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对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问题

( 一)明确经营定位 坚持 “ 全球化” 理念 , 提高国际化经营 转型的紧迫感 , 转变传统思维定式,从 “ 全 球 化 ”视 角 组织 战略规 划 、部署 经 营安 排 、 开展经营活动。还应注意,国际化作为一个 与全球金融一体化相匹配的高层次的经营形 态 ,并非一蹴而就 ,需要不断实践、摸索前 行 、“ 渐进式”发展 。结合国内商业银行 国 际化发展阶段特点 , 当前国际化经营目标和 重 点 可 以是 :以 “ 本 土银 行 向全球 银行 转 从 变”为 目标 , 加紧适应国际市场环境 ,加快 国际化 经营 转 型 ,提高 跨境 经 营能 力 , 极 积 稳 妥 推进 国 际化 进 程 。 ( 二)加快海外市场布局 加 强对 目标 市场 的研 究分 析 ,结 合 自 身经营优势、东道国监管环境 、当地市场资 源等综合因素 , 选择确定 目标市场;合理选 择扩 张形式 ,学习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 验, 尝试通过海外并购方式实现海外多元化 发展 ,加速 并 完善 海 外机 构 网络布 局 ;注重 发 挥 区位优 势 , 兼顾 成 熟市 场与 新兴 市场 的 均 衡 发展 ,同 时注 意建 立 有 效的 内外 联 动 、 外 外联 动机 制 , 力争 实现 全球 范 围 内的信 息 共 享 与最 优 资源 配 置 。 。 ( )提升 “ 三 全球化”金融服务能力 首先是跟随中资企业 “ 走出去” 。以服 务于这类企业为经营重点, 围绕其 “ 走出去” 过 程 中的全 方 位 、一体 化 需求 特征 , 创建 以 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流程产品体系与服务模 式, 凭借 海 外 经营 网络 资源 , 现全 球金 融 实 服务平台; 其次是逐步提升对海外市场本土 客户的服务 能力。 ( 四)建立 “ 全球化”风险管理体系 熟 悉 并 遵 循 国 际惯 例 ,尽 快 转 变 风 险 管理 观 念 ,借 鉴 国 际先 进银 行 的成 功做 法 ,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WTO的挑战与对策

态度等 简单彤式 , 而不是 通过 增加 科技 投凡 加快金融创新 、 高产 品或服务增 提 值率 来争 取客 户. 品 的分销 以传 统 的 产 推销 方式 为主, 有很好 地树 立现 代市 没
场营销意识一
4 国际投 资资本挑 战 国际投资资 本是指 在资本 自由流动 的 国 家, 了追 为 退短期超 颧利 润 , 而在 国 资本 市场 间 的 游 动 :人 们 不 鲁 忘 记 , 9 4年 底 至 19 19 9 5年初的墨西哥 金融危机 , 以殛 19 97 年的 东南亚金 融危 机 , 对本 国乃 至世 界 金融与经济都造成 了破 坏性 的后 果。究 算根 源, 均属 于固 国际投 资资本 对发展 中国家的攻击而造成的。我 国作为发展 中国家, 一旦 开放金融服务 市场 .l 舅 必须 J 正视 国际投 资资奉 的冲 击:但 是 , 由于 我 国搞 市场 经济 的 时间较 短 , 在发 展 经 济 和稳 定 金 融 方 面 的 经 验 不 足 . 离经 济
2 我 国银行 业面临着竞争能力的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战。众所周知 . 国的银 行体 制是 从计 我 划经济体制下经过改造“ 脱胎换骨 而来
关键词 : 业银行 商 中国分类号 :' 2 3 F 3 3 8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4—4 1 0 2 O 10 94c 0 )5 2
员 提 供 更 大的 服 务 价 值 、 育 满 意 的 忠 培 诚客户” 的服 务理 惫 , 无不 体现 “ 户至 客
1尽快按 照现代 商业银行 的要 求改
上 这一 市场 经济 下 的服 务 原则 同时 国外商业银 行普遍 实行 混 业经营 , 发展 空间广闰, 使得 各神 资源得 以充分利 甩 而我 国商业银 行长期进行 低层 班粗放 式 扩 张, 科技投八 不够 , 自动化 、 在 现代 化、 网络化建设 和使 用方面大大带后 于国外 商业银行 , 多业务 处理仍 由手工操作 许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一、发展现状中国的投资银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加速,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逐渐拓宽。
目前,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企业融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
其中,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传统的业务之一,也是其核心业务之一。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证券承销业务量逐年增加,投行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增加,投行也积极拓展企业融资业务。
