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叶儿船沪教版

教学内容:1、继续练习二声部视唱
2、学唱歌曲
教学目的:通过演唱歌曲《叶儿船》感受歌曲幽静恬美地情绪,抒发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叶儿船》感受歌曲幽静恬美地情绪,抒发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之情。
能用优美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为歌
曲前四小节设计图形图,同时还能用竖笛来进行演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简单的发声练习
2、简单的二声部训练
三、新授:歌曲《叶儿船》
1、导入:
(1)、复习以前所学的歌曲《小小的船》
(2)、听《叶儿船》的范唱,比较两首歌曲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对歌曲又一个初步了解。
2、学唱歌曲的谱子:
(1)、让学生找出歌曲中节奏相同的乐句,请学生为歌曲前四小节设计图形谱。
(2)、出示乐句中较难的节奏:
(3)、全班进行节奏的训练,拍击节奏,注意教学中的难点。
(4)、以小组的形式视唱曲谱
(5)、跟琴轻声的演唱谱子,注意歌曲中的圆滑线的唱法。
(6)、学生完整的演唱曲谱
3、学唱歌词: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轻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注意圆滑线和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3)、完整的演唱第一、二段的歌词。
、学生用优美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小结
五、师生道别,听音乐出教室。
唱歌 《我们的田野》《螃蟹歌》-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唱歌《我们的田野》《螃蟹歌》-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时的内容,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和掌握《我们的田野》和《螃蟹歌》这两首歌曲的歌曲内容和歌曲节奏。
2.能够模仿教师演唱并跟唱歌曲。
3.能够能够创作属于自己的小合唱并进行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感。
2.歌曲的氛围和表现力。
3.如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小合唱。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本课的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们先观看一段短视频,让学生们首先了解音乐和唱歌的魅力。
2. 正式学习环节步骤一:学习《我们的田野》(1)教师可先播放这首歌曲。
(2)给学生们讲解歌曲的歌词和歌曲的节奏感。
(3)让学生们跟随教师逐句朗读歌词,并配上歌曲的节奏感。
(4)让学生们自主练习唱歌。
步骤二:学习《螃蟹歌》(1)教师可先播放这首歌曲。
(2)给学生们讲解歌曲的歌词和歌曲的节奏感。
(3)让学生们跟随教师逐句朗读歌词,并配上歌曲的节奏感。
(4)让学生们自主练习唱歌。
步骤三:创作小合唱并进行表演(1)教师可进行简单的合唱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
(2)让学生们自主创作出自己的小合唱,并进行表演。
3. 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对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让学生们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首歌曲并且进行了简单地教学和练习,同时也进行了小合唱的创作和表演。
学生们对于唱歌和合唱的知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通过表演的方式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有了一定的趣味性。
但是策划的本节课的内容与时长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奶牛1沪教版

教学内容:1、继续学唱歌曲
2、歌曲的处理及表演
3、竖笛的练习
教学目的:1、能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奶牛》,并能为歌曲编配表演唱、舞蹈和打击乐器。
2、让学生学唱二声部练习曲,注意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
让
学生体会三度之间的音程,并用竖笛来进行演奏。
教学重点:1、通过演唱歌曲《小奶牛》,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体验拟人化的歌词情景,领悟奉献精神的快乐与光荣。
能用明亮
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奶牛》,并能为歌曲编配表演唱、舞蹈
和打击乐器。
2、竖笛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发生过训练
2、学唱二声部练声曲
(1)、让学生感觉三度音程的和谐感
(2)、学生学唱二声部练声曲
(3)、用竖笛来帮助学生的音准问题
三、继续学唱歌曲:
1、复习歌曲《小奶牛》的旋律
2、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3、完整的演唱
4、学唱歌词:
(1)、分组进行朗读歌词
(2)、用动作来表现歌词
(3)、全体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四、歌曲的处理:
1、在演唱中注意三拍子的韵律感以及强弱规律
2、听范唱,听听情绪
3、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歌表演:
(1)、每组为歌曲设计动作及用乐器设计节奏型
(2)、学生进行讨论
(3)、学生每组进行综合表演,表演形式可以多样性
(4)、学生每组进行汇报表演,并通过演唱表演学习小奶牛怎样的一种精神?
