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分析设计规定

应力分析设计规定
应力分析设计规定

目次

1 总则 (1)

1.1 范围 (1)

1.2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 (1)

2 引用文件 (2)

3 设计 (2)

3.1 一般规定 (2)

3.2 管道冷紧 (3)

3.3 摩擦力 (3)

3.4 弹簧支吊架 (3)

3.5 设计条件 (4)

3.6 应力计算 (5)

3.7 力与力矩计算 (5)

3.8 管道应力分析评定标准 (5)

3.9 应力分析的方法 (8)

3.10 应力分析管道分类 (9)

4 应力分析报告 (12)

1 总则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内管道应力分析的原则和相关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设计压力不大于 42MPa,设计温度不超过材料允许使用温度的碳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管道的应力设计。

专利设备或成套设施,其设备的操作、维修、管道布置还应满足设备制造厂的特殊要求及标准。

执行本规定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1.2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是保证管道系统布置的安全和经济性,避免发生以下情况:

a) 因管道应力过大或金属疲劳而引起管道或支架损坏;

b) 管道连接处发生泄漏;

c) 因管道的推力和力矩过大而使管道或与管道连接的设备产生不允许的应力或变形;

d) 管道从所在支架上脱落;

e) 由于外部振动或管内流体引起的管道共振;

f) 管道挠度过大,尤其是对于带有一定坡度自流排液的管道。

2 引用文件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T20801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SH/T3039 石油化工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

ASME B31.3 Process Piping

API610 Centrifugal Pumps for Petroleum, Petrochemica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API617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Service Industries

API661 Air-Cooled Heat Exhangers for General Refinery Service NEMA SM23 Steam Turbines for Mechanical Drive Service

3 设计

3.1 一般规定

a) 管道布置和支架设计应兼顾管道及设备安全,避免管道对相关设备造成危害。

b) 管道布置和支架设计应兼顾管道热补偿及防振要求。

c) 管道布置应优先采取自然补偿方法解决管道柔性问题,布置空间狭小而不具备自然补偿条件时方考虑采用金属膨胀节。膨胀节应满足工艺条件及防腐要求。

d) 在有毒及可燃介质管道中严禁采用填料函式补偿器。

e) 存在明显振源的管道应优先考虑防止其振动。

f) 在管道柔性设计中,除考虑管道本身的热胀冷缩外,还应考虑下列管道端点的附加位移:

1) 静设备热胀冷缩时对连接管道施加的附加位移;

2) 转动设备热胀冷缩在连接管口处产生的附加位移;

3) 几台设备互为备用时,不操作管道对操作管道的影响;

4) 加热炉管对加热炉进出口管道施加的附加位移;

5) 不和主管一起分析的支管,应将分支点处主管的位移作为支管端点的附加位移。

g) 对于复杂管道可用固定架将其划分成几个较为简单的管段,如 L形管段,Π形管段、Z形管段等再进行分析计算。

h) 确定管道固定点位置时,宜使两固定点间的管段能自然补偿。

i) 采用Π型管段补偿时,宜将其设置在两固定点中部。

3.2 管道冷紧

a) 冷紧可降低管道操作时对连接管道或固定架的作用力,但冷紧不宜用于与敏感转动设备相连的管道上。

b) 在确定管道对设备或端点的作用力和力矩时,应计算冷紧的影响。

c) 在管道应力范围的校核中不应考虑冷紧的作用。

d) 热态冷紧有效系数可取 2/3,冷态取 1。

e) 对于材料在蠕变温度下(碳素钢 380℃以上,低合金钢 420℃以上)工作的管道,冷紧比(即冷紧值与全补偿值的比值)宜取 0.7。对于材料在非蠕变温度下工作的管道,冷紧比宜取 0.5。冷紧有效系数:热态取 2/3,冷态取 1。

3.3 摩擦力

a) 下列管道应考虑摩擦力的不利影响,摩擦力方向与管道位移方向相反:

1)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 DN600的管道;

2) 与敏感转动设备相连的管道;

b) 滑动摩擦系数按下列取值:

1) 滑动面为钢对钢时,取 0.3;

2) 滑动面为钢对混凝土时,取 0.6;

3) 滑动面为不锈钢对聚四氟乙烯时,取 0.1。

c) 滚动摩擦系数按 0.1考虑。

d) 仅需要考虑载重支承面上摩擦效应。

e) 当采用吊杆或弹簧吊架承受管道荷载时,可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3.4 弹簧支吊架

a) 管道在支承点处有垂直位移且允许的荷载变化率大于 6%时,应选用可变弹簧支吊架;当允许的荷载变化率不大于 6%时,应选用恒力弹簧支吊架。

b) 可变弹簧支吊架的荷载变化率不应大于 25%。荷载变化率按公式(1)计算。

Fs=(△·Ks)/FH×100%……………………………………( 1)

式中:

FH——工作荷载,单位为牛顿(N);

Fs——荷载变化率, %;

Ks——弹簧刚度,单位为牛顿每毫米( N/mm);

△——管道垂直位移,单位为毫米(mm)。

c) 对于烟气轮机、透平等要求进行冷态安装检测的设备,弹簧支吊架的设计应按冷态吊零的原则进行。

3.5 设计条件

3.5.1 计算压力

管道计算压力应不低于正常操作中预计的最高压力或在最苛刻温度下同时发生的内压或外压,取其最危险工况。对工艺有特殊要求的工况(指温度与压力的耦合)也应予以考虑。

3.5.2 计算温度

a) 管道计算温度应不低于正常操作中预计的最高温度或在其它工况下的最苛刻温度,取其最高值,或二者均应考虑计算。对工艺有特殊要求的工况(指温度与压力的耦合)也应予以考虑。

b) 对于无隔热层管道:介质温度低于 65℃时,取介质温度为计算温度;介质温度等

于或高于 65℃时,取介质温度的 95%为计算温度。

c) 蒸汽伴热管道根据具体条件确定计算温度。

d) 蒸汽夹套管道和需蒸汽吹扫的管道,取介质设计温度和蒸汽温度的高者为计算温度。

e) 带内衬里的管道应根据工艺管道表利用计算值确定计算温度。

f) 安全阀排泄管道,应取排放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作为计算温度,同时,还应考虑正常操作时,排出管道处于常温下的工况。

g) 进行管道应力分析时,不仅要考虑正常操作条件下的温度,还要考虑短时超温工

况(如开车、停车、除焦、再生、蒸气吹扫、备用等工况),且应考虑设备的蒸气吹扫工况。

h) 当管道的操作工况复杂,难以确定计算工况时,可选几种工况进行分析比较。

i) 对于无介质管道(如备用泵的连接管道)的温度取值:

