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导学案

合集下载

原电池 导学案

原电池 导学案

原电池导学案
原电池导学案
一、回顾原电池
1、原电池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原电池:把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形成条件:(1) 有不同的两个电极;
(2) 两电极要接触溶液;
(3) 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构
成;
(4) 发生自发的反应。

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外电路:作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电极。

内电路:Cu2+移向电极,SO42-移向
电极。

发生反应:负极为,发生反应
(写反应式)
【合作探究】锌片表面为何会有铜析出?电流表读数为什么逐渐变小?
提示:锌片能直接插入含Cu2+的电解质溶液中吗?若直接接触会有什么后果?
三、改良原电池
找出问题根源——和直接接触,在表面直接发生了反应;
提出解决方法——将片和溶液分开。

【合作探究】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池:负极(填电极)失去2个电子,成为离子进入ZnSO4溶液,溶液中Zn2+(填“增多”/“不变”/“减少”)而SO42-不变,使得ZnSO4溶液带电荷,吸引盐桥内的定向移动到负极池,使溶液保持电中性。

正极池:离子不断得电子析出金
属,使得溶液中Cu2+(填“增多”/“不变”/“减少”),而SO42-不变,使得CuSO4溶液带电荷,吸引盐桥内的
离子定向移动到正极池,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盐桥的作用】①:、②:
四、应用原电池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自我评价
你觉得你和你们小组在今天的课堂上表现如何?
1=糟糕2=需要提高3=较好4=很好5=完美
表现水平
自我评价 5 4 3 2 1
我的小组 5 4 3 2 1
第 2 页。

《原电池》的导的学案.docx

《原电池》的导的学案.docx

第 1 节原电池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原电池原理的探究活动,培养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些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1.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是利用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② 化学能转化为③ 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装置电极材料Zn 电极Cu 电极电极名称④负极⑤ 正极得失电子⑥失电子⑦ 得电子电子流向流⑧ 出流⑨ 入反应类型⑩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 -Zn 2+Cu 2+ +2e -Cu总反应式Zn+Cu 2+Zn 2+ +Cu3.原电池形成的条件(1)由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或由金属和非金属 ) 作电极 ,一般用还原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 ,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正极。

(2)两电极必须浸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或盐桥 )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4)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锌铜原电池的导线中有电子通过?2.原电池装置中的盐桥有什么作用?盐桥中有电子流过吗?3.原电池外电路电子的流动方向和内电路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4.若将锌铜原电池中的Cu 电极换成石墨 ,可以吗 ?为什么 ?探究 1:原电池工作原理某同学利用右图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Cu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4) 。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导线中电子流向为( 用 a、 b 表示 )。

(2)写出装置中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

(3)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 g, 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不许用“N A”表示 )(4)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 ,还要添加 KCl 的饱和溶液 ,电池工作时 ,对盐桥中的 K+、Cl -的移动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 -向左侧烧杯移动C.盐桥中的 K +、 Cl -都向左侧烧杯移动D.盐桥中的 K +、Cl-几乎都不移动1.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与电子的流动方向有何关系?2.试判断用镁、铝作电极,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时的正、负极及电子得失情况。

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导学案设计

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导学案设计

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导学案电化学原电池【教学目标】1.巩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盐桥的作用3.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并能写具体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预习案】阅读选修4至课本71页-72页内容,完成选修4《百年学典》69页知识点1学案的填写阅读必修29页专题“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课前复习】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定义:将能转变为能的装置。

2.实质: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

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内进行,以适当方式连接起来,获得电流。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Zn-H2SO4-Cu为例)(1).在ZnSO4溶液中,锌片逐渐,即Zn被,锌原子电子,形成进入溶液,从锌片上释放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H2SO4溶液中,从铜片上得电子,还原成为释放出来从而可以观察到铜片有气泡。

锌为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铜为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总反应式为:,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2).闭合回路的构成:外电路:电子从极到极,电流从极到极;内电路: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极,阳离子移向极。

4.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口诀:两极一液一连线)【课堂练习1】(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附近的SO42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 正极有O2逸出(D) 铜片上有H2逸出【课堂练习2】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2.下列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3.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A.MgB.FeC.AlD.Cu4.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A.不变B先变大后变小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5.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5篇原电池是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也可以说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 第一节《原电池》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 第一节《原电池》导学案

ZnCu× (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原理;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

【重、难点】:原电池原理【学习过程】一、原电池组成及结构1、原电池是把 转变为 的装置。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讨论:以下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3、原电池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 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 2SO 4时: Zn 电极是____(填“正”或 “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该反应是 (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 Cu 电极是___极,其电极反应为 ,该反应是 反应。

4、小结: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思考】:1.理论上应看到只在铜片上有大量气泡,而实际上锌片上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2.实验发现该装置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为什么?3.如何设计实验来避免和克服1和2中的问题呢?解决办法:如右图所示●盐桥:通常是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现象: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即(有或无)电流通过电路。

