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

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
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

1997年7月14日收到初稿,1997年10月6日收到修改稿。

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

陆明万陈勇李建国(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100084)(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100088)摘要我国新的设计规范JB 247322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于1995年3月颁布

实施。如何将有限元分析或实验应力分析得到的总应力场分解成规范中定义的各种应力类别是应用JB 24732295或美国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Ⅲ篇和第Ⅷ篇第2分册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应力分类的两步法和一次结构法,将它们和等效线性化方法相结合,给出了圆满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文中还阐述了应力分解的不唯一性、自限应力、约束分类和一次结构等重要概念。

关键词分析设计应力分类一次结构法等效线性化方法

1引言

“分析设计法”是一种以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已被世界各国公开承认和广泛采用。我国也于1995年3月颁布了采用分析设计法的设计规范JB 24732295。在分析设计法中弹性计算应力被分成:一次总体薄膜应力(P m )、一次局部薄膜应力(P L )、一次弯曲应力(P b )、二次应力(Q )和峰值应力(F )等五大类。以塑性失效准则来判断,各类应力对结构破坏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规范中根据等强度设计原则对不同的应力规定了不同的许用极限,其差别达3倍,甚至更多。这样,如何正确地进行应力分类,将有限元分析或实验应力分析所得到的总应力场分解成规范中定义的各类应力成为应用中最为关心、且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内外发表了大量文章来讨论这一问题,其中等效线性化方法是已被广泛采用的典型方法。一些著名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如ANSY S 、M ARC 、NAST RAN 等都已实现了等效线性化的后处理功能。我们也曾在文献[1~3]中作了讨论。

等效线性化方法要求设计者在所考虑结构的几个可能的危险部位指定一些贯穿壁厚的(通常是垂直于中面的)应力分类线,然后根据合力等效和合力矩等效的原理将沿应力分类线分布的弹性计算应力分解出薄膜应力和线性弯曲应力,剩下的非线性分布应力就是一个与平衡外载无关的自平衡力系。等效线性化概念起源于ASME 规范,被K roenke 等首先应用于二维轴对称问题[4~6]。对于三维一般情况,H ollin g er 和H echm er 两人就基于应力线性化的三维应力准则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文章[7~13]。

本文将首先介绍文献[1]中提出的应力分类的两步法。然后,作为等效线性化方法的扩充,提出一种有效的应力分解方法“一次结构法”。

第4期年8月第19卷

1998核动力工程Nuclear Power En g ineerin g Vol.19.No.4Au g .1998

陆明万等: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331

2应力分类的两步法

第一步:根据应力的作用和性质,应力可分为一次应力和自限应力两大类。

一次应力(P)是平衡外部机械载荷所需要的应力。它也可称为载荷控制应力[14]或平衡控制应力[15]。一次应力的作用是满足平衡条件,即承受外加载荷,一次应力的基本性质是没有自限性,即因它超过极限值而导致的塑性流动是不可限制的,直至结构破坏。因而一次应力的危害性很大。

自限应力包括二次应力和峰值应力(Q+F),是满足结构内部或结构与外部几何约束间的连续性条件所需要的应力,自限应力的作用是满足连续性条件(又称协调条件),即克服结构不连续性。自限应力的基本性质是具有自限性,即当它超过极限值时只要少量的局部塑性变形就能满足连续性条件,塑性流动就自动限止,只要不反复加载,结构就不会破坏。因而自限应力的危害性较小。

第二步:根据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影响范围,进一步将一次应力分类为一次总体薄膜应力(P m)、一次局部薄膜应力(P L)和一次弯曲应力(P b);将自限应力分类为二次应力(Q)和峰值应力(F)。

根据规范中有关分布规律和影响范围的定义,区分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以及总体薄膜应力和局部薄膜应力并无多大困难。困难在于识别局部薄膜应力的性质。为方便起见,工程应用中将全部局部薄膜应力都归入一次局部薄膜应力(P L)。其实有两种局部薄膜应力,一种是纯一次局部薄膜应力(真P L),它们是平衡作用在边界上的外部机械载荷(如与内压相平衡的法兰力矩)所必须的,或是由平衡外部机械载荷所必须的壳体连接处的内力和弯矩(如锥形过渡段小端)所引起的。另一种是二次局部薄膜应力(伪P L),它们是由克服总体结构不连续所需要的壳体连接处的内力和弯矩(如半球或椭球封头2筒体连接处)所引起的,从保守和方便考虑也被归入P L。值得指出的是,一般说应力强度极限取为1.5S m(S m为材料的设计应力强度值),对真P L来说并不是保守的。例如,在ASME2Ⅷ22规范的AD2212节中,对锥形过渡段小端连接处的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只取了1.1S m的极限值(见图AD2212.1下的注)。用本文下面介绍的一次结构法将不难克服识别真、伪一次局部薄膜应力的困难。

二次应力是由总体结构不连续引起的自限应力,其影响范围占横截面的(或对承压部件来说占壁厚的)大部分,因而二次应力引起的裂纹会直接导致压力泄漏。

峰值应力是由局部结构不连续引起的,其基本性质是具有局部性和自限性,因而它并不引起显著的变形,其有害处仅在于是疲劳或脆断的起源。峰值应力的影响范围仅占壁厚的一小部分(小于1/4壁厚),它引起的裂纹要经过许多载荷循环,待扩展到临界长度后才引起泄漏,因而没有二次应力那样危险。外加集中力作用点处的应力虽然高度集中但并不是峰值应力,因为它是平衡外载所必须的而不是自限的。它应归入一次应力,按挤压应力极限进行评定。

由等效线性化方法求得的非线性分布应力是峰值应力。由于它是自平衡力系,与承受外载无关,所以有自限性;由于它的影响范围通常小于1/4壁厚,所以有局部性。具有这两个性质的应力就是峰值应力。

3应力分解的不唯一性

如何识别一次应力是应力分类最重要而又较困难的问题,若将一次应力错判为二次应力

图1有利约束

a ———固支圆板;

b ———简支圆板。

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当一次应力找到后,自限应力就可以由总应力减去一次应力而直接得到。应力分类的第一步就迎刃而解了。

ASME 规范对一次应力的原始定义是:“一次应力是外加载荷所引起的正应力或剪应力,它是满足外部和内部的力和力矩的平衡定律所必须的”。

这个定义意味着:用塑性力学极限分析理论的术语来说,一次应力场是一个静力许可应力场,它必须满足与外加机械载荷的平衡条件,但不必考虑几何上的变形连续条件。塑性力学中已经证明:对于一个在指定外载作用下的结构存在许多静力许可应力场。所以同样将存在许多合理的一次应力场,只要它们满足与外载的平衡条件。设计者的首要任务是寻找被考虑结构中的若干合理的一次应力场,然后再从中挑选最佳的一个。这是一个优化问题。优化准则可由设计者根据费用情况、材料供应、加工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在第5和第6节中将给出实例来说明应力分解的不唯一性以及如何进行优化选择。4约束的分类

约束按其作用可分为基本约束和多余约束。

基本约束是产生平衡外部机械载荷所必须的约束反力的约束。如果解除它们,结构就变为可动机构而不能承受外载。基本约束的例子有:梁两端的铰支座,梁一端的固定支座,卧式容器的静定的鞍座,塔器(立式容器)的裙座等。由基本约束的反力所引起的应力属于一次应力。

多余约束是除了基本约束之外的一切约束。一般说,多余约束对结构整体承受外载是有帮助的,但有些约束会在其附近导致较高的局部应力。为此,多余约束可进一步区分为有利多余约束和不利多余约束。

如果解除某个约束后,简化结构虽然仍能承受外载但其中的最大一次应力(P m ,P L 或P L

+P b )比原始结构增大,则该约束为有利(多余)约束。为了设计出更为经济和轻巧的结构,设计者应将有利约束和基本约束一起保留,并将这些约束引起的应力归入一次应力。