(1)学生进行评价
五、小结
六、师生道别,听音乐出教室。
聆听 《北风吹》《放风筝》-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聆听《北风吹》《放风筝》-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声音阶中的mi、sol两个音符;2.学习两首歌曲:《北风吹》《放风筝》;3.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们协调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北风吹》《放风筝》的歌曲节奏;2.教学难点:对于初学者,学习歌曲的韵律和节奏是较为困难的,需要耐心指导。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了解四声音阶中的mi、sol两个音符介绍四声音阶,强调mi、sol两个音符在本节课歌曲中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通过调音钢或钢琴,发出代表mi、sol两个音符的声音,让学生们听听这两个音符,并帮助他们分辨它们。
2. 学习两首歌曲:《北风吹》《放风筝》歌曲1:《北风吹》:1.教师唱一遍歌曲;2.学生朗诵歌词,理解歌曲含义;3.跟着教师节奏打拍子,模仿教师唱歌;4.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感;5.小组之间进行PK比赛,评比唱得最好的组。
歌曲2:《放风筝》1.教师唱一遍歌曲;2.学生展示一张风筝的图片,教师向学生们介绍风筝的形状和特点;3.学生跟着教师节奏打拍,模仿唱歌;4.学生自己练习唱歌;5.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评比唱得最好的组。
3. 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该部分建议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指挥。
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学生担任指挥,其他学生则负责唱歌。
学生可以试着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其他同学,让大家一起唱歌。
同时,这样的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们协调合作能力这个环节可以通过“大合唱”实现。
要求学生们分组合唱《放风筝》这首歌。
首先,让每个小组自行练习唱歌,然后让他们一起合唱。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们协调好唱歌节奏、音高、音量等方面。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们的互相尊重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估:1.感性评估:观察学生唱歌时的表情、声音情感等,反映学生对歌曲理解的深度及表达能力。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 《可爱的蓝精灵》《雷欧之歌》教案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可爱的蓝精灵》《雷欧之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中的《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是两首富有童趣和节奏感的歌曲。
它们以可爱的蓝精灵和勇敢的雷欧为主题,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明快,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知识和简单的乐理知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
2.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能够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和节奏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互动教学法等,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歌曲的演唱、节奏练习、音乐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音频、视频资料。
2.教学器材:钢琴、音响设备、节奏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蓝精灵和雷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播放《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在学唱过程中,穿插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提高演唱水平。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改编歌曲、创作歌词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音乐【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唱歌 《踩蛤蜊》《旋转的童年》教学设计1

旋转的童年
教学目标:
1、轻松愉快,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歌曲中节奏、乐句以及下滑音的掌握。
3、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学生珍视童年时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节奏型的掌握。
2、用自然的声音、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图片,童年游戏图片
2、谈话导入,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和学生互动回忆老师童年,
产生共鸣。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歌曲。
提问学生,歌曲情绪、节奏、速度
2、介绍歌曲特点,有几个乐句构成,歌词特点
3、出示歌谱。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再次聆听歌曲,学生模唱、哼鸣。
