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与供给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 e ——超额准备金比例;
❖ r t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可编辑ppt
21
❖ 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
资产和负债
❖ ——再贷款以及再贴现的增减;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规模(准备
金)
❖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 财政收入增加时,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 入中央银行账户,货币供给收缩。
❖
可编辑ppt
19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再贴现及再贷款 政府债券 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合计
流通中的通货 商业银行准备金 国库存款
合计
可编辑ppt
20
❖ 基础货币 Mb =cD + rD+ e D+
❖
(r t ×t) D
❖ D——活期存款总额;
❖ c —— 提现率;
❖ r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1、 货币乘数:反映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 之间的倍数关系。
❖
m = M / Mb
❖
Mb = D( c+ r+ e + r t ×t)
❖
M1 = c D+ D
❖
=D(C+1)
可编辑ppt
26
狭义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
c+1
❖ m= ——————————
❖
c+ r+ e + r t ×t
可编辑ppt
❖
❖ 结论:货币供给是一个融内生性和 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
可编辑ppt
37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金融学课件10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机会成本变量
Md:名义货币需求。
P:价格指数
rm :货币收益率。
rb:债券收益率。
re:股票收益率。
1 dP P dt
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W: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的比率。
y:“恒久收入”,代表财富
u: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如偏好、与货币有关的制度变化等。
一、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货币视为 一种资 产,可构成财富
是否愿意持有货币是 取决于什么呢??
货币具有储藏 手段的职能
可替代资产的 预期收益率
现金余额说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主要观点:货币不仅具有交易媒介职能,还具有价值储藏职能; 认为人们的财富水平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影响货币需求。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上涨)
持有债券
货币需求 减少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上升 (债券价格下跌)
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 增多
货币需求函数
•M1:交易、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递增函 数 •M2: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 •L1和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一、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 财富总额及构成的变化 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总财富。 所谓恒久性收入,是指预期在未来年份中获得的平均收入,一般指预期在 较长时期中(3年以上)可以维持的稳定收入流量。因此,恒久性收入相 对稳定。 恒久性收入(Yp)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财富构成:财富可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与技术, 其大小与接受教育的程度紧密相关; 非人力财富是指物质性财富,如房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等各种财产。 用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即来自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 非人力财富占比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理解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

理解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货币供给与需求对于理解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货币政策机构向经济体内投放的流通货币数量;货币需求则是指经济体内对货币的需求总量。
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对于预测和解读金融市场的波动、制定货币政策以及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帮助。
一、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货币供给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货币政策机构的决策,如央行通过制定利率政策、购买国债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给的数量。
其次是金融体系内的资金流动情况,包括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存款收回等活动。
此外,也受到经济体内对外贸易活动的影响,如货币汇率的变动会改变国内货币的供给量。
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增加,将提高经济体内流通货币的数量和速度,促进金融市场的活跃。
反之,如果货币供给减少,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冷清和金融资源的紧缺。
二、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货币需求的大小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体内居民和企业对货币储备的需求,如支付货币、交易货币、储备货币等。
其次是由货币的机会成本、资产配置以及预期通胀等因素所决定的货币持有量。
此外,货币需求还受到金融创新、经济增长和政府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货币需求的变动同样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货币需求增加,将会促使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流通更加活跃,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反,如果货币需求减少,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活跃和金融资源的过剩。
三、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在经济学中,根据货币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的关系,形成了货币数量理论。
这个理论表明,供给过量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供给不足则会导致通货紧缩。
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过多,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而当货币供给小于需求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不足,可能导致物价下降、货币升值。
因此,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经济学原理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1、现金交易数量说
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美国经济 学家,计量经济学的先驱者之一。费雪曾就读于耶鲁大 学,酷爱数学。1890年任耶鲁大学数学讲师,1898年任 该校经济学教授。费雪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计量经 济学会会长,其主要著作有:《资本和收入的性质》 (1906年)、《货币的购买力》(1911年)、《利息理 论》(1930年)
Y
L1= k Y
(3)投机性货币需求:指人们为了能利用市场上可能 出现的获利机会而持有的货币。
投机的市场主要是有价证券市场
价格公式: P=R/r 其中,P是证券价格,R证券收益,r银行利率
提高利率,给证券市场带来利空;降低利率,给证券市场带来利好 公司收益变好。会带来股票价格的变化 CPI持续增长,人们预期政府会加息
初始存款 = $ 100.00
第一国民银行贷款 = $ 90.00
第二国民银行贷款 = $ 81.00
第三国民银行贷款 = $ 72.90
...
...
