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导学案
原电池 导学案

原电池导学案
原电池导学案
一、回顾原电池
1、原电池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原电池:把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形成条件:(1) 有不同的两个电极;
(2) 两电极要接触溶液;
(3) 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构
成;
(4) 发生自发的反应。
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外电路:作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电极。
内电路:Cu2+移向电极,SO42-移向
电极。
发生反应:负极为,发生反应
(写反应式)
【合作探究】锌片表面为何会有铜析出?电流表读数为什么逐渐变小?
提示:锌片能直接插入含Cu2+的电解质溶液中吗?若直接接触会有什么后果?
三、改良原电池
找出问题根源——和直接接触,在表面直接发生了反应;
提出解决方法——将片和溶液分开。
【合作探究】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池:负极(填电极)失去2个电子,成为离子进入ZnSO4溶液,溶液中Zn2+(填“增多”/“不变”/“减少”)而SO42-不变,使得ZnSO4溶液带电荷,吸引盐桥内的定向移动到负极池,使溶液保持电中性。
正极池:离子不断得电子析出金
属,使得溶液中Cu2+(填“增多”/“不变”/“减少”),而SO42-不变,使得CuSO4溶液带电荷,吸引盐桥内的
离子定向移动到正极池,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盐桥的作用】①:、②:
四、应用原电池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自我评价
你觉得你和你们小组在今天的课堂上表现如何?
1=糟糕2=需要提高3=较好4=很好5=完美
表现水平
自我评价 5 4 3 2 1
我的小组 5 4 3 2 1
第 2 页。
原电池导学案

原电池导学案★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过程]一、原电池的特点1.加快反应速率2.极电子发生反应、极电子发生反应3.移动方向:电流方向与离子移动方向一致,电子流动方向与离子移动方向一致二、常见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Zn + 2NH4+ + 2MnO2 = Zn2+ + Mn2O3 + 2NH3 + H2O正极:负极:2.铅蓄电池: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正极:负极:3.银锌电池(KOHaq):Zn + Ag2O = ZnO + 2Ag正极:负极:4.新型燃料电池:(1)氢气、氧气燃料电池:2H2 + O2 = 2H2O(2)海水电池:4Al + 3O2 + 6H2O = 4Al(OH)3正极:负极:(3)甲烷燃料电池:三、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1.三大守恒:守恒、守恒、守恒2.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时需考虑介质、环境如:酸性环境下,反应物和产物中均不能出现;碱性环境下,反应物和产物中均不能出现3.正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互动课堂]1.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制成的锣、钹不易生铜绿B.生铁比软铁(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铜水嘴与水管(铁制)连接处容易生锈D.银制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E.输水管道中常加入少量的Na2SO3以减缓水管生锈F.海轮比江轮船底锈蚀的更快,常在船底焊少量Zn块G.红热的铁与水接触后表面形成蓝黑色的保护层H.Zn与稀H2SO4制H2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加快反应速率I.电工操作中禁止将Cu丝与Al丝拧在一起连接电路2.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相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被腐蚀;将a与d用导线相连,浸入稀HCl中,a表面产生气泡;由b与c组成的原电池,电流由c流向b,则四者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3.书写下列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1)Mg、Al、稀HCl(2)Mg、Al、稀HNO3(3)Mg、Al、NaOHaq(4)CH3OH、O2、①H2SO4②Na2SO4③KOH(5)Si、Fe、NaOHaq(6)Cu、Fe、浓HNO3(Cu、Fe均足量,想一想不同阶段的反应情况)※选做:将日久变黑的银器浸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一段时间后,黑色会逐渐褪去,此过程中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产生,解释原因并写出相关反应。
选修4原电池-导学案