1) 保温管道取 50%的操作温度。

2) 非保温管道取安装温度。

3) 蒸汽伴热管道取设计温度的 70%。

4) 备用的泵暖管道取设计温度的 70%。

3.5.3 安装温度

除另有规定外,管道安装温度取 20℃。

3.5.4计算中的任何假设与简化,不应对计算结果的作用力、应力等产生不安全的影响。

3.5.5 金属管道的许用应力、柔性系数及应力增大系数、金属弹性模量及膨胀系数等按GB/T20801标准取值,ASTM材料按 ASME B31.3标准取值。

3.5.6 腐蚀裕量腐蚀裕量依据管道等级规定确定。

3.5.7 设计荷载

3.5.7.1 管道设计应考虑管道由重力和介质压力、温度变化及内外部冲击产生的荷载。3.5.7.2 除考虑沿管道轴线发生的热胀冷缩以及与温度有关的设备附加位移外,对于连接自重较大的设备或机器的较大口径的管道,以及高温、高压厚壁管道,应考虑设备之间、设备与构架、设备与管桥之间可能出现的不均匀(差异)沉降的影响。

3.5.7.3 风荷载

a) 当管道外径(含保温厚度)大于等于 400mm时,应计算风载荷对下列管道的影响:

1) 从塔或立罐上下来的标高大于 10m的管道;

2) 空冷器入口管道;

3) 标高大于 10m的管道。

b) 风荷载可按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计算。此时,计算的工况为偶然载荷工况。

3.5.7.4 地震荷载地震荷载可按 SH/T3039《石油化工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计算,此时应作为偶然载荷工况来计算。

3.5.7.5 应考虑泄压阀、调节阀和安全阀冲击荷载的作用。

3.6 应力计算

a) 计算由管道自重、内压等持续载荷引起的管道纵向应力时,计算壁厚中应剔除腐蚀裕量和管道壁厚负偏差。

b) 计算管件热应力变化范围时,要考虑应力增大系数。

c) 管道系统应力分析使用软件:CAESARII。

3.7 力与力矩计算

按管道名义厚度计算管道对设备、法兰以及固定架的作用力与力矩。

3.8 管道应力分析评定标准

3.8.1 管道应力

a) 由重力、压力等持续载荷引起的管道纵向应力之和不得超过材料在最高操作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b) 由风或地震等偶然载荷与重力、压力等持续载荷共同引起的管道纵向应力不得超过 1.33倍材料在最高操作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c) 管道由于热胀、冷缩和其他位移受约束而产生的二次应力范围应符合 GB/T20801标准的规定。

d) 除管道系统要做应力分析外,下列情况还需要单独做管件本体的局部应力分析:

1) 带假管的 DN≥650大直径弯管

2) DN≥400的大直径分支管

3) 非标管件

e) 局部应力分析使用软件:FE/Pipe。

3.8.2 作用于法兰的力与力矩

管道施加到法兰上的力与力矩应满足公式( 2)和公式( 3),若不满足,应减小力与力矩,或提高法兰压力等级。

f p eq P P P ≤+ (2)

23416G

G eq D F D M P ππ+= (3) 式中:

P eq ——管道操作时,作用在法兰连接处的弯矩和轴向力的当量压力,单位为兆帕

(MPa );

P p ——管道设计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

P f ——法兰设计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

M ——管道操作时作用在法兰连接处的弯矩,单位为牛顿毫米(N.mm );

D G ——垫片压紧力作用中心圆直径,单位为毫米(mm );

F ——管道操作时作用在法兰连接处的轴向力( N )。在计算中只考虑管道受拉伸时的轴向力,当轴向力使管道受压缩时,取 F=0。

3.8.3 作用于设备的力与力矩

管道在工作状态下作用于机器管嘴的力与力矩应符合机器或设备制造厂提出的限制性条件,在机器或设备制造厂没有提出要求情况下,应符合以下标准的相关规定:

a) 泵:与泵进出口相连的管道,除其应力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外,离心泵口所承受的载荷应满足 API610标准的要求,对于往复泵应做动力分析。

b) 压缩机:与压缩机进出口相连的管道,除其应力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外,离心式压缩机管嘴所承受的载荷应满足 API617标准的要求,对于往复式压缩机应做动力分析。

c) 蒸汽透平和汽轮机:与蒸汽透平或汽轮机相连的管道,除其应力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外,透平和汽轮机管嘴所承受的载荷应满足 NEMA SM23标准的要求。

d) 空冷器:与空冷器相连的管道,除其应力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外,空冷器管嘴所承受的载荷应满足 API661标准的要求。

e) 塔、罐、管壳式换热器等设备

作用于塔、罐、管壳式换热器等设备管嘴的载荷,依据表 1规定,载荷方向示意见 图1。

示例 1:

DN850的管嘴, 300磅级,设计温度 170℃

Mc= 41.0×(170-20)80=76.875kN.m

示例 2:

DN850的管嘴, 300磅级,设计温度 80℃

Mc= 41.0 kN.m

示例 3:

DN850的管嘴, 600磅级,设计温度 10℃

Mc= 41.0×(170-20)/80×1.4=107.625 kN.m

3.9 应力分析的方法

设计中应根据以下条件确定应力分析方法:

a) 介质的危险性(有毒、易燃、易爆等)。

b) 管道操作工况(温度、压力、脉动、工作循环强度等)。

c) 地震烈度。

d) 风压值。

3.9.1 目测方法

根据以往的经验或与已分析过的管道的比较相类似,则采用目测的方法已经足够,不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应力分析。

3.9.2 简单分析(图表法、公式法)

简单分析将确保管道有足够的柔性,以吸收位移变形。

3.9.3计算机辅助应力分析

使用专门的管道应力分析软件(CAESARⅡ)对管道进行详细的应力计算和结果分析。计算并分析评定管道各点的应力、约束点和端点(设备管嘴)的力和力矩等。

管道应力分析分为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管道除需做静力分析外,对一些特殊工况的管道则应做动力分析(如往复泵、往复式压缩机的进出口管道等)。

a) 静力分析包括:

1) 管道在持续外载(压力、自重、集中力等)作用下的一次应力计算及评定。

2) 管道在温度荷载及端点附加位移载荷作用下的二次应力范围计算及评定。

3) 管道对设备管嘴的作用力计算。

4) 管道上各点热位移的计算

5) 管道支吊架的受力计算。

6) 管道上的法兰和分支点受力计算。

b) 动力分析包括:

1) 管道固有频率分析。

2) 管道强迫振动响应分析。

3) 往复式压缩机(泵)气(液)柱频率分析。

4) 往复式压缩机(泵)压力脉动分析。

3.10 应力分析管道分类

3.10.1 应力分析管道的分类

所有的管道均应做应力分析,并根据管道的类别(温度、压力、口径、壁厚、所连接的设备的荷载要求等)确定应力分析的方法和详细程度。应力分析管道按下述方法分为三类:

