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的概念
概念
经度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因地球 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候、植被、土壤 等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呈东西方向上 的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引起不同纬度地区接收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差异,进而影响气 候、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分布。
经度地带性的表现
气候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类型由 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湿 润、温带干旱、寒带苔原和冰原 依次更替。
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现象也是非地带性的表现之一。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条件可能会与周围 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土壤类型多样化
由于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均,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母质、气候、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可能会与周围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更加温暖湿润。
地形
地形对经度地带性规律的影响表现在高山地区,由于地形抬升 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同一纬度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植被和土
壤类型存在差异。
04
垂直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海拔高度 而产生的垂直变化规律,即不同海拔 高度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呈现出的垂直分布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之 一,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生物群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不
同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域分异的影响也非常显 著,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导致不同的水 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
人文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1. 概述 • 2. 地域分异规律的尺度 • 3.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1. 概述
• 1.1 概念 •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由这些要素组
成的整个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 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称为自然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制约或支配地域分 异的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分带性
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
• 大洋表层(大洋表面 以下200m深)纬向自 然带主要是太阳辐射、 温度、风向、降水等 气候地带性引起的大 洋温度、洋流、盐度 和含氧量差异,以致 海洋生物也有相应的 区别,从而引起大洋 表层自然综合体,按 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 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大洋底层自然区域
•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山西高原、大同盆地等等
省性分异
• 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 在任何级别的地带性单位中得到表现。 • 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分异是最大一级的省
性。
省性分异
• 赤道带:气候省性差别不显著。 • 热带:西岸信风气候━内陆干旱气候━东
岸季风气候。 • 亚热带:西岸地中海气候━大陆内部亚热
1. 概述
• 1.2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 • 太阳辐射能 • 地球内能
1. 概述
• 1.3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 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
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 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称为地带性分异。 • 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 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称为非 地带性分异。
洼地带、冲积洪积扇。
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 地方气候决定于范围比较小的气候形成因 素,如大片森林、湖泊、中等地形、城市 等,气温和湿度的水平剃度和垂直剃度比 大气候大。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五章地域分异规律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五章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 地域分异规律(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域分异理论概述 第二节 纬度地带性规律 第三节 地理环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第四节 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第五节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第一节 地域分异理论概述
--3个问题:含义、形成过程、特点
一、地域分异理论的含义
1、地域分异规律的有关概念 地域分异理论:是关于地球表面组成成分或综合
人的某些体质特征,如体高,随着环境变化,有明显的变异。在一般 情况下,肉食为主民族比素食为主民族高大,面食为主民族比米食为 主民族高大。在过去100年内,德国人平均体高增加15厘米。再过 100年,德国人的平均体高可达2米。在美国的黑人后代,比他们原 居地增高快。在中国,由于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别,城市居民增高较快。 这些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饮食环境对人体特征有影响。
地理环境的分异因素有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等 方面的几种表现。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中各自然组成成分 及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的分化现象及表 现形成。这是经济、社会文化地域分异的背景, 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分异有制约作用(不是决 定作用)。研究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研究整个地 理环境地域分异的理论基础。
分布的重要界线,是我国古代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主要 接触带,也是我国古代民族冲突的主要接触带。因此,长 城成了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界线和军事防卫界线。 2.经济文化中心的南北转移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济文化中心的迁移主要方向 由北向南。古代我国人口重心在黄河流域,经济文化也以 黄河流域为中心。晋朝到宋朝,出现两次人口经济和文化 南移高潮。唐朝安史之乱是我国南北关系的分界线。安史 之乱前,北方的人口经济和文化仍高于南方。安史之乱后, 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究其原因,主要是北方旱作农田在生产力较低时比较容易 大规模开发。南方地势低洼,需要兴修水利开辟稻田,才 能耕作。待到南方稻田大批开发以后,就有较高的劳动生 产率和较强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全球范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有存在着地域上的分异,所谓地域分异,是指地理环境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集自然区域的现象,导致这种分异的成因即为地域分异因素,而之约或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关系地域分异的基本形成因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与此相对应的许多自然现象延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

