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差异的研究

本研究使 用汉 密尔顿抑郁量表 ( a io a n cl f e H m lnrt gsa rd- t i eo pes n H MD) rsi , A o 和威斯康星卡 片分类测 验 ( S ) WC T 在首 发患者
与复发患者间进行对 比研究 , 探讨二者 间认 知功能的差异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02 3 2 1 年 月第 6卷第 6 期
C i J l i asEe r i E i n 。 a h1 , 1 , o 6N . h Ci c n( l t n d i ) M r 5 2 2 V 1 .o6 n ni co c t o c 0 .
・
短 篇论 著 ・
C i JCiias Eet ncE io ) Mac 52 1 V 1 , o6 h l c n ( l r i dt n , rh1 ,02,o. N . n ni co i 6
表 1 首发组与复发组 H MD得分结果 比较 ( -) A 4 s
控制 , 但大 部分患 者反复 发作 , 即便缓 解也 可能残 留症状 , 导致 患者社会功 能减退 甚至 自杀死 亡。V n o (9 6 指 出抑 郁症 okr 19 ) f 患者的社会功能障碍很大程度上 由认知功 能损害所导 暗示 抑郁 症的认知功 能损 害是长期 性 的。国 内研 究结 果 显示 , 首发 的抑 郁症患者存在认 知功 能的 改变 , 而药 物干 预可 以改善 抑郁
D I1 .87 c ..sn 17 -7 52 1 .60 2 O :0 3 7 /maji .640 8 .0 2 0 .6 s
作者单 位 : 30 1 太原 , 00 0 山西医科 大学医学 心理学 教研 室 [ 赵琨
( 硕士研究生在读 ) 王艳燕 ( 、 硕士研究 生在读 ) 薛云珍 ] 山西 省精神卫 、 ; 生中心心理科 ( 孙俊伟 、 王斌红 、 彭超英 ) 山西 医科 大学 第一附属 医院精 ;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成因分析与改善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成因分析与改善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许多抑郁症患者不仅承受着情绪上的痛苦,还面临着认知功能障碍的困扰。
这种认知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其成因并寻求有效的改善方法至关重要。
一、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通常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注意力不集中,他们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或活动,容易分心和走神。
其次是记忆力下降,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受损,例如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难以回忆起过去的重要经历。
再者,思维速度减慢,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的能力下降,导致反应迟钝、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
此外,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说话不流畅、难以理解复杂的语句等。
二、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成因(一)神经生物学因素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异常,会影响大脑的信号传递和神经回路的功能,进而损害认知能力。
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是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体积往往会缩小,而海马体在记忆形成和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异常也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前额叶皮质负责执行控制、注意力和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
(二)炎症反应炎症在抑郁症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慢性炎症会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和死亡,影响神经可塑性,进而破坏大脑的正常功能。
(三)心理因素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消极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如自责、无望感和焦虑等。
这些负面情绪和思维方式会占据大量的心理资源,导致用于认知处理的资源减少,从而影响认知功能。
长期的压力和应激状态也会对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压力会导致身体释放大量的皮质醇,长期高水平的皮质醇会损害大脑结构和功能。
(四)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评估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评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情绪上的困扰,还常常伴随着认知功能障碍。
这些认知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能力,因此了解其临床表现和评估方法对于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一、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1、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抑郁症患者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在阅读、学习或工作时难以保持专注。