I类管道

此类管道采用目测检验或简化分析方法。

II类管道

此类管道可采用公认的简化计算方法(或图表)进行分析计算。此种分析计算应有分析计算报告。

III类管道

此类管道应严格进行计算机辅助计算分析,下列管道均属于此类管道范畴:

a) 与具有对载荷敏感的转动机械相连的管道,它包括以下几类。

1) 与泵的进出口相连的管道,泵口载荷校核依据操作工况下的载荷进行,当管

道操作条件为以下条件时,应做详细应力分析。

温度≥150°C (或≤-140°C),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 DN50的管道;

温度≥150°C(或≤-140°C),且管道公称直径大于管嘴公称直径的管道;

温度≥120°C (或≤-90°C),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DN80 的管道。

2) 与往复式、离心式压缩机、透平,往复泵的进出口相连接的管道,设备管嘴

载荷校核依据操作工况下的载荷进行,进出口管道操作温度高于 120°C,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 DN50的管道,应做详细应力分析。

3) 与空冷器相连的管道,当其管径大于等于 DN100或设计温度大于等于120 °C 时,应做详细应力分析。

b) 与对应力敏感的设备相连的管道,应进行应力分析。它包含以下几类:

1) 与按照 ASME第Ⅷ卷第二章部分设计的设备相连的管道。

2) 与加热器相连的管道。

3) 进出加热炉及蒸汽发生器的工艺管道,以及再生及除焦管道。

4) 进出汽轮机的蒸汽管道。

5) 与衬里设备相连的管道。

c)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 DN80的 SCH160及壁厚更厚的管道

d) 负压管道和夹套管道。

e) 火炬放空总管,以及与安全阀相连的管道。

f) 两相流管道。

g) 与前后压差较大的调节阀相连的管道。

h) 有较大附加位移的管道,如与高塔相连的管道,以及管道直径大于等于 DN80,容器、设备、支架明显沉降差大于 13mm的管道。

i) 预先确定设置膨胀节的管道。

j) 图 2中所有的Ⅲ类管道。

k) 其它的用图表法或公式法分析后,属于应力、柔性不能满足要求的管道。

3.10.2对于上述 3.10.1条和 3.10.2条管道,当满足下列条件时也可采用目测方法进行分析。

a) 与实际运行良好的管道相同或相似的管道;

b) 与经过详细分析并合格的管道相比没有实质变化的管道。

4 应力分析

4.1 管道应力计算透视草图

由配管人员绘制后提交给管道应力分析人员。格式见附件5.1。

4.2 管道应力计算数据表

管道应力计算结束后,管道应力计算人员应将计算结果摘抄到“管道应力计算数据表”上,提交给有关专业(配管、设备等专业)人员,格式详见附件5.2。

参考文献

[1]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2002,2004)(第 1号修改单和第 2号修改单)

[2] GB/T17116.1-1997 管道支吊架第一部分:技术规范

[3] 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定-工业管道

[4] GB50316-200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2008年版)

[5] SH/T3041-2002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柔性设计规范

[6] JB/T8130.1-1999 恒力弹簧支吊架

[7] JB/T8130.2-1999 可变弹簧支吊架

[8] SH/T3073-2004 石油化工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

[9] SH3405-96 石油化工企业钢管尺寸系列

[10] ASME B31.1-2007 Power Piping

[11] API 618-2007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

应力分析完成后,应力分析工程师应阅读应力分析结果,该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4.2 封面

应有:项目(单元)号;项目(单元)名称;版次;文件所包含的管道号;编制、校对、审核、审定(GC1管道)签署及日期。

4.3 正文

应有:一次应力结论;二次应力结论;各支承点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各节点在不同工况的位移;弹簧支吊架表(如果有)管道固有频率(需要的话);应力分析输入。

在不同工况下,弹簧支吊架如果有向上和向下两种位移,则需在计算报告的弹簧支吊架表中注明。

4.4 应力分析设计条件图

应有:应力分析工程师在该图中标注计算节点号、应力分析文件名,以及应力分析结论。

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

1997年7月14日收到初稿,1997年10月6日收到修改稿。 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 陆明万陈勇李建国(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100084)(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100088)摘要我国新的设计规范JB 247322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于1995年3月颁布 实施。如何将有限元分析或实验应力分析得到的总应力场分解成规范中定义的各种应力类别是应用JB 24732295或美国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Ⅲ篇和第Ⅷ篇第2分册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应力分类的两步法和一次结构法,将它们和等效线性化方法相结合,给出了圆满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文中还阐述了应力分解的不唯一性、自限应力、约束分类和一次结构等重要概念。 关键词分析设计应力分类一次结构法等效线性化方法 1引言 “分析设计法”是一种以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已被世界各国公开承认和广泛采用。我国也于1995年3月颁布了采用分析设计法的设计规范JB 24732295。在分析设计法中弹性计算应力被分成:一次总体薄膜应力(P m )、一次局部薄膜应力(P L )、一次弯曲应力(P b )、二次应力(Q )和峰值应力(F )等五大类。以塑性失效准则来判断,各类应力对结构破坏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规范中根据等强度设计原则对不同的应力规定了不同的许用极限,其差别达3倍,甚至更多。这样,如何正确地进行应力分类,将有限元分析或实验应力分析所得到的总应力场分解成规范中定义的各类应力成为应用中最为关心、且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内外发表了大量文章来讨论这一问题,其中等效线性化方法是已被广泛采用的典型方法。一些著名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如ANSY S 、M ARC 、NAST RAN 等都已实现了等效线性化的后处理功能。我们也曾在文献[1~3]中作了讨论。 等效线性化方法要求设计者在所考虑结构的几个可能的危险部位指定一些贯穿壁厚的(通常是垂直于中面的)应力分类线,然后根据合力等效和合力矩等效的原理将沿应力分类线分布的弹性计算应力分解出薄膜应力和线性弯曲应力,剩下的非线性分布应力就是一个与平衡外载无关的自平衡力系。等效线性化概念起源于ASME 规范,被K roenke 等首先应用于二维轴对称问题[4~6]。对于三维一般情况,H ollin g er 和H echm er 两人就基于应力线性化的三维应力准则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文章[7~13]。 本文将首先介绍文献[1]中提出的应力分类的两步法。然后,作为等效线性化方法的扩充,提出一种有效的应力分解方法“一次结构法”。 第4期年8月第19卷 1998核动力工程Nuclear Power En g ineerin g Vol.19.No.4Au g .1998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_授课教案_第四章应力集中模块

第四章应力集中模块 一、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 在船体结构中,构件的间断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间断构件在其剖面形状与尺寸突变处的应力,在局部范围内会产生急剧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由于船体在波浪上的总纵弯曲具有交弯的特性,应力集中又具有三向应力特性,严重的应力集中更易于引起局部裂纹和促进裂纹的逐渐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大战后,由于结构开口引起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缝导致船体折断的事故占整个船体结构海损事故总数中的极大部分。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于船体结构的应力集中问题,曾引起了造船界的普遍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清楚地了解。 由于应力集中是导致结构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结构设计工作者在设计中必须始终注意这个问题。再进一步对船体结构中比较突出的几个应力集中问题及该区域的结构设计作一些介绍。 通常,用应力集中系数来表示应力集中的程度。应力集中区的最大应力m ax σ或m ax τ分别与所选基准应务0σ或0τ之比值,即 0max 0max ττσσ==k k 或 (1)