有利约束的典型例子是均布载荷作用下圆板的周边固支约束[2](见图1a )。若解除此约束则得到图1b 的简支圆板。由弹性薄板理论可知,简支圆板在中心A 和周边B 处的径向弯矩M A 和M B 为

而固支圆板的相应弯矩M A 和M B 为s c c

s 3+μ16M A =

q a 2;M B =0(1)s s 332核动力工程V ol.19.N o.4.1998

M A =q a 2;M B =-q a 2(2)

181+μ

16c

c

其中,q 为载荷密度;a 为圆板半径;μ为泊松比。

比较式(1)和(2),显然简支板的最大弯矩M s 大于固支板的最大弯矩(按绝对值)M c ,

所以固支板周边的固支约束是有利约束,应保留它。将M c 引起的弯曲应力归入一次弯曲应

力P b 而不是二次应力Q 是明智的。这样设计出来的板更薄。

如果解除某个约束后,简化结构中的最大一次应力(P m ,P L 或P L +P b )比原结构减小,则该约束为不利(多余)约束。设计者可将不利约束引起的应力归入二次应力。但应注意,在计算一次应力场时与二次应力相对应的不利约束应全部解除。否则最大一次应力就被低估了,设计是不安全的。

如果设计者不能凭经验来识别某约束的种类,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先解除它,然后看它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简化结构和原始结构的最大一次应力一般并不发生在同一个地方。5一次结构

一次结构是由所考虑的原始结构解除不利约束而得到的、能承受外加机械载荷的简化结构。如果没有不利约束被解除,则原始结构就是一个一次结构。

在一次结构中由等效线性化方法求得的全部薄膜应力和线性弯曲应力都是一次应力,因为它们满足与外载相平衡的条件;而非线性分布应力则属于峰值应力,它们对承受外载没有贡献。一般说,一次结构的变形并不满足连续性条件。

引进一次结构这一概念的目的是为了将识别一次应力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以避免应力分类中的人为错误。对大多数工程师来说由原始结构构造合理的一次结构比从总应力场分解出正确的一次应力更为容易。一旦找到了一次结构,对它进行有限元分析立即能求得一次应力(P )。从总应力减去一次应力可直接算出自限应力(Q +F )。最后不难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去完成应力分类的第二步。

下列几点对正确理解和合理构造一次结构是有帮助的:

(1)一次结构是结构力学中“静定基结构”这一概念的推广。在静定基中一般只保留基本约束,而在一次结构中可以保留有利约束。众所周知,对于一个静不定结构存在几种不同的静定基。同样,对于包含若干不利约束的原始结构也将存在几种不同的一次结构。

(2)得到一次结构的唯一途径是从原始结构中解除不利约束。在简化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给原始结构增加本来并不存在的约束是不允许的,否则由该错误的简化结构求得的一次应力场将被低估了,因而设计是不安全的。

(3)目前常用的应力分解方法是:仅对原始结构计算总应力场,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沿设计者指定的应力分类线直接把总应力分解成薄膜应力、线性弯曲应力和非线性分布应力。然后凭经验指定它们为一次、二次或峰值应力。按照规范中的定义,外部载荷应完全由一次应力来平衡,而与二次应力无关。但在原始结构中,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都起着平衡外载的作用。所以常用方法违背了规范的规定,是不合理的。此外,二次应力通常有助于结构承载。如果在计算一次应力时不解除引起二次应力的多余约束,最大一次应力就低估了。所以若存在二次应力,则采用常用方法做出的设计方案是不安全的。为了构造出合理的一次结构,引起二次应力的多余约束必须解除。

陆明万等: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333

B B A

图2带平板封头圆筒的一次结构

a ———带平板封头的圆筒;

b ———应力分解方案(2);

c ———应力分解方案(3)。

6典型实例

先回到图1中固支圆板的例子。首先,我们可以取固支圆板本身作为一次结构,将周边

处弯矩M c 对应的最大弯曲应力归入一次弯曲应力,这时二次应力为零。第二种分解方案是

将M c 的弯曲应力归入二次应力,解除相应的多余约束,取简支圆板为一次结构,这时最大

一次弯曲应力是简支板中心弯矩M s 对应的弯曲应力。第三方案是只计算固支圆板的总应力

场,将固支板中心弯矩M c 对应的弯曲应力指定为最大一次弯曲应力,将周边弯矩M c 的应

力归入二次应力。结论是:第一种应力分解方案是合理且最佳的,第二种是合理但保守的,第三种是错误且不安全的。

第二个例子是带平板封头的圆筒,见图2a 。先讨论三种合理的一次结构:

(1)取原始结构为一次结构,封头和筒体中的全部薄膜和线性弯曲应力都是一次应力,应采用相应于一次应力强度的极限值来评定。

(2)将连接处B 的弯曲应力归入二次应力,解除B 处对转角和径向位移的连续要求,取薄膜应力状态下的筒体和筒支平封头作为一次结构,见图2b 。

(3)将连接处B 的弯曲应力归入二次应力,仅解除B 处对转角的连续要求,该一次结构示于图2c 。这时B 处将出现横剪力。

比较3种方案,B 处封头与筒体的连接对封头来说是有利约束,而对筒体是不利约束。方案(2)中筒体的一次应力最小,但平封头的一次应力最大,若设计者希望选用薄筒体,这是最佳方案。若设计者从材料供应或加工条件考虑希望尽量减薄封头厚度,则方案(1)是最佳方案。方案(3)则是封头与筒体厚度均介于中间的方案,因为B 处的径向位移连续要求对封头是有利的而对筒体则稍有不利。如果这3个方案中的任意一个能满足规范规定的各类应力强度极限,则设计是可行的。

下面是两种不安全的错误方案:

(1)仅计算原始结构中的应力场,然后人为指定筒体在连接处B 的弯曲应力为二次应力,封头中心处A 的弯曲应力为一次弯曲应力。事实上,当筒体截面完全进入塑性时,所能提供的最大弯矩也只是塑性极限弯矩,与它相应的弹性计算表面弯曲应力只有2.25S m 。但若按二次应力评定,B 处弯曲应力竟允许达到3.

0S m 。显然高估了筒体对封头的有利约

334核动力工程V ol.19.N o.4.1998B A A B B

图3锥形过渡段小端的一次结构a ———应力分解方案(1);b ———应力分解方案(2)。束,从而低估了封头的一次应力。

(2)将B 处的弯曲应力归入二次应力,将

一次结构取为薄膜应力状态的筒体加固支圆板

封头。这时是把本来并不存在的刚性固支有利

约束人为地强加给平封头,导致封头中一次弯

曲应力的严重低估。

第三个例子是内压下圆锥壳的中心圆柱接

管,即锥形过渡段的小端(见图3)。有三种合

理的一次结构:

(1)取接管为薄膜应力状态,按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作用在锥壳上的连接力T 1必垂直向上(见图3a )。将T 1沿平行圆的径向和锥壳的母线方向分解为Q 1和N 1,其中N 1正好等于锥壳的薄膜解,Q 1则导致锥壳的(真)一次局部薄膜应力。

(2)取锥壳为薄膜应力状态,则作用在接管上的连接力T 2必沿锥壳的母线方向(见图3b ),将T 2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分解得Q 2和N 2。N 2相应于接管的薄膜解,Q 2则导致接管中的(真)一次局部薄膜应力。