货币供给总量 = $1000.00
在这个例子中, 100美元的准备金 产生了1000美元
货币
36
总的货币供应量 M=H/R
5、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货币乘数等于1/R 在我们的例子中,R = 10%
0
货币总需求L = L1 + L2 = k Y - h r
r
L = kY - hr 0
L2
四、货币供给
1、什么是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或货币存量):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一定时期 内一国银行系统(包括中央银行在内)向经济中投入、创造、 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

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复杂性的领域,其中货币供给与需求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供给的来源货币供给是指供给金融市场的货币数量。
货币的主要来源包括中央银行的发行和商业银行的贷款。
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的总量,包括控制基准利率、银行准备金率等;商业银行则通过贷款活动向市场提供货币。
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如供给过剩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二、货币需求的形成货币需求是指市场参与者对货币的需求量。
货币需求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利率水平、信用状况等。
当经济繁荣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相对较高,因为他们有更多的交易和投资活动;而在经济衰退时,货币需求则相对较低。
此外,利率水平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高利率会降低人们对借贷和投资的需求,进而影响货币需求。
三、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的基础。
当货币供给与需求相等时,金融市场将保持稳定。
如果货币供给超过需求,将导致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甚至出现恶性通胀;相反,如果货币供给不足,将导致货币紧缩,经济活动受阻,甚至引发经济衰退。
因此,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金融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和维护的重点。
四、货币供给与需求对经济的影响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上的货币过剩将导致市场投资增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当货币供给不足时,市场将出现资金紧缺、投资减少和经济活动减缓的情况。
因此,及时调整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结论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是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货币供给的来源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而货币需求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第九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1.1.2货币需求的分类
主观货币需求和客观货币需求 ❖ 主观货币需求是一种主观欲望,具有无
限性,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 客观货币需求是各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约
束条件下应该占有和可以占有的货币量
1.1.2货币需求的分类
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各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 价格变动时的货币持有量,是用货币单位表示的货 币量。它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与物价水平成正比, 即物价水平上涨,名义货币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1.2.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 首先,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 凯恩斯认为,利率变动直接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在有效需求不足时,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 可以鼓励企业家投资,并通过乘数作用,增加有效 需求,使就业量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 其次,由于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 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所以货币需求是有限 的。但是,当利率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中央银 行通过发行货币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的意图就会 失败,即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倾向,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 人们的预期和心理偏好
1.2货币需求理论
1.2.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 即货币必要量公式,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的。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 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 格进入流通的;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多少金币 来实现它;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黄 金却留在流通中,可使其他的商品得以出售,因此,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 流通速度,即M=PQ/V。
加,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减慢,物价下跌,币值上升;
反之亦然。M=kPY,其中,M代表货币量,即现金余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综述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综述1. 引言货币是现代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换媒介,能够方便实现交换和储存财富。
货币市场的平衡对于经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市场平衡的两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进行综述,分析它们的决定因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2.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对货币的持有意愿和能力。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支出需求货币需求与个人和机构的消费支出有关。
人们需要货币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因此消费支出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2.2 财富效应人们通常把部分财富储存在货币形式,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或进行一些非计划的交易。
因此,个人和机构的财富水平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财富水平的增加会促使人们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2.3 利率利率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当利率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成本增加,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存入银行储蓄,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反之,当利率下降时,持有货币的成本减少,人们更可能持有货币,从而增加货币需求。
2.4 收入水平个人和机构的收入水平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收入水平的增加会增加个人和机构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3.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进行开放市场操作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的增减,从而实现对货币市场的调控。
3.2 政府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政策会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量和速度。
例如,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可能会增加货币供给。
3.3 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
商业银行通过向个人和机构提供贷款来创造货币。
当银行提供贷款时,就会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当银行回收贷款时,就会减少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8章-货币、货币供给和需求

(i)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过程
B CU D RE L M1
第一轮 100 20
80 8 757.5 5.8 51.8 72 10.4 41.4 4.1 37.3 51.8 7.5 29.8 3.0 26.8 37.3
第五轮
5.4 21.4 2.1 19.3 26.8
家强制使其所发行的货币得以在全国范围流通。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使政府掌握一种收入来源:铸币收入。
•作为银行的银行
(i)集中保管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ii)办理全国范围内商业银行间的资金清算。 (iii)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作为政府的银行
(i) 代理国库,即经办政府财政预算收支, 充当政府的出纳。 (ii)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政府金融事物,如国债
古典二分法
经济体系中存在许多用货币表示的变量, 如货币工资、名义利率等,被称为名义变 量。
在经济体系中,还有用实物单位来衡量的 变量,被称为实际变量。
这种队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区分称为古 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
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影响实际变量与名义 变量的因素不同。
经济中的产出取决于生产率和要素供给;实 际利率的调整使可贷资金市场的供求均衡; 实际工资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均衡。
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
(三)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指人们持有的准备用于购买债券、进行投 机活动的那部分货币。凯恩斯认为,投机 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L2/P= -hr,h>0 L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r表示市场
利率,h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流动性陷阱
r
O
图 13-17
利率下降时,投机动机的货币 需求增加,因此投机动机的货 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货币需求与供给本讲内容概要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本质第四节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定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部门(个人、企业)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M d 表示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没有剔除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货币需求,即直接以名义货币来表示的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后的货币需求,即用货币能够购买到的实际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数量论M d V=PY其中: V 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 表示价格水平Y 表示一定时期产出(GDP)意义:在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与价格水平等比例变化。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有三种动机交易性动机:与收入成正比预防性动机:与收入成正比投机性动机:与利息成反比M d /P=L1(Y)+L2(r)(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认为,决定货币需求的是一个人的永久收入而非当期收入。
