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选择题1.货币供给(M;)大致等于A、公众持有的通货;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2.货币基数是指A、银行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银行活期存款;C、M;D、全部银行存款。
3.根据货币需求理论,不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是A、债券的预期收益;B、交易中货币的有用性;C、预期的通货涨率;D、股票的预期收益。
4.根据货币的交易需求,以下哪种情况将生产货币的需求?A、购买股票、债券的风险;B、通货膨胀的无法预期;C、个人从事非法交易的愿望;D、购买时的便利。
5.在鲍莫尔—托宾的货币需求模型中,哪种因素没有考虑?A、股票的收益;B、消费;C、利率;D、往返银行的成本。
6.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债券收益和A、收入;B、实际资产的收益;C、边际消费倾向;D、消费乘数。
7.下列哪一种假设不构成IS——LM模型的基础?A、有两种金融资产:货币和债券;B、所有债券有两种的利率;C、货币需求与产量正相关;D、货币供给与利率负相关。
8.什么情况下LM曲线向右移动?A、名义利率下降;B、总产量增加;C、货币需求增加;D、货币供给增加。
9.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乘数的重要性依赖于A、投资函数的斜率;B、实际利率;C、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D、消费函数的斜率。
10.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函数决定A、名义利率;B、实际利率;C、价格水平;D、消费水平。
11.在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 T=P T·T中,A、Vr和Pr都由中国银行决定;B、V r由中央银行决定,而Pr由公众决定;C、V r是常数,而Pr只是由交易数量决定;D、Vr是常数,而Pr由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交易数量共同决定。
12、在费雪方程式M·Vr=Pr·T中,T表示A、发生在经济生活中的所有交易量的值;B、GNP;C、一年中发生的交易数量;D、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12-3 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机制

03 商业银行业务如何创造存款货币
2)存款扩张倍数
⚫包含提现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存款乘数:
K= 1 R+C+E
式中,R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是提现率,E是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基本原理:存款乘数的大小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和超额准备金
率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三、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机制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为 6 400元。向客户丁贷出6 400元后,则B银行的
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②
资产
负债
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 8 000元
丙客户存款
贷款
6 400元
丁客户存款
8 000元 6 400元
三、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机制
03 商业银行业务如何创造存款货币
1)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
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②
资产
负债
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 10 000元
甲客户存款
贷款
8 000元
乙客户存款
10 000元 8 000元
三、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机制
03 商业银行业务如何创造存款货币
1)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
⚫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8 000元,而丙委托B银行收款后,A 银行、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 现金 ➢ 存款货币
三、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机制
01 如何理解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机制
2)一个基本模型:Ms=B×m Ms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 基本原理:货币供给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
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 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
二级银行体制下的双层次货币创造机制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 e ——超额准备金比例;
❖ r t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可编辑ppt
21
❖ 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
资产和负债
❖ ——再贷款以及再贴现的增减;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规模(准备
金)
❖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 财政收入增加时,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 入中央银行账户,货币供给收缩。
❖
可编辑ppt
19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再贴现及再贷款 政府债券 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合计
流通中的通货 商业银行准备金 国库存款
合计
可编辑ppt
20
❖ 基础货币 Mb =cD + rD+ e D+
❖
(r t ×t) D
❖ D——活期存款总额;
❖ c —— 提现率;
❖ r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1、 货币乘数:反映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 之间的倍数关系。
❖
m = M / Mb
❖
Mb = D( c+ r+ e + r t ×t)
❖
M1 = c D+ D
❖
=D(C+1)
可编辑ppt
26
狭义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
c+1
❖ m= ——————————
❖
c+ r+ e + r t ×t
可编辑ppt
❖
❖ 结论:货币供给是一个融内生性和 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
可编辑ppt
37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纲12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数的两个因素是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
通货——存款比率
答:C/D为通货——存款比率,即流通中的现金与存款总额。这一比率 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
准备——存款比率
答:R/D为准备——存款比率,即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 准备金的总和占全部存款的比重,也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 准备金率的和。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第一节 货币需求 1.识记:货币需求 答:货币需求是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民生产总值 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 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 答: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 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如1万美元、5万元人民币、8000英镑等,
论证和理论推断是解决不了的,需要进行系统的经验实证,但是越来越 多的经济学者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内外共生性;从总体上看,中央银行 对货币供给量具有相当的调控能力,也即是说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外生变 量,但这种外生性又不是绝对的,因为货币供给量还要受经济运行中的 其他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因而货币供给量又具有一定的内生性质。 2.领会:⑴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答: ⑵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答: 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 答: ⑷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答: ⑸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 答: ⑹中央银行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与意义 答: 3.应用:⑴存款派生乘数、货币乘数的计算 答: ⑵货币供给模型的应用 答: ⑶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与面临的问题 答:
通常以Md表示。
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
/d 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 PC。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至十四章总结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职能产出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和微观视角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这种视角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在分析市场供求、收入及财富指标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
当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是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这种视角从社会经济微观个体出发,分析各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持有的货币量。
把货币需求的分析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只是说明分析分角度和着力点有所不同,并不意味着可以厚此薄彼或相互替代。
在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时,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是因为宏观与微观的货币需求分析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裂的有机联系,宏观货币需求分析不能脱离微观货币需求,而微观货币需求分析中也包含了宏观因素的作用。
另一方面,因为货币需求既属于宏观领域,又涉及到微观范畴,单独从宏观或微观角度进行分析都有所缺憾。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通常以m d 表示。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 d /p c 。
货币需求理论发展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商品中价格总额要量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V PQ M =) 该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它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它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费雪交易方程式PT MV =从宏观视角研究货币需求的问题,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认为决定一定时期名义货币需求数量的因素主要是这一时期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同期的货币流通速度。
