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基础题库教师版
3-2-1火车问题_题库教师版

1、会熟练解决基本的火车过桥问题.2、掌握人和火车、火车与火车的相遇追及问题与火车过桥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火车与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火车过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二)、相遇、追及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三)、火车过桥问题1、火车过桥(隧道):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有长度、但没速度,解法:火车车长+桥(隧道)长度(总路程) =火车速度×通过的时间;2、火车+树(电线杆):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没速度,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火车速度×通过时间;2、火车+人: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但有速度,(1)、火车+迎面行走的人:相当于相遇问题,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迎面错过的时间;(2)火车+同向行走的人:相当于追及问题,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追及的时间;(3)火车+坐在火车上的人:火车与人的相遇和追及问题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迎面错过的时间(追及的时间);4、火车+火车: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也有长度、有速度,(1)错车问题:相当于相遇问题,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2)超车问题:相当于追及问题,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模块一、火车过桥(隧道、树)问题知识精讲教学目标火车问题【例1】一列火车长200米,以60米每秒的速度前进,它通过一座220米长的大桥用时多少?【解析】分析:(1)如右图所示,学生们可以发现火车走过的路程为:200+220=420(米),所以用时420÷60=7(秒).【巩固】一列火车长360米,每秒钟行驶16米,全车通过一条隧道需要90秒钟,求这条隧道长多少米?【解析】已知列车速度是每秒钟行驶16米和全车通过隧道需要90秒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可以求出列车行驶的全路程.全路程正好是列车本身长度与隧道长度之和,即可求出隧道的长度.列车90秒钟行驶:16901440⨯=(米),隧道长:14403601080-=(米).【巩固】一列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火车长10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这列客车经过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火车行驶路程火车火车桥【解析】建议教师帮助学生画图分析.从火车头上桥,到火车尾离桥,这是火车通过这座大桥的全过程,也就是过桥的路程=桥长+车长.通过“过桥的路程”和“车速”就可以求出火车过桥的时间.所以过桥路程为:67001006800÷=(分钟).+=(米),过桥时间为:680040017【巩固】长150米的火车以18米/秒的速度穿越一条300米的隧道.那么火车穿越隧道(进入隧道直至完全离开)要多长时间?【解析】火车穿越隧道经过的路程为300150450+=(米),已知火车的速度,那么火车穿越隧道所需时间为4501825÷=(秒).【巩固】一列长240米的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过一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用了1分钟,求这座桥长多少米?【解析】火车过桥时间为1分钟60=秒,所走路程为桥长加上火车长为60301800⨯=(米),即桥长为-=(米).180********【巩固】一列火车长160米,全车通过一座桥需要30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20米,求这座桥的长度.【解析】建议教师帮助学生画图分析.由图知,全车通过桥是指从火车车头上桥直到火车车尾离桥,即火车行驶的路程是桥的长度与火车的长度之和,已知火车的速度以及过桥时间,所以这列车30秒钟走过:2030600⨯=(米),桥的长度为:600160440-=(米).【例2】(2009年第七届“希望杯”六年级一试)四、五、六3个年级各有100名学生去春游,都分成2列(竖排)并列行进.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相邻两行之间的距离分别是1米、2米、3米,年级之间相距5米.他们每分钟都行走90米,整个队伍通过某座桥用4分钟,那么这座桥长米.【解析】 100名学生分成2列,每列50人,应该产生49个间距,所以队伍长为49149249352304⨯+⨯+⨯+⨯=(米),那么桥长为90430456⨯-=(米).【巩固】 一个车队以 6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 250 米的大桥,共用152秒.已知每辆车长 6米,两车间隔10米.问: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解析】 由“路程 = 时间 ⨯ 速度”可求出车队 152 秒行的路程为 6 152 912= ⨯ (米 ),故车队长度为912- 250= 662(米).再由植树问题可得车队共有车 (662 -6) ÷(6 +10) +1 =42(辆).【巩固】 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115秒。
8.4专题2:行程问题-上下坡问题

8.3(5)专题1:行程问题-上下坡问题
一.【知识要点】
1.关键找准上坡、平路、下坡及对应速度,在利用题中相等关系列方程组。
二.【经典例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路有一段上坡与一段平路,如果保持上坡每小时行3 k m,平路每小时行4 km,下坡每小时行5 km,那么从甲地到乙地需行54 min,从乙地到甲地需行42 min,从甲地到乙地的全程是多少?