(3)取原始结构为一次结构。这时在锥壳和接管中都存在(真)一次局部薄膜应力。

如果改变连接力T 的方向(但应介于

T 1和T 2的方向之间),则可得到许多合理的一次结构。

比较上述方案,当接管较大时,方案(3)是最佳选择;对小接管情况,方案(2)对锥壳最为有利;但若设计者希望减薄接管厚度,则方案(1)为最佳。

值得指出的是,将锥壳和接管二者的薄膜状态合在一起并不构成一个合理的一次结构,因为接管和锥壳的薄膜力T 1和T 2在连接处不能满足平衡条件。换言之,在连接B 处薄壳理论边界效应解中的局部薄膜应力是平衡内压所必须的,不能归入二次应力。

7一次结构法

等效线性化方法(E LM )是应力分类的一种有用方法。用它可以将总应力场分解成薄膜应力、线性弯曲应力和非线性分布应力。如上所述,非线性分布应力是峰值应力,剩下的问题是如何识别薄膜应力和线性弯曲应力的性质。作为等效线性化方法的扩充,我们在此推荐“一次结构法”(PSM ),并说明其分析步骤。

7.1原始结构的应力分析(第1步)

取原始结构为一次结构,用有限元法计算其总应力场。沿设计者指定的若干应力分类线将总应力分解成总体薄膜应力、局部薄膜应力、线性弯曲应力和非线性分布应力,并分别将它们归入P m ,P L ,P b 和F 。若各类应力都小于相应的应力强度极限,则设计是可行的,但往往是保守的。

7.2构造一次结构(第2步)

若第一步中最大的P L +P b 已超过1.5S m (或P L +P b +F 已超过S a ),或设计者希望减少保守性,则可将由总体结构不连续引起的较高的弯曲应力归入二次应力。切开最大P L +P b 的作用截面,解除相应的弯曲约束或同时解除径向位移约束,若得到一个合理的一次结构,

陆明万等: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335

336核动力工程V ol.19.N o.4.1998

则上述P L+P b可归入二次应力,接着做第三步。若简化后的结构变成可动机构,则表明被解除的是基本约束,应该保留;或者若简化结构中的最大一次应力比原始结构更大,则解除的有利约束也应保留,可跳过第三步。为了优化设计,可以构造几种一次结构,供相互比较。

7.3一次结构的应力分析和优化(第3步)

用有限元法计算一次结构中的应力场,并用等效线性化法进行应力分解(与第一步类似)。基于这些分析,从一次应力水平、费用、材料供应、加工条件等考虑,选择一种最佳一次结构。

7.4原始结构的应力分类(第4步)

原始结构的一次总体和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及一次弯曲应力就等于第三步选出的最佳一次结构中的相应应力。

将原始结构的总应力减去一次结构中的一次应力就得到自限应力,其中薄膜和线性弯曲应力是二次应力,非线性分布应力是峰值应力。

若存在热载荷,建议分别计算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热应力一般都属于自限应力。在高温工况下,由热膨胀引起的管系对容器的推力因存在弹性随从(followu p)效应,应视为弹簧引起的机械载荷,相应应力归入一次应力。

7.5应力评定(第5步)

一旦按上述步骤完成了应力分类,根据规范中给定的各类应力强度许用极值,进行应力评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8结论

(1)本文推荐的应力分类的两步法,其中识别一次应力的第一步最为重要,但较难实施。针对这一困难本文提出一次结构法,将它与等效线性化方法结合使用就能圆满地解决应力分类问题。

(2)本文阐述了如下重要概念和思想:

①有限元法算得的总应力场的分解方案并不是唯一的。存在多种合理的一次应力分解方案。

②约束可分为基本约束,有利(多余)约束和不利(多余)约束。在计算一次应力时应保留基本约束和有利约束,但必须解除引起二次应力的不利约束。否则最大一次应力就被低估了,设计是不安全的。

③一次结构是由所考虑的原始结构解除不利约束而得到的简化结构,它应仍能承受外加机械载荷而不是一个可动机构。满足这一定义的就是合理的一次结构。

一次结构是结构力学中“静定基”概念的推广。一般说,对于给定的原始结构存在多种合理的一次结构。设计者可以根据经费、材料供应、加工条件等方面的考虑从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

(3)笔者认为,目前常用的直接对原始结构的总应力场进行分解的应力分类方案是不合理和不安全的:

①在原始结构的总应力场中,外部载荷是由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共同承担的。但根据规范的定义,外载应全部由一次应力来平衡,二次应力不应参于承载。因而常用应力分类方案

陆明万等: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337

是违背规范定义的,不合理的。正确做法是,在计算一次应力时必须解除引起二次应力的不利约束使,二次应力等于零。

②不利约束在整体上常是帮助结构承载的。一旦解除不利约束,简化结构内的最大一次应力将增大,因而常用方案求得的一次应力被低估了,设计将是不安全的。合理的方案是按一次结构法的步骤用原始结构和一次结构二个应力场的计算结果来处理。

参考文献

1陆明万,李建国.压力容器分析设计准则.压力容器,1986,(3(4):36~40.

2Lu M W,Li J G.Prim ar y Structure———An Im p ortant C once p t to Distin g uish Prim y Stresses.ASME2PVP2V ol.340, S eism ic En g ineerin g,1996:357~363.

3Lu M W,Li J G.Chinese PV C ode and the ASME C ode2Rem arks on Desi g n b y Anal y sis and R ole of Stress Cate2

g ories.ASME2PVP2V ol.109,Jul y1986:33~37.

4K roenke W C.C lassification of F inite E lem ent Stresses Accordin g to ASME S ectionⅢStress Cate g ories,Pressure Ves2 sels and P i p in g,Anal y sis and C om p uters.ASME.June1974.

5K roenke W C,Addicott.G W,H inton B M.Inter p retation of F inite E lem ent Stresses Accordin g to ASME S ection Ⅲ.ASME2PVP263,1975.

6K roenke W C.C om p onent Evaluation Usin g the F inite E lem ent M ethod.Pressure Vessel and P i p in g T echnolo gy219852A Decade of Pro g ress,ASME,1985.

7H ollin g er G L,H echm er J L.T hree2Dim ensional Stress Criteria———A W eak Link in Vessel Desi g n and Anal y2 sis.ASME2PVP2V ol.109,Jul y1986,9~14.

8H echm er J L,H ollin g er GL.T hree2Dim ensional Stress Criteria———A pp lication of C ode Rules.ASME2PVP2V ol.120,Ju2 l y1987.

9H echm er J L,H ollin g er GL.C ode Evaluation of3D Stresses on a P lane.ASME2PVP2V ol.161,Jul y1989.

10H echm er J L.H ollin g er G L.T he ASME C ode and3D Stress Evaluation.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 T echnolo gy, 1991,113:481~487.

11H ollin g er GL.Summ ar y of T hree Dim ensional Stress C lassification,7.ICPVT.V ol.1.1992.

12H ollin g er G L,H echm er J L.T he PVRC Pro j ect on T hree Dim ensional Stress Criteria C onsiderations for Linearization of Stresses,8,ICPVT,V ol.2,1996.

13H ollin g er G L,H echm er J L.Summ ar y of Exam p le Problems from PVRC Pro j ect on T hree Dim ensional Stress Criteri2

a.ASME2PVP2V ol.338,Jul y1996.

14ASME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 ode.Case N247228,C lass I C om p onents in E levated T em p erature S erv ice,S ection Ⅲ,Div.1,1988.T he Am erican S ociet y of M echanical En g ineers,New Y ork,NY.

15M ackenzie D,Bo y le J T.A C om p utational Procedure for Calculatin g Prim ar y Stress for the ASME B&PV

C ode.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 T echnolo gy,1994,116:339~344.