重庆工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金融学第十二章 货币供求及均衡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货币供求及均衡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记-1分)。
1.A2.A3.B4.B5.D6.B7.D8.C9.B10.D11.C12.A13.C14.C15.B16.B17.D18.D19.D20.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错选、多选、未选均记-1.5分。
)1.ABC2.BCD3.ABCD4.ABCD5.ABCD6.ABC7.CDE8.ABC9.ABCD10.ABCDE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根据所给资料和要求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解:(1)存款乘数=1/(20%+3%+5%+0.65×10%)=2.90派生存款=50000万元×(2.90-1)=9500万元(2)货币乘数(M1层次)=(1+5%)/(20%+3%+5%+0.65×10%)=3.04狭义货币M1=2000×3.04=6080亿元2.解:货币必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量/货币流通速度=8000/5=1600亿元单位货币实际购买力=货币必要量/货币流通量=1600/2000=0.8四、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述要点并作相应的解释或说明。
1.答: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有:(1)宏观角度:全社会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商品的供求结构;一般物价水平;分配结构;货币流通速度;信用发达程度;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及密度、经济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状况等。
)(2)微观角度:收入状况;消费倾向;心理预期;消费偏好;市场价格水平;利率与金融资产收益率。
2.答:商业银行存款派生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是:(1)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比较和分析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比较和分析货币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经济衡量和交流的标准。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是货币经济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货币供给是指国家或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总量,而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和使用货币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比较和关系。
一、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国家或中央银行发布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产生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主要包括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
基础货币是指银行准备金、现金及其他、政府基础货币与处理中心基础货币等可以直接用于支付的钱。
广义货币是指由基础货币和银行信用产生的所有货币。
货币供给的水平对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
如果货币供给过剩,将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经济不稳定;如果货币供给不足,将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妨碍经济增长。
因此,货币供给是经济政策的重要领域。
二、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和使用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供给、收入水平、利率等因素。
货币需求可以分为交易需求和存储需求。
交易需求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与经济的实际交易有关。
存储需求是指人们持有货币来存储财富的需求,这一需求主要受到财富的影响。
货币需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经济蓬勃发展时,货币需求会随之增长;在经济不景气时,货币需求相应减少。
三、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如果货币供给不足,货币需求将有所上涨,并导致利率上升。
反之,如果货币供给过剩,货币需求将有所下降,从而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被称为货币供需平衡。
在大多数情况下,货币供需平衡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的。
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从而影响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的需求和发展阶段来制定货币政策,以实现货币供需平衡。
金融学货币需求和供给

反之,则越少。
金融学货币需求和供给
10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3?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l金融机构 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
先进的金融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往往能提高 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
M2:M1+准货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 有定期性质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外币存 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财政金库存款等。
★M4?——透支额?承诺额?期货?
金融学货币需求和供给
24
★可探讨:
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根据 前些年有资料分析,);,
金融学货币需求和供给
12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5?
◆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及
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素。
如:人口密集地区,货币需求量就大,人口的就业水 平提高,货币需求就会增加;
生产周期长的部门占整个产业部门的比重大,资金周 转慢,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大;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以货币形式保有资产 总量也就越多。在收入量既定时,收入的分配 结构不同,将影响持币者的消费与储蓄行为, 由此对交易和贮藏的货币需求发生一定影响。
金融学货币需求和供给
8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总结: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1?
◆价格:
与交易性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即商品供不 应求时,价格趋于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越于 下降。这种市场供求状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案例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基本原理: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K)。
其中,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之和;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间的倍数关系,指单位基础货币所生成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主要受流通中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
流通中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受公众行为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确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金融机构行为决定。
2003年12月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为5.23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货币乘数为4.23。
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公开市场证券买卖、对金融机构贷款、外汇占款、有价证券及投资等渠道。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是对金融机构贷款,近年来主要是外汇占款。
一般而言,在货币乘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应保持同向运动。
但在具体实践中,两者的运动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一是货币政策操作最终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有一段时间(时滞),如当中央银行观察到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时,采取发行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收回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增长速度放慢,但由于政策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货币供应量可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较高增长速度。
二是货币乘数出现变化。
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变动时,货币乘数会随之变化,同样数量的基础货币会派生出不同的货币供应量。
200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快速增长的情况,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在补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同时,为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将超额准备金率维持不变甚至提高,银行总存款准备金随之上升,基础货币总量有所增加。
但由于货币乘数随准备金率的上升而缩小,基础货币扩张能力减弱,货币供应量由此逐步得到控制。
思考题: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不一致时可能带来什么影响?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分析。
案例二:从货币供应过程看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我国中央银行是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向社会供应货币的。
基础货币,主要由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组成。
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功能,放大数倍(货币乘数)后形成货币供应量。
我国目前投放基础货币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或进行再贴现,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从市场上购买人民币和外汇资产(如国债、外汇等)。
当中央银行购入外汇资产时,每购入1美元(外汇储备每增加1美元),就相当于投放了8.28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
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国外净资产是中央银行的资产。
一般说来,中央银行资产增加的越多,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增加的就越多。
换句话说,中央银行的国外净资产的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增加。
思考题:一国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吗?为什么?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适当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