他们可能会感到思维变得迟缓,难以迅速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反应。
2、记忆力减退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都可能受到影响。
患者可能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重要的约会或任务,也可能难以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知识。
3、执行功能障碍执行功能涉及计划、组织、决策和问题解决等能力。
抑郁症患者在这些方面可能表现不佳,例如制定计划时犹豫不决,无法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在面对问题时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4、信息处理速度减慢患者的思维速度会变慢,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降。
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理解和回答问题,完成任务的效率降低。
5、语言流畅性和表达能力受损有些患者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流畅、词汇量减少、说话缓慢等问题,在交流中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空间认知能力下降对于空间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可能会变差,例如在认路、判断距离或方向时出现困难。
7、社会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患者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敏感、误解或不恰当的反应,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二、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1、神经心理测试这是评估认知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测试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Stroop 测验、数字广度测验等。
这些测试可以分别评估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能力等不同方面的认知功能。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通过检测大脑在特定任务时的血液流动和神经活动,来了解抑郁症患者大脑的功能状态。
例如,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执行认知任务时,大脑前额叶皮质等区域的激活程度可能会降低。
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研究

讲座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研究陈树林一般来说 对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有两种途径 一是从生物学角度 探索抑郁症病人脑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改变 另一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环境及个体心理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生所起的作用 世纪 年代 等提出了抑郁症的社会 认知心理因素模型 他们认为 抑郁症是由于素质性因素和应激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 但这里的素质性因素主要是认知心理因素 应激性因素是各种社会刺激 如灾难性生活事件 日常生活事件等 自他们的理论提出后 人们开始对抑郁症的社会认知因素进行了许多研究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以 与 为代表人物 在 世纪 年代提出了抑郁症的认知理论 年代末期 对自己的认知理论作了修正 等人又提出了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 使抑郁症的社会 认知心理因素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作者单位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认知理论在 年代初 发现 用精神分析方法治疗抑郁症病人时疗效并不满意 他观察了相当数量的抑郁病人 并作了抑郁病人与正常人思维的对照研究 结果发现 认知因素在抑郁障碍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 于是 在 年提出了情绪障碍的认知理论 他认为要了解情绪障碍的本质 必须认识个体对不良事件反应的认知内容 年他又创立了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 并逐渐形成抑郁症的认知理论模型 认为所谓认知 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 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 思维和想象 认知过程一般由 部分组成 接受和评价信息的过程 产生应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预测和估计结果的过程 另外 还提出了抑郁症的病理心理学模型抑郁症的病理心理学认为 抑郁症以认知过程的歪曲为突出表现 产生了对自我 未来和世界的消极看法 它的病理心理学有 个主要成份 抑郁认知三联征 认知歪曲 自动性思维和潜在的抑郁性认知图式自动性思维自动性思维是介于外部事件和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反应之间的那些思想 