338核动力工程V ol.19.N o.4.1998

Primar y Structure Method of Stress Classification

for Desi g n b y Anal y sis

Lu M in g w an Chen Y on g

(De p t.of En g ineerin g M echanics,T sin g hua Universit y,Bei j in g,100084)

Li Jian g uo

(China National Standards C omm ittee on Pressure Vessel,Bei j in g,100088)

Abstract A new Chinese desi g n code JB24732295“Steel Pressure Vessel———Standard of De2 si g n b y Anal y sis”is p ublished in M arch1995.A ke y p roblem on a pp lications of JB24732295and ASME C ode“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V olum eⅢandⅧ22is how to decom p ose a total stress field ob2 tained b y the elem ent anal y sis into different stress cate g ories defined in the codes.In this p a p er,a tw o2ste p a pp roach of stress classification and a p rim ar y structure m ethod are p ro p osed.T he ke y p roblem above m entioned w ill be com p letel y solved b y combinin g the“p rim ar y structure m ethod"and the “e q uivalent linearization m ethod".S om e im p ortant conce p ts are also ex p lained.T he y are multi2p ossibilit y of stress decom p osition,self2lim itin g stress,classification of constraints and p rim ar y structures.

K e y words Desi g n b y anal y sis Stress classification Prim ar y structure m ethod E q uivalent linearization m ethod

[作者简介]

陆明万,男,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并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担任教学科研工作,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计分委员会委员。从事计算力学、压力容器、反应堆结构力学、振动冲击噪声等方面研究工作,发表论文80余篇。

陈勇,男,讲师。清华大学本科毕业,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现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担任教学科研工作,讲授计算机图形学与CAD课程,并从事计算力学、压力容器、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

李建国,男,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担任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从事压力容器设计研究和标准编制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

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

1997年7月14日收到初稿,1997年10月6日收到修改稿。 分析设计中应力分类的一次结构法 陆明万陈勇李建国(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100084)(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100088)摘要我国新的设计规范JB 247322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于1995年3月颁布 实施。如何将有限元分析或实验应力分析得到的总应力场分解成规范中定义的各种应力类别是应用JB 24732295或美国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Ⅲ篇和第Ⅷ篇第2分册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应力分类的两步法和一次结构法,将它们和等效线性化方法相结合,给出了圆满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文中还阐述了应力分解的不唯一性、自限应力、约束分类和一次结构等重要概念。 关键词分析设计应力分类一次结构法等效线性化方法 1引言 “分析设计法”是一种以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已被世界各国公开承认和广泛采用。我国也于1995年3月颁布了采用分析设计法的设计规范JB 24732295。在分析设计法中弹性计算应力被分成:一次总体薄膜应力(P m )、一次局部薄膜应力(P L )、一次弯曲应力(P b )、二次应力(Q )和峰值应力(F )等五大类。以塑性失效准则来判断,各类应力对结构破坏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规范中根据等强度设计原则对不同的应力规定了不同的许用极限,其差别达3倍,甚至更多。这样,如何正确地进行应力分类,将有限元分析或实验应力分析所得到的总应力场分解成规范中定义的各类应力成为应用中最为关心、且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内外发表了大量文章来讨论这一问题,其中等效线性化方法是已被广泛采用的典型方法。一些著名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如ANSY S 、M ARC 、NAST RAN 等都已实现了等效线性化的后处理功能。我们也曾在文献[1~3]中作了讨论。 等效线性化方法要求设计者在所考虑结构的几个可能的危险部位指定一些贯穿壁厚的(通常是垂直于中面的)应力分类线,然后根据合力等效和合力矩等效的原理将沿应力分类线分布的弹性计算应力分解出薄膜应力和线性弯曲应力,剩下的非线性分布应力就是一个与平衡外载无关的自平衡力系。等效线性化概念起源于ASME 规范,被K roenke 等首先应用于二维轴对称问题[4~6]。对于三维一般情况,H ollin g er 和H echm er 两人就基于应力线性化的三维应力准则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文章[7~13]。 本文将首先介绍文献[1]中提出的应力分类的两步法。然后,作为等效线性化方法的扩充,提出一种有效的应力分解方法“一次结构法”。 第4期年8月第19卷 1998核动力工程Nuclear Power En g ineerin g Vol.19.No.4Au g .1998

CaesarII应力分析模型设计解读

第一部分支架形式模拟 (2) 1.0 普通支架的模拟 (2) 1.1 U-band (2) 1.2 承重支架 (3) 1.3 导向支架 (3) 1.4 限位支架 (7) 1.5 固定支架 (7) 1.6 吊架 (8) 1.7 水平拉杆 (8) 1.8 弹簧支架模拟 (9) 2.0 附塔管道支架的模拟 (11) 3.0弯头上支架 (13) 4.0 液压阻尼器 (14) 5.0 CAESARII可模拟虾米弯,但变径虾米弯不能模拟 (15) 第二部分管件的模拟 (15) 1.0 法兰和阀门的模拟 (15) 2.0 大小头模拟 (17) 3.0 安全阀的模拟 (18) 4.0 弯头的模拟 (19) 5.0 支管连接形式 (20) 6.0 膨胀节的模拟 (21) 6.1 大拉杆横向型膨胀节 (22) 6.2 铰链型膨胀节 (34) 第三部分设备模拟 (42) 1.0 塔 (42) 1.1 板式塔的模拟 (42) 1.2 填料塔的模拟 (44) 1.3 除了模拟塔体的温度,还需模拟塔裙座的温度 (47) 2.0 换热器,再沸器 (48) 2.1 换热器模拟也分两种情况 (48)

3.0 板式换热器 (51) 4.0 空冷器 (52) 4.1 空冷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不在同一侧 (52) 4.2 空冷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在同一侧 (54) 5.0 泵 (56) 6.0 压缩机,透平 (58) 第四部分管口校核 (59) 1.0 WRC107 (59) 2.0 Nema 23 (62) 3.0 API617 (64) 4.0 API610 (65) 第五部分工况组合 (68) 1.0 地震 (69) 2.0 风载 (70) 3.0 安全阀起跳工况 (72) 4.0 沉降 (74) 第一部分支架形式模拟 1.0 普通支架的模拟 1.1 U-band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应力分类法与塑性分析法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应力分类法与塑性分析法 作者:宋诚 来源:《石油研究》2020年第07期 摘要: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分析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应力分类法与塑性分析法的发展,可以实现压力容器应用前景的扩大,并为其良好运行提供参考意见。进一步推动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有效提高压力容器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压力容器;应力分类法;塑性分析法 近年来很多研究学者对压力容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以往的压力容器在设计过程中,都是采用薄膜应力的方式进行设计,将其他应力影响包括在安全系数之中。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压力容器及承压部件中,除去介质压力所形成的薄膜应力之外,还会受到热胀冷缩变形而导致的温差应力以及局部应力,因此,在进行压力分析设计时,需要利用应力分类法和塑性分析法,才能够明确不同应力对压力容器安全性的影响,从而有效提高压力容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应力分类法 1.1一次应力 一次应力是指压力容器因为受到外载荷的影响,压力容器部件出现剪应力。一次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时压力容器就会发生变形破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总体薄膜应力。因压力容器受到内压的影响在壳体上出现薄膜应力,总体薄膜应力会在整个壳体上均匀分布,当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时,壳体壁厚的材料会发生变形。第二,局部薄膜应力。是指压力容器的局部范围内,应受到机械载荷或者压力所导致的薄膜应力,其中主要包括支座应力以及力距所形成的薄膜应力。第三,一次弯曲应力。由于压力容器受到内压作用的影响,在平板盖中央位置会出现弯曲引力,随着载荷的不断增加,应力会进行重新调整。 1.2二次应力 二次应力是指压力容器部件受到约束而出现的剪应力。二次应力满足变形条件。例如,在压力容器的半球形封头以及薄壁圆筒的连接位置,由于受到压力容器内压的作用,两者会出现不同的径向位移,因此两者的连接部位会形成相互约束关系,出现变形协调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位会附加剪力应力,从而形成二次应力。二次应力的出现,也是由于局部范围之内材料出现少量变形,相连部位之间约束缓和,变形协调化,变形不会继续发展,将应力值限制