取出盐桥,电流计指针,说明(有或无)电流通过。

【思考】:改进后的原电池有哪些优点?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盐桥的使用突破了氧化剂、还原剂只有直接接触、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电子转移的思维模式,使氧化剂和还原剂在不同的区域之间通过特定的装置实现了电子的定向转移,为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盐桥制法:(1)将热的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中即可。

(2)将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装入U形管,用棉花堵住管口即可.【练习】:利用Zn+2Ag+===Zn2++ Ag设计盐桥原电池小结:设计原电池的思路【巩固练习】【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基础达标】1.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必须是两种不同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原电池工作时总是负极溶解,正极上有物质析出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2.下列反应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H2SO4+2NaOH===Na2SO4+2H2OB.2FeCl3+Fe===3FeCl2C.Mg3N2+6H2O===3Mg(OH)2↓+2NH3↑D.NaCl+AgNO3===NaNO3+AgCl↓3.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锌作为负极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4.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吊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

原电池原理导学案word精品文档8页

原电池原理导学案word精品文档8页

专题一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主编人:陈玉莲审稿人:卢世彬定稿日:2019.09.08第一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学习目标: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熟练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

2、能够熟练写出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3、能够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二、重点难点:1、原电池工作原理。

2、能够熟练写出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三、[知识点回顾]①、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2、3、4、②求焓变常见的计算公式1、2、四、学习过程1、电极反应及总反应负极:,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 现象:电极不断正极:,__电子,_____反应, 现象:电极表面有析出总反应:________ ___________2、原电池电路的形成(在此锌铜原电池中)外电路:电子由流向;内电路:通过形成内电路;盐桥内K+向Cu电极定向移动;Cl-向Zn电极定向移动。

☆盐桥的组成:含有琼胶的KCl饱和溶液☆盐桥的作用:使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氧化还原反应得以继续进行。

【迁移应用】分析图示的原电池现象为:正极反应:负极反应:总反应为:【归纳总结】: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负极一般为金属,正极一般为活泼性的金属或,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流(内电路)由极流向极;电子则由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极。

③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方向:阳离子移向原电池极,阴离子移向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反应类型:正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现象是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负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现象则是电极本身的消耗,质量减小。

〈学生活动〉:原电池的应用(一)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金属活动性1:X、Y、W都是金属,把X浸入W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W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作负极。

X、Y、W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W B.X>W>Y C.Y>X>W D.Y>W>X2: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导学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导学案

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标三维定向】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其构成条件,掌握原电池的应用。

⑵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

⑶理解并掌握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索原电池的形成及原理,培养实验技能以及分析思维能力。

⑵通过不断总结、发现、归纳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电池的有关知识,感受化学给人类带来得进步和文明;了解废旧电池的回收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策略指导】学习重点: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一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原电池的反应原理【自主学习】1.探究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把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在锌片上有析出,同时有放出,铜片上现象;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后,逐渐,质量逐渐增加;在铜片和锌片之间加上电流计(如下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发生,说明有产生,即发生了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由电流的方向可知,电子由通过导线流向,由此判断是负极、是正极。

锌片上有流出发生了反应,即:;锌原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进入溶液,溶液中的在铜片上电子发生反应,即:,生成的沉积在铜片上。

两极之间溶液中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的定向移动构成闭合的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

其总反应式为:。

2.原电池的含义能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⑴要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⑵要有溶液;⑶两电极浸入中且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⑷能自发的发生。

[要点强化指导]A、盐桥的作用:是将两个电极完全隔开的原电池装置,将副反应降低至最小程度,这样,更彻底的将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通过盐桥,阴离子SO42-和Cl-向锌盐溶液移动,阳离子Zn2+和K+向铜盐溶液移动,使电流继续流通,形成闭合的回路。

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⑴原电池反应一般都是自发进行的,因而在写电极反应时,首先将总反应变换成反应(负极)和反应(正极)。

原电池导学案(第二课时)

原电池导学案(第二课时)

§4.1.2原电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熟练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

2、能够熟练写出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3、能够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二、【学习重难点】1、原电池工作原理(重点);2、能够熟练写出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难点)。

三、【复习回顾】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①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例1、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②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例2、根据下列实验事实:①X+Y2+===X2++Y②Z+2H2O(冷)===Z(OH)2+H2↑③Z2+的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由此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W B.Y>X>W>Z C.Z>Y>X>W D.Z>X>Y>W ③用于金属的防护例3、如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n极附近溶液的PH值(填“变大”、“变小”、“不变”)(3)C中被腐蚀的金属是,总反应式为,比较A、B、C 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④设计化学电池[小组活动]:利用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设计一个原电池装置。

⑴在下图左边方框中画出简易装置图,标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简易装置图) (带盐桥的装置图)⑵上述简易装置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解决以上问题,常将原电池设计成带盐桥的装置,请在上图右边方框中画出该原电池装置,标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主编人:陈玉莲审稿人:卢世彬定稿日:2013.09.08第一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学习目标: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熟练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

2、能够熟练写出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3、能够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二、重点难点:1、原电池工作原理。