大多数病人并不能意识到在不愉快情绪之前会存在这些思维 因为这些思维已经构成他们思维方式的一部分 认为 自动性思维影响情感和行为 思维歪曲和消极性思维是抑郁症的重要特征 抑郁症的其他典型症状 如动机缺乏 消沉 兴趣丧失 自杀企图 都受到歪曲性思维的影响 而且这些自动性思维的出现是自动的 不随意的 持续存在的 由于自动性思维的影响 认为 抑郁个体对特定事件的主观看法和客观实际是不一致的 他强调个体对事件主观的解释对情绪反应影响很大认知三联征认知三联征是指抑郁病人对自身 周围世界及未来三方面的消极评价 三联征中第一联是指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认为自己有缺陷 没有能力 不能胜任 因此总是感到不愉快 无价值感 甚至认为自己缺乏获得愉快和满意感的能力 第二联是指病人对经历的消极解释 对自己要求过高 认为在现实生活的道路上有不可克服的障碍 因此 他们逃避愉快和喜悦 第三联是指以消极的态度认识未来 这几乎见于所有的抑郁症病人 病人认为现在的问题总也得不到解决 未来的生活中也充满着困难 挫折 对未来不抱希望认知歪曲 认为认知歪曲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错误解释或错误知觉 在这种情况下 抑郁个体得出的结论使他们的消极期望更加坚定 抑郁症病人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任意推断 选择性注意 过度泛化扩大或缩小 个人化等潜在的抑郁性认知图式这是一种没有表达出来的准则 往往不为意识觉察 但它影响着病人的情感 行为和思维模式如如果某人发怒可能是我错了如果别人不喜欢我我就高兴不起来认为早期创伤性体验提供了形成消极自我概念的基础这些消极自我概念可能潜伏起来在以后的生活中能被类似早期经历的特殊情景激活因此这些早期经验使自我认知图式发展为消极的模式使这种个体打上抑郁素质的烙印在抑郁症病人中有很多的功能失调性适应不良性图式的存在增加了抑郁症的患病率和复发率而且这种功能失调性认知图式在遭遇到不愉快的生活事件时容易形成消极的自动性思维使得抑郁症状得以保持加强或恶化如无助感淡漠自杀观念和内疚抑郁症状又导致消极性思维增多二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抑郁的严重程度呈螺旋式上升抑郁症认知理论的验证在提出抑郁症的认知理论的同时在年代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论证他发现抑郁症患者相比于正常人有更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抑郁性的歪曲的认知也更多等在年对提出的自主性思维进行了研究研究被试包括抑郁症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抑郁症复发病人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和正常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病人相比于非抑郁性精神病病人和正常人有更多消极的自主性思维等人在年研究了消极的自我概念被试包括单向抑郁症住院病人门诊病人非抑郁性精神病病人焦虑症病人和正常人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比对照组有更多的消极性自我概念更少的积极性自我概念等在年对认知三联征进行了研究被试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性抑郁精神分裂症内科疾病焦虑障碍和正常人结果发现抑郁症病人对自我将来和外部世界的推论更为消极悲观从国外的这些研究结果看它们对抑郁症的认知理论都作出了肯定的论证龚梅恩等用自主性思维问卷研究大学生消极的自动性思维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得分与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得分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且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有明显差异得分高者的得分也明显增高焦丽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研究了抑郁症病人的认知模式结果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消极的自动性思维出现越频繁功能失调性态度亦增强认知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知理论虽然提出了与抑郁症的产生有关的认知因素但人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发现认知因素和抑郁症的因果关系并不十分肯定有抑郁性认知因素的个体并不都产生抑郁症而有些抑郁症病人没有抑郁性认知另外抑郁症症状水平和认知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究竟是抑郁症状导致抑郁性认知还是抑郁性认知导致抑郁症症状一直没有肯定的结论再者哪些方面哪些内容的抑郁性认知导致抑郁症也没有肯定的研究结果等对抑郁症认知理论的修正年代是抑郁症认知理论研究开展最繁荣的时期很多社会心理学研究者都对抑郁症的认知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抑郁症的认知理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等自年代开始对认知理论进行了补充修改并提出了新的抑郁症病因学模型社会认知理论模型与他们认为抑郁症的病因学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是认知因素即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易产生抑郁症的认知倾向性因素另外一个是社会应激因素即消极的生活事件如重大的灾难日常生活烦恼长期的适应不良等他们认为认知因素与应激因素是以一种交互作用的方式对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起作用即单一的认知因素或应激因素并不能导致抑郁症的产生同样地仅仅是应激因素也不能对抑郁症状的产生起作用另外还指出不是所有的消极生活事件都会导致抑郁症的产生与研究发现关于失落或从个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主动或被动地退出的重大生活事件可预测抑郁症的发