称为应力集中系数。基准应力不同,应力集中系数也不同。所以,给定应力集中系数时,应指明基准应力的取法。 间断构件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应力集中系数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些构件的形状。目前,已经能够确定各种形状的间断构件的应力集中系数。 二、开口的应力集中及降低角隅处应力集中的措施 在大型船舶上,强力甲板上的货舱口、机舱口等大开口,都严重地破坏了船体结构的连续性。当船舶总纵弯曲时,在甲板开口角隅外的应力梯度急剧升高,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造成船体结构的薄弱环节。关于舱口角隅处应力集中的确定,导致去除方角而采用圆弧形角隅,并在角隅处采用加复板或厚板进行加强,同时要采用IV 级或V 级的材料。 1.开口的应力集中 关于孔边的应力集中,可用具有小椭圆开孔的无限宽板受位抻的情况来说明(见下图)。应用弹性理论可求得A 、B 两点的应力分别为: ?????-=+=σσσσB A p a )21( (2) 式中σ为无限远处的拉伸应力; a b /2=ρ为椭圆孔在A 点的曲率半径;

管道应力分析基础知识

管道应力分析基础知识 2009-04-09 13:55 1. 进行应力分析的目的是 1) 使管道应力在规范的许用范围内; 2) 使设备管口载荷符合制造商的要求或公认的标准; 3) 计算出作用在管道支吊架上的荷载; 4) 解决管道动力学问题; 5) 帮助配管优化设计。 2. 管道应力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各种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答:管道应力分析分为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1) 静力分析包括: (l)压力荷载和持续荷载作用下的一次应力计算――防止塑性变形破坏; (2)管道热胀冷缩以及端点附加位移等位移荷载作用下的二次应力计算――防止疲劳破坏; (3)管道对设备作用力的计算――防止作用力太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管道支吊架的受力计算――为支吊架设计提供依据; (5)管道上法兰的受力计算――防止法兰泄漏; (6)管系位移计算――防止管道碰撞和支吊点位移过大。 2) 动力分析包括: (l)管道自振频率分析――防止管道系统共振; (2)管道强迫振动响应分析――控制管道振动及应力; (3)往复压缩机气柱频率分析――防止气柱共振; (4)往复压缩机压力脉动分析――控制压力脉动值。 3. 管道应力分析的方法 管道应力分析的方法有:目测法、图表法、公式法、和计算机分析方法。选用什

么分析方法,应根据管道输送的介质、管道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公称直径和所连接的设备类型等设计条件确定。 4. 对管系进行分析计算 1) 建立计算模型(编节点号),进行计算机应力分析时,管道轴测图上需要提供给计算机软件数据的部位和需要计算机软件输出数据的部位称作节点: (1)管道端点 (2)管道约束点、支撑点、给定位移点 (3)管道方向改变点、分支点 (4)管径、壁厚改变点 (5)存在条件变化点(温度、压力变化处) (6)定义边界条件(约束和附加位移) (7)管道材料改变处(包括刚度改变处,如刚性元件) (8)定义节点的荷载条件(保温材料重量、附加力、风载、雪载等) (9)需了解分析结果处(如跨距较长的跨中心点) (10) 动力分析需增设点 2) 初步计算(输入数据符合要求即可进行计算) (1) 利用计算机推荐工况(用CASWARII计算,集中荷载、均布荷载特别加入) (2) 弹簧可由程序自动选取 (3) 计算结果分析 (4) 查看一次应力、二次应力的核算结果 (5) 查看冷态、热态位移 (6) 查看机器设备受力 (7) 查看支吊架受力(垂直荷载、水平荷载) (8) 查看弹簧表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应力分类法与塑性分析法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应力分类法与塑性分析法 作者:宋诚 来源:《石油研究》2020年第07期 摘要: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分析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应力分类法与塑性分析法的发展,可以实现压力容器应用前景的扩大,并为其良好运行提供参考意见。进一步推动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有效提高压力容器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压力容器;应力分类法;塑性分析法 近年来很多研究学者对压力容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以往的压力容器在设计过程中,都是采用薄膜应力的方式进行设计,将其他应力影响包括在安全系数之中。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压力容器及承压部件中,除去介质压力所形成的薄膜应力之外,还会受到热胀冷缩变形而导致的温差应力以及局部应力,因此,在进行压力分析设计时,需要利用应力分类法和塑性分析法,才能够明确不同应力对压力容器安全性的影响,从而有效提高压力容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应力分类法 1.1一次应力 一次应力是指压力容器因为受到外载荷的影响,压力容器部件出现剪应力。一次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时压力容器就会发生变形破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总体薄膜应力。因压力容器受到内压的影响在壳体上出现薄膜应力,总体薄膜应力会在整个壳体上均匀分布,当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时,壳体壁厚的材料会发生变形。第二,局部薄膜应力。是指压力容器的局部范围内,应受到机械载荷或者压力所导致的薄膜应力,其中主要包括支座应力以及力距所形成的薄膜应力。第三,一次弯曲应力。由于压力容器受到内压作用的影响,在平板盖中央位置会出现弯曲引力,随着载荷的不断增加,应力会进行重新调整。 1.2二次应力 二次应力是指压力容器部件受到约束而出现的剪应力。二次应力满足变形条件。例如,在压力容器的半球形封头以及薄壁圆筒的连接位置,由于受到压力容器内压的作用,两者会出现不同的径向位移,因此两者的连接部位会形成相互约束关系,出现变形协调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位会附加剪力应力,从而形成二次应力。二次应力的出现,也是由于局部范围之内材料出现少量变形,相连部位之间约束缓和,变形协调化,变形不会继续发展,将应力值限制

CaesarII应力分析模型设计解读

第一部分支架形式模拟 (2) 1.0 普通支架的模拟 (2) 1.1 U-band (2) 1.2 承重支架 (3) 1.3 导向支架 (3) 1.4 限位支架 (7) 1.5 固定支架 (7) 1.6 吊架 (8) 1.7 水平拉杆 (8) 1.8 弹簧支架模拟 (9) 2.0 附塔管道支架的模拟 (11) 3.0弯头上支架 (13) 4.0 液压阻尼器 (14) 5.0 CAESARII可模拟虾米弯,但变径虾米弯不能模拟 (15) 第二部分管件的模拟 (15) 1.0 法兰和阀门的模拟 (15) 2.0 大小头模拟 (17) 3.0 安全阀的模拟 (18) 4.0 弯头的模拟 (19) 5.0 支管连接形式 (20) 6.0 膨胀节的模拟 (21) 6.1 大拉杆横向型膨胀节 (22) 6.2 铰链型膨胀节 (34) 第三部分设备模拟 (42) 1.0 塔 (42) 1.1 板式塔的模拟 (42) 1.2 填料塔的模拟 (44) 1.3 除了模拟塔体的温度,还需模拟塔裙座的温度 (47) 2.0 换热器,再沸器 (48) 2.1 换热器模拟也分两种情况 (48)