除此以外,债券和股票收益率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三、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1)收入(2)利率(3)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四、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认为,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M)取决于三个因素:待销售的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水平(P);货币流通速度(V),用公式表示为M=PQ/V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不仅表达了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货币需要量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1)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即商品价格总额越大,所需的货币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2)当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即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就越多。
例: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A.恒常收入的影响B.资本的影响C.利率的主导作用D.汇率的主导作用答案:A例: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是()。
A.基础货币B.超额储备C.利率D.货币供应量答案:C例:凯思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受未来()的影响。
A.利率不确定性B.收入不稳定性C.证券行市不稳定D.国家政策答案:A第二节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的定义1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和创造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点上由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等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货币存量总额。
2 货币供给量有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
名义货币供给量是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而实际货币供给量则是一定时点上剔除了物价因素影响后的货币存量。
二、货币层次1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总量指标M0=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广义)=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2 简化版记忆M0= 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 M0+活期存款M2(广义)= M1+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三、货币创造过程1“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 客户A将100元存到了工商银行,假定存款准备金率10%,工商银行给客户B贷款90元,客户B要把这90元存入了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交足了存款准备金后,又将81元贷款给了客户C。
如此不断继续会创造多少新的存款?3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指客户最初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
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存款准备金率-原始存款四、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
“货币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上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五、货币市场均衡即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我们在现实经济中看到M1,M2数据都是货币市场均衡的结果。
在理论假设不满足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并不能任意控制货币数量。
例:国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
A.银行活期存款B.银行定期存款C.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D.银行储蓄存款答案:A例:根据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属于M2而不属于M1的有()A.银行活期存款B.银行定期存款C.流通中的现金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E.股票答案:BD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求的影响是()。
A.增加货币需求B.减少货币需求C.增加货币供给D.减少货币供给答案:D第三节货币的本质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1 简单的价值形式2 扩大的价值形式3 一般价值形式4 货币形式二、货币的本质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但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三、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这是货币首要的基本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这就像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也有长度一样。
2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买卖之间充当了交易的媒介。
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中,可以克服物物交换在买卖时间和空间上要求的一致性和双方互需对方产品的局限性,使交换的效率提高了。
3 储藏手段储藏手段是指货币暂时离开流通领域被人们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储存起来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被储存,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它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在任何时候与任何商品和劳务相交换,储藏货币就是储藏价值。
当货币被人们储藏起来时,货币就起着储藏手段的作用。
4 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有清偿债务,支付税金、租金、工资等职能。
这个职能产生于商品赊购赊销的交易方式中,是补充商品交换的一个环节。
当商品交换不能在同一时间、地点、层次进行时,就很难解决债务问题。
以货币作为标准,就可以签定契约、记下账目、延期支付。
5 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四、货币制度的演变1 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的名义价值和所含银的价值相等,属于足值货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具体有三种形式,即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形式。
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金币的名义价值和所含黄金的价值相等,属于足值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辅币和银行券可以与金币自由兑换。
(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指国内市场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流通代表一定数量黄金的银行券,黄金集中由政府储存,银行券只能有限制地兑换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指国内市场没有金币的铸造与流通,流通的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用外汇在外汇基金保管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3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纸币制度)1929—1933年,发生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使金本位制破产,各国先后实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而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例: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属于()。
A.自发的浮动汇率制度B.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C.人为的浮动汇率制度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答案:B例: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规律可表示为()。
A. Md=L1(Y)+L2(i)B. PT/V= MdC. Md=f(Yp,W;rm,rb,re,1/p.dp/dt;u)PD. Md=kPY答案:B第四节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目标1、稳定物价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平衡国际收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A.保持国家外汇储备的适度增长B.保持国内生产总值以较快的速度增长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D.保证充分就业答案:C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1.利率2. 货币供应量3. 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4、通货膨胀率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定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例:我国中央银行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A.货币供应量B.控制通货膨胀C.信贷规模D.充分就业答案:A三、货币政策的工具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消费者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投机。
例:某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居民提供汽车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是40%,最长还款期限是5年,这种规定属于()。
A.消费者信用控制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C.间接信用指导D.直接信用控制答案:A3.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其手段: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4.间接信用指导间接信用指导即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其中: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商业银行提出信贷增减建议。
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影响力往往较大。
例:法定存款准备金应该等于()。
A.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B.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总额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原始存款总额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