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会阴切口缝合方法的临床观察比较
三种线缝合会阴切口的临床观察

士垦匡苎擅壹2Q Q8生2旦差§鲞差12塑鱼!i g!Q££niⅡ!丛!虫£』鲤,§!E!!皿§笪2Q Q8,№!§,丝Q:12度运动,各种肾泌尿系统疾病,中外伤,炎症,结石,结核,肿瘤,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
尿中异形红细胞形成,主要原闪为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通过该裂缝时受血管内压力挤出时受损,受损的红细胞其后通过肾小管又受不同渗透压和PH作用,呈现变形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容积变小,甚至破裂,而非肾性血尿中的红细胞没有受损,受PH和渗透压影响较小,所以红细胞形态保持正常或发生的一性的轻度变化。
2结果依照B ri ch和Fai r l ey的诊断标准,将血尿分为F述三种。
2.1均一红细胞血尿即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但有时可见血红蛋白丢失的影细胞或外形轻微改变的棘细胞,但变化是均一的,整个尿标本中不存在两种以上的红细胞类型2.2变形红细胞血尿即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呈两种以上多形性变化,常见的形态变化有芽孢状红细胞,胞浆呈颗粒状沿细胞膜内侧间断沉着,红细胞碎片,大红细胞,皱缩红细胞,不规则红细胞等。
2.3混合性血尿即为上述两种血尿的混合型。
3讨论400例患者血尿镜检,结果见表1,以临床诊断肾小球病变为标准,异形红细胞为肾小球病变诊断为依据,其结果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5%.随着医学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血尿病人必须做系统的详细的全面检查,已查明其病因及早治疗。
在做损伤检查之前,应首先辨明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如为347肾小球性血尿,则不应作损伤性检查,而应做有关肾小球方面的检查。
但在临床上要确定是否肾小球血尿有时/f i容易,本文通过400例血尿标本镜枪分析,以变形红细胞超过40%为界限统计,与临床肾小球疾病诊断符合率为92.5%,150例非肾小球性疾病镜检结果分析,变形红细胞数都不超过20%,且大多数均一红细胞,这与F a i rl e y等报告的95%正常2人尿中也少量变形红细胞结果午目符。
两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160例临床比较

两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160例临床比较目的:比较会阴侧切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侧切、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2/0号可吸收线。
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对照组用间断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
比较两组产妇切口出血量、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
结果:切口连续缝合法切口出血量少缝合时间短、疼痛较低,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级愈合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有利于恢复阴道口及会阴的外形,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标签:会阴侧切术;连续缝合法;间断缝合法会阴切开术(episiotomy)是产科常用手术,可扩宽软产道以利分娩顺利进行。
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及优生优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在阴道分娩中会阴切开已为越来越多的产科工作者及广大孕产妇所接受,会阴切开在初产妇分娩时几乎成为常规应用的手术。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13年2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60例,年龄20~35岁,孕37~41周,单胎头位,产前均无阴道炎、会阴水肿、静脉曲张,无妊娠合并症。
行会阴左侧切术,无会阴裂伤,切口无污染。
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小于300ml。
1.2 分组方法将16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0例。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麻醉(阴部神经阻滞麻)及会阴左侧斜切方法相同。
1.3 缝合方法1.3.1 观察组(连续缝合法)使用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2/0可吸收线(商品名:快薇乔),①从侧切口阴道黏膜顶端上方0.5cm处进针,打结后连续缝合阴道黏膜,不留死腔,直至处女膜环外缘。
②缝针从处女膜环外缘下方缝入会阴切口的肌层,连续缝合皮下组织和肌层到切口外端的最顶点处穿出。
不同会阴伤口处理方法疗效观察

不同会阴伤口处理方法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不同会阴伤口处理方法的疗效。
方法:临床选取150例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或裂伤口患者,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
两组患者均进行切口缝合,观察组给予甲硝唑液冲洗伤口、皮片引流,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液冲洗伤口。
观察治疗后切口愈合切口与24 h水肿发生例数。
结果:观察组愈合良好率为100%,对照组为93.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17,P<0.05)。
24 h水肿观察,观察组局部肿胀发生率为17.33%,低于对照组的6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6.53,P<0.05)。