并购重组是投资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购重组市场逐渐活跃,投行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发展趋势未来,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1. 专业化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发展,投资银行将更加注重专业化发展,将资源集中在自身擅长的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2. 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投资银行也将加快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和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3. 金融科技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投资银行将加强金融科技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 监管环境的变化: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投资银行将加强自身的合规管理,注重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建议为了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中国投资银行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人才培养:投资银行业务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因此投行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 加强风险管理:随着业务复杂性的增加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投资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控制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现实与挑战

商业服务 、 农业等行业 为主 , 并广泛涉及 其他诸 多领域 ,如环境保 护 、航空航天 、
我国无 论是银行业的国 际化 , 还是 商业银行 的国际化都 还 主要处 于国 内银行 阶段 和 国际银行 阶段之 间。
核 能 和 平 利 用 以及 医疗 卫 生 、旅 游 餐 饮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专 稿
结算和资金划拨等方面的服务 。 在该 阶段 , 一些外资银 行进入
中国并设立 了一些分支机构 但 是 由于严格 的金融 管制 这 些外资银行发展的非常缓慢 市场份额 比较 低 , 中资银行没 对 有构成任何威胁 。 与此 同时 四大 国有银行开始布局境外 先 后设 立了一些境外分支机构 但 对银行 的整体利 润贡 献微 乎 其微 。第二阶段是 2 世纪 9 年代中期 以后 随着我国金融市 O O 场 的不 断开放 特别是加入 WT O以后 , 资银行不 断进 入我国 外 设立分 支机 构 ,而 且 ,2 0 年 随着 国有银行 的股份 制改造和 05 引进 境外战略投资者 ,许 多国外银 行通过股权投 资方式进入 了我 国银 行业市场。 这一阶段外资银行成长较快 市场份额大 致在 3 左右 第三阶段是 20 年 以来 我国国内银行加大 了 % 07 到境 外建立分支机构和兼并收购 的步伐 ,经营触 角由国内市 场扩展到 国际市场 。 从趋 势上看 国银行 国际化 的进程有可 我
维普资讯
商 监 银 行 篱 际 化 戮 究 ±
l
麓 鳓
豳
稿
资 、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 、 海外上市等艰苦努力 , 国有大型商
我国商业银行国 际化面 临的挑 战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问题研究

现 实 地 摆 在 我 们 的 面 前 。 本 文 拟 就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国 际 化 方 面 的若 干 问 题 进 行 探 讨 。
一
、
中国 商 业 银 行 国 际 化 的 必 要 性
1 改 革 开 放 国 策 的 要 求 。 经 济 上 的 改 革 开 放 是 . 全 面 的 、 层 次 的 , 要 求 商 业 银 行 同 样 实 行 开 放 式 多 它 经营, 与 国际竞争 , 障经济健 康、 稳 地增长。 参 保 平 从 目前 现 况 来 看 , 国 的 经 济 已 经 深 深 地 融 入 了 全 我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大 潮 中 了 , 全 球 经 济 联 系 日益 紧 与 密 。 我 国 经 济 已 成 为 世 界 经 济 的 一 个 不 可 缺 少 的 组 成 部分 , 且 随着 对外 开 放广 度 和深 度 的不 断 加 大 , 并 国 际 贸 易 、 际 投 资 、 际 劳 务 合 作 、 际 文 化 交 流 国 国 国 的 不 断 加 强 , 放 式 经 济 迫 切 要 求 银 行 提 供 必 要 的 开 国 际 化 服 务 。 我 国 经 济 改 革 的 非 均 衡 性 却 表 现 为 金 融 业 改 革 的滞 后 性 , 约 了 我 国 经 济 的 进 一 步 国 际 制 化 发 展 的 进 程 。 这 便 要 求 中 国 商 业 银 行 必 须 跟 上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步 调 , 应 经 济 全 球 化 发 展 趋 势 , 实 适 在 践 中走 出一 条有 自己特 色 的国 际化 道路 。 2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需 要 。 目前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改 . 革 重 点 是 将 其 推 向 市 场 , 变 为 合 乎 市 场 规 律 要 求 转 的商业 化运 作企 业 , 实 现 独 立 核 算 、 以 自负 盈 亏 、 自 主 经营 、 自主 承 担 其 经 营 风 险 。 由 于 商 业 银 行 自身 OR FT E F I N U T R Y AN U L R P TO H D C A D Q AR E L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风险和挑战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风险和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积极地向海外拓展业务,实现国际化发展。