某悬挑结构应力监测方案讲解

11.监测方案 11.1 监测监控的目的 因为凯旋门主体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将随施工阶段不同而变化,现场施工荷载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凯旋门悬挑结构的实际内力与设计内力值之间及结构的实际变位与设计变位值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内力及变位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结构实际状态,对施工步骤及条件做出调整,防止施工中的误差积累,保证结构安全。 监控计算的目的在于按照确定好的结构施工方法和施工步骤根据实际的恒载及临时荷载进行计算分析,提供每一施工步骤的理论内力以及结构的变形。同时施工现场根据监控计算提供的结果,随时反馈结构安装情况,形成一个施工监控循环阶段,最后顺利建成并达到设计要求。 11.2 监测监控的内容 11.2.1 位移的监测 通过测量结构在不同状态下各控制点空间三维坐标(或竖向坐标)的差异,实现位移监测。位移监测旨在防止在钢结构吊装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危及即成体系的结构安全,并保证抬升裙楼结构施工完成后,各控制点的坐标(标高)要满足设计要求。 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吊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施工误差及原因,提交监测数据与分析成果,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施工保障。 11.2.2 应变的监测 根据凯旋门结构主体结构特点,随着钢结构桁架施工以及上层混凝土结构荷载增加后,本次监测工作将合理地布置应变测点,重要的部位可布设互相验证的测试元件,使观测成果能反映结构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便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同时综合其他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施工过程安全与结构工作状态的评估提供参考。

构件测量部位应变传感器的数量和布置方向应根据应力状态而定。空间应力状态宜布置7~9向应变传感器,平面应力状态宜布置4~5向应变传感器,主应力方向明确的部位可布置单向或两向应变传感器。 本次监测的主要位置集中于悬挑钢桁架的弦杆,腹杆端部等一些内力较大的截面,通过对这些部位的应变监测来掌握结构吊装过程中及吊装之后的工作状态、受力性能,是否能保证结构安全,是否能吻合理论分析结果。 11.2.3 裂缝的监测 监测裂缝目的:因为悬挑结构中L42-L50层采用了混凝土梁柱及楼板施工的施工工艺,而悬挑结构中弯矩负荷较大,为保证安全以及建筑施工使用功能,对楼板裂缝进行监测。 裂缝的测量主要有三种方式:①刻度放大镜:布置高倍率带有刻度的放大镜,通过直接观察刻度的变化,来观察裂缝的变化情况,在混凝土裂缝的观测中普遍常用;②裂缝刻度尺:一般适用较大裂缝的直观测量,但精度较低;③应变计:通过布置在裂缝两侧的门钉,在门钉上拉设特殊的应变传感器,另一端与随身携带的电脑连接,通过相应软件的处理,可以直接在显示屏上直观的读取裂缝的宽度变化值。 图10.2.3-1 刻度放大镜以及裂缝刻度尺读数

应力分析设计规定

目次 1 总则 (1) 1.1 范围 (1) 1.2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 (1) 2 引用文件 (2) 3 设计 (2) 3.1 一般规定 (2) 3.2 管道冷紧 (3) 3.3 摩擦力 (3) 3.4 弹簧支吊架 (3) 3.5 设计条件 (4) 3.6 应力计算 (5) 3.7 力与力矩计算 (5) 3.8 管道应力分析评定标准 (5) 3.9 应力分析的方法 (8) 3.10 应力分析管道分类 (9) 4 应力分析报告 (12)

1 总则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内管道应力分析的原则和相关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设计压力不大于 42MPa,设计温度不超过材料允许使用温度的碳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管道的应力设计。 专利设备或成套设施,其设备的操作、维修、管道布置还应满足设备制造厂的特殊要求及标准。 执行本规定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1.2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 管道应力分析的任务是保证管道系统布置的安全和经济性,避免发生以下情况: a) 因管道应力过大或金属疲劳而引起管道或支架损坏; b) 管道连接处发生泄漏; c) 因管道的推力和力矩过大而使管道或与管道连接的设备产生不允许的应力或变形; d) 管道从所在支架上脱落; e) 由于外部振动或管内流体引起的管道共振; f) 管道挠度过大,尤其是对于带有一定坡度自流排液的管道。 2 引用文件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T20801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SH/T3039 石油化工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 ASME B31.3 Process Piping API610 Centrifugal Pumps for Petroleum, Petrochemica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API617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Service Industries API661 Air-Cooled Heat Exhangers for General Refinery Service NEMA SM23 Steam Turbines for Mechanical Drive Service 3 设计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优选稿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在此基础上,我们一定更加重视其使用的效果。其中,压力容器应力分析是重要的工作,所以,讨论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工作很有必要。 压力容器概述 1.1.概念 所谓的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贮运容器、反应容器、换热器和分离器均属压力容器。 1.2.用途 压力容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在石油化工学、能源工业、科研和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全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压力容器由于密封、承压及介质等原因,容易发生爆炸、燃烧起火而危及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及污染环境的事故。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重要的监检产品,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和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和技术检验。

分析设计方法 在ASME老版中分析设计方法的全称是“以应力分析方法为基础的设计”,简称“应力分析设计”,再简称为“分析设计”。它的特点是: 2.1.要求对压力容器及其部件进行详细的弹性应力分析。可以采用理 论分析、数值计算或试验测定来进行弹性应力分析。 2.2.强度校核时采用塑性失效准则。包括用极限载荷控制一次应力,以防止整体塑性垮塌失效。用安定载荷控制一次加二次应力以及用疲劳寿 命控制最大总应力,以防止循环失效等。 2.3.根据塑性失效准则对弹性应力进行分类。 2.4.根据等安全裕度原则确定危险性不同的各类应力的许用极限值。 综合起来可以说,“应力分析设计”是一种以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的应力分类设计方法。近年来被简称为“应力分类法”。早期(老版中)的“分析设计”只包含这一种方法。随着先进的力学分析方法 和手段的不断成熟(即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达到实际工程应用的水平),ASME 新版和欧盟标准都及时地扩充了“分析设计”采用的方法,同时对“分析设计”的含义也有所调整。最突出的表现为:

管道应力分析设计规定

主编部室:管道室参编部室: 参编人员: 参校人员: 说明: 1.文件版号为A、B、C......。 2.每版号中局部修改版次为1/A、2/A……,1/B、2/B……,1/C、2/C……。 本规定()自2003年月实施。 目录

1. 总则 (1) 2. 应力分析管线的分类及应力分析方法 (2) 3. 管道应力分析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 (6) 4. 管道应力分析条件的确定 (9) 5. 管道应力分析评定准则 (11) 附件1 管线应力分析分类表 (14) 附件2 设备管口承载能力表 (15) 附件3 柔性系数k和应力增强系数i (16) 附件4 API 610《一般炼厂用离心泵》(摘录) (17) 附件5 NEMA SM23 (摘录) (22) 附件6 API 661 《一般厂用空冷器》(摘录) (23)