结论: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或裂伤口患者进行切口缝合,给予甲硝唑液冲洗伤口、皮片引流,能够有效提高愈合效果,降低24 h肿胀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会阴伤口;新洁尔灭;甘霖纱布产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阴道壁严重撕裂伤、阴道壁血肿及会阴侧切口延裂[1]。
目前,在处理会阴侧切或裂伤口虽无多大难度,由于解剖位置较为特殊,一旦发生会阴侧切或裂伤口,亦受到细菌感染而使伤口肿胀、感染[2-3]。
筆者近年采用甲硝唑液冲洗伤口、皮片引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分娩中有阴道壁严重撕裂伤、阴道壁血肿及会阴侧切口延裂患者150例。
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
两组患者均进行切口缝合,观察组给予甲硝唑液冲洗伤口、皮片引流,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液冲洗伤口。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会阴伤口、缝合方法以及新生儿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1)会阴侧切口:甲硝唑液依次冲洗切口、周围阴道壁及会阴部皮肤,然后逐层缝合。
(2)阴道壁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壁复合裂伤或会阴侧切口向上延裂,深达筋膜层,上达阴道中上段甚至穹窿部,先予甲硝唑液充分冲洗伤口及周围组织,结扎明显出血点,放置皮片达裂伤顶端后,以2-0薇乔线间断缝合阴道黏膜层,皮片由伤口低部位引出,露出阴道外长约2 cm。
会阴侧切术中不同侧切角度及缝合方法的效果评价

会阴侧切术中不同侧切角度及缝合方法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比较分娩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会阴侧切角度,不同缝合方法对会阴伤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院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
实验组施行30°会阴切开,采用连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皮下脂肪与皮肉进行连续缝合;对照组施行45°切开,采用间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与皮下脂肪实行间断缝合后,最后皮肉连续缝合。
结果实验组30°会阴侧切后进行连续缝合,会阴切口出血少,缝合时间短,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切口炎性反应轻,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30°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
【关键词】会阴侧切术缝合愈合【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242-02传统的会阴侧切术已广泛用于产科临床,但该手术的产时出血量、产后伤口疼痛感及切口的愈合时间均有增加的现象。
近年有研究[1,2]表明,改良30°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术操作简单,会阴切口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好。
2012年1—12月对在本院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进行了30°会阴切开,行连续缝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在本院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
实验组行30°会阴切开术,再行全层连续缝合,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30.5岁,孕周36—42W,平均39.5W;对照组行45°会阴切开,行阴道粘膜连续缝合,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31.5岁,孕周36—42W,平均39W。
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及新生儿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⑴、侧切。
侧切方法参照文献[1—2]进行,实验组行向左30°切开,切口长2—3㎝,对照组行45°切开,切口长2—3㎝,切开后伤口处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
会阴侧切三种缝合方法的临床观察

食 指 和 中指 伸 人 阴道 与 胎 头 露 之 问 , 手 右
将 剪 张 丌 , 叶 置 于 阴 道 内 , 叶 沿 食 一
指 、 指 伸 入 阴 道 且 紧 岵 阴道 黏 膜 。 切 中 [起 点 在 阴 唇 后 联 合 或 其 i 方 0 5 m j .c 处 , 剪 刀切 线 与会 阴 后联 合 中 线 向 旁 侧 使 4 。 好 ( 当 于 时 针 5 点 钟 的 位 置 ) 5为 柑 。
00 ) .5 。见 表 1 。
会阴切 丌 术 是产 科 最 常 见 的 手术 。
问断缝 4~ 5针 。5天后拆 线。②可 吸收
缝 合 线 皮 内连 续 缝 合 方 法 : 择 紫 色 医用 选 可 吸 收 缝 合 线 , 2 0带 圆 针 的 可 吸 收 线 用 / 从 阴道 黏 膜 切 口顶 端 前 1m处 开 始 连 续 c 锁 扣 式 缝 合 阴道 黏 膜 及 黏 膜 下绀 织 , 处 达 女 膜 内 口处 穿 J , 断 缝 合 会 阴 肌 层 、 L 间 { I 皮 下 层 , 自带 二角 针 30可 吸 收 线 在 皮 肤 用 三 / 切 口远 端 皮 内 打结 。连 续 水 平褥 式缝 合 ,
论 著 ・晦 床
论 坛
会 阴侧 切 三 种 缝 合 方 法 的 临 床 观 察
多 卡 行 阴 部 神 经 5 滞 和 浸 润 麻 醉 。 上 i
何 冬 卉 270 4 0 0安 徽 池 州 市人 民 医 院产 科 摘 要 目的 : 讨 会 阴侧 切 缝 合 术 应 用 探
痛
苫 会 阴 高 度 膨 降 则 向 外 旁 开 6 。~7 。 0 0, 即 向 坐 骨 结 节 方 向切 丌 , 口长 度 约 为 4 切
会阴侧切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效果及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i
nJFam P
l
ann,Vo
l.