3.0 板式换热器 (51) 4.0 空冷器 (52) 4.1 空冷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不在同一侧 (52) 4.2 空冷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在同一侧 (54) 5.0 泵 (56) 6.0 压缩机,透平 (58) 第四部分管口校核 (59) 1.0 WRC107 (59) 2.0 Nema 23 (62) 3.0 API617 (64) 4.0 API610 (65) 第五部分工况组合 (68) 1.0 地震 (69) 2.0 风载 (70) 3.0 安全阀起跳工况 (72) 4.0 沉降 (74) 第一部分支架形式模拟 1.0 普通支架的模拟 1.1 U-band

法规标准规范及工程设计手册

法规标准规范及工程设 计手册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勘察设计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专业考试 法规、标准、规范及工程设计手册 一、环境标准与规范类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OB3838-2002)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OBl8918-2002) 6.《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2001) 7.《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抽样放标准》(GB4287-1992) 8.《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l8486-2001) 9.《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596-2001) 10.《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2.《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 1994) 1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 15.《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1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l3223-2003) 1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l3271-2001) 18.《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GBl6171-1996)

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 20.《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21.《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烟气循环流化床法)》(HJ/T178-2005) 22.《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HJ/Tl79-2005) 23.《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1997) 2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l8484-2001) 2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l8485-2001) 2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l8597-2001) 2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l8598-2001) 2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l8599-2001) 29.《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1991) 3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l7-2004) 31.《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CJJ/T52-1993) 32.《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2) 33.《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6-2005) 34.《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 2005)

应力分析设计规定

目次 1 总则 (1) 1.1 范围 (1) 1.2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 (1) 2 引用文件 (2) 3 设计 (2) 3.1 一般规定 (2) 3.2 管道冷紧 (3) 3.3 摩擦力 (3) 3.4 弹簧支吊架 (3) 3.5 设计条件 (4) 3.6 应力计算 (5) 3.7 力与力矩计算 (5) 3.8 管道应力分析评定标准 (5) 3.9 应力分析的方法 (8) 3.10 应力分析管道分类 (9) 4 应力分析报告 (12)

1 总则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内管道应力分析的原则和相关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设计压力不大于 42MPa,设计温度不超过材料允许使用温度的碳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管道的应力设计。 专利设备或成套设施,其设备的操作、维修、管道布置还应满足设备制造厂的特殊要求及标准。 执行本规定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1.2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是保证管道系统布置的安全和经济性,避免发生以下情况: a) 因管道应力过大或金属疲劳而引起管道或支架损坏; b) 管道连接处发生泄漏; c) 因管道的推力和力矩过大而使管道或与管道连接的设备产生不允许的应力或变形; d) 管道从所在支架上脱落; e) 由于外部振动或管内流体引起的管道共振; f) 管道挠度过大,尤其是对于带有一定坡度自流排液的管道。 2 引用文件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T20801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SH/T3039 石油化工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 ASME B31.3 Process Piping API610 Centrifugal Pumps for Petroleum, Petrochemica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API617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Service Industries API661 Air-Cooled Heat Exhangers for General Refinery Service NEMA SM23 Steam Turbines for Mechanical Drive Service 3 设计

管道应力分析和计算

管道应力分析和计算

目次 1 概述 1.1 管道应力计算的主要工作 1.2 管道应力计算常用的规范、标准1.3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 1.4 管道荷载 1.5 变形与应力 1.6 强度指标与塑性指标 1.7 强度理论 1.8 蠕变与应力松弛 1.9 应力分类 1.10 应力分析 2管道的柔性分析与计算 2.1管道的柔性 2.2管道的热膨胀补偿 2.3管道柔性分析与计算的主要工作2.4 管道柔性分析与计算的基本假定2.5 补偿值的计算 2.6 冷紧 2.7 柔性系数与应力增加系数 2.8 作用力和力矩计算的基本方法2.9 管道对设备的推力和力矩的计算

3 管道的应力验算 3.1管道的设计参数 3.2钢材的许用应力 3.3管道在内压下的应力验算 3.4 管道在持续荷载下的应力验算 3.5管道在有偶然荷载作用时的应力验算3.6 管系热胀应力范围的验算 3.7力矩和截面抗弯矩的计算 3.8 应力增加系数 3.9 应力分析和计算软件

1 概述 1.1 管道应力计算的主要工作 火力发电厂管道(以下简称管道)应力计算的主要工作是验算管道在内压、自重和其他外载作用下所产生的一次应力和在热胀、冷缩及位移受约束时所产生的二次应力;判断计算管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以及管道对设备产生的推力和力矩应在设备所能安全承受的范围内。 管道的热胀应力应按冷、热态的应力范围验算。管道对设备的推力和力矩应按冷状态下和工作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分别进行验算。 1.2 管道应力计算常用的规范、标准 (1)DL/T 5366-200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2)ASME B 31.1-2004动力管道 在一般情况下,对国内工程采用DL/T 5366进行管道应力验算。对涉外工程或顾客有要求时,采用B 31.1进行管道应力验算。 1.3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分为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对于静荷载,例如:管道内压、自重和其他外载以及热胀、冷缩和其他位移荷载作用的应力计算,采用静力分析法。DL/T 5366和B31.1规定的应力验算属于静力分析法。同时,它们也用简化方法计及了地震作用的影响,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管道和一般动力管道。 对于动载荷,例如:往复脉冲载荷、强迫振动载荷、流动瞬态冲击载荷和地震载荷作用的应力计算采用动力分析法。核电站管道和地震烈度在9度及以上地区的火力发电厂管道应力计算采用动力分析法。 1.4 管道荷载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 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在此基础上,我们一定更加重视其使用的效果。其中,压力容器应力分析是重要的工作,所以,讨论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工作很有必要。 压力容器概述 1.1.概念 所谓的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贮运容器、反应容器、换热器和分离器均属压力容器。 1.2.用途 压力容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在石油化工学、能源工业、科研和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全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压力容器由于密封、承压及介质等原因,容易发生爆炸、燃烧起火而危及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及污染环境的事故。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重要的监检产品,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和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和技术检验。 分析设计方法 在ASME老版中分析设计方法的全称是“以应力分析方法为基础的设计”,简称“应力分析设计”,再简称为“分析设计”。它的特点是: 2.1.要求对压力容器及其部件进行详细的弹性应力分析。可以采用