作而危险的生活事件则预测焦虑障碍的发生这说明每种应激只与特定类型的心理障碍存在着易感性的关系因此很有必要来研究究竟哪些社会应激因素可以与认知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认为引起抑郁症状发作的应激因素主要涉及两个领域人际关系和自我成就等通过研究发现有关人际关系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第卷第期和自我成就的社会应激因素和自主性思维相互作用能够预测抑郁症的发生为此等提出一个新的补充他们认为特定于人际关系和自我成就领域的社会应激因素必须和相同领域的抑郁性认知因素相互作用才能预测抑郁症的发生但这一点现在还是推理没有得到研究证实等在年以符合的单向抑郁症诊断的门诊病人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有关人际关系和自我成就的机能失调性态度和消极的归因方式相结合预测了抑郁症的发生过去研究的总结和将来研究的方向以往研究的总结通过上面有关抑郁症认知理论的观点和研究的综述我们认为抑郁症的认知理论对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途径应用认知理论至少可以找出一部分抑郁症病人的病因修正后的认知理论把社会应激因素考虑进去并指出了认知因素和社会应激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他们把社会应激因素和认知因素的范围作了划分并找到一些支持的证据这是很有希望的一个研究途径通过专一领域的认知心理因素和社会应激因素的研究容易找到突破口对临床应用治疗的指导也非常有针对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由于研究方法的原因在过去的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年代前人们很少对抑郁症的社会认知因素作纵向的研究这就使得研究结果的可解释性降低因为抑郁症在症状持续期仍有上述认知因素的存在并且表现突出同时抑郁症本身会导致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横向研究很难确定消极的认知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否先于抑郁症的发生如果不能得出先于抑郁症的发生这一前提就不可能作出令人信服的因果关系推论与年代后有人开始用纵向研究设计来考察社会认知因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与这些纵向研究发现对消极事件的原因结果和自我的消极推论及消极的自我归因与负性生活事件相互作用可能预测抑郁症的发生但根据认知理论认知偏差自动性思维在抑郁症的产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抑郁症的认知心理治疗研究也发现在抑郁症病人中有很多消极的歪曲的认知及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这两个认知因素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另外对抑郁症的社会应激因素研究也没有研究专门针对自我成就和人际关系的负性生活事件没有研究考察特定于自我成就和人际关系的社会认知心理因素将来研究的方向通过对过去研究的总结我们提出两个尚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将来研究的方向特定于自我成就和人际关系的认知偏差和消极的自我图式是不是抑郁症的认知倾向性因素如果认知因素和社会应激因素相互作用能够预测抑郁症的发生那么认知因素和社会应激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怎样对抑郁症的发生起作用参考文献龚梅恩许行健不良认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岭南精神医学杂志焦丽徐俊冕抑郁障碍的认知模式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收稿。
抑郁症发生与认知功能障碍关联分析

抑郁症发生与认知功能障碍关联分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疾病,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研究抑郁症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变得愈发重要。
其中,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发生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认知功能障碍指的是一系列与思维、记忆、注意力、决策能力等相关的障碍。
抑郁症患者往往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如集中注意力困难、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等。
这一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他们尝试确定抑郁症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
首先,研究发现抑郁症可能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
长期的抑郁状态会使个体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
这些症状对于个体的认知功能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抑郁症患者常常处于负面情绪的影响下,这种消极情绪会干扰个体有效的认知过程,导致认知障碍的产生。
其次,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引起抑郁症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认知功能障碍会使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处理和理解能力下降,使负面情绪的产生和积累更加容易。
当个体经历认知功能障碍时,他们容易感到困惑、疑虑,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因此,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症之间可能存在着双向影响的关系。