1. 总则 适用范围 1.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及辅助设施中的碳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管道的应力分析设计工作。 本规定所列内容为管道应力分析设计工作的最低要求。 1.1.2 管道应力分析设计应保证管道在设计和工作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刚度,防止管道因热胀冷缩、支承或端点的附加位移及其它的荷载(如压力、自重、风、地震、雪等)造成下列问题: 1)管道的应力过大或金属疲劳引起管道或支架破坏。 2)管道连接处泄漏。 3)管道作用在与其相联的设备上的载荷过大,或在设备上产生大的变形或应 力,而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4)管架因强度或刚度不够而造成管架破坏。 5)管道的位移量过大而引起的管道自身或其它管道的非正常运行或破坏。 6)机械振动、声频振动、流体锤、压力脉动、安全阀泄放等动荷载造成的管 道振动及破坏。 应力分析设计工作相关的标准、规范: 1) GB150-1999 《钢制压力容器》 2) GB50316-200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3) HG/T20645-1998 《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 4) JB/-95 《可变弹簧支吊架》 5) JB/-95 《恒力弹簧支吊架》 6)《简化柔性计算的规定》 7) ASME/ANSI Process Piping 8) ASME/ANSI Power Piping 9) ASME/ANSI Liquid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iping systems 10)ASME/ANSI Gas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iping systems 11)API 610 Centrifugal Pumps for General Refinery Services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 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在此基础上,我们一定更加重视其使用的效果。其中,压力容器应力分析是重要的工作,所以,讨论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工作很有必要。 压力容器概述 1.1.概念 所谓的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贮运容器、反应容器、换热器和分离器均属压力容器。 1.2.用途 压力容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在石油化工学、能源工业、科研和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全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压力容器由于密封、承压及介质等原因,容易发生爆炸、燃烧起火而危及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及污染环境的事故。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重要的监检产品,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和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和技术检验。 分析设计方法 在ASME老版中分析设计方法的全称是“以应力分析方法为基础的设计”,简称“应力分析设计”,再简称为“分析设计”。它的特点是: 2.1.要求对压力容器及其部件进行详细的弹性应力分析。可以采用

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试验测定来进行弹性应力分析。 2.2.强度校核时采用塑性失效准则。包括用极限载荷控制一次应力,以防止整体塑性垮塌失效。用安定载荷控制一次加二次应力以及用疲劳寿命控制最大总应力,以防止循环失效等。 2.3.根据塑性失效准则对弹性应力进行分类。 2.4.根据等安全裕度原则确定危险性不同的各类应力的许用极限值。综合起来可以说,“应力分析设计”是一种以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的应力分类设计方法。近年来被简称为“应力分类法”。早期(老版中)的“分析设计”只包含这一种方法。随着先进的力学分析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成熟(即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达到实际工程应用的水平),ASME新版和欧盟标准都及时地扩充了“分析设计”采用的方法,同时对“分析设计”的含义也有所调整。最突出的表现为: 2.4.1.从弹性应力分析扩充到弹塑性分析。和应力分类法(弹性应力分析方法)并行地提出了弹塑性分析方法和极限载荷分析方法(ASME)或直接法(欧盟)。 2.4.2.把能够给出显式表达式的解析解都调整到“规则设计”中,“分析设计”只规定通用性强的数值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在“规则设计”公式的强度校核中又引入了应力分类的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分析设计”的方法和内容还会有新的扩充和调整。在现阶段可以说,“分析设计”是一种以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采用先进力学分析手段的压力容器设计方法。先进的材料、

管道应力分析设计规定——寰球标准

2003年 月 日发布 2003年 月 日实施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文 件 HQB-B06-05.306PP-2003 设计规定 管道应力分析设计规定 版 号:0 受控号:

管道应力分析设计规定HQB-B06-05.306PP- 2003版号编制校核审核批准批准日期 主编部室:管道室参编部室: 参编人员: 参校人员: 会签部室 签署 会签部室 签署 会签部室 签署 说明: 1.文件版号为A、B、C......。 2.每版号中局部修改版次为1/A、2/A……,1/B、2/B……,1/C、2/C……。

本规定(HQB-B06-05.306PP-2003)自2003年月实施。 目录 1. 总则 (1) 2. 应力分析管线的分类及应力分析方法 (2) 3. 管道应力分析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 (6) 4. 管道应力分析条件的确定 (9) 5. 管道应力分析评定准则 (11) 附件1 管线应力分析分类表 (14) 附件2 设备管口承载能力表 (15) 附件3 柔性系数k和应力增强系数i (16) 附件4 API 610《一般炼厂用离心泵》(摘录) (17) 附件5 NEMA SM23 (摘录) (22) 附件6 API 661 《一般厂用空冷器》(摘录) (23)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及辅助设施中的碳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管道的应力分析设计工作。 本规定所列内容为管道应力分析设计工作的最低要求。 1.1.2 管道应力分析设计应保证管道在设计和工作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刚度,防止管道因热胀冷缩、支承或端点的附加位移及其它的荷载(如压力、自重、风、地震、雪等)造成下列问题: 1)管道的应力过大或金属疲劳引起管道或支架破坏。 2)管道连接处泄漏。 3)管道作用在与其相联的设备上的载荷过大,或在设备上产生大的变形或应 力,而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4)管架因强度或刚度不够而造成管架破坏。 5)管道的位移量过大而引起的管道自身或其它管道的非正常运行或破坏。 6)机械振动、声频振动、流体锤、压力脉动、安全阀泄放等动荷载造成的管 道振动及破坏。 1.2 应力分析设计工作相关的标准、规范: 1) GB150-1999 《钢制压力容器》 2) GB50316-200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3) HG/T20645-1998 《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 4) JB/T8130.2-95 《可变弹簧支吊架》 5) JB/T8130.1-95 《恒力弹簧支吊架》

明钢管的管身应力分析及结构设计

明钢管的管身应力分析及结构设计 一、明钢管的荷载 明钢管的设计荷载应根据运行条件,通过具体分析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水压力。包括各种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水重,水压试验和充、放水时的水压力。 (2)钢管自重。 (3)温度变化引起的力。 (4)镇墩和支墩不均匀沉陷引起的力。 (5)风荷载和雪荷载。 (6)施工荷载。 (7)地震荷载。 (8)管道放空时通气设备造成的负压。 钢管设计的计算工况和荷载组合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参照钢管设计规范采用。 二、管身应力分析和结构设计 明钢管的设计包括镇墩、支墩和管身等部分。前二者在上节中已经讨论过,这里主要讨论管身设计问题。 明钢管一般由直管段和弯管、岔管等异形管段组成。直管段支承在一系列支墩上,支墩处管身设支承环。由于抗外压稳定的需要,在支承环之间有时还需设加劲环。直管段的设计包括管壁、支承环和加劲环、人孔等附件。 支承在一系列支墩上的直管段在法向力的作用下类似一根连续梁。根据受力特点,管身的应力分析可取如图13-14所示的三个基本断面:跨中断面1-1;支承环附近断面2-2和支承环断面3-3。以下介绍明钢管计算的结构力学方法。 图13-14 管身计算断面 (一)跨中断面(断面1-1) 管壁应力采用的坐标系如图13-15所示。以x表示管道轴向,r表示管道径向,θ表示管道切向,这三个方向的正应力以、、表之,并以拉应力为正。图中表明了管壁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剪应力r下标的第一个符号表此剪应力所在的面(垂直x轴者称x面,余同),第二个符号表示剪应力的方向,如表示在垂直x轴的面上沿e向作用的剪应力。 1.切向(环向)应力。 管壁的切向应力主要由内水压力引起。对于水平管段,管道横截面上的水压力如图13-16(a),它可看作由图13-16(b)的均匀水压力和图13-16(c)的满水压力组成。这两部分的水压力在管壁中引起的切向应力为 式中D、δ--管道内径和管壁计算厚度,cm; γ--水的容重,0.001;

焊接应力的分类

1.焊接应力的分类 焊接过程是一个先局部加热,然后再冷却的过程。焊件在焊接时产生的变形称为热变形,焊件冷却后产生的变形称为焊接残余变形,这时焊件中的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应力包括沿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焊接应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焊接应力和沿厚度方向的焊接应力。2.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1)对结构静力强度的影响:焊接应力不影响结构的静力强度。 (2)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降低结构的刚度。 (3)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降低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4)对低温冷脆的影响:增加钢材在低温下的脆断倾向。 (5)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的疲劳强度有明显不利影响。 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和扭曲变形等。 焊接过程中,对焊件进行不均匀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根本原因。 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工艺措施主要有: 1.预留收缩变形量。根据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在焊件备料及加工时预先考虑收缩余量,以便焊后工时预先考虑收缩余

