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发病率

合集下载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

根据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的研究结果,脑卒中是中国目 前的主要死亡原因,在城市人口死亡中所占比例为20%,农村为19%。
2016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
“谋财害命的卒中”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 难治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 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 脑卒中所导致的全球死亡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780万。
初级 卒中中心
EMS 根据卒中中心 认证分诊
血管内 急诊治疗 高级 卒中中心
Patient Detection
Dispatch
EMS到达
EMS Dilivery
症状发生5min内
5min内
20min
如果需要溶栓,30min到达卒中中心
急性脑卒中救治体系
分诊
患者到院
O2,IV通道 监测体征 Lab Exam
我们能做什么?
一级预防

脑卒中筛查找出易发人群
控制危险因素 合理膳食,适当活动


心理平衡,戒烟限酒
急性期治疗(缺血性卒中)

1 卒中单元(strokeunit,SU) 的全面及综合治疗 2 溶栓治疗 3 超声溶栓 4 动脉取栓 5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6 抗凝治疗 7 降纤治疗 8 神经保护及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 保护 9 幕上恶性半球脑梗死的减压治疗术 10 中药治疗 11 远程卒中医疗系统 12 干细胞治疗 13 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endarterectomy,CEA) 及颈动脉支 架(carotidstenting,CAS)

脑卒中发病人群的统计分析

脑卒中发病人群的统计分析

脑卒中发病人群的统计分析作者:张彭飞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6期摘要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本文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职业、年龄、性别、平均年龄、月份等方面进行统计描述。

关键词脑卒中 SPSS 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它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得病就很难逆转。

本文分别从职业、年龄、性别、平均年龄、月份等方面进行统计描述,并用聚类分析对月份进行分类。

(1)对07~10年患脑卒中患者的职业进行分析,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至表4:由表1、表2、表3、表4可知,农民的发病率最高,医务人员及渔民的发病率较低。

(2)对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进行分析,通过SPSS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表格5:通过表格,画出直方图,见图1:由图1可知,2007~2010年各年龄段患脑卒中人数最多的是71~80岁,30岁以下患病率较低。

通过一些科学数据得知,人到了老年以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出现衰竭,使得脑中的血液提供不足,容易患脑卒中等疾病。

30岁以下的人群正当壮年,身体的各个器官活跃,并且抵抗力较强,患各种疾病的概率较低。

(3)对07~10年患脑卒中患者的性别进行分析,通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见表6:通过表格得出,07~10年男性患脑卒中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8.5329、68.8541、65.7240、69.5007,女性患脑卒中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0.8801、71.7033、67.5535、71.9518。

由此可见,男性比女性容易较早患脑卒中,男性发病率在75~78岁之间,女性发病率在76~80岁之间。

男性患脑卒中几率明显高于女性,原因是男性普遍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身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身体的各个器官受到损害,从而患病几率增高。

脑卒中 ppt课件

脑卒中  ppt课件

返回
血压正常或血压偏低时也会发生脑卒中

血压过低的情况下,血流速度明显变慢,血液中的血小板、 胆固醇、和纤维蛋白等容易沉积,阻塞脑血管,引起卒中。 --往往引起缺血性卒中
返回
血压正常或血压偏低时也会发生脑卒中

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动脉硬化可以使动脉管 壁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透明变性,甚至形成动脉 瘤,而导致出血性卒中或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中国脑卒中(中风)现状

我国16省市脑卒中MONICA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发 病率北方高于南方,脑出血的比例南方高于北方。人群分 布为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增加 而上升,在50岁后呈大幅上升趋势。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 城市人群,体力劳动者明显高于脑力和其他劳动者。
中国脑卒中(中风)危险因素
脑卒中
中国脑卒中(中风)现状
中国脑卒中死亡居世界第二位(发病率120-180/10万 人), 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20万人(死亡率80-120/10万人) 新发脑卒中病人每年 > 150万 现有卒中幸存患者600万人中75%丧失劳动能力,40% 重度致残(偏瘫48%,失语12-18%,抑郁32%) 老年人致残及认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返回
脑中风可以影响到各个年龄阶段的人, 包括儿童。许多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人 年龄都比较大(60岁或更大)。 随着年龄的增大 ,脑中的危险性 也在增加。
返回
脑卒中的防治策略
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以一级预防为主,二、 三级预防并重为原则,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根 本措施。
脑卒中的防治措施
返回
高脂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造成血管壁的损伤,产生血管壁变性, 并且形成动脉瘤。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可以造成动脉瘤的 破裂,形成出血性中风。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临床实例)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临床实例)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临床实际案例全面解析)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VA),是一组突然起 I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WHO资料显示:脑卒中的首次年发病率在(15 ~287)/10万人口之间,我国城市为719/10万人口,农村为394/10万人口,中国台湾为1642/10万人口。

全世界每年新发脑卒中1500万,每2秒钟新发1例脑卒中,每6秒钟有1例脑卒中死亡。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病例,且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

每年10月29甲是国际脑卒中日(World Stroke Day) 。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

据美国国家脑卒中学会(the National Stroke Asso- ciation)报告,脑卒中幸存者中大约10%几乎完全恢复;25%有较少的功能障碍;40%有中到重度的功能障碍,需要特别护理;10%需要在护理之家或长期照顾机构;大约14%的卒中幸存者在脑卒中发生的第一年内会发生第二次卒中。