三.【题库】
【A】
【B】
【C】
1.小颖家离学校3760米,其中有一段为上坡路,另一段为下坡路。
她跑步去学校共用了32分,已知小颖在上坡路上的平均速度是4.8千米/小时,而她在下坡路上平均速度是24千米/小时。
小颖上坡、下坡各用了多长时间?
【D】
1.(教材)甲地到乙地全程是3.3km,一段上坡,一段平路,一段下坡,如果保持上坡每小时走3km,平路每小时走4km,下坡每小时走5km,那么从甲地到乙地需51min,从乙地到甲地需53.4km,从甲地到乙地时,上坡、平路、下坡的路程各是多少?
1。
小学奥数——周期性行程问题 教师题库版

【最值问题】1、一条单线铁路上有A,B,C,D,E 5个车站,它们之间的路程如图所示(单位: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A,E两站相对开出,从A站开出的每小时行60千米,从E站开出的每小时行50千米.由于单线铁路上只有车站才铺有停车的轨道,要使对面开来的列车通过,必须在车站停车,才能让开行车轨道.因此,应安排哪个站相遇,才能使停车等候的时间最短.先到这一站的那一列火车至少需要停车多少分钟?【解析】两列火车同时从A,E两站相对开出,假设途中都不停.可求出两车相遇的地点,从而知道应在哪一个车站停车等待时间最短.从图中可知:AE的距离是:225+25+15+230=495(千米),两车相遇所用的时间是:495÷(60+50)=4.5(小时),相遇处距A站的距离是:60×4.5=270(千米),而A,D两站的距离为:225+25+15=265(千米),由于270千米>265千米,因此从A站开出的火车应安排在D站相遇,才能使停车等待的时间最短.因为相遇处离D站距离为270-265=5(千米),那么,先到达D站的火车至少需要等待:1156055060÷+÷=(小时) ,1160小时=11分钟2、从花城到太阳城的公路长12公里.在该路的2千米处有个铁道路口,是每关闭3分钟又开放3分钟的.还有在第4千米及第 6 千米有交通灯,每亮2分钟红灯后就亮3分钟绿灯.小糊涂驾驶电动车从花城到太阳城,出发时道口刚刚关闭,而那两处交通灯也都刚刚切换成红灯.已知电动车速度是常数,小糊涂既不刹车也不加速,那么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他到达太阳城最快需要多少分钟?【解析】画出反映交通灯红绿情况的s t-图,可得出小糊涂的行车图像不与实线相交情况下速度最大可以是0.5 千米/分钟,此时恰好经过第6千米的红绿灯由红转绿的点,所以他到达太阳城最快需要24分钟.3、下图中有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A,大圆直径48厘米,小圆直径30厘米。
小学数学30道“行程问题”专题归纳,公式+例题+解析!