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试验测定来进行弹性应力分析。 2.2.强度校核时采用塑性失效准则。包括用极限载荷控制一次应力,以防止整体塑性垮塌失效。用安定载荷控制一次加二次应力以及用疲劳寿命控制最大总应力,以防止循环失效等。 2.3.根据塑性失效准则对弹性应力进行分类。 2.4.根据等安全裕度原则确定危险性不同的各类应力的许用极限值。综合起来可以说,“应力分析设计”是一种以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的应力分类设计方法。近年来被简称为“应力分类法”。早期(老版中)的“分析设计”只包含这一种方法。随着先进的力学分析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成熟(即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达到实际工程应用的水平),ASME新版和欧盟标准都及时地扩充了“分析设计”采用的方法,同时对“分析设计”的含义也有所调整。最突出的表现为: 2.4.1.从弹性应力分析扩充到弹塑性分析。和应力分类法(弹性应力分析方法)并行地提出了弹塑性分析方法和极限载荷分析方法(ASME)或直接法(欧盟)。 2.4.2.把能够给出显式表达式的解析解都调整到“规则设计”中,“分析设计”只规定通用性强的数值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在“规则设计”公式的强度校核中又引入了应力分类的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分析设计”的方法和内容还会有新的扩充和调整。在现阶段可以说,“分析设计”是一种以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采用先进力学分析手段的压力容器设计方法。先进的材料、

明钢管的管身应力分析及结构设计

明钢管的管身应力分析及结构设计 一、明钢管的荷载 明钢管的设计荷载应根据运行条件,通过具体分析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水压力。包括各种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水重,水压试验和充、放水时的水压力。 (2)钢管自重。 (3)温度变化引起的力。 (4)镇墩和支墩不均匀沉陷引起的力。 (5)风荷载和雪荷载。 (6)施工荷载。 (7)地震荷载。 (8)管道放空时通气设备造成的负压。 钢管设计的计算工况和荷载组合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参照钢管设计规范采用。 二、管身应力分析和结构设计 明钢管的设计包括镇墩、支墩和管身等部分。前二者在上节中已经讨论过,这里主要讨论管身设计问题。 明钢管一般由直管段和弯管、岔管等异形管段组成。直管段支承在一系列支墩上,支墩处管身设支承环。由于抗外压稳定的需要,在支承环之间有时还需设加劲环。直管段的设计包括管壁、支承环和加劲环、人孔等附件。 支承在一系列支墩上的直管段在法向力的作用下类似一根连续梁。根据受力特点,管身的应力分析可取如图13-14所示的三个基本断面:跨中断面1-1;支承环附近断面2-2和支承环断面3-3。以下介绍明钢管计算的结构力学方法。 图13-14 管身计算断面 (一)跨中断面(断面1-1) 管壁应力采用的坐标系如图13-15所示。以x表示管道轴向,r表示管道径向,θ表示管道切向,这三个方向的正应力以、、表之,并以拉应力为正。图中表明了管壁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剪应力r下标的第一个符号表此剪应力所在的面(垂直x轴者称x面,余同),第二个符号表示剪应力的方向,如表示在垂直x轴的面上沿e向作用的剪应力。 1.切向(环向)应力。 管壁的切向应力主要由内水压力引起。对于水平管段,管道横截面上的水压力如图13-16(a),它可看作由图13-16(b)的均匀水压力和图13-16(c)的满水压力组成。这两部分的水压力在管壁中引起的切向应力为 式中D、δ--管道内径和管壁计算厚度,cm; γ--水的容重,0.001;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优选稿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在此基础上,我们一定更加重视其使用的效果。其中,压力容器应力分析是重要的工作,所以,讨论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工作很有必要。 压力容器概述 1.1.概念 所谓的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贮运容器、反应容器、换热器和分离器均属压力容器。 1.2.用途 压力容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在石油化工学、能源工业、科研和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全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压力容器由于密封、承压及介质等原因,容易发生爆炸、燃烧起火而危及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及污染环境的事故。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重要的监检产品,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和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和技术检验。

分析设计方法 在ASME老版中分析设计方法的全称是“以应力分析方法为基础的设计”,简称“应力分析设计”,再简称为“分析设计”。它的特点是: 2.1.要求对压力容器及其部件进行详细的弹性应力分析。可以采用理 论分析、数值计算或试验测定来进行弹性应力分析。 2.2.强度校核时采用塑性失效准则。包括用极限载荷控制一次应力,以防止整体塑性垮塌失效。用安定载荷控制一次加二次应力以及用疲劳寿 命控制最大总应力,以防止循环失效等。 2.3.根据塑性失效准则对弹性应力进行分类。 2.4.根据等安全裕度原则确定危险性不同的各类应力的许用极限值。 综合起来可以说,“应力分析设计”是一种以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的应力分类设计方法。近年来被简称为“应力分类法”。早期(老版中)的“分析设计”只包含这一种方法。随着先进的力学分析方法 和手段的不断成熟(即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达到实际工程应用的水平),ASME 新版和欧盟标准都及时地扩充了“分析设计”采用的方法,同时对“分析设计”的含义也有所调整。最突出的表现为:

管道应力分析报告概述

管道应力分析概述 CAESARII软件介绍 CAESARII管道应力分析软件是由美国COADE公司研发的压力管道应力分析专业软件。它既可以分析计算静态分析,也可进行动态分析。CAESARII向用户提供完备的国际上的通用管道设计规范,使用方便快捷。交互式数据输入图形输出,使用户可直观查看模型(单线、线框,实体图)强大的3D计算结果图形分析功能,丰富的约束类型,对边界条件提供最广泛的支撑类型选择、膨胀节库和法兰库,并且允许用户扩展自己的库。钢结构建模,并提供多种钢结构数据库.结构模型可以同管道模型合并,统一分析膨胀节可通过标准库选取自动建模、冷紧单元/弯头,三通应力强度因子(SIF)的计算、交互式的列表编辑输入格式用户控制和选择的程序运行方式,用户可定义各种工况。 一、管道应力分析的原则 管道应力分析应保证管道在设计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柔性,防止管道因热胀冷缩、管道支承或端点附加位移造成应力问题。 二、管道应力分析的主要内容 管道应力分析分为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静力分析包括: 1)压力荷载和持续荷载作用下的一次应力计算——防止塑性变形破坏; 2)管道热胀冷缩以及端点附加位移等位移荷载作用下的二次应力计算——防止疲劳破坏; 3)管道对设备作用力的计算——防止作用力太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管道支吊架的受力计算——为支吊架设计提供依据; 5)管道上法兰的受力计算——防止法兰汇漏。 动力分析包括:

l)管道自振频率分析——防止管道系统共振; 2)管道强迫振动响应分析——控制管道振动及应力; 3)往复压缩机(泵)气(液)柱频率分析——防止气柱共振; 4)往复压缩机(泵)压力脉动分析——控制压力脉动值。 三、管道上可能承受的荷载 (1)重力荷载:包括管道自重、保温重、介质重和积雪重等; (2)压力荷载:压力载荷包括内压力和外压力; (3)位移荷载:位移载荷包括管道热胀冷缩位移、端点附加位移、支承沉降等; (4)风荷载; (5)地震荷载; (6)瞬变流冲击荷载:如安全阀启跳或阀门的快速启闭时的压力冲击: (7)两相流脉动荷载; (8)压力脉动荷载:如往复压缩机往复运动所产生的压力脉动; (9)机械振动荷载:如回转设备的振动。 四、管道应力分析的目的 1)为了使管道和管件内的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值; 2)为了使与管系相连的设备的管口荷载在制造商或国际规范(如 NEMA SM-23、API-610、API-6 17等)规定的许用范围内; 3)为了使与管系相连的设备管口的局部应力在 ASME Vlll的允许范围内; 4)为了计算管系中支架和约束的设计荷载;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基本设计守则 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於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於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於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 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後出现收缩痕。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下图可供叁考。