然而,国际化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商机和机会,也有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从市场风险、文化差异、资金风险和政策风险四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市场风险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市场风险。
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中,国际品牌和本土企业已占据了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此外,一些国家存在保护主义倾向,会对外来品牌实行限制。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寻找有利的市场和先进的发展模式,同时了解具体市场的规则、法规和文化,为自己的产品和战略制定合适的营销战略。
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
这些文化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接受度、市场的开拓难度和企业的管理效率。
比如,一些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而中国企业更注重家庭和团体。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文化和法律制度也存在差异。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商业环境,制定合适的营销和管理策略,并进行适当的企业文化融合。
三、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
跨国企业的成本极高,需要巨额资金来支持生产、研发、市场推广、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需求,而且在海外市场规模扩大之前,往往需要数年的投入和耐心等待。
此外,汇率波动和投资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资金风险。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注重资金管理,制定明确的投资战略和风险控制措施,与多方面的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四、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海外经营过程中,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比如,某些国家可能会出台保护主义政策,限制外资进入;或者政治不稳定可能导致经济恶化和市场调整等。
因此,企业必须了解目标市场的政治和安全环境,积极与当地政府建立联系,制定应急处理方案,降低政策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商业银行国际化:动因、挑战与策略(下)

为 走 出 去 的 客 户 提 供 全 方 位 的 国 际 金融 服 务 .把 业 务 由 国 内 延 伸 到 国
看 ,9 8年 我 国 的 外 贸 依 存 度 只 有 98 .0世 纪 9 17 . 2 % O年代 以来 .随 着 出 F的 快 速 增 长 , 外 贸依 存 度 稳 步 提 高 .0 0年 我 国 外 贸 依 存 度 达 到 1 20 4 . ,0 6年 攀 升 至 6 % ,07年 l9月 . 国 外 贸 依 存 度 达 到 7 % . 39 20 % 7 20 一 我 l 创 下新 中 国成 立 以 来 的最 高水 平 。围 力 的增 强 和对 外 贸易 的 增 长 . 我 为
多元化市场格局 。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主要以工业制造 、 筑、 建 石油化工 讯 、 业 服 务 、 业 等 行 业 为 主 . 商 农
并 广 泛 涉 及其 他 诸 多 领 域 . 环境 保 护 、 空航 天 、 能 和平 利 用 以及 医 如 航 核
维普资讯
Fi nanci ndus r alI ty
货 币时论
商业银行 国际化 : 因 战与策略 ( ) 动 挑 下
口 葛 兆 强
( 上期 ) 续
环 境 以外 , 要 是我 国银 行 业 已 经 具 备 了 国际 化 发 展 的坚 实 基 础 主 117 . 8年 以来 , 国 G P总量 的年 均 真 实增 长 率 达 到 了 95 9 我 D .%以 上 .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国际化进展

一
商业银行 国际化 的特点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与 中国大 陆经济融入世
界密切相 连 ,与 中国大陆金融市 场的开放 同步推 进。 这一进程具有如 下几个特点 : 第一 .中国经济 “ 出去 、引进来”战略 ,给商 走 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很大的机会。 1 中国经 济持续 、健康 、快速 的发展 为商业银 .