原电池教学案【教学目标】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自学过程】§4.1 原电池1、原电池实验探究【问题探究】(1)3中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和总的方程式怎样书写?Zn: ;Cu:总反应:(2)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一、原电池的概念:将转变为的装置1、正极负极的判断:负极:的一极正极:的一极【判断】上述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该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电极反应式为;正极发生,电极反应式为;电池总反应式为。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2)、3)、 4)、3、原电池的原理:负极电子,发生反应。
正极电子,发生反应。
外电路移动形成电流,从极流向极。
内电路移动形成电流,流向,流向。
思考: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设计原电池呢?例:请将氧化还原反应 2Fe3++ Cu = Cu2+ + 2Fe 2+设计成电池,画出装置图。
(标出电子移动方向,正负极,写出电极方程式和总方程式)4、原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正极反应:得到电子(反应)负极反应:失去电子(反应)【技巧】较繁电极反应式 = 总反应式 - 简单电极反应式练习练习1、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总反应式。
练习2、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结起来浸入稀H2SO4中,B极产生气泡,将A、D分别浸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D、C、A、B(B)D、A、B、C(C)D、B、A、C(D)B、A、D、C练习3、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心滴入CuSO4溶液. 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新知预习】阅读教科书71—72页,填写下列空格: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 ,从实验可以看到, 有 存在时电流表指针偏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 第一节《原电池》导学案

ZnCu× (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原理;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
【重、难点】:原电池原理【学习过程】一、原电池组成及结构1、原电池是把 转变为 的装置。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讨论:以下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3、原电池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 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 2SO 4时: Zn 电极是____(填“正”或 “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该反应是 (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 Cu 电极是___极,其电极反应为 ,该反应是 反应。
4、小结: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思考】:1.理论上应看到只在铜片上有大量气泡,而实际上锌片上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2.实验发现该装置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为什么?3.如何设计实验来避免和克服1和2中的问题呢?解决办法:如右图所示●盐桥:通常是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现象: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即(有或无)电流通过电路。
取出盐桥,电流计指针,说明(有或无)电流通过。
【思考】:改进后的原电池有哪些优点?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盐桥的使用突破了氧化剂、还原剂只有直接接触、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电子转移的思维模式,使氧化剂和还原剂在不同的区域之间通过特定的装置实现了电子的定向转移,为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盐桥制法:(1)将热的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中即可。
(2)将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装入U形管,用棉花堵住管口即可.【练习】:利用Zn+2Ag+===Zn2++ Ag设计盐桥原电池小结:设计原电池的思路【巩固练习】【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基础达标】1.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必须是两种不同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原电池工作时总是负极溶解,正极上有物质析出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2.下列反应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H2SO4+2NaOH===Na2SO4+2H2OB.2FeCl3+Fe===3FeCl2C.Mg3N2+6H2O===3Mg(OH)2↓+2NH3↑D.NaCl+AgNO3===NaNO3+AgCl↓3.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锌作为负极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4.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吊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
原电池原理导学案word精品文档8页

专题一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主编人:陈玉莲审稿人:卢世彬定稿日:2019.09.08第一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学习目标: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熟练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
2、能够熟练写出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3、能够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二、重点难点:1、原电池工作原理。
2、能够熟练写出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三、[知识点回顾]①、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2、3、4、②求焓变常见的计算公式1、2、四、学习过程1、电极反应及总反应负极:,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 现象:电极不断正极:,__电子,_____反应, 现象:电极表面有析出总反应:________ ___________2、原电池电路的形成(在此锌铜原电池中)外电路:电子由流向;内电路:通过形成内电路;盐桥内K+向Cu电极定向移动;Cl-向Zn电极定向移动。
☆盐桥的组成:含有琼胶的KCl饱和溶液☆盐桥的作用:使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氧化还原反应得以继续进行。
【迁移应用】分析图示的原电池现象为:正极反应:负极反应:总反应为:【归纳总结】: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负极一般为金属,正极一般为活泼性的金属或,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流(内电路)由极流向极;电子则由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极。
③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方向:阳离子移向原电池极,阴离子移向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反应类型:正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现象是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负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现象则是电极本身的消耗,质量减小。
〈学生活动〉:原电池的应用(一)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金属活动性1:X、Y、W都是金属,把X浸入W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W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作负极。
X、Y、W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W B.X>W>Y C.Y>X>W D.Y>W>X2: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4.1原电池导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导学案【学习目标】 1. 让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学习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定【知识回顾】1、原电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Zn电极是(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Cu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 ,该反应是__ __反应。
(2)当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时: Zn电极是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 ___反应;Cu电极是__ 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 ___,该反应________反应.一、对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实验现象:有盐桥存在时:取出盐桥,分析: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参考教材72页得出结论盐桥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上述原电池装置是将什么反应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指出电池的正负极,并分别写出其中负极和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以及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负极(锌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反应)正极(铜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反应)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符号: Zn ︱ ZnSO4‖ CuSO4 ︱ Cu_____极盐桥 ____极二、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同区域进行,再以适当方式连接,可以获得电流。
原电池导学案(第二课时)