大脑的认知和情绪调节功能密切相关,两者是相互影响的。
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对负面情绪的处理能力下降,从而引发抑郁情绪的产生。
而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也会进一步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更好地理解抑郁症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一些研究尝试分析其潜在的机制。
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与认知功能的改变相关。
例如,海马体和前额叶皮质的损伤与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和注意力问题有关。
此外,神经递质的改变,如5-羟色胺不足,也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尽管抑郁症发生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具体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重要的影响ꎮ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 rDD 患者认知功能
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ꎮ
影响更为明显ꎬ这进一步表明睡眠改变在抑郁症发生
褪黑激素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吲哚杂环类化合
物ꎬ化学名是 N ̄乙酰基 ̄5 甲氧基色胺ꎬ主要参与睡眠
调节、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生理活动 [4] ꎮ 褪
888
和生理的应激反应中起着基础性作用ꎮ 50% ~ 75% 的
致这些异常的原因 [20] ꎮ Heinzel 等 [21] 采用功能磁共
尿液和脑脊液中糖皮质激素水平增高ꎻ激素分泌更频
和内外空间成套转换实验ꎬ发现抑郁症患者比正常对
繁、周期更长ꎻ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ꎻ垂体和肾上腺的
照人群显示出更多的错误ꎬ正常对照人群的错误次数
887
广西医学 2020 年 4 月第 42 卷第 7 期
综述
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陈黎明1 王小泉2
(1 皖南医学院研究生学院ꎬ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ꎬ电子邮箱:1477025134@ qq. comꎻ
2 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ꎬ芜湖市 241000)
[1]
ꎬ临床主要表现
为睡眠持续时间缩短ꎮ 此外ꎬ抑郁患者睡眠阶段的模
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睡眠和行为ꎮ 这可能是由于
褪黑激素参与了记忆和学习过程中突触连接的结构
塑造ꎬ以及个体正常衰老过程中的神经发育 [10] ꎮ
式也有所改变ꎬ表现为在睡眠 60 min 后进入快速动
1. 2 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活动 在病理生理学
促进包括 5 ̄羟色胺在内的一系列单胺的降解 [14] ꎬ这
也许解释了应激是如何导致抑郁症患者 5 ̄羟色胺水
P300与单、双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

P 3 0 0的 检 测 采 用 英 国 牛 津 NHK3 0 一 Me d e l e c S y n e r g y V 多媒 体 肌 电/ 诱 发 电位 系 统 。参 照 国 际
主要记 录 2 0 0例受 试 者 的发 作期 和缓解 期及 1 0 0例 正 常人 P 3 0 0潜 伏期及 波 幅 。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选 择广 州市 精神 病 医院和 梅州 市第 三人 民医 院
2 o 1 2年 6月 至 2 0 1 2年 1 2月 的 门诊及 住 院单 、 双 相
2 结 果
抑 郁 患者 2 0 0例 , 纳入 标 准 : 汉族 , 年龄 1 8 — 6 0周岁 , 总病程 ≤ 1年 , 性 别不 限 , 右 利手 , 符 合美 国精 神 疾 病诊 断与 统 计 手 册 第 四版 修 订 版 ( D S M一 Ⅳ一 TR) 关 于单 、 双相 抑郁 诊断标 准 , 入组 时汉 密尔 顿抑郁 量 表 ( HAMD) 评分≥2 1分 , 入 组 前 一 周 内未 服 用 过 任
知 功能 障碍 和智 能障 碍 ] 。由于检 测 时间分 辨率 较
高、 可 直接记 录神经 电信 号 , 使得 P 3 O O能 够进 行 即
时检测 , 并 可准确 评 价 刺 激处 理 过 程 中神 经 系统 的
损害, 因此广 泛 用 于精 神 科 的临 床工 作 。本 文 通 过 测 定 单 相 抑 郁 与 双 相 抑 郁 患 者 的 的 认 知 功 能 和 P 3 O O , 观察 P 3 0 0与单 、 双 相 抑郁 症 患 者认 知 功 能 障
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I v si a i n f i fue c a t r fc g tv un to m pa r e fed ry n e tg to o n l n e f c o s o o nii e f c i n i im nto l e l pa i nt t pr s i n te swih de e so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0 5 ; . ) 逐步 回归 分析 显示 , I 、A S S F C、O S R 0 D S F A、D 、 I S B、S S及 T B A是与抑 郁 症认 知功 能损 伤相 关 SI
的独 立 因素 ( P<00 ) .5 。结论 抑 郁症 患 者存 在认 知 功能 障 碍 , 理社 会 因素 对老 年抑 郁 症患 者 的康 复有 明显 影响 。 心 【 键 词 1老 年 ; 郁 症 ; 理 社 会 因 素 ; 知 功 能 ; 伤 关 抑 心 认 损 【 图分 类号】R 4 . 中 7 94 【 献标 识码 】 文 C [ 文章 编 号】 6 3 7 1 ( 0 2) 5 c) 0 5 — 3 17— 2 02 1 0 ( - 1 10