6、师弹琴,学生跟唱。
师予以纠正。
7、全体学生齐唱全曲。
8、分组演唱、分声部唱,学生加入拍子与老师合奏。
9、跟伴奏带来演唱,老师指挥并评价。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演唱了《旋转的童年》,希望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拥有梦想,在校园里学习的同时伴随着童年时光茁壮成长,你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 《可爱的蓝精灵》《雷欧之歌》教学设计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可爱的蓝精灵》《雷欧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是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中的两首歌曲。
这两首歌曲具有鲜明的特点,旋律简洁,节奏明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两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喜欢唱歌、跳舞。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旋律,能够熟练地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音乐教学,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旋律较为简单,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高、节奏把握不准,需要重点指导。
2.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拍等,部分学生掌握不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歌曲演唱。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音乐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乐谱、音响设备等。
2.准备蓝色精灵和雷欧的卡通形象,用于激发学生兴趣。
3.准备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可爱的蓝精灵》和《雷欧之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同时,展示蓝色精灵和雷欧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旋律线条。
教师简要讲解歌曲的节奏、音高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针对部分学生掌握不到位的音高、节奏,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 《踩蛤蜊》《旋转的童年》旋转的童年(课后作业)教学设计1

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唱歌《踩蛤蜊》《旋转的童年》旋转的童年(课后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是沪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两首歌曲。
这两首歌曲风格各异,富有童趣。
《踩蛤蜊》是一首具有沿海地区特色的民歌,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海边踩蛤蜊的场景,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
《旋转的童年》则是一首富有现代感的儿童歌曲,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童年时光中快乐旋转的场景,歌曲节奏活泼,旋律轻快。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在演唱和理解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2.能够理解并描述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准确地演唱两首歌曲,尤其是《踩蛤蜊》中的节奏和音准;2.理解并描述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3.在演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演唱,提高演唱技巧;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借鉴,提高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两首歌曲的歌词、图片、音乐等;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3.钢琴:教师伴奏使用;4.合唱谱:供学生分组演唱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踩蛤蜊》和《旋转的童年》两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风格。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两首歌曲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两首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踩蛤蜊》中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演唱两首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风格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借鉴,提高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感受乐曲抒情地情绪和芬芳地幻想色彩,在音乐中展开想象地翅膀,憧憬美好地未来。
2、通过演唱歌曲《愉快地梦》,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地情绪,想象梦境中美好惬意地生活。
3、欣赏童声合唱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想象歌曲所描绘地温馨浪漫地情景。