小学数学30道“行程问题”专题归纳,公式+例题+解析!“行程问题”作为小学数学常用知识点之一,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然而面对各种古怪的命题陷阱,不少考生还是心内发苦,看不出解题思路,频频出错。
解答“行程问题”时,究竟该怎么做呢?“行程问题”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路程、速度和时间。
这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份行程问题资料,包含公式、例题和解析,有需要的为孩子收藏一下,希望对学习行程问题有帮助~题型公式行程问题核心公式:S=V×T,因此总结如下: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从上述总结衍伸出来的很多总结如下: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两岸问题:S=3A-B,两次相遇相隔距离=2×(A-B)电梯问题:S=(人与电梯的合速度)×时间平均速度:V平=2(V1×V2)÷(V1+V2)5.列车过桥问题①火车过桥(隧道)火车过桥(隧道)时间=(桥长+车长)÷火车速度②火车过树(电线杆、路标)火车过树(电线杆、路标)时间=车长÷火车速度③火车经过迎面行走的人迎面错过的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④火车经过同向行走的人追及的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⑤火车过火车(错车问题)错车时间=(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⑥火车过火车(超车问题)错车时间=(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考点精讲分析1、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山坳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的上坡路,8千米的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停留1小时,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解析】核心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去时:T=12/4+8/5=4.6小时返回:T’=8/4+12/5=4.4小时T总=4.6+4.4+1=10小时7:00+10:00=17:00整体思考:全程共计:12+8=20千米去时的上坡变成返回时的下坡,去时的下坡变成返回时的上坡因此来回走的时间为:20/4+20/5=9小时所以总的时间为:9+1=10小时7:00+10:00=17:00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
行程问题基础训练

行程问题一:相遇【基础训练:小试牛刀】1两辆汽车同时从工A、B两城相对开出,从A城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从B城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A、B两城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两个筑路队合筑一条长12000米的公路,一个队每天筑115米,另一个队每天筑125米,多少天可以完工?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4、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是慢车每小时行的2倍,现两车分别从相距27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某地相遇,相遇地点离AB两地各多少千米?5、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从相距171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
已知汽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多行31千米,求汽车、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6、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98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
甲列车每小时行93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提升训练:勇闯天涯】7、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5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而行,8小时两船还相距22千米。
已知乙船每小时行42千米,甲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8、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小时后两车相遇。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9、甲、乙两城相距680千米,从甲城开往乙城的普通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后,快车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80千米,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10、A、B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82米,乙每分钟走83米,已经行了15分钟,还要行多少分钟才可以相遇?11、甲、乙两列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千米,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
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思维训练:挑战自我】12、姐妹俩同时从家里到少年宫,路程全长960米。
【小升初数学重点】 《行程问题》专题练习

【小升初数学重点】《行程问题》专题练习一、基本公式:1.路程=速度×时间2.速度=路程÷时间3.时间=路程÷速度二、问题类型1.相遇问题:①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②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③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2.追及问题:①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②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③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3.流水行船问题:①顺水速度=船速+水速②逆水速度=船速-水速③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④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列车过桥问题:(1)火车过桥(隧道):火车过桥(隧道)时间=(桥长+车长)÷火车速度(2)火车过树(电线杆、路标):火车过树(电线杆、路标)时间=车长÷火车速度(3)火车过人:①火车经过迎面行走的人:迎面错过的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②火车经过同向行走的人:追及的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4)火车过火车:①错车问题:错车时间=(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②超出问题:错车时间=(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考点1一般行程问题【例】小王骑公共自行车从家去上班,每分钟行350米,用了20分钟,下午下班沿原路回家,每分钟比去时多骑50米,多少分钟到家?350×20=7000(米)350+50=400(米/分)7000÷400=17.5(分钟)答:17.5分钟到家。
