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
心内科常见危急值及处理

心内科常见检验项目危机值及处理一、血清钾:参考值3.5~5.5mmol/L 危急值:≤3.0mmol/L或者≥6.0mmol/L高钾血症【原因】:常见于口服或静脉输入钾过高过快、急性肾衰竭少尿期、输入大量库存血等。
【临产表现】: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四肢麻木、疲劳、肌肉酸痛、呼吸抑制等症状。
高钾心肌受到抑制,心肌张力降低,心音减弱,传导阻滞,严重心脏鄹停,继发性酸中毒。
心电图特点:T波高尖,Q-T间期延长,P-R间期延长。
【紧急处理】:1、确认血标本采集是否正确有无溶血。
2、遵医嘱转钾排钾:停(减)经口、静脉的含K饮食和药物;静脉滴入高渗糖及胰岛素溶液,常用5~10%GS250ml+胰岛素4~7U+50%GS20ml;停服保K利尿剂和ACEI(ARB)。
3、必要时透析。
4、复查血钾。
5、心电监护,重点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原发病情变化、尿量。
低钾血症【原因】:长期低钾饮食、禁食、腹泻、呕吐、长期利尿、肾衰竭少尿期等【临产表现】:腹泻、腹胀乏力,心律紊乱引起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室颤等表现,心电图特点:ST段下降,T波低平,Q-T间期延长,出现U波。
【紧急处理】:1、了解进食情况,有无应用胰岛素、氨基酸、利尿剂找出原发病因。
2、立即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钾。
常用口服补达秀,钾溶液(口服钾溶液对胃肠道刺激大可以加果汁或适当温水稀释口服),静脉补钾注意不宜过浓(≤0.3%)不宜过快,见尿补钾。
3、嘱患者进食香蕉、菠菜、橙汁、海带、紫菜等富含钾的食物。
4、复查血钾。
5、心电监护,重点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原发病情变化、尿量。
二、血清钠:参考值130-150mmol/L 危急值<115mmol/L或>155mmol/L高钠血症【临产表现】:口渴,乏力,尿少,唇舌干燥,皮肤弹性下降眼窝下陷,严重者烦躁幻觉谵妄甚至昏迷。
【紧急处理】:遵医嘱限制钠盐摄入,补充水分。
可以吃香蕉等含钾食物促钠排出。
低钠血症:【临产表现】:恶心呕吐,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起立时容易昏倒,严重神志淡漠及肌肉痉挛,腱反射减弱和昏迷。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危急值数值(3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危急值数值(一)“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及制订“危急值”界限值,并每年对“危急值”项目进行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项目,以逐步建立起适合于我院病人群体和临床工作的“危急值”项目表。
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应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同意后检验检查科室修改,检验检查科室将申请保留。
应重点关注来自急诊重症医学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等危重病人较集中科室的标本与检查。
(三)“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危急值”登记本,对“危急值”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四)各医技科室人员在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进行复核确认,按“危急值”报告流程,____分钟内实行双形式报告(即电话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同时在lis系统上发布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接收人姓名(工号)、联系电话、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等。
(五)临床科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必须在《“危急值”接收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接收电话时间、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检验检查项目、检验检查结果、检验检查报告人等。
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六)临床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识别,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____分钟内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
心内科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

心内科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
为了确保心内科病患的紧急情况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心内科医疗
机构需要建立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
该制度是指一套完整的流程和程序,包括报告、登记、通知和跟进处理等环节,旨在提高心内科危急值处理的
效率和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患和医务人员的风险。
首先,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应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
心内科危
急值是指可能对患者造成重大损害或生命威胁的检测结果,在一定时间内
必须得到医务人员的立即关注和干预的情况。
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其次,制度应规定危急值的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在接收到患者的检测
结果后,如果发现有危急值的情况,应当立即向指定的医师或主管护士报告,并填写危急值报告表。
该表应包含以下信息:患者姓名、住院号、检
测项目、结果值、危急值判定标准、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最后,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还应包括监督和评估机制。