31,No.
12,De
c
embe
r2023
2995
临床分析
会阴侧切 连 续 缝 合 与 间 断 缝 合 效 果 及 切 口 感 染 危 险 因 素
分析
董晶晶 谢静静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12.
5% )低于间断组(
36.
8% );多 因 素 分 析 显 示,出 血 量 多、阴 道 检 查 次
数多、产程长及胎膜早破是影响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0.
05).结论:对于会阴侧 切 产 妇 应 用 连 续
缝合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切口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血 量 多、多 次 阴 道 检 查、产 程 长 及 胎 膜 早 破 为 引 发 切 口
2023
05
30
2996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年 12 月 第 31 卷 第 12 期 Ch
i
nJFam P
l
ann,Vo
l.
31,No.
12,De
c
embe
r2023
t
hepue
r
r
a
si
ng
r
oupB.Mu
l
t
i
va
r
i
a
t
eana
l
s
i
sshowedt
ha
tt
hemo
r
eb
l
e
r
r
a
swi
会阴切口3种缝合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会阴切口3种缝合方法的对比与分析目的对3种会阴切口缝合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一种更合适的缝合方法。
方法随机将3 123例产妇分成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
分别采取分层连续法、传统法和分层间断+皮内连续缝合法3种方法缝合会阴切口。
结果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伤口愈合率和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线结反应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合成线分层连续缝合会阴切口,疼痛轻,无线结反应,恢复快,线状愈合,美观,不用拆线,住院时间短,产后性生活满意度高,更适合用于会阴切口的缝合。
[Abstract]Objective Perineal incision on three methods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to explore a more appropriate suture methods. Methods Make to 3 123 samles by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mothers and control group 1 and the control group 2 Were stratified continuous method,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hierarchical intermittent added intradermal continuous suture sutured perineal incision three method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o observe the group rate of wound healing and postoperative maternal sexual satisfaction was high,low knot reac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ynthetic line layered continuous suture perineal incision,pain,wireless node response,quick recovery,linear healing,beautiful,no stitches,shorter hospital stay,postpartum sexual satisfaction is high, more suitable for suturing perineal incision .[Key words] Eepisiotomy suture;Interrupted suture;Continuous suture;Catgut line;Synthetic line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
对会阴切口3种不同处置方法疗效的比较

1 . 统 计 学 处 理 6
所 有 资 料 均 采 用 Rdt 析 法进 行 分 析 。 i 分 i
2 结 果
会 阴 切 开 及 缝 合 均 严 格 按 照 《 产 科 临 床 手 册 》 的 要 求 妇 Ⅲ 施 行 。 产 妇 在 会 阴 侧 切 缝 合 术 后 当 日进 行 治 疗 。 A、B、C
1 资料 与方 法
c 以上 .肿 胀 范 围超 过 切 口 四周 3c 以上嘲 m m 。 I4 伤 口疼 痛评 估 标 准 .