2、能够熟练写出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三、[知识点回顾]①、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2、3、4、②求焓变常见的计算公式1、2、四、学习过程1、电极反应及总反应负极:,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 现象:电极不断正极:,__电子,_____反应, 现象:电极表面有析出总反应:________ ___________2、原电池电路的形成(在此锌铜原电池中)外电路:电子由流向;内电路:通过形成内电路;盐桥内K+向Cu电极定向移动;Cl-向Zn电极定向移动。

☆盐桥的组成:含有琼胶的KCl饱和溶液☆盐桥的作用:使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氧化还原反应得以继续进行。

【迁移应用】分析图示的原电池现象为:正极反应:负极反应:总反应为:【归纳总结】: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负极一般为金属,正极一般为活泼性的金属或,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流(内电路)由极流向极;电子则由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极。

③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方向:阳离子移向原电池极,阴离子移向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反应类型:正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现象是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负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现象则是电极本身的消耗,质量减小。

〈学生活动〉:原电池的应用(一)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金属活动性1:X、Y、W都是金属,把X浸入W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W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作负极。

X、Y、W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W B.X>W>Y C.Y>X>W D.Y>W>X2: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A.a>b>c>d B.a>c>d>b C.c>a>b>d D.b>d>c>a(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1、一个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Zn + Cu2+ = Zn2+ + Cu,该反应的的原电池正确组合是()【对点练习】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2.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A B C D E3.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Cu、负极为Fe, 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u、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C、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NO3)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为CuSO4溶液。

4. 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PH怎样变化()A. 不变B. 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大D. 逐渐变小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较活泼金属作正极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6. 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高考链接】1.(2007海南1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电解质溶液Y是;(2)银电极为电池的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电极流向电极。

2.(2008广东)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e - =Ag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A. 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重难点一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方法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若给出一个总方程式,则可根据化合价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某一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该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反之,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则该电极溶解,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H2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X)附近pH的变化判断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X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X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强。

特别提醒应用此要点,须注意:原电池的电极类型不仅跟电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关。

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若以氢氧化钠为电解质溶液,则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重难点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书写电极反应式时,按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首先正确判断出电极反应产物,然后结合反应物及转移电子数量写出反应式,再结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配平各电极反应式。

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则得总反应式。

结合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况:(1)根据两个电极反应式,写出总反应式。

使两个电极反应式得失电子数相等后,将两式相加,消去相同的化学式。

(2)根据总反应式,写电极反应式一般分四个步骤:①列物质,标得失,②选离子,配电荷,③配个数,巧用水,④两式加,验总式。

重难点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根据原电池原理,把各种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电池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和两个电极。

(1)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是使负极放电的物质。

因此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

或者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其他物质能与负极发生反应(如空气中的氧气)。

但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则左右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

如,在铜—锌—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金属锌浸泡在含有Zn2+的电解质溶液中,而正极铜浸泡在含有Cu2+的溶液中。

(2)电极材料的选择在原电池中,选择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

并且,原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

电池中的负极必须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还原性较强的非金属材料如H2、CH4等)。

正极和负极之间产生的电势差是电子(阴、阳离子)移动的动力。

专题一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主编人:陈玉莲审稿人:卢世彬定稿日:2013.09.08第二课时化学电源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可充电电池、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能够熟练写出燃料电池反应方程式。

3、可以正确区分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二、重点难点:1、充电电池、燃料电池工作原理2、能够熟练写出燃料电池反应方程式。

三、[知识点回顾]①、原电池的概念:将转化成的装置。

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中。

3、两电极相连形成。

4、能自发地发生反应。

(这是原电池反应的实质!)如右图:现象为:正极反应:负极反应:总反应为:四、学习过程化学电源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1、常见的一次电池(不可重复使用)(1).干电池——普通锌锰电池总反应:Zn +2H2O+2MnO2=== Zn(OH)2+2MnO(OH)负极(): 正极(): (2).碱性锌锰电池(3).锌银纽扣电池总反应为:Ag2O +H2O+ Zn ===2Ag + Zn(OH)2 电解质溶液:负极():正极():(4).锂电池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它具有比能量高、电压高、工作温度宽和可储存时间长等优点,因而已用于电脑、照相机、手表、心脏起搏器上,以及作为火箭、导弹等的动力电源。

2、常见的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普通铅蓄电池铅蓄电池:汽车上用的铅蓄电池是以一组充满海绵状态铜的铅板和另一组结构相似的充满二氧化铅的铅板组成,用H2SO4作电解液。

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1)试写出正、负极反应式放电: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电:阴极:阳极:(2)铅蓄电池工作时,当外电路上有2mol电子通过时,负极消耗Pb的物质的量___ __;溶液中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3)铅蓄电池放电时,溶液的pH_________溶液的密度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碱性蓄电池这类电池的寿命一般比铅蓄电池长很多,且携带很方便。

3 、燃料电池①燃料电池与一般化学电池的区别(1)一般化学电池的活性物质储存在电池内部,从而限制了电池的容量。

(2)燃料电池的电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只是一个催化转化元件。

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连续地由外部供给,在电极上不断地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地被排除,电池可以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

②氢氧燃料电池这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主要用于航天领域。

其电极材料一般为活化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