考点2相遇问题【例】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
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甲的速度:480÷6=8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40÷12=4(千米/小时)相遇时间:480÷(80+40)=4(小时)答:两车出发后4小时相遇。
3.4(10.5)--顺风、逆风问题(行程问题)

3.4(10.5)--顺风、逆风问题(行程问题)一.【知识要点】1.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二.【经典例题】1.轮船沿江从A港顺流行驶到B港,比从B港返回A港少用3小时,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6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求A港和B港相距多少千米.设A港和B港相距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
2.某人驾驶一小船航行在甲、乙两码头之间,顺水航行需6h, 逆水航行比顺水航行多用2h,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km,求甲、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3. 某船从A地顺流而下到达B地,然后逆流返回,到达A、B两地之间的C地,一共航行了7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
A、C两地之间的路程为10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路程。
4. 一架飞机在两个城市之间飞行, 顺风飞行需526h, 逆风飞行需3h, 若风速是24km/h,求两城市间的距离,若设两城市间的距离为x(km),根据题意, 所列正确方程是_________.三.【题库】【A】1.一轮船往返A,B两港之间,逆水航行需3时,顺水航行需2时,水流速度是3千米/时,则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2.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小时。
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无风时飞机的航速和两城之间的航程。
3.一艘轮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1)若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是18千米/时,求水流速度?(2)若水流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4.在风速24千米/小时的条件下,一架飞机顺风从A机场飞到B机场要用2.8小时,她逆风飞行同样的航线要用3小时,(1)求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2)两机场之间的航程。
行程问题题库

行程问题(一)例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
到乙地后又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甲地,往返一次共用7.5小时。
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练习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送货,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
往返一次共用8小时45分,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练习2.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
师傅每小时加工35个,徒弟每小时加工28个。
师傅先加工了这批零件的一半后,剩下的由徒弟去加工,二人共用18小时完成了加工任务。
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例2.一个通讯员骑自行车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把信件送到某地,每小时走15千米可早到0.4小时,如果每小时走12千米就要迟到0.25小时,他去某地的路程有多远?练习3.小李由乡里到县城办事,每小时行4千米,到预定到达的时间时,离县城还有1.5千米。
如果小李每小时走5.5千米,到预定到达的时间是,又会多走4.5千米。
乡里距县城多少千米?练习4.玲玲从家到县城上学,她以每分50米的速度走了2分后,发现按这个速度走下去要迟到8分,于是她加快了速度,每分多走10米,结果到学校时,离上课还有5分钟。
玲玲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例3.东西两地相距5400米,甲乙从东地,丙从西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分钟行55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丙每分钟行70米。
多少分钟后乙正好走到甲丙两人之间的中点处?练习5.东西两镇相距60千米。
甲骑车行全程要4小时,乙骑车行全程要5小时。
现在两人同时从东镇到西镇去,经过多少小时后,乙剩下的路程是甲剩下的路程的4倍?练习6.老师今年32岁,学生今年8岁。
再过几年老师的年龄是学生年龄的3倍?例4.快慢两车同时从A地到B地,快车每小时行54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8千米。
途中快车因故停留3小时。
结果两车同时到达B地。
求AB两地间的距离。
练习7.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80米,二人同时从A店出发去B店,当乙到达B店时,甲已在B 店停留了2分钟。
A店到B店的路程是多少米?练习8.兄弟二人同时从家往学校走,哥每分钟走90米,弟每分钟走70米,出发1分钟后,哥发现少带铅笔盒,则原路返回,区后立即出发,结果于弟同时到达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行程问题基础教学目标1.行程的基本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行程题.2.掌握单个变量的平均速度问题及其三种基本解题方法:“特殊值法”、“设而不求法”、“设单位1法”3.利用对比分析法解终(中)点问题知识精讲一、s、v、t探源我们经常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用到s、v、t三个字母,并用它们来分别代表路程、速度和时间。
那么,为什么分别用这三个字母对应这三个行程问题的基本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表示时间的t,这个字母t代表英文单词time,翻译过来就是时间的意思。