焊接应力的分类

1.焊接应力的分类 焊接过程是一个先局部加热,然后再冷却的过程。焊件在焊接时产生的变形称为热变形,焊件冷却后产生的变形称为焊接残余变形,这时焊件中的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应力包括沿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焊接应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焊接应力和沿厚度方向的焊接应力。2.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1)对结构静力强度的影响:焊接应力不影响结构的静力强度。 (2)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降低结构的刚度。 (3)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降低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4)对低温冷脆的影响:增加钢材在低温下的脆断倾向。 (5)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的疲劳强度有明显不利影响。 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和扭曲变形等。 焊接过程中,对焊件进行不均匀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根本原因。 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工艺措施主要有: 1.预留收缩变形量。根据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在焊件备料及加工时预先考虑收缩余量,以便焊后工时预先考虑收缩余

量,以便焊后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 2.反变形法。根据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预先估计结构焊接变形的方向和大小,然后在焊接装配时给予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预置变形,以抵消焊后产生的变形。 3. 刚性固定法。焊接时将焊件加以刚性固定,焊后待焊件冷却到室温后再去掉刚性固定,可有效防止角变形和波浪变形。此方法会增大焊接应力,只适用于塑性较好的低碳钢结构。 4. 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尽量使焊缝自由收缩。焊接焊缝较多的结构件时,应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再焊直通长焊缝,以防在焊缝交接处产生裂纹。如果焊缝较长,可采用逐步退焊法和跳焊法,使温度分布较均匀,从而减少了焊接应力和变形。 5. 锤击焊缝法。在焊缝的冷却过程中,用圆头小锤均匀迅速地锤击焊缝,使金属产生塑性延伸变形,抵消一部分焊接收缩变形,从而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 6. 加热“减应区”法。焊接前,在焊接部位附近区域(称为减应区)进行加热使之伸长,焊后冷却时,加热区与焊缝一起收缩,可有效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 7. 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预热的目的是减少焊缝区与焊件其他部分的温差,降低焊缝区的冷却速度,使焊件能较均匀地冷却下来,从而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措施和方法: 1.采用线能量小的工艺参数和焊接方法,或强制冷却措施

应力分类

管道在内压、持续外载以及热胀、冷缩和其它位移等荷载作用下,其最大应力往往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使材料在工作状态下发生塑料变形。高温管道的蠕动和应力松弛,也将使管系上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这些情况说明,管系上的应力与一般结构、机械分析中所遇到的低温的和稳定的应力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种类的应力应当区别对待,根据它可能产生的效应和对于破坏所起的作用不同,给予不同的限定。 对于管道上的应力,一般分为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和峰值应力三类。 一、一次应力 一次应力是由所加荷载引起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它必须满足外部、内部力和力矩的平衡法则。一次应力的基本特征是非自限性的,它始终随所加荷载的增加而增加,超过屈服极限或持久强度,将使管道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必须防止发生过度的塑性变形,并为爆破或蠕变失效留有足够的裕度。 管道承受内压和持续外载而产生的应力,属于一次应力。管道承受风荷载、地震荷载、水冲击和安全阀动作冲击等荷载而产生的应力,也属于一次应力,但这些荷载都是属于偶然荷载,这些应力属动荷载产生的应力,应当在动力计算中考虑。 一次应力有三种类型:一次一般薄膜应力、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和一次弯曲应力。 一次一般薄膜应力,是在所研究的截面厚度上均匀分布的,且等于该截面应力平均值的法向应力(即正应力)的分量。如果这种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将引起截面整体屈服,不出现荷载的再分配。 一次局部薄膜应力,是由内压或其它机械荷载产生的,由于结构不连续或其它特殊情况的影响而在管道或附件的局部区域有所增强的一次薄膜应力。这类应力虽然具有二次应力的一些特征,但为安全计,通常仍划为一次应力。这种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只引起局部屈服,塑性应变仍然受到周围弹性材料的约束,所以屈服是允许的。假若有一个应力区域,其应力强度超过1.1倍的基本许用应力,在纵向方向的延伸距离不大于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并且与另一个超过一次一般薄膜应力极限的区域沿纵向方向的距离不小于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里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和S是超过一次一般薄膜应力极限处的管子平均半径和壁厚),此应力区域可以认为是局部的,划为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否则就应按一次一般薄膜应力考虑。例如,在固定支架处或接管连接处由于外载产生的一次薄膜应力,通常划为一次局部薄膜应力。 一次弯曲应力是在所研究的截面上法向应力(即正应力)从平均值算起的沿厚度方向变化的分量。这种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也只引起局部屈服。在应力验算中,通常不单独评价一次弯曲应力强度。

第七节 载荷和应力的分类

第七节 载荷和应力的分类 一、载荷分类 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和变载荷两类。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较缓慢的载荷称为静载荷。随时间变化的载荷称为变载荷。 在设计计算中,还常把载荷分为名义载荷与计算载荷。根据额定功率用力学公式计算出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称为名义载荷,它没有反映载荷随时间作用的不均匀性、载荷在零件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它影响零件受载等因素。因此,常用载荷系数K 来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载荷系数K 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即称为计算载荷。 二、应力分类 按应力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不同,可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的应力称为静应力(见图1–2a )。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变应力(见图1–2b 、c 、d )。绝大多数机械零件都是处于变应力状态下工作的。 a) b) c) d) 图1-2 静应力及边应力 a)静应力 b)稳定循环变应力 c)不稳定循环变应力 d)随机变应力 变应力可分为稳定循环变应力(见图1–2b )、不稳定循环变应力(见图1–2c )及随机变应力(见图1–2d )。瞬时作用的过载或冲击所产生的应力称为尖峰应力(见图1–2d )。 稳定循环变应力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有如图1–3所示的三种基本类型:(a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b)脉动循环变应力;(c)对称循环变应力。 为了表示稳定循环变应力状况,引入下列变应力参数:s max –––变应力最大值;s min ––––变应力最小值;s m –––平均应力;s a –––应力幅;r –––循环特性。