按产妇 的主观感觉及疼痛所致被 动体位的程度分为 I ~ Ⅳ级 进 行 分 度 评 估 。() 1 I级 :疼 痛 不 明显 ,坐 卧行 走 均 不 感 切 E疼 痛 ,仅 刺 激 及 按 压 切 口处 感 轻 微 疼 痛 ;() 级 :轻 度 l 2I I 疼痛 ,卧 床 及 注 意 力 分 散 时不 感 切 1疼 痛 ,仅 坐及 行 走 时 感 : 3 轻微 疼 痛 ;( Ⅲ级 :中 度 疼痛 ,注 意 力 分 散 不 能影 响 主观 感 3 ) 觉 ,坐 卧及 行 走 均 感 切 1疼痛 ,但 可 以忍 受 ;() 级 :重 度 5 1 4I V 疼 痛 , 活 动 受 限 ,不 能 坐 及 行 走 ,卧 床 及 翻 身 均 感 切 口疼 痛 ,影 响休 息 及 睡 眠翻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 1 0 0年 5月第 2 4卷第 5期 ( 总第 2 3期) 9
对会 阴切 口 3种不 同处置方 法疗效 的比较
施 若 莱① ,许 芬芬① ,张 玉宇①,周彩 华①,李 若和①
关键词 会 阴切 口;硝 黄 溶 液 ; 甲硝 唑 注射 液 ;5 %硫 酸镁 溶 液 O
口疗 效 比较 见 表 3 。 3 讨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会阴切口缝合方法的临床观察比较
会阴侧切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会阴造成的分娩阻滞以及自然分娩或者手术分娩所引起的严重会阴损伤。
切口缝合方法一直为广大产科工作者重点关注。
为寻求一个既能减少产妇痛苦又安全美观的方法,我们对几种不同缝合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10月在我科采用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211例,年龄21~32岁,孕34~43周,其中产钳12例,臀位助产7例,早产3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34 kg。
将211名产妇随机分3组:A组:用传统方法缝合65例;B组:内8字缝合70例;C组:皮内缝合76例。
3组产妇年龄、产次、新生儿体重、会阴条件等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麻醉方法及会阴侧切方法相同。
阴道黏膜缝合用0号肠线连续或间断缝合,第一针应在裂口上0.5 cm处缝合,以防漏缝退缩的小动脉断端引起血肿,一直缝到阴道口并对齐处女膜。
1.2.1 A组法:用0号肠线间断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再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每针间断距离1 cm,5天拆线。
1.2.2 B组法:用1号丝线从一侧(A)距皮切缘处进针,自该侧全层的中点C 点出针,反手再从对侧(B)的中点D点进针,通过切口底部由A侧对应的中心点C′出针,再从B侧中心点D′进针到B侧距皮切缘0.8 cm出针,对齐后打结,每针间距1 cm,72小时后拆线。
若产妇有合并症的延迟24~48小时拆线。
1.2.3 C组法:用3/0的肠线一端用1/2.13×24圆针连续缝合肌层,不留死腔,出针于处女膜A处。
长线另一端用3/8. 6×7三角针从切口外侧皮内缘组织开始连续缝合至阴道口,出针于另一侧处女膜A′处,将缝线拉紧,使皮缘对齐,打结于阴道黏膜,并将线头埋于黏膜下,不用拆线。
2 结果
2.1 B组和C组与A组方法对应比较,约能缩短近三分之一的手术时间,减少了切口出血及暴露时间,降低感染机会。
2.2 3种侧切伤口疼痛程度及伤口吻合比较,见表1。
2.3 住院时间比较:A组法平均住院5.42天,B组法平均住院
3.63天,C组法平均住院2.25天。
在实行会阴侧切缝合时,助产士要熟练掌握胎儿分娩机会及接生缝合技术,缝合完毕一定要常规仔细进行肛诊,如发现有缝线穿过直肠壁,必须拆开,消毒后重新缝合,以免引起直肠阴道瘘。
进针、出针的位置应双侧对称,组织对合整齐,以保持原解剖层次。
打结时缝线逐层拉紧,以免深部松弛而留有死腔,形成血肿,影响伤口愈合。
若会阴切口被严重撕裂,边缘不规则,应以传统缝合法为宜。
3 讨论
根据会阴部及盆底组织的解剖特点,切开的组织为皮肤、皮下组织、处女膜、阴道黏膜、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及部分提肛肌。
传统缝合采用肌层及脂肪层间断缝合,虽步骤繁琐,操作易掌握,但因大量的线头残留于体内,刺激机体常在切缘近端出现不同程度的缝线反应,如硬结、脂肪液化,甚至破溃形成脓腔,致使有些产妇30天后仍疼痛,不能坐,造成行动不便。
内8字分层环绕缝合,减少肌肉层张力,缩短缝合时间;拆线时将丝线全部抽出,切口各层内无肠线、丝线等异物残留,不会形成线性硬结,愈合好,但因皮下组织丝线分层环绕形成捆绑,有时因拆线困难造成丝线断裂、残留。
皮内缝合是用3/0肠线一次性穿过肌层及皮内缘组织,打结于阴道黏膜,无线头残留,减少了该处组织的异物刺激,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
皮肤内缘缝合时皮缘对合严密、间隙小,可完全由上皮组织修复,纤维结缔组织填充少,故疤痕不明显,切口呈线条状,外表美观,无须拆线,2~3天即可出院,既减少产妇的身心痛苦,又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