§4.1.2原电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熟练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
2、能够熟练写出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3、能够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二、【学习重难点】1、原电池工作原理(重点);2、能够熟练写出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难点)。
三、【复习回顾】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①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例1、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②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例2、根据下列实验事实:①X+Y2+===X2++Y②Z+2H2O(冷)===Z(OH)2+H2↑③Z2+的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由此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W B.Y>X>W>Z C.Z>Y>X>W D.Z>X>Y>W ③用于金属的防护例3、如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n极附近溶液的PH值(填“变大”、“变小”、“不变”)(3)C中被腐蚀的金属是,总反应式为,比较A、B、C 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④设计化学电池[小组活动]:利用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设计一个原电池装置。
⑴在下图左边方框中画出简易装置图,标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简易装置图) (带盐桥的装置图)⑵上述简易装置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解决以上问题,常将原电池设计成带盐桥的装置,请在上图右边方框中画出该原电池装置,标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四)原电池导学案(20210113114758)

原电池
一、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
的电极,
(2)形成回路。
(3)总反应为能自发发生的 _
2、正极、负极的判断
二者
反应。
(如相互接触)或
相连,插入
中。
负极
根搦反应判断
发生
反应
发生
反应
抿《电极材料判斷
活泼性
的金属
括S性
的金屈或TT墜
根据电矗或电于醜 方向判新
电子
的极
(-)Cu|HNO3(浓)|AI原电池等。
⑵负极是活泼电极,但是和电解质不反应,属于吸氧腐蚀类型。如( 海水|C(+)原电池等。
⑶两个电极都为惰性电极,与电解质都不反应。如氢氧燃料电池(酸性或碱性) 等。
思考:以上几种情况下,电极反应如何书写,总电池反应如何书写?
4、电流方向问题。可以以图的形式来记忆。
【课后达标】
夯实双基
1、右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pH将减小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城
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三
2、 将锌片和银片接触放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反ii
极,在电池反应中得到电子,
-)Fe|NaCI|C(+)原电池、(-)Al|
、甲烷氧气碱性燃料电池
(不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都应该形成回路)
阴离子
正
"负极
原电池內电路
阳离于
【当堂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铜
原电池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本P39-41内容,正确说出原电池中能量转化形式及燃煤发电中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
2.结合实验2-4,依据氧化还原原理,分析原电池中电子、离子、电流移动方向,以及正负极发生反应的类型。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以及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4.结合原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要求,正确利用正负极现象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重点难点】
重点:原电池定义、构造原理、工作原理。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方法。
难点: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方法。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化学能与电能:结合课本P39-40。
(1)默写火力发电中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
(2)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3)原电池是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
2、原电池:结合课本实验2-4、视频,完成下列内容。
(1)①Zn ②Cu ③用导电连接Zn和Cu,分别插入稀硫酸,①②③
现象分别是什么?
(2)以右图Zn—Cu原电池为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
电极
材料
电极反应式
反应类型(填
氧化或还原)
导线中电
子流向
溶液中Cu2+、SO42-
的移动方向负极
正极
(3)若正极析出固体的质量为6.4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多少?
(5)内电路(溶液)、与外电路(导线)是如何构成闭合回路的?
3、原电池的构成有4个条件:①前提: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②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③电解质溶液;④形成闭合回路。
判断下述6套装置中能够形成原电池的有哪些?
①②③④⑤⑥
Cu
ZnSO4溶液稀硫酸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归纳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有哪些?
(2)分析右图为下列物质构成的原电池的正负极
①A:Mg B:Al C:稀硫酸②A:Mg B:Al C:NaOH
③A:Cu B:Fe C:稀硝酸④A:Cu B:Fe C:浓硝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