22 5 第 卷 1 0 年 月 9 第5 1 期
・ 查研究 ・ 调
老年抑 郁症患者认 知功 能损伤影 响因素 的调查研究
刘 喜 灿 郑 州 市 中 心 医 院 神 经 内科 . 南 郑 州 河 4 00 5 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情严重程度与认知损害程度明显相关, 伴有精神病 性 症 状 、高 水 平 皮 质 醇 的 抑 郁 症 患 者 认 知 功 能 损 害 明 显 严 重 于 非 精 神 病 性 、低 水 平 皮 质 醇 的 患 者 , 缓 解 期 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提示抑郁 症认知功能损害是长期的。
作 者 单 位 : 510370 广 州 市 脑 科 医 院 通讯作者 : 郑洪波 E-mail: zhb1234@163.net
入 变 量 显 著 性 水 准 , P≥0.10 为 被 剔 除 变 量 显 著 性 水 准, 相关矩阵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2。表 2 可见, 抑郁 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抑郁症状与 WCST 的总错 误 数 呈 正 相 关 , 与 WCST 的 分 类 数 及 正 确 数 呈 负 相 关, 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2.3 逐 步 回 归 分 析 结 果 见 表 3。 分 别 以 X1、X2、X3 代 表 分 类 数 、总 错 误 数 、正 确 数 建 立 逐 步 回 归 方 程 :
Y = - 49.778- 1.261X1- 0.623X2 + 1.754X3。 结果显示: 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对分类数有显著 统计学意义, 标准回归系数可见: 正确数 > 分类数 > 总错误数, 抑郁症状与正确数呈正相关, 与分类数、总 错误数呈负相关, 结果说明抑郁严重程度影响抑郁症 患者的认知功能, 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正确数, 影 响 最 小 的 因 素 是 总 错 误 数 。其 中 抑 郁 严 重 程 度 与 总 错 误 数 呈 负 相 关 , 与 事 实 不 符 , 可 能 与 做 WCST 时 由 于 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产生的误差等原因有关。
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特 质性和状态性均存在。与此观点一致的还有刘欣 等 [ 4- 8] , 刘欣等[4] 通过研究也发现,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 后 WCST 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词 汇 流 畅 测 验 、联 想 学 习 、相 似 、领 悟 和 数 字 广 度 测 验 与 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抑郁症患者治疗后 WCST 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词汇 流 畅 测 验 、联 想 学 习 、相 似 、领 悟 和 数 字 广 度 测 验 与 对 照组相比仍存在差异。苏晖等[5] 研究也认为, 抑郁症
Christensen 等[9] 对相互之间不受影响的其一患有 情感障碍的单卵或双卵双胞胎进行研究发现, 患有抑 郁症的健康同胞在几乎所有认知功能的测量工具的 操作上都表现差, 具体表现在选择性和持续性的注意 力 、执 行 功 能 、言 语 的 加 工 处 理 作 用 、陈 述 记 忆 等 方 面。所以他们认为, 认知功能损害发生在情感障碍发 病之前, 并认为认知功能可能是情感障碍的一个候补 内在表型。
表 3 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
项目
常数 分类数 总错误数 正确数
偏回归 系数 ( B) - 49.778
- 1.261 - 0.623
1.754
标准误 ( sx)
119.098 0.636 0.597 2.483
标准回归 系 数 ( Beta)
- - 0.362 - 0.115
2.348
t值
- 0.418 - 1.984 - 1.044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07 年 第 23 卷 第 19 期
3023
表 2 认知功能各因素与抑郁严重程度 ( HAMD 总 分 ) 的 相 关 分 析
项目 分类数 总错误数 正确数 持续错误数 随机错误数
r值 - 0.295
0.182 - 0.182
0.135 0.103
P值 0.001 0.028 0.028 0.080 0.142
例 , 年 龄 18 ~65 岁 , 平 均 ( 40.58 ±11.68) 岁 , 文 化 程
度 : 大 专 以 上 31 例 , 高 中 41 例 , 初 中 37 例 , 小 学 5
例。
两 组 研 究 对 象 在 年 龄 、性 别 、文 化 程 度 方 面 差 异
无显著性( 分 别 为 年 龄 : F = 0.114, P > 0.05; 性 别 : χ2=
( 3) 用药及疗效评定: 患者组选用 SSRI 类抗抑郁药物
均治疗
6
周;
必
要
时
可
短
期
加
用
苯
二
氮
艹 卓
类
药
物
(
第
2 次测定前停用 1 周) 。
1.3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10.0 软件包, 采用两样本
t 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组与正常组 WCST 结 果 比 较 见
表 1。由表 1 可见, 患者组治疗 前 后 WCST 的 总 错 误
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正常
组的正确数和分类数明显高于患者组 ( P < 0.01) 。
表 1 治 疗 前 后 两 组 WCST 结 果 的 比 较
x ±s
项目
分类数 总错误数 正确数 持续错误数 随机错误数 注: * P < 0.01