4、通过演唱歌曲《叶儿船》感受歌曲幽静恬美地情绪,抒发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之情。
教学目的:1、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能听辩主题旋律,并能为乐曲设计情景,进行交流表演。
2、能用优美明亮地声音演唱歌曲《愉快地梦》,并能根据歌曲地情绪选择不同地表演方式进行表演。
3、能哼唱歌曲地前四小节,用现代舞蹈动作作即兴地表演,并能用故事或小品地形式合着音乐表现想象中地情景。
4、能用优美明亮地声音演唱歌曲《叶儿船》,并能为歌曲前四小节设计图形谱,同时还能用竖笛来演奏歌曲地旋律。
5、能正确区分和运用表情术语。
教学重点、难点:1、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感受乐曲抒情地情绪和芬芳地幻想色彩,在音乐中展开想象地翅膀,憧憬美好地未来。
能听辩主题旋律,并能为乐曲设计情景,进行交流表演。
2、通过演唱歌曲《愉快地梦》,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地情绪,想象梦境中美好惬意地生活。
能用优美明亮地声音演唱歌曲《愉快地梦》,并能根据歌曲地情绪选择不同地表演方式进行表演。
3、能正确区分和运用表情术语。
4、欣赏童声合唱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想象歌曲所描绘地温馨浪漫地情景。
能哼唱歌曲地前四小节,用现代舞蹈动作作即兴地表演,并能用故事或小品地形式合着音乐表现想象中地情景。
5、指导学生运用目测法分辨五线谱中相同和不同地旋律,并能跟琴模唱二声部旋律。
6、运用以前地学习经验正确听辨旋律,并能正确填写拍号和小节线。
第一教时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梦幻曲》2、知道表情术语教学目的:1、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感受乐曲抒情地情绪和芬芳地幻想色彩,在音乐中展开想象地翅膀,憧憬美好地未来。
能听辩主题旋律,设计情景,进行交流表演。
2、让学生简单知道音乐中地表情术语。
教学重点: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感受乐曲抒情地情绪和芬芳地幻想色彩,在音乐中展开想象地翅膀,憧憬美好地未来。
能听辩主题旋律,并能为乐曲设计情景,进行交流表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1、复习已学过地节奏2、教授简单地发声训练三、新授:欣赏乐曲《梦幻曲》1、初听:(1)、让学生欣赏乐曲《梦幻曲》,感受乐曲地情绪是怎样地?(抒情地、优美地)(2)、让学生简单知道一些表情术语。
(3)、介绍作曲家及作品。
A.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收集到的一些有关于舒曼的资料B.教师补充:舒曼是十九世纪最具有独特创性的音乐家之一。
他的风格是自由灵活的,大多数作品是受到诗意的启示而创作的。
他的作品洋溢着奇异的表情、充满激情的旋律。
新颖的和声十分富有表现力的节奏。
《梦幻曲》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创作于1838年的一组音乐小品的总题目,是钢琴艺术史上的一部极为独特的作品。
《童年情景》的全部十三首乐曲都有标题,分别是:“异国和异国的人民”、“奇异的故事”、“捉迷藏”、“孩子的请求”、“无比的幸福”、“重大事件”、“梦幻曲”、“炉边”、“竹马游戏”、“过分认真”、“惊吓”、“孩子入睡”、“诗人的话”。
这首曲子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使人不觉中被引入轻盈缥缈的梦幻世界。
……C.请学生在音乐背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谈谈自己的远大理想。
(放舒曼其它的作品,让学生更加理解他的作品)2、复听:(1)、让学生听出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进行演奏的?(大提琴)(2)、教师放一段小提琴所演奏的乐曲,让学生比较这两种乐器在音色上的特点。
3、再听乐曲:(1)、让学生欣赏乐曲的主题旋律(2)、学生哼唱主题旋律4、表现乐曲:师:让学生为乐曲设计情景表演,在情景创编中加入一些想象画,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师:分组交流展示创编的成果。
5、让学生回家自己准备音乐进行小诗的朗诵。
四、小结五、师生道别,听音乐出教室第二教时教学内容:1、复习欣赏2、学唱歌曲《愉快的梦》教学目的:能用优美明亮地声音演唱歌曲《愉快地梦》,并能根据歌曲地情绪选择不同地表演方式进行表演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愉快地梦》,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地情绪,想象梦境中美好惬意地生活。
能用优美明亮地声音演唱歌曲《愉快地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1、发生训练2、练声三、新授歌曲:1、导入: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交流展示自配音乐主题诗朗诵生:学生进行展示师:你们朗诵的真棒,从你们的诗中让我们知道了你的梦,你的理想。
今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愉快的梦》。
2、学唱谱子:(1)、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鹤6/8拍的韵律感。
(2)、出示歌曲中的重点节奏(3)、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节奏乐句,并讲“重复”的简单概念。
(4)、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字母谱一小组的形式自学谱子。
(5)、全部用“lu”来哼唱全曲,教师指出不足的地方,并让学生及时纠正不足的地方。
3、以小组的形式学唱第一段歌词。
4、全班齐声演唱歌曲。
四、小结五、师生道别,听音乐出教室第三教时教学内容:1、继续学唱歌曲2、歌曲的处理3、学习表情术语教学目的:1、能用优美明亮地声音演唱歌曲《愉快地梦》,并能根据歌曲地情绪选择不同地表演方式进行表演。
2、能正确区分和运用表情术语。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愉快地梦》,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地情绪,想象梦境中美好惬意地生活。