量,以便焊后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 2.反变形法。根据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预先估计结构焊接变形的方向和大小,然后在焊接装配时给予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预置变形,以抵消焊后产生的变形。 3. 刚性固定法。焊接时将焊件加以刚性固定,焊后待焊件冷却到室温后再去掉刚性固定,可有效防止角变形和波浪变形。此方法会增大焊接应力,只适用于塑性较好的低碳钢结构。 4. 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尽量使焊缝自由收缩。焊接焊缝较多的结构件时,应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再焊直通长焊缝,以防在焊缝交接处产生裂纹。如果焊缝较长,可采用逐步退焊法和跳焊法,使温度分布较均匀,从而减少了焊接应力和变形。 5. 锤击焊缝法。在焊缝的冷却过程中,用圆头小锤均匀迅速地锤击焊缝,使金属产生塑性延伸变形,抵消一部分焊接收缩变形,从而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 6. 加热“减应区”法。焊接前,在焊接部位附近区域(称为减应区)进行加热使之伸长,焊后冷却时,加热区与焊缝一起收缩,可有效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 7. 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预热的目的是减少焊缝区与焊件其他部分的温差,降低焊缝区的冷却速度,使焊件能较均匀地冷却下来,从而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措施和方法: 1.采用线能量小的工艺参数和焊接方法,或强制冷却措施

管道应力分析主要内容及要点

管道应力分析的原则 管道应力分析应保证管道在设计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柔性,防止管道因热胀冷缩、管道支承或端点附加位移造成应力问题。 ASME B31《压力管道规范》由几个单独出版的卷所组成,每卷均为美国国家标准。它们是子ASME B31 压力管道规范委员会领导下的编制的。 每一卷的规则表明了管道装置的类型,这些类型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考虑而确定下来的,如下所列: B31.1 压力管道:主要为发电站、工业设备和公共机构的电厂、地热系统以及集中和分区的供热和供冷系统中的管道。 B31.3 工艺管道:主要为炼油、化工、制药、纺织、造纸、半导体和制冷工厂,以及相关的工艺流程装置和终端设备中的管道。 B31.4 液态烃和其他液体的输送管线系统:工厂与终端设备剑以及终端设备、泵站、调节站和计量站内输送主要为液体产品的管道。 B31.5 冷冻管道:冷冻和二次冷却器的管道 B31.8 气体输送和配气管道系统:生产厂与终端设备(包括压气机、调节站和计量器)间输送主要为气体产品的管道以及集汽管道。 B31.9 房屋建筑用户管道:主要为工业设备、公共结构、商业和市政建筑以及多单元住宅内的管道,但不包括B31.1 所覆盖的只寸、压力和温度范围。 B31.11 稀浆输送管道系统:工厂与终端设备间以及终端设备、泵站和调节站内输送含水稀浆的管道。 管道应力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管道应力分析分为静力分析析 1.静力分析包括: 1)压力荷载和持续荷载作用下的一次应力计算——防止塑性变形破坏; 2)管道热胀冷缩以及端点附加位移等位移荷载作用下的二次应力计算一一防止疲劳破坏; 3)管道对设备作用力的计算——防止作用力太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管道支吊架的受力计算——为支吊架设计提供依据: 5)管道上法兰的受力计算一防止法兰汇漏。 2.动力分析包括: 1)管道自振频率分析一一防止管道系统共振: 2)管道强迫振动响应分析——控制管道振动及应力; 3)往复压缩机(泵)气(液)柱频率分析一一防止气柱共振; 4)往复压缩机(泵)压力脉动分析——控制压力脉动值。 二、管道上可能承受的荷载 (1)重力荷载:包括管道自重、保温重、介质重和积雪重等 (2)压力荷载:压力载荷包括内压力和外压力; (3)位移荷载:位移载荷包括管道热胀冷缩位移、端点附加位移、支承沉降等; (4)风荷载;

应力分类

管道在内压、持续外载以及热胀、冷缩和其它位移等荷载作用下,其最大应力往往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使材料在工作状态下发生塑料变形。高温管道的蠕动和应力松弛,也将使管系上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这些情况说明,管系上的应力与一般结构、机械分析中所遇到的低温的和稳定的应力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种类的应力应当区别对待,根据它可能产生的效应和对于破坏所起的作用不同,给予不同的限定。 对于管道上的应力,一般分为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和峰值应力三类。 一、一次应力 一次应力是由所加荷载引起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它必须满足外部、内部力和力矩的平衡法则。一次应力的基本特征是非自限性的,它始终随所加荷载的增加而增加,超过屈服极限或持久强度,将使管道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必须防止发生过度的塑性变形,并为爆破或蠕变失效留有足够的裕度。 管道承受内压和持续外载而产生的应力,属于一次应力。管道承受风荷载、地震荷载、水冲击和安全阀动作冲击等荷载而产生的应力,也属于一次应力,但这些荷载都是属于偶然荷载,这些应力属动荷载产生的应力,应当在动力计算中考虑。 一次应力有三种类型:一次一般薄膜应力、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和一次弯曲应力。 一次一般薄膜应力,是在所研究的截面厚度上均匀分布的,且等于该截面应力平均值的法向应力(即正应力)的分量。如果这种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将引起截面整体屈服,不出现荷载的再分配。 一次局部薄膜应力,是由内压或其它机械荷载产生的,由于结构不连续或其它特殊情况的影响而在管道或附件的局部区域有所增强的一次薄膜应力。这类应力虽然具有二次应力的一些特征,但为安全计,通常仍划为一次应力。这种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只引起局部屈服,塑性应变仍然受到周围弹性材料的约束,所以屈服是允许的。假若有一个应力区域,其应力强度超过1.1倍的基本许用应力,在纵向方向的延伸距离不大于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并且与另一个超过一次一般薄膜应力极限的区域沿纵向方向的距离不小于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里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和S是超过一次一般薄膜应力极限处的管子平均半径和壁厚),此应力区域可以认为是局部的,划为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否则就应按一次一般薄膜应力考虑。例如,在固定支架处或接管连接处由于外载产生的一次薄膜应力,通常划为一次局部薄膜应力。 一次弯曲应力是在所研究的截面上法向应力(即正应力)从平均值算起的沿厚度方向变化的分量。这种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也只引起局部屈服。在应力验算中,通常不单独评价一次弯曲应力强度。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在此基础上,我们一定更加重视其使用的效果。其中,压力容器应力分析是重要的工作,所以,讨论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工作很有必要。压力容器概述 1.1.概念 所谓的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贮运容器、反应容器、换热器和分离器均属压力容器。 1.2.用途 压力容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在石油化工学、能源工业、科研和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全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压力容器由于密封、承压及介质等原因,容易发生爆炸、燃烧起火而危及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及污染环境的事故。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重要的监检产品,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和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和技术检验。分析设计方法 在ASME老版中分析设计方法的全称是“以应力分析方法为基础的设计”,简称“应力分析设计”,再简称为“分析设计”。它的特点是: 2.1.要求对压力容器及其部件进行详细的弹性应力分析。可以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试验测定来进行弹性应力分析。 2.2.强度校核时采用塑性失效准则。包括用极限载荷控制一次应力,以防止整体塑性垮塌失效。用安定载荷控制一次加二次应力以及用疲劳寿命控制最大总应力,以防止循环失效等。 第 2 页共 6 页

