理化方法,杀死部分有害菌体(不包括芽孢、孢子)思考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2.无菌范围:操作者的手、衣着消毒实验用具灭菌实验操作过程酒精灯旁操作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㈡纯化大肠杆菌:1.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⑴平板划线法:划3个平板(重复实验)1个不划线(空白对照)⑵稀释涂布平板法课题成果评价(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根底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根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确实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比照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三、【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别离、鉴别等根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根底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C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 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答复以下问题:1.4 获得纯洁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5 无菌技术包括:〔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3〕为防止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4〕防止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1.6 比拟消毒和灭菌〔填表〕〕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煮沸〔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那么使用巴氏消毒法〔作简要介绍〕;〔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程标准】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基础知识】1.培养基是指-------------------------------------------------------------------------------。

据物理性质将其分为---------------------和----------------------、-----------------------。

据用途分为------------和----------------------。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括------------、------------、------------、------------、------------。

3.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条件。

4.自养型微生物常用的碳源是------------、------------,氮源是------------、------------。

异养型微生物常用的碳源是------------、------------,氮源是------------、------------。

5.消毒是指---------------------------------------------------------------------------------。

灭菌是指------------------------------------------------------。

6.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高中生物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1.明确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及注意事项;2.说出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步骤和方法;3.熟练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4.体会无菌操作技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质疑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5.通过引课的介绍和课堂小结,体悟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能带来“美”的视觉享受,感悟大千世界的神奇多彩。

二、教学重点: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培养的操作。

三、教学难点:培养基的制备和微生物的分离。

四、教学过程【导入】我们今天呢,从屏幕上的这朵玫瑰花说起,你知道这是什么作品吗生:微生物这样的一个微生物作品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制作出来的,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导入视频刚刚看到蝶恋花的时候听到同学们哇的感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好看,嗯,我也觉得它好看,那这样一个好看的作品准确来说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把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上得到的,要想把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上,我们第一步就是要制备培养基,我们这节课就以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为例进行学习,可分成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新授课】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包括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1.计算依据什么呢?依据配方进行计算2.称量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牛肉膏比较粘稠要用称量纸,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容易吸潮所以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加盖。

3.溶化如何操作?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1.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2.由于加入了凝固剂琼脂,所以要边加热边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培养基、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什么设备灭菌呢?培养基-高压灭菌锅,玻璃器皿一般干热灭菌箱,注意温度和时间。

5.倒平板如何操作呢?通过我们的预习也大致清楚了,接下来,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倒平板的操作过程,50度左右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倒平板了。

首先,要对我自己进行消毒,酒精棉球擦手,点燃酒精灯,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拔棉塞,瓶口迅速通过火焰,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皿盖,熄灭酒精灯,冷凝大约5-10分钟,这是之前我倒好的平板,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皿盖在下,皿底在上,为什么?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将平板倒置,既可以放置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挥发。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 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第1个课题,既承接传统的发酵技术,又为学生实践其他的生物技术实验做好铺垫。

因此,可用“承前启后”这个词语来概括本课题的地位。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培养基的制备
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
(2)能力目标:尝试培养基的制备
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实验操作领悟实验原理,交流实验体会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教学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复习
由于本节课为第二课时,用课前复习来代替导课环节。

形式:小组间互相提问
内容:(1)培养基的类型、用途及成分(2)无菌技术
教学意图:在加强掌握第一课时知识以外,为本节课培养基的制备,以及一些具体的无菌技术操作作基础。

小组间相互提问的形式比较新颖,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
课堂气氛更加积极活跃。

2.新课讲授
(1)播放一段视频,学生观看并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2)纯化大肠杆菌(2)第一部分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①形式:小组活动探究1
由PPT给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配方,根据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配方,请各小组研究讨论该如何制备100ml的此培养基。

并派出代表作答,不完整的部分,其他小组补充。

内容:建立流程: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除倒平板外口述详细过程)
教师与学生利用PPT进一步详细学习,并引导学生自行总结每一步
的注意事项。

教学意图: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力量,通过讨论,锻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②形式:小组活动探究2
1.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倒平板操作过程,并选出代表上台边模拟,边讲解。

2.仔细观察代表同学的倒平板操作过程,你认为他的操作有哪些不恰当的地方。

内容:倒平板过程以及无菌操作
教学意图: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边动手,边动脑,更有利于记忆无菌操作的细节问题。

③形式:习题
内容:引入有关操作习题
教学意图:即时训练
(3)第二部分纯化大肠杆菌
①形式:自主阅读教材P18
内容:总结接种常用的方法,并能做到根据菌落图片辨别方法
教学意图:教材阅读,训练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形式:小组活动探究3
阅读教材,体会理解平板划线法的具体操作,组内讨论得出,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哪些?
内容:平板划线法的具体操作,包括在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意图: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

3.课堂小结
4.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可以跳出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收集列举更多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从中体会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

当时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和危害性,一定要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