能用优美明亮地声音演唱歌曲《愉快地梦》,并能根据歌曲地情绪选择不同地表演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1、简单的发声训练2、练声曲三、继续学唱歌曲:1、复习歌曲及第一段歌词2、学唱歌词第二段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4、指出不足的地方教师进行改正5、全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四、歌曲的处理:1、让学生听辩一组歌曲及乐曲,让学生区分每首乐曲的情绪诗怎样的?《摇篮曲》、《国歌》、《火车快跑》、《小老鼠找朋友》2、请学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表情术语来演唱歌曲《愉快的梦》。
3、歌表演:(1)、师:下面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你的想象,运用各种方式比如:打击乐器、即兴创编动作为乐曲伴舞、把你们想象的画一画等等来表演歌曲的情绪鹤意境。
生:学生进行讨论(2)、每一小组进行汇报演出。
(3)、师生进行评价(4)、选一组比较好的进行展示五、小结六、师生道别,听音乐出教室第四教时教学内容:1、学唱二声部曲子2、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目的:1、能哼唱歌曲地前四小节,用现代舞蹈动作作即兴地表演,并能用故事或小品地形式合着音乐表现想象中地情景。
2、简单让学生了解二声部教学重点:1、学生演唱简单的二声部曲子。
2、欣赏童声合唱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想象歌曲所描绘地温馨浪漫地情景。
能哼唱歌曲地前四小节,用现代舞蹈动作作即兴地表演,并能用故事或小品地形式合着音乐表现想象中地情景。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1、练声:跳音练习2、出示一段二声部构成的乐曲:(1)、让学生找出二声部中相同和不同的旋律。
(2)、请学生轻声跟唱旋律。
(3)、指出不足的地方。
三、新授: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1、导入:教师运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导入,老师声情并茂的展示学生面前。
2、初听:(1)、听乐曲,让学生用肢体跟着音乐的节奏随意的律动,仔细听歌曲的前四小节。
(2)、学唱乐曲的前四小节的旋律。
(3)、复听乐曲:a.让学生听出这首歌曲在节奏、情绪、韵律上与《愉快的梦》进行对比。
b.介绍歌曲:学生交流他们所收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这首歌曲是一首艺术歌曲,创作于1834年,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的作品第36号的六首歌曲。
其中这首歌是他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歌曲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曲中生动的渲染了美丽动人的情景。
c.引导启发学生用正确的表情术语来演唱歌曲的前四小节。
(4)、完整的欣赏全曲:1、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对歌曲进行理解。
2、学生进行表演3、每组进行展示4、师生进行评价四、小结五、师生道别,听音乐出教室第五教时教学内容:1、继续练习二声部视唱2、学唱歌曲教学目的:通过演唱歌曲《叶儿船》感受歌曲幽静恬美地情绪,抒发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叶儿船》感受歌曲幽静恬美地情绪,抒发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之情。
能用优美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为歌曲前四小节设计图形图,同时还能用竖笛来进行演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1、简单的发声练习2、简单的二声部训练三、新授:歌曲《叶儿船》1、导入:(1)、复习以前所学的歌曲《小小的船》(2)、听《叶儿船》的范唱,比较两首歌曲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对歌曲又一个初步了解。
2、学唱歌曲的谱子:(1)、让学生找出歌曲中节奏相同的乐句,请学生为歌曲前四小节设计图形谱。
(2)、出示乐句中较难的节奏:(3)、全班进行节奏的训练,拍击节奏,注意教学中的难点。
(4)、以小组的形式视唱曲谱(5)、跟琴轻声的演唱谱子,注意歌曲中的圆滑线的唱法。
(6)、学生完整的演唱曲谱3、学唱歌词:(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轻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注意圆滑线和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3)、完整的演唱第一、二段的歌词。
、学生用优美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小结五、师生道别,听音乐出教室第六教时教学内容:1、继续学唱歌曲2、歌曲处理3、竖笛练习教学目的:通过演唱歌曲《叶儿船》感受歌曲幽静恬美地情绪,抒发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1、通过演唱歌曲《叶儿船》感受歌曲幽静恬美地情绪,抒发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之情。
2、运用以前地学习经验正确听辨旋律,并能正确填写拍号的小节线。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1、练声:跳音练习2、复习2/4 、3/4、4/4各拍号的含义练练:(1)、教师先按顺序把五条旋律用钢琴弹一遍,让学生进行初步感受。
(2)、听完后请学生讲讲每条旋律的节奏特点。
(3)、教师抽取旋律弹奏请学生先听辩在为旋律填写拍号、切分音、划小节线。
(4)、学生填完后,在校正完后让学生唱唱五条旋律。
三、继续学唱歌曲:1、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2、纠正演唱中的错误地方,注意圆滑线和一字多音的演唱。
四、歌曲的处理:1、师:这首乐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生:学生回答2、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演唱时要表现出歌曲的甜美地情绪,注重表现歌曲地美好意境。
)3、充分发挥学生地想象,运用各种形式表演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