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复习课程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24课 唐诗二首》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卷(2)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三重.茅挂罥.塘坳.布衾.庇.护突兀.倚.杖俄顷.广厦.口燥.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八月秋高风怒号(2)公然抱茅入竹去(3)秋天漠漠向昏黑(4)安得广厦千万间3.一词多义(1)安:安得广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2)向:秋天漠漠向昏黑便扶向路4.古今异义(1)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今义:(2)卷我屋上三.重茅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风雨..不动安如山6.指出下列文言特殊句式。
(1)安得广厦千万间。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由这件事,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居无定所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美好愿望。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D.这首诗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
9.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2)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3)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10.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几句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狂风对茅屋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除了这首诗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忧国忧民”的名句?试写出两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选出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六句把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
C.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D.颈联巧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双关的语义,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国家和诗人境况的危苦,表达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2 . 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译:你也太不贤惠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B.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译:(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C.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使他做事不顺,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能力。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长空栈道位于华山南峰东侧山腰,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bǐng气挪步,被喻为“华山第一天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4课 唐诗二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挂罥.(juàn)翩.翩(piān)一丈绫.(líng)B.塘坳.(ào)伐薪.(xīn)口称敕.(chì)C.两鬓.(bìn)突兀.(wù)辗.冰辙(niǎn)D.布衾.(jīn)庇.护(bì)风怒号.(háo)【答案】D【解析】D项,“布衾”的“衾”应读“qīn”。
2.下列诗句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躁呼不得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A项,与课文不一致,“躁”应为“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耐)B.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C.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D.系.向牛头充炭直(挂)【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项,解释不正确,忍:狠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答案】C【解析】A项,“直”同“值”,价钱;B项,“见”同“现”,表现;D项,“与”同“举”,推举。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八月/秋高/风怒号B.安得/广厦/千万间C.满面/尘灰/烟火色D.半匹红纱/—丈/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同步测练习题(含答案)

唐诗二首( 一 ) 茅舍为秋风所破歌一、基础操练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 chóng)挂罥 ( ju àn) 塘坳 ( ào)大庇 ( bì)....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高者挂罥长林梢罥:挂结长:高..(2)忍能对面为响马忍:狠心能:这样、这样..(3)俄顷风定云墨色俄顷:一会儿..(4)秋季漠漠向昏黑漠漠:阴森浸蒙的样子向:靠近...(5)永夜沾湿何由彻何由:怎能、如何...突兀 ( wù).彻:到,这里是“彻晓” ( 到天亮) 的意思(6)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掩盖,覆盖寒士:贫穷的士人...(7)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兀:高耸的样子..3.以下朗诵停留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A.俄顷 / 风定 / 云墨色 B .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C.八月秋高 / 风怒号 D .风雨不动 / 安若山( 分析: B 项“突兀”不可以断开读,朗诵停留应划为:何时/ 眼前 / 突兀 / 见 / 此屋。
) 4.填空。
(1)《茅舍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代称为“诗圣”,因其诗多反应当时的社会混乱和人民疾苦,因此被称为“诗史”。
共有约 1 500 首诗歌被保存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舍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 ( 体裁 ) 的古诗。
诗中的“茅舍”指的是成都近郊的草堂。
诗中表现群童调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响马。
衬着出阴森黑暗的雨前情形,衬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季漠漠向昏黑。
表现作者崇敬理想和美好意愿以及伤时感事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察看下边的图片,模仿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大的浪漫主人之一,造了“香草佳人”的盛情象。
代表作《离》是中国古代歌史上最的一首浪漫主政治抒怀。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含解析)一、说明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何所营:2.翩翩:3.黄衣使者:4.白衫儿:5.敕:6.驱将:7.愿天寒愿:。
8.翩翩两骑(jì)来是谁骑:9.充炭直直:10.心忧忧:。
二、填空题。
11.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12.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 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13.“”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能够代货币使用。
14.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15.勾画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楚的诗句是:16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17.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18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截了当掠夺的诗句是:三、依照你对诗歌的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9. 下列对诗歌内容明白得正确的两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凄惨的生活状况。
C.“悲伤”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巨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0.下列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画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1.下列对诗歌明白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能够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布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差不多上闻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通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凌辱但敢于抵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即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节选)【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杜甫)(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愿为市鞍马()②赏赐百千强()③老翁逾墙走()④存者且偷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木兰不用尚书郎”可以看出木兰不慕名利,也暗含她对女扮男装不宜在朝为官的担忧。
C.“暮投石壕村”寥寥五字,点明投宿的时间和地点,为悲剧的事件提供了典型环境。
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说明这户人家贫穷不堪,已经没有什么可让官吏搜刮的了。
(4)《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5)“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与翁别”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伐薪.( )绫.( )敕.( )辗.冰辙( )翩.翩( )两鬓.( )二、诗歌鉴赏......2.【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伐薪烧炭南山中(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三、选择题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四、诗歌鉴赏4.“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卖炭翁唐白居易(自注“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最新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

24. 《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11.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12.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 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13.“”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14.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15.勾画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16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17.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18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接掠夺的诗句是:三、根据你对诗歌的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9.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悲惨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
11.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12.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 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13.“”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14.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15.勾画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
16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17.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
18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接掠夺的诗句是:
三、根据你对诗歌的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9.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悲惨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2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四、阅读理解题。
1.全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4.“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5.“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6.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8.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4. 《卖炭翁》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1.本诗歌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诗人白居易。
12.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宫使掠夺的残酷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__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_。
13. .“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三、根据你对诗歌的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9.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 C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悲惨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B中“何所营”体现了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却无法实现的悲惨生活。
D中“愿天寒”是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况。
)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B选项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2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2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
2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
三、阅读理解题
1.全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烧炭,运炭,卖炭(炭被掠夺)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辗”_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3.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宫使(黄衣使者白衫儿)
4.“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5.“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6.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诗用卖炭翁艰难谋生但横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7.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诗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巧取豪夺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不幸。
8.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