患者组 5.409 ±2.100 19.718 ±10.050 28.282 ±10.050 14.070 ±10.350 5.618 ±4.349
治疗前 正常组
8.351 ±0.691 7.597 ±2.767 40.404 ±2.767 4.272 ±2.251 3.316 ±1.257
t值 - 13.651*
12.212* - 12.212*
9.704* 5.341*
患者组 7.627 ±1.132 11.264 ±4.954 36.736 ±4.900 6.518 ±4.445 4.727 ±1.380
关 键 词 抑 郁 症 认 知 功 能 WCST
抑郁症的认知功能障碍颇受关注, 目前国内外普 遍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其中额叶的执 行 功 能 障 碍 是 主 要 表 现 之 一 。威 斯 康 星 卡 片 分 类 测 验 ( WCST) 为 认 知 神 经 心 理 测 定 方 法 , 主 要 用 于 测 定 人 的 抽 象 能 力 、概 念 形 成 、选 择 性 记 忆 和 认 知 过 程 的 转 移能力, 评估额叶功能, 是目前公认能较好反映认知 功 能 的 测 定 方 法 之 一 。本 研 究 旨 在 对 抑 郁 症 的 认 知 功 能进行研究, 探讨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抑郁 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 WCST 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患者组: 共 110 例,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 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 CCMD-3)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 包括单次或反复发作抑郁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24 项 , HAMD) > 19 分 , 汉 密 尔 顿 焦 虑 量 表 ( 14 项 , HAMA) < 14 分。其中男 36 例, 女 74 例。年龄 18 ~65 岁 , 平 均 ( 38.95 ±11.71) 岁 , 文 化 程 度 : 大 专 以 上 29 例, 高中 34 例, 初中 41 例, 小学 6 例。正常组: 114 例 ( HAMD < 8 分, HAMA < 7 分) , 为广 州 市 精 神 病 医 院 职 工 和 广 州 医 学 院 正 常 体 检 者 , 其 中 男 40 例 , 女 74
0.000, P = 1.000; 文化程度: χ2 = 0.000, P = 1.000) 。
1.2 方 法 ( 1) WCST 测 定 : 在 计 算 机 上 完 成 , 按
Spaulding 设 计 的 软 件 操 作 。 ( 2) WCST、HAMD 及
HAMA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 6 周末评定, 共 2 次。
3022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07 年 第 23 卷 第 19 期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黎娟花 郑洪波 郑朝盾 何柱国 胡文生 黄远光
摘 要 目 的 : 探 讨 抑 郁 症 患 者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的 特 点 。 方 法 : 使 用 威 斯 康 星 卡 片 分 类 测 验 ( WCST) 、汉 密 尔 顿 抑 郁 量 表 ( HAMD) 及 汉 密 尔 顿 焦 虑 量 表 ( HAMA) 对 110 例 符 合 中 国 精 神 障 碍 分 类 与 诊 断 标 准 第 3 版 抑 郁 发 作 诊 断 标 准 的 抑 郁 症 患 者 于 治 疗 前 及 治 疗 第 6 周 末 进 行 评 定 , 以 114 名 正 常 人 作 对 照 。 结 果 : 抑 郁 症 患 者 WCST 的 总 错 误 数 、持 续 错 误 数 和 随 机 错 误 数 同 正 常 人 相 比 差 异 均 有 显 著 性( P < 0.01) ; WCST 的 正 确 数 和 分 类 数 与 HAMD 总 分 呈 负 相 关 ( P < 0.05) ; 对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比 较 发 现 , WCST 随 病 情 的 好 转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改 善 。结 论 : 抑 郁 症 患 者 存 在认知功能障碍, 其认知功能障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存在着特质性和状态性。
我们的研究也发现, 患者在治疗后抑郁症状得到 明 显 缓 解 , 但 WCST 的 分 类 数 、总 错 误 数 、持 续 错 误 数 、随 机 错 误 数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 均 存 在 显 著 性 统 计 学 差异( P < 0.01) 。这提示了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特 质性, 与此结论相一致的还有 Meryd 等[10] 。我们的研 究还发现, 治疗后, 随着病情的缓解, 患者的认知功能 也有明显的改善; WCST 成绩的改善 与 抑 郁 好 转 有 明 显的相关性, 这提示了抑郁症认知障碍状态性均存 在。通过相关性分析, 我们也发现抑 郁 总 分 与 WCST 的 总 错 误 数 呈 正 相 关 , 与 WCST 的 分 类 数 、正 确 数 呈 负 相 关 ,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05) , 也 提 示 : 抑 郁 症 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同时存在特质性 和状态性, 随着病情的改善, 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好 转, 认知功能的恢复程度与症状缓解程度具有明显的 相关性, 所以积极控制抑郁症状, 有利于患者认知功 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