二是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使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基本因素,它们的能量来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前者来自太阳辐射能,后者来自地球内部聚集放射能,两种能源本身互不联系,也互不丛属,均作为外部条件对自然地理环境成分和景观起作用,使各自然地理成分和景观同时具有地带性非地带性。

(二)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关系不同因素造成的低于分异现象涉及的空间范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区域分异因素和局部的分异因素影响着低于分异的范围,一分异现象涉及范围做为(1)大尺度地域分异大尺度地域分异设计全球或分别涉及海洋与大陆,至少涉及一个广大区域,据此又可细分为全球性地域分异,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以及区域地域分异。

1)全球性地域分异(热量分带、海陆分异)2)全海洋和全陆地地域分异(陆地和海洋上的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分异)3)区域性地域分异(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因素)(2)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包括由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和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差异以及山地垂直性分异等。

(例如罗浮山的山麓多为冲积水稻土、300m以下地山丘陵的赤红壤、300m以上的山地红壤、600m 以上的山地黄壤、1100m以上的山地灌丛草甸土)(3)小尺度地域分异由局部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积聚和排水条件不同引起的地域分异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可看做非地带性分异(例如华北平原的山麓到海滨依次出现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海滨盐土等)大尺度分异规律构成小尺度的基础和背景,小尺度分异规律是大尺度的进一步分化,受大尺度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揭示地球表层水平地带性和水热条件的关系 地理地带周期律:地表自然地带随着R和R/(L·r)发生周期性有规律的
变化规律 意义:可以在知道R和R/(L·r)情况下查表得知自然地带。
R/Lr
Ⅰ列 0
0~1/5
1/5 ~2/5
Ⅱ列 2/5~3/5
3/5~4/5
4/5~1
Ⅲ列 1~2
Ⅳ列 2~3
Ⅴ列 3~4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自然地带学说
影响地球面貌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条件 水热的对立统一关系:热置于水运动之中并改变水形态,水又反过
来影响热运动 各区域水热的量和质的对比不同,导致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取决于
其矛盾的主要方面 水热关系的表达:湿润(干燥)指标
➢ 湿润度K1 = 降水量R / 蒸发力E ➢ 干燥度K2 = 蒸发力E / 降水量R
分异特点:气候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等)在地表 呈纬度分布
太阳辐射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刘胤汉,2010)
RO 海洋辐射平衡 Rc 大陆辐射平衡 Re 整个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
kcal/cm 2.a
150 RO
100
Re
Rc
50
北纬
南纬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地域分异规律是指由于不同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等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以下为地域分异规律的整理:一、经济方面:1.资源分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的结构和速度也不同。

如西南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铜等资源丰富,成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开发区域,而东北地区的煤炭、钢铁等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分异:不同地形的地区,其经济发展也会有所不同。

如山区交通不便,农业发展较为困难,而平原地区则农业发展较为便利,以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产量较高。

3.人力分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教育程度等也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起飞与其教育程度高、人口素质优秀等因素有关。

4.外部市场分异: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和外部市场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如浙江地区商贸活动频繁,与各地的贸易往来密切,成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方面:1.多民族分异:中国境内有着51个民族,不同民族在历史、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也不同,反映在制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出现差异。

如藏族的信仰、生活方式不同于汉族,导致考古学、文学等领域方向不同。

2.地域文化分异: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习俗礼仪等方面。

如江南地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化特征较为浓郁,在饮食、旅游等领域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

三、社会方面:1.人口性别比例分异:中国男女比例失调较为严重,导致不同地区其人口基本情况也存在差异。

如一些妇女少的区域,由于妇女生活较易,家庭儿童的教育和照料工作则由父亲更多地来承担。

2.城市与农村的分异:中国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文化程度都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简单、落后,但农业文化深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等习俗也更为浓郁。

3.历史文化分异:不同地区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甚至存在对立的结果,如中原地区和南方各地的历史上就存在着多次的战争和纷争。