表示速度的字母v,对应的单词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单词是velocity,而不是我们常用来表示速度的speed。
velocity表示物理学上的速度。
与路程相对应的英文单词,一般来说应该是distance,但这个单词并不是以字母s开头的。
关于为什么会用s来代表路程,有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说法,就是在行程问题的公式中,代表速度的v和代表时间的t在字母表中比较接近,所以就选取了跟这两个字母位置都比较接近的s来表示速度。
二、关于s、v、t三者的基本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可简记为:s=vt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t=s÷v路程÷时间=速度可简记为:v=s÷t三、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板块一、简单行程公式解题【例 1】韩雪的家距离学校480米,原计划7点40从家出发8点可到校,现在还是按原时间离开家,不过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那么韩雪几点就可到校?【解析】原来韩雪到校所用的时间为20分钟,速度为:4802024÷=(米/分),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即现在的速度为241640+=(米/分),那么现在上学所用的时间为:4804012÷=(分钟),7点40分从家出发,12分钟后,即7点52分可到学校.【巩固】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
下午3点,一辆马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每小时走10千米;晚上9点,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为了使汽车不比马车晚到达乙地,汽车每小时最少要行驶多少千米?.【解析】马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100÷10=10小时,在汽车出发时,马车已经走了9-3=6(小时)。
依题意,汽车必须在10-6=4小时内到达乙地,其每小时最少要行驶100÷4=25(千米).【巩固】两辆汽车都从北京出发到某地,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15小时可到达。
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如果客车想与货车同时到达某地,它要比货车提前开出几小时?【解析】北京到某地的距离为:6015900⨯=(千米),客车到达某地需要的时间为:-=(小时),所以客车要比货车提前开出3小9005018÷=(小时),18153时。
【巩固】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行三小时后乙车从B地出发,乙车出发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5千米.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求A、B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解析】在整个过程中,甲车行驶了3+5=8?(小时),行驶的路程为:48×8=384(千米);乙车行驶了5小时,行驶的路程为:50×5=250(千米),此时两车还相距15 千米,所以A、B两地间相距:384+250+15=649(千米).【巩固】一天,梨和桃约好在天安门见面,梨每小时走200千米,桃每小时走150千米,他们同时出发2小时后还相距500千米,则梨和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解析】我们可以先求出2小时梨和桃走的路程:(200150)2700+⨯=(千米),又因为还差500千米,所以梨和桃之间的距离:7005001200+=(千米).【巩固】两列火车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城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42千米,5小时后,甲、乙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解析】两车的相距路程减去5小时两车共行的路程,就得到了两车还相距的路程:n(千米).480(4042)548041070-+⨯=-=【巩固】小白从家骑车去学校,每小时15千米,用时2小时,回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时间?【解析】从家到学校的路程:15230÷=(小时).⨯=(千米),回来的时间30103【例 2】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上坡路,8千米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1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解析】法一:先求出去的时间,再求出返回的时间,最后转化为时刻。
①邮递员到达对面山里需时间:12÷4+8÷5=4.6(小时);②邮递员返回到邮局共用时间:8÷4+12÷5+1+4.6=2+2.4+1+4.6=l0(小时)③邮递员回到邮局时的时刻是:7+10-12=5(时).邮递员是下午5时回到邮局的。
法二:从整体上考虑,邮递员走了(12+8)千米的上坡路,走了(12+8)千米的下坡路,所以共用时间为:(12+8)÷4+(12+8)÷5+1=10(小时),邮递员是下午7+10-12=5(时)回到邮局的。
【例 3】一个人站在铁道旁,听见行近来的火车汽笛声后,再过57秒钟火车经过他面前.已知火车汽笛时离他1360米;(轨道是笔直的)声速是每秒钟340米,求火车的速度(得数保留整数)【解析】火车拉汽笛时离这个人1360米.因为声速每秒种340米,所以这个人听见汽笛声时,经过了(1360÷340=)4秒.可见火车行1360米用了(57+4=)61秒,将距离除以时间可求出火车的速度.1360÷(57+1360÷340)=1360÷61≈22(米)【例 4】龟兔赛跑,同时出发,全程6990米,龟每分钟爬30米,兔每分钟跑330米,兔跑了10分钟就停下来睡了215分钟,醒来后立即以原速往前跑,问龟和兔谁先到达终点?先到的比后到的快多少米?【解析】先算出兔子跑了330103300()(米),此⨯=(米),乌龟跑了30215106750⨯+=时乌龟只余下69906750240÷=(分钟)到达终-=(米),乌龟还需要240308点,兔子在这段时间内跑了83302640⨯=(米),所以兔子一共跑-=(米).+=(米).所以乌龟先到,快了699059401050330026405940【例 5】甲、乙两地相距6720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6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解析】方法一:由于前一半时间与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已知的,因此可以计算出这人步行的时间.而如果了解清楚各段的路程、时间与速度,题目结果也就自然地被计算出来了.应指出,如果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每分钟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每分钟60米,则这个人从甲走到乙的平均速度就为每分钟走(80+60)÷2=70米.这是因为一分钟80米,一分钟60米,两分钟一共140米,平均每分钟70米.而每分钟走80米的时间与每分钟走60米的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始终是每分钟70米.