如图1–3所示可知,s max=s m+s a;s min=s m–s a;s m=(s max+s min)/2;s a=(s max–s min)/2;r=s min/s max=(s m–s a)/(s m+s a)。当r=+1时,表明s max=s min,即为静应力;当r=–1时,表明s max 与s min的数值相等但符号(即方向)相反,这类应力称为对称循环变应力;当r=0时,即s min=0,s m=s a=s max/2,这类应力称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当r为任意值为(即r1+1、–1、0),这类应力统称为非对称循环变应力(见图1–3a)。 a) b) c)图1-3 稳定循环变应力 a)非对称循环变应力b)脉动循环变应力c)对称循环变应力 通常在设计时,对于应力变化次数较少(例如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应力变化次数小于103的通用零件)的变应力,可近似地按静应力处理。 变应力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应力的例子如图1–4所示,图示为转轴和滚动轴承a点的应力变化。 图1–4 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应力的例子 零件的失效形式与材料的极限应力及零件工作时的应力类型有关。在进行强度计算时,首先要弄清楚零件所受应力的类型。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 摘要:本文分析了几个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 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这些差错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建筑尤其是多层建部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验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为了避免或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确保建筑设计质量能上一个台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加以改进: 1 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裂缝问题 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房屋是指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 力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该类房屋多见于沿街的旅馆、住宅、办公楼,底层为商店,餐厅、邮局等空间房屋,上部为小开间的多层砌体结构。这类建筑是解决底层需要一种比较经济的空间房屋的结构形式。部分设计者为追求单一的建筑立面造型来增加使用面积,将二层以上的部分横墙且外层挑墙移至悬挑梁上,各层设计有挑梁,但实际结构的底层挑梁承载普遍出现裂缝,该类挑梁的设计与出现裂缝在临街砌体结构房屋中比较常见。 原因是原设计各层挑梁均按承受本层楼盖及其墙体的荷载进行 计算。但实际结构中,悬挑梁上部墙体均为整体砌筑,且下部墙体均兼上层挑梁的底摸,这样挑梁上部的墙体及楼盖的荷载实际上是由上往下传递。上述挑梁的设计计算与实际工程中受力及传力路线不符是导致底层挑梁承载力不足并出现受力裂缝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办法要么改变计算简图及受力路线,要么注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序。

管道应力分析主要内容及要点

管道应力分析的原则 管道应力分析应保证管道在设计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柔性,防止管道因热胀冷缩、管道支承或端点附加位移造成应力问题。 ASME B31《压力管道规范》由几个单独出版的卷所组成,每卷均为美国国家标准。它们是子ASME B31 压力管道规范委员会领导下的编制的。 每一卷的规则表明了管道装置的类型,这些类型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考虑而确定下来的,如下所列: B31.1 压力管道:主要为发电站、工业设备和公共机构的电厂、地热系统以及集中和分区的供热和供冷系统中的管道。 B31.3 工艺管道:主要为炼油、化工、制药、纺织、造纸、半导体和制冷工厂,以及相关的工艺流程装置和终端设备中的管道。 B31.4 液态烃和其他液体的输送管线系统:工厂与终端设备剑以及终端设备、泵站、调节站和计量站内输送主要为液体产品的管道。 B31.5 冷冻管道:冷冻和二次冷却器的管道 B31.8 气体输送和配气管道系统:生产厂与终端设备(包括压气机、调节站和计量器)间输送主要为气体产品的管道以及集汽管道。 B31.9 房屋建筑用户管道:主要为工业设备、公共结构、商业和市政建筑以及多单元住宅内的管道,但不包括B31.1 所覆盖的只寸、压力和温度范围。 B31.11 稀浆输送管道系统:工厂与终端设备间以及终端设备、泵站和调节站内输送含水稀浆的管道。 管道应力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管道应力分析分为静力分析析 1.静力分析包括: 1)压力荷载和持续荷载作用下的一次应力计算——防止塑性变形破坏; 2)管道热胀冷缩以及端点附加位移等位移荷载作用下的二次应力计算一一防止疲劳破坏; 3)管道对设备作用力的计算——防止作用力太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管道支吊架的受力计算——为支吊架设计提供依据: 5)管道上法兰的受力计算一防止法兰汇漏。 2.动力分析包括: 1)管道自振频率分析一一防止管道系统共振: 2)管道强迫振动响应分析——控制管道振动及应力; 3)往复压缩机(泵)气(液)柱频率分析一一防止气柱共振; 4)往复压缩机(泵)压力脉动分析——控制压力脉动值。 二、管道上可能承受的荷载 (1)重力荷载:包括管道自重、保温重、介质重和积雪重等 (2)压力荷载:压力载荷包括内压力和外压力; (3)位移荷载:位移载荷包括管道热胀冷缩位移、端点附加位移、支承沉降等; (4)风荷载;

家电结构设计规范.-混泥土结构设计规范

家电设计规范 家电设计要点 说明:图示: 所有产品结构设计,都应在品质至上的基础上,以简单实用、生 产(装配)容易、符合客户要求为主。分件及装配,先从生产角度构 思。尽可能减少生产工序及零件,以提高生产量降低成本,提升其市 场竟争力。 1.产品壁厚 塑胶件的设计尽可能做到一次完成。对于难以保证的位置,应考虑到产品加胶 容易,减胶难。预留些加胶的空间。 产品壳体厚度:产品的的壁厚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体积大小、功 能要求以及材料不同。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上限。通常在满足 所需要求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产品壁厚。) 1) A类:塑件外形高低小于150mm如MP3 MP4 GPS遥控器 等(ABS).壁厚度一般为1.20mm?2.0mmo 2) B类:塑件外形高低150?250mm如座式电话机(ABS),壁厚度一般为 1.8mm? 2.5mm。 3) C类:塑件外形高低250mm以上,如电饭煲(PP),器械外罩(ABS)。壁厚 度一般为2.5mm— 3.0mm 4) D类:对于对壳体有特别要求的产品,如音箱(壁厚对音响效果影象较大), 壁厚由3.0mm— 4.0mm不等。 5) 产品的壁厚直接影响到其寿命及成本,过薄可能会造成制品强度和刚度不足, 受力后容易翘曲变形。成型时流动阻力大,大型复杂的零件难以成形,使用过 图1-1 程容易变形破裂。过厚则增加材料的成本,成型周期加长,降低生产率,产品 表面产生缩水、气泡等不良现象。 6) 在产品壁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体积大小、材质、使用场合。参考客户意见等 资料。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受外加力或气压水压等,更须作出适当计算。 7) A类产品通常会有小装饰件,装饰件壁厚为0.8?1.2。 8) 不建议使用大件的塑胶装饰件,大装饰件可改用厚为0.6? 1.0的不锈钢件。 9) IML件壁厚要求1.2以上,局部壁厚不小于0.8,凹陷的深度不大于0.3。 10) 尽可能的保持塑件有均一的壁厚,若是无可避免地产生厚薄胶的渐变,塑件的 局部壁厚不小于平均壁厚的一半,而且要 求做平缓的过度面加大的导圆角(过度面与局部壁厚3: 1)o (图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