脑卒中康复介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首诊医生由于脑卒中患者在介人康复治疗时的诊断基本明确,因此,康复科首诊医师首先是在相关临床学科(如神经内外科)诊断的基础上,完成临床查体和必需的实验室检查,为随后的康复评定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

2.初期评定康复科首诊医师在临床检査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康复评定(初次评定)或开出必须完成的康复评定检查,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吞咽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以便对患者的功能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康复治疗处方或转介单根据初次评定结果,找出患者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给予康复治疗,给予什么样的康复治疗,再开出康复治疗处方或不同部门的治疗转介单。

4.接受治疗及其调整住院期间,患者依据医生开出的康复治疗处方或转介单,每天前往不同治疗部门接受康复治疗。

中国脑卒中相关指南解读2024

中国脑卒中相关指南解读2024

内科治 疗
七、并发症治疗 1.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推荐意见: 颅内压升高者,应卧床、适度抬高床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Ⅰ级推荐, C级证据)。 需要脱水降颅压时,应给予甘露醇(Ⅰ级推荐,C级证据)和高渗盐水(Ⅱ级推荐,B 级证据)静脉滴注,用量及疗程依个体化而定。同时,注意监测心、肾及电解质情况。 必要时,也可用呋塞米、甘油果糖和(或)白蛋白(Ⅱ 级推荐,B级证据)。对伴有意 识障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以缓解颅内压增高(Ⅱ级推荐,B级证据)。
出血性脑卒中诊治
院前处理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 急救人员应 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 院(Ⅰ级推荐,D级证据)。
诊断与评估
推荐意见:
(1)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有 关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Ⅰ级推荐,C级证据)。 (2)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尽快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Ⅰ 级推荐,A级证 据)。 (3)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常出现血肿扩大,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应密切监测(Ⅰ级 推荐,A级证据)。CTA和增强 CT的“点征”(spot sign)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风 险,必要时可行有关评估(Ⅱ级推荐,B级证据)。 (4)如怀疑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肿瘤或CAA者,可根据需要选择行CTA、 CTV、增强 CT、增强 MRI、MRA、MRV、DSA、GRE-T 2 或 SWI 检查,以明确 诊断(Ⅱ 级推荐,B级证据)。 (5)可应用GCS或NIHSS等量表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Ⅱ级推荐,C级证据)。
内科治 疗
五、药物治疗 推荐意见: 止血药rFⅦa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尚不确定, 且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不推 荐常规使用(Ⅰ级推荐,A级证据)。氨甲环酸有助于限制血肿体积扩大和降低早 期病死率, 但长期获益不确定,不推荐无选择性使用(Ⅱ 级推荐,A级证据)。神 经保护剂、中药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Ⅱ 级推荐,C级证据)。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从全球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共同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

文章首先将概述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及其全球流行趋势,为后续分析提供背景信息。

接着,将重点介绍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包括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成因,包括但不限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普及,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

文章还将分析脑卒中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沉重负担,包括医疗资源的消耗、劳动力减少、家庭负担增加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旨在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疾病负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广泛关注,共同推动中国脑卒中防治事业的进步,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二、全球脑卒中疾病负担概况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疾病负担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500万人罹患脑卒中,其中约500万人因此死亡,存活者中约三分之一会遗留严重残疾。

脑卒中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对全球经济产生沉重负担。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医疗水平提高等因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资源匮乏、公众健康意识不足等原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

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

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流行,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将对中国脑卒中的流行概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加强防控措施。

流行现状1、男女比例:男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脑卒中患者约占60%。

2、年龄分布:脑卒中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45-65岁为高发年龄段。

3、地区差异:不同地区脑卒中发病率存在差异,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

影响因素1、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患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2、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医疗资源丰富,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脑卒中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文化背景: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慢性病管理等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或长期精神压力等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预防与控制1、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和健康讲座等形式,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建立健全脑卒中筛查与早期诊断机制,提高脑卒中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力。

3、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城乡医疗资源统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脑卒中诊疗水平,实现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救治和康复。

4、鼓励科研创新:加大对脑卒中防治研究的投入,推动科研创新,研发更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积极参与国际脑卒中防治合作项目,提高中国脑卒中防控的整体水平。

结论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5-65岁为高发年龄段,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文化背景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流行,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和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等。

脑卒中

脑卒中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

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

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目录基本信息别称:脑血管意外英文名称:cerebral apoplexy就诊科室:神经外科常见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突然跌到病因 1.血管性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

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

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

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

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腦卒中(stroke)是造成死亡與功能障礙之主要原因。

在中國每年約有200萬人發生腦中風[张通.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 04(04):55-76.],
在這些腦中風中,約造成165萬人死亡[赵冬. 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3(z1):236-239.],為中國第1大死因(Add ref)[Yang G, Wang Y, Zeng Y, et al. 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 1990–2010: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 2013, 9882(9882):1987-2015.]。

腦中風後,自主動作控制受損對患者日常功獨立程度影響很大,因此改善其肢體的運動功能的重建一直是物理治療的重點之一。

4.脑梗死的亚急性期?
脑卒中临床根据病程的时间窗分期可以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急性期持续约为二周,恢复期时间较长,2周到-8个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8个月后则为后遗症期。

我国现通用的以一年后为后遗症期。

其中,脑卒中后12小时至2周为脑卒中亚急性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