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这个人走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是6720÷70=96分钟.由于前一半时间的速度大于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所以前一半的时间所走路程大于6720÷2=3360米.则前一个3360米用了3360÷80=42分钟;后一半路程所需时间为96-42=54分钟.方法二:设走一半路程时间是x分钟,则80x+60x=6720,解方程得:x=48分钟,因为80×48=3840(米),大于一半路程3360米,所以走前一半路程速度都是80米,时间是3360÷80=42(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48+(48-42)=54(分钟).评注:首先,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一半时间”与“一半路程”的区别.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总的平均速度可以是各段平均速度的平均数.但在各段路程相等的情况下,这样做就是不正确的.其次,后一半路程是混合了每分钟80米和每分钟60米两种状态,直接求所需时间并不容易.而前一半路程所需时间的计算是简单的.因此,在几种方法都可行的情况下,选择一种好的简单的方法.这种选择能力也是需要锻炼和培养的.【巩固】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解析】方法一: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8070275+÷=()(米),走完全程的时间是60007580÷=(分钟),走前一半路程速度一定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8037.542.5-=(分钟).方法二:设走一半路程时间是x分钟,则807061000x=(分+=⨯,解得40x x钟),因为8040⨯3200=(米),大于一半路程3000米,所以走前一半路程速度都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404037.542.5()(分钟).+-=【例 6】四年级一班在划船比赛前讨论了两个比赛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在比赛中分别以2米/秒和3米/秒的速度各划行赛程的一半;第二个方案是在比赛中分别以2米/秒和3米/秒的速度各划行比赛时间的一半.你认为这两个方案哪个好?【解析】第二种方案模块二、平均速度问题【例 7】如图,从A到B是12千米下坡路,从B到C是8千米平路,从C到D 是4千米上坡路.小张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6千米/小时,平路速度都是4千米/小时,上坡速度都是2千米/小时.问小张从A到D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从A到B的时间为:12÷6=2(小时),从B到C的时间为:8÷4=2(小时),从C到D的时间为:4÷2=2(小时),从A到D的总时间为:2+2+2=6(小时),总路程为:12+8+4=24(千米),那么从A到D的平均速度为:24÷6=4(千米/时).【巩固】如图,从A到B是6千米下坡路,从B到C是4千米平路,从C到D 是4千米上坡路.小张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6千米/小时,平路速度都是4千米/小时,上坡速度都是2千米/小时.问从A到D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从A到B的时间为:6÷6=1(小时),从B到C的时间为:4÷4=1(小时),从C到D的时间为:4÷2=2(小时),从A到D的总时间为:1+1+2=4(小时),总路程为:6+4+4=14(千米),那么从A到D的平均速度为:14÷4=3.5(千米/时)【巩固】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90千米到达某地,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求摩托车驾驶员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解析】要求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必须知道摩托车“往”与“返”的总路程和“往”与“返”的总时间.摩托车“往”行了90千米,“返”也行了90千米,所以摩托车的总路程是:90×2=180(千米),摩托车“往”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所用时间是:90÷30=3(小时),摩托车“返”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所用时间是:90÷45=2(小时),往返共用时间是:3+2=5(小时),由此可求出往返的平均速度,列式为:90×2÷(90÷30+90÷45)=180÷5=36(千米/小时)【巩固】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小强去时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回来的速度是40千米/小时,求小强往返的平均速度.【解析】去时的时间2001020÷=(小时),平均速÷=(小时),回来的时间200405度=总路程÷总时间20020020516()()(千米/小时).=+÷+=【巩固】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300千米外的乙地去,前120千米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使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50千米/时,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求速度首先找相应的路程和时间,平均速度说明了总路程与总时间的关系,剩下的路程为:300-120=180(千米),计划总时间为:300÷50=6(小时),前120千米已用去120÷40=3(小时),所以剩下路程的速度为:(300-120)÷(6-3)=60(千米/时).【巩固】 一个运动员进行爬山训练.从A 地出发,上山路长30千米,每小时行3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求这位运动员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解析】 这道题目是行程问题中关于求上、下山平均速度的问题.解题时应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数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速度的平均数=(上山速度+下山速度)÷2,而平均速度=上、下山的总路程÷上、下山所用的时间和.所以上山时间:30310÷=(小时),下山时间:3065÷=(小时),上、下山平均速度:30210560154⨯÷+=÷=()(千米/小时).【例 8】 一个人从甲地去乙地,骑自行车走完全程的一半时,自行车坏了,又无法修理,只好推车步行到乙地.骑车时每小时行12千米,步行时每小时4千米,这个人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 ①参数法:设全程的的一半为S 千米,前一半时间为12S ÷,后一半时间为4S ÷,根据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可得()21246S S S ÷÷+÷=(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