2.3.根据塑性失效准则对弹性应力进行分类。 2.4.根据等安全裕度原则确定危险性不同的各类应力的许用极限值。综合起来可以说,“应力分析设计”是一种以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的应力分类设计方法。近年来被简称为“应力分类法”。早期(老版中)的“分析设计”只包含这一种方法。随着先进的力学分析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成熟(即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达到实际工程应用的水平),ASME新版和欧盟标准都及时地扩充了“分析设计”采用的方法,同时对“分析设计”的含义也有所调整。最突出的表现为: 2.4.1.从弹性应力分析扩充到弹塑性分析。和应力分类法(弹性应力分析方法)并行地提出了弹塑性分析方法和极限载荷分析方法(ASME)或直接法(欧盟)。 2.4.2.把能够给出显式表达式的解析解都调整到“规则设计”中,“分析设计”只规定通用性强的数值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在“规则设计”公式的强度校核中又引入了应力分类的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分析设计”的方法和内容还会有新的扩充和调整。在现阶段可以说,“分析设计”是一种以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采用先进力学分析手段的压力容器设计方法。先进的材料、工艺和检测水平是保证分析设计能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应力分类法 3.1.应力分类法是当今分析设计的主流方法 应力分类法有如下优点: 3.1.1.简单。采用工程设计人员非常熟悉的弹性应力分析方法。应力评定时直接给出各类等效应力的许用值,因而应力分类后的强度校核与常规设计类似。 第 3 页共 6 页

第七节 载荷和应力的分类

第七节 载荷和应力的分类 一、载荷分类 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和变载荷两类。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较缓慢的载荷称为静载荷。随时间变化的载荷称为变载荷。 在设计计算中,还常把载荷分为名义载荷与计算载荷。根据额定功率用力学公式计算出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称为名义载荷,它没有反映载荷随时间作用的不均匀性、载荷在零件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它影响零件受载等因素。因此,常用载荷系数K 来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载荷系数K 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即称为计算载荷。 二、应力分类 按应力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不同,可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的应力称为静应力(见图1–2a )。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变应力(见图1–2b 、c 、d )。绝大多数机械零件都是处于变应力状态下工作的。 a) b) c) d) 图1-2 静应力及边应力 a)静应力 b)稳定循环变应力 c)不稳定循环变应力 d)随机变应力 变应力可分为稳定循环变应力(见图1–2b )、不稳定循环变应力(见图1–2c )及随机变应力(见图1–2d )。瞬时作用的过载或冲击所产生的应力称为尖峰应力(见图1–2d )。 稳定循环变应力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有如图1–3所示的三种基本类型:(a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b)脉动循环变应力;(c)对称循环变应力。 为了表示稳定循环变应力状况,引入下列变应力参数:s max –––变应力最大值;s min ––––变应力最小值;s m –––平均应力;s a –––应力幅;r –––循环特性。

如图1–3所示可知,s max=s m+s a;s min=s m–s a;s m=(s max+s min)/2;s a=(s max–s min)/2;r=s min/s max=(s m–s a)/(s m+s a)。当r=+1时,表明s max=s min,即为静应力;当r=–1时,表明s max 与s min的数值相等但符号(即方向)相反,这类应力称为对称循环变应力;当r=0时,即s min=0,s m=s a=s max/2,这类应力称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当r为任意值为(即r1+1、–1、0),这类应力统称为非对称循环变应力(见图1–3a)。 a) b) c)图1-3 稳定循环变应力 a)非对称循环变应力b)脉动循环变应力c)对称循环变应力 通常在设计时,对于应力变化次数较少(例如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应力变化次数小于103的通用零件)的变应力,可近似地按静应力处理。 变应力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应力的例子如图1–4所示,图示为转轴和滚动轴承a点的应力变化。 图1–4 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应力的例子 零件的失效形式与材料的极限应力及零件工作时的应力类型有关。在进行强度计算时,首先要弄清楚零件所受应力的类型。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89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 评述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 和评述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在此基础上,我们一定更加重视其使用的效果。其中,压力容器应力分析是重要的工作,所以,讨论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工作很有必要。 压力容器概述 1.1.概念 所谓的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贮运容器、反应容器、换热器和分离器均属压力容器。 1.2.用途 压力容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在石油化工学、能源工业、科研和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全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压力容器由于密封、承压及介质等原因,容易发生爆炸、

结构设计原理第二次作业

结构设计原理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按预应力度法进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配筋设计时,预应力度入的选择可参考国外试验值,其值是() A. 0.6—0.8 B. 0.4—0.7 C. > 0.7 2. 对钢筋冷加工的目的是() A. 提高屈服强度 B. 增加钢材的塑性 C. 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D. 调直、除锈 3. 截面的弯曲变形时用曲率φ来度量的,因此:() A. φ就等于构件单位长度上两截面间的绝对转角 B. φ=1/ρ,ρ是变形曲线在该截面处的曲率半径 C. φ是一个中心转角 4. 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主要目的是()。 A. 提高承载力 B. 避免裂缝或者减小缝宽,发挥高强材料作用 C. 对构件进行检验 5.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表示() A. 混凝土的立方强度≥30N/mm2 B. 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c ≥30 N/mm2; C.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 ≥30N/mm2; D. 混凝土的立方强度达30N/mm2的概率不小于95%。 6. 关于预应力损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σs1为预应力筋与管道壁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只在后张法构件中才需要计算 B. 为减少钢筋与台座间温差应力损失σs3,可采用二级升温的养护方法 C. 在后张法构件和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σs4的计算方法相同 7.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与材料力学方法(f=)相比,主要不同点 是:() A. 后者EI为常数,前者每个截面EI为常数,沿长度方向为变数 B. 前者沿长度方向EI为变数,每个截面EI也是变数 C. 除B点外,跨度内还有剪切变形,α也不为 8. 梁的弯起钢筋设计中,按照抵抗弯矩图外包了弯矩包络图原则并且弯起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其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为() A. 应复核 B. 应计算 C. 不必复核 9.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能充分发挥高强钢筋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A. 受压混凝土先破坏 B. 未配高强混凝土 C. 不易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0. 关于偏心受压构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偏心距及配筋情况的不同,主要有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两种破坏形态; B. 受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C. 受压破坏时,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均达到屈服强度。 11. 验算第一类T形截面梁的最小配筋率时,应采用() A. A s / b h 0 B. A s / b f h 0 C. A s / b h D. A s / b f h E.

第2章结构按极限状态法设计计算地原则(新)

第2章结构按极限状态法设计计算的原则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是指在预定的作用及材料性能条件下,确定构件按功能要求所需要的截面尺寸、配筋和构造要求。 自从19世纪末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出现以来,随着生产实践的经验积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是采用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的容许应力计算法。这种方法要求在规定的标准荷载作用下,按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构件截面任一点的应力应不大于规定的容许应力,而容许应力是由材料强度除以安全系数求得的,安全系数则依据工程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然而,由于钢筋混凝土并不是一种弹性匀质材料,而是表现出明显的塑性性能,因此,这种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方法是不可能如实地反映构件截面破坏时的应力状态和正确地计算出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的。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首先提出了考虑钢筋混凝土塑性性能的破坏阶段计算方法。它以充分考虑材料塑性性能的结构构件承载能力为基础,使按材料标准极限强度计算的承载能力必须大于计算的最大荷载产生的内力。计算的最大荷载是由规定的标准荷载乘以单一的安全系数而得出的。安全系数仍是依据工程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 随着对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变异性的进一步研究,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又率先提出了极限状态计算法。极限状态计算法是破坏阶段计算法的发展,它规定了结构的极限状态,并把单一安全系数改为三个分项系数,即荷载系数、材料系数和工作条件系数。从而把不同的外荷载、不同的材料以及不同构件的受力性质等,都用不同的安全系数区别开来,使不同的构件具有比较一致的安全度,而部分荷载系数和材料系数基本上是根据统计资料用概率方法确定的。因此,这种计算方法被称为半经验、半概率的“三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法。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