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1401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地域分异武花2016/5/1地域分异规律的定义,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具体表现,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分类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3)一:地域分异规律定义 (3)二: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 (3)1太阳辐射; (3)2地球内能: (3)3经济因素: (3)三:地域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 (3)1 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纬向地带性 (3)(1)降水的纬度地带性 (4)(2)植被的纬向地带性 (4)(3)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4)2 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经向地带性(干湿地带性) (4)3 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共同影响下的具体表现:垂直地带性。

(4)(1)地带幅窄,递变急剧。

(5)(2)带间联系密切(带间分割不清楚). (5)(3)水热对比特殊。

(5)(4)节律变化同步。

(5)(5)微域差异显著 (5)四:地域分异规律等级分化 (5)1 全球性地域分异:全球性地域分异涵盖了全球纬度地带性分异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5)(1)热量分带: (5)(2)海陆分异 (6)(3)海陆起伏分异 (6)2全大陆、全海洋分异 (6)(1)全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6)(2)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7)3 区域性地域分异 (8)(1)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 (8)(2)省性分异 (8)(3)带段性分异 (8)4 中级地域分异 (9)(1)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差异引起的区域分异 (9)(2)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区域分异 (9)(3)垂直带性分异 (10)5 低级地域分异 (10)(1)地貌部位和小气候引起的分异 (10)(2)岩性,土质和排水条件的影响 (10)(3)人为活动引起的地域分异 (10)五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联系 (11)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一:地域分异规律定义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各组成要素(自然综合体)沿地球表面按确定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结果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地域分异现象,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二: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1太阳辐射;是决定地带性成因的概括,因为热量分带是地球球形引起的太阳辐射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异,而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的通常根据辐射平衡吧地球表面分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几个热量带。

地域分异规律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规律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规律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人口、地理、经济、社会及其他多方面现象存在着某
种区域性差异规律,其规律主要特征是不同地域内存在同一种物质水平、技
术结构、产品结构等差异现象。

地域分异规律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口、地理、经济和社会等
方面,比如在人口分布上,一般存在集聚性分布和集散性分布。

在集聚性分
布方面,一般集中在一些行政、经济或者文化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如大城市。

另一方面,在集散性分布中,一般分布于位于偏僻地区,如山林、沼泽、河湖等处。

此外,地理分布也不尽相同,一般在不同性质的区域之间,资源
密度是有较大差异的。

比如,海洋地区的资源密度比河流地区要高;大城市
比中小城市资源凝聚性更强等。

此外,地域分异规律在经济发展上也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般来说,工业
发达的地区经济收入高于农业收入,经济总量比农业大;而发展较慢的地区
常会出现农业收入高于工业收入以及经济总量较小的特征。