医疗机构应
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通过收集和
分析危急值处理的数据,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以进一步提高危
急值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心内科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是保障心内科病患安全的重
要一环。
通过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规定报告、登记、通知和跟进处
理流程,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心内科危急值的处理效率和
质量,保障心内科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心内科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心内科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背景心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心脏疾病过程中,心内科危急值检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旦心内科危急值检测不及时、不准确,将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的心内科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制定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心内科危急值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统一和科学,提高心内科危急值检测及报告管理的水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心内科内患者心内科危急值检测及报告管理的全过程。
管理流程1.心内科危急值检测采集。
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开展心内科危急值检测采集工作,采集样品后,将样品标识好并交由检验科进行处理。
2.心内科危急值检验处理。
检验科接到样品后,按照《检验科操作规范》进行心内科危急值检验,将检验结果录入电子信息系统,并标注患者信息和采样时间等相关信息。
3.心内科危急值报告生成及审核。
检验科将检验结果上传至信息系统,并生成心内科危急值报告。
报告审核人员根据医嘱,对心内科危急值检测结果及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内容准确完整。
4.心内科危急值报告通知和传递。
报告审核问题,将心内科危急值报告电子复制一份,并通过信息系统发送给心内科医师。
5.心内科危急值结果查询。
医师和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心内科危急值检测结果和报告。
6.心内科危急值记录与保存。
信息科会将患者心内科危急值检测结果整体统计,形成心内科危急值管理记录,并将记录保存在电子文档中以备查阅。
职责分工1.检验科:负责心内科危急值检测采集及检验处理工作。
2.报告审核人员:对心内科危急值检测结果及报告进行审核工作。
3.心内科医师:负责解读报告,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4.信息科:负责心内科危急值检测个体管理记录的保存及查询等工作。
管理要求1.心内科危急值检测的采集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标注患者信息和采样时间等相关信息。
2.心内科危急值检测结果及报告审核必须认真负责,确保内容准确完整。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患者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等。
(二)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6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三)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或MRl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l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某项检查、检验异常结果,当这种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正处在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及时得到结果,迅速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或治疗,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检查科室值班人员对出现的危急值必须立即通知相关人员:2.1 门诊患者,立即电话通知门诊分诊台护士,由分诊台护士及时通知当班医师,门诊下班期间则通知急诊门诊,急诊门诊护士通知当班医师做好接诊准备;医学检验科危急值同时通过手机号码向患者和接诊医师自动发送信息,告知患者某项检查结果明显异常,需即刻至接诊医师门诊或急诊门诊就诊。
急诊患者,立即电话通知急诊分诊台护士,由分诊台护士及时通知当班医师。
2.2 住院患者,立即通知病区值班护士,由其及时通知医师。
2.3危急值检查结果报告方式:医学检验科通过信息系统和电话两种方式,医学影像科、输血科、心电图室、病理科、无痛内镜部采用电话通知。
2.4 报告危急值检查结果的科室在专用记录本上记录日期、时间、患者姓名及病案号、检查项目及其结果、接电话人员的姓名等。
3.接报:3.1 信息系统接报:医学检验科通过信息系统通知病区值班护士,接报人详细记录危急值检查结果内容,及时通知医师,如5分钟系统未回复,立即改用电话通知。
短信通知开单医师或病区负责人作为信息系统接报的备份。
3.2 电话接报:值班护士应先记录危急值检查结果的内容,然后读出相关内容,经报告人确认记录无误后,及时通知医师。
3.3 床旁检查:床旁进行的任何检查危急值结果,由检查者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3.4 接报后值班护士在专用记录本上记录日期、时间、患者姓名及病案号、检查项目及其结果、报告者的姓名等。
4.接到危急值通知的临床医师,必要时请示上级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时给予处理,并应将危急值检查项目、结果、处理措施及病情分析记入病程记录。
处理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危急值项目。
心内科常见危急值及处理