而在社会发展方面,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往往更加高,教育资源也会比较充足,而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就会拥有较低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地域分异规律是一种天然的现象,各地区存在千差万别的特征,但此外,因为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地域分异现象的程度也会随之
减少,此类现象的总体效果是让各地区的整体经济社会更加一体化,而拥有
更加统一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钙土
双峰驼 温带荒漠土
精选ppt
6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内蒙古呼和浩特
韩国首尔
内陆
精选ppt
沿海 7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 经度
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基础:以 水分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在 中 纬度大陆表现更典型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经度地带性
精选ppt
8
基带:与当地自 然带一致 15
垂直地带性
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影响垂直自然带谱数量的因素:
1、纬度:(海拔相同)纬度越低越多,反之越少
2、坡向: 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3、海拔:(纬度相同)海拔越高越多,反之越少
精选ppt
16
总结
概念: 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
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
精选ppt
18
2、我国中纬度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是森林、草原、
D 荒漠。引起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海拔
D.水分
C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的是( )
A.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分异
B.沿海到内陆的经度地带分异
C.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精选ppt
19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写出①—⑩的自然带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精选ppt
1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和地 域分异
温故而知新
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表现
各要素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一个要素的改变引起其 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地理环境的地 域分异规律
基本 原因
热量差异 水分差异
自然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
精选p地pt 带性规律
2
寒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四组(乞力马扎罗山)
要求:对比迎风坡和背风坡垂直自然带谱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数量和分布高度的差异精,选p还pt 有其它的规律。
5
亚欧之旅
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 温带落叶
气候
雨,冬季寒 阔叶林
冷干燥
温带大陆 冬寒夏热; 温带草原 性气候 干旱少雨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温带荒漠
松鼠、 黑熊
棕壤、 褐土
黄羊、 旱獭
太阳辐射 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
中纬度 地区
低纬和高 纬度地区
精选ppt
12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背风坡 积雪冰川带
迎风坡
峰顶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垂直自然带谱数量:
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
自然带分布高度: 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精选ppt
山麓 热带雨林带 13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_山__顶___
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
基础:以_水__热__状__况_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海拔越__高__,纬度越__低__的山
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
精选ppt
14
4、自然带③在南半球缺失的原 因是:南半球相应纬度上全是 精选pp_t_____海__洋__,__没__有__陆__地______2_0__
谢谢
精选ppt
21
雪线:多年平均气温为0度的
等温线。常年积雪的下界,
雪线
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
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
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
加积,形成常年积雪。
垂直地带性
乞力马扎罗山
纬度地带性
峰顶 积雪冰川带 两极 寒带冰原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变化规律:
寒带苔原带
与从赤道向两极 亚寒带针叶林带 的变化基本一致,
即与纬度地带分 落叶阔叶林带 异规律基本一致
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
山麓 热带雨林带
赤道 精热选p带pt 雨林带
非洲之旅
热带雨林 全年
气候
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 干湿季
气候
明显交替
热带沙漠 全年
气候
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猩猩、河马 砖红壤
长颈鹿 羚羊
袋鼠 单峰驼
燥红土 热带荒漠土
精选ppt
9
撒哈拉沙漠 (陶代尼) 乍得湖 (恩贾梅纳) 刚果盆地 (姆班达卡)
精选ppt
高纬
低纬
10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
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

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纬度地带性:以 热量 为基础
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以 水分 为基础
垂直地带性:以 水热状况为基础
精选ppt
17
大展身手
C 1、下列现象反映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是( )
A.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B.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 C.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 D.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降水 纬度 地形
成反比:降水少,雪线高;反之则低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成反比:纬度低,雪线高;反之则低
2、自然带①②⑩⑧⑨反映了自
然带_纬__度__地__带__性_分异规律;以
__热__量___为基础;⑦⑤⑥反映了
自然带__经__度__地__带__性_分异规律,
以___水__分__为基础。
3、自然带⑧的分布规律是: 南__北__纬__3_0_˚_-_4_0_˚_大__陆__西_岸____; 自然带⑦的分布规律是: _南__北__纬__2_5_˚-_3_5_˚_大__陆__东__岸___.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 纬度 变化的方
向作有规律更替
从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 基础:以 热量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在 高 纬度和 低 纬度表现更明显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纬度地带性
精选ppt
11
水平地带性
南北方向 (经线方向)
东西方向
水分 (海陆位置)
降水从沿 海向内陆
递减
东西方向 (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
热量 (太阳辐射)
乌兹别 克斯坦 塔什干
撒哈拉沙漠 (陶代尼)
内蒙古 呼和浩 特
韩国首尔
乍得湖(恩贾梅纳)
刚果盆地 (姆班达卡)
霞霞团队
飘飘团队
要求:找出所旅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 特点、典型的植被、动物和土壤。
精选ppt
3
要求:找出从山麓 到峰顶的典型植被; 对比迎风坡和背风 坡垂直自然带谱的 数量和分布高度的 差异。
Superman 团队
精选ppt
4
小组任务
•第一组(亚欧之旅) 韩国首尔——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第二组(非洲之旅)
刚果盆地(姆班达卡)——乍得湖(恩贾梅纳)——撒哈拉 沙漠(陶代尼)
要求:找出所旅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 特点、典型的植被、动物和土壤。
•第三组(乞力马扎罗山)
找出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山麓到峰顶的典型植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