心内科常见危急值及处理心内科常见检验项目危机值及处理一、血清钾:参考值3.5~5.5mmol/l危急值:≤3.0mmol/l或者≥6.0mmol/l高钾血症【原因】:常见于口服或静脉输出钾过低过慢、急性肾衰竭少尿期、输出大量库存血等。
【临产整体表现】:观测有没有恶心咳嗽、腹痛、四肢麻木、烦躁、肌肉酸痛、体温遏制等症状。
低钾心肌受遏制,心肌张力减少,心音弱化,传导阻滞,轻微心脏鄹停在,继发性酸中毒。
心电图特点:t波高细长,q-t间期缩短,p-r间期缩短。
【应急处置】:1、确认血标本采集是否正确有无溶血。
2、遵医嘱转回钾排在钾:停在(减至)经口、静脉的含k饮食和药物;静脉倒入低渗糖及胰岛素溶液,常用5~10%gs250ml+胰岛素4~7u+50%gs20ml;凝露保与k利尿剂和acei(arb)。
3、必要时输血。
4、复查血钾。
5、心电监护,重点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原发病情变化、尿量。
低钾血症【原因】:长期高钾饮食、禁食、呕吐、咳嗽、长期利尿、肾衰竭少尿期等【临产表现】:腹泻、腹胀乏力,心律紊乱引起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室颤等表现,心电图特点:st段下降,t波低平,q-t间期延长,出现u波。
【紧急处理】:1、介绍排便情况,有没有应用领域胰岛素、氨基酸、利尿剂找到原发病因。
2、立即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钾。
常用口服补达秀,钾溶液(口服钾溶液对胃肠道刺激大可以加果汁或适当温水稀释口服),静脉补钾注意不宜过浓(≤0.3%)不宜过快,见尿补钾。
3、嘱患者进食香蕉、菠菜、橙汁、海带、紫菜等富含钾的食物。
4、复查血钾。
5、心电监护,重点观测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原发病情变化、尿量。
二、血清钠:参考值130-150mmol/l危急值<115mmol/l或>155mmol/l高钠血症【临产整体表现】:口渴,不振,尿太少,唇舌潮湿,皮肤弹性上升眼窝塌陷,严重者疲倦幻觉谵妄甚至昏迷不醒。
【紧急处理】:遵医嘱限制钠盐摄入,补充水分。
危急值报告及处理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 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 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 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
时与患方沟通 ,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二、门、急诊 “危急值”报告程序
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 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 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 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 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 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检验项目 简写 Hb
血小板计数
PLT
纤维蛋白原 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Fib APTT
PT
mmol/L mmol/L
IU/L mmol/L
IU/L IU/L ng/ml ng/ml IU/L mmol/L
<2.5 <2.5
<1000
>25 >35 >800 >140 >1000 >100 >10 >200
>20
ng/ml
>2000
<7.1 >7.6 mmHg <40 mmHg <20 >70 mmol/L <10 >40
%
>10
109/L
单位 g/L
<1.5 >50
危急值 下限 上限 <50 >220
109/L <40 >1000
g/L
<1.0 >7.0
秒
>100
秒
>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内科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
一、“危急值”指该检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的指标。
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生命。
科室据医院要求及临床具体情况制定本科室危急值项目及界限值,并定期分析、修改。
二、“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
(一)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梗死
3、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三、报告及处置流程
1、心内科护士或医生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复述无误并确认后及时通知床位医生(8小时内)或值班医生(8小时外),同时在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规范登记。
2、床位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到报告后,同相关护士一起核查标本信息,
标本留取情况,核实无误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必要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
3、病人的检查结果有可能直接危害到病人的生命,或者是病人处于一种危险状态时,必须及时告知患者家属,并给予签署书面病重/危通知或特殊抢救治疗、医患沟通同意书等。
4、床位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四、登记制度
心内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由医生保管,登记者为接听电话护士或医生,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
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心内科依据院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五、质控与考核
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心内科由住院总医生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内容,同绩效考核挂钩。
通过具体实行情况,不断调整“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同检验科等相关科室沟通,并上报医务部,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