捅 妥
文章 在分析 我 国商业银 行业 务 国际化进 程的现 状和 特点 的基础上 ,分 析 了其面 临的机 遇和挑 战 ,尤其是 在 国际金 融危机后 面 临 的 新的不 确定性 文 章认 为 ,将 我国商 业银行 国 际化经 营提升 到新 的更高水 平任 重而道 远 ,可以努 力的 方面包 括 :推 动商业 银行 综 合 化经营 、发挥 境 内外业务 联动 优势 、借助人 民币 国际化 机遇提 供人 民币产 品做 市业务 、发 展电子 银行 业务和 完善人 才 队伍 建设 。
i h it p mt n fd me t n v re sb sn s e , rv ig R rd c re・ k g b sn s h rc s f ntej n e i so o si a d o es a u ie s s po i n MB po u tmak tma i u ie si te po e so o o o c d n n RMB
Ab ta t sr c
Afera t nalzig te cu r tsat d c ar t itc h ner at ald eop en y n h ren t us an h acersis oft e it n i on ev l m tofChiaS c n omm er alb ki ci an ng,t s ari e hi t cl e lats te pp runt s a h l g ac d b vau e h o o t ie nd c al i en esf e yChiaSc n ’ om meri an s s cal h ew c t nis a e h n e n t al cal b k ,e pe il t e n y un er ait f rt e it r a i e t 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1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化战略已经成为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国一些大型银行在完成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成功上市后,体制机制在逐步改善,经济实力在不断加强,国际化布局也在不断加紧。
正确认识中资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找出对策,是制定发展战略,优化经营手段的前提。
一、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金融危机带给全球经济的下行趋势还没有完全缓解,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国内外新形势对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产生了深刻影响。
1.境外机构经营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信用风险管理任务艰巨。
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市场动荡及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及企业客户自身生存的不确定性增加,中资商业银行面临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多变的考验。
二是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加大。
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破坏了正常的货币传导机制,银行间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金融机构之间严重缺乏信心,市场上很难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拆借等交易受到严重影响。
三是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频繁,很可能出现利率倒挂现象,资产业务利差收窄对盈利增长冲击较大,盈利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
2.代理行业务受到较大影响。
少数原本与中资商业银行有广泛业务合作关系的外资代理行风险水平显著增高,给中资商业银行相关资产带来风险隐患,此外,市场信心受损导致的代理行间信用业务急剧萎缩,也给中资商业银行代理行业务特别是资金类业务带来一定冲击。
3.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对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12月24日,继前期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开展双边贸易人民币结算之后,我国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方向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在对外交往中,履行计价结算职能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起点和基石。
近年来,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在部分地区已开始扮演支付手段和外汇储备的角色,作为区域间结算货币的基础已经形成。
目前,在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地,人民币均可在境内使用。
可以预见,人民币在上述区域内的信用和认同感会不断增强,区域化、国际化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这一趋势将对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中资商业银行必须统筹考虑、积极应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发展机遇。
二、当前中资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除外部影响外,自身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从跨国经营来看,可持续增长模式尚未建立。
一是业务结构亟须优化。
境外机构仍以批发性资产业务为主,零售业务比较薄弱,中间业务占周海潮Topic话题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对策22比较低,部分机构受牌照限制在开展零售业务上还面临障碍,本地化进程缓慢。
二是自主筹资能力不足。
部分境外机构负债业务拓展缓慢,在当地市场筹资的能力比较有限,资金来源中从各自的总行拆借资金的占比仍然较高。
三是资产负债和利率管理能力不强。
一些机构存量资产业务利率偏低,很多还是固定利率,市场利率大幅波动对当期盈利将产生重大影响。
境外机构普遍存在以短期拆借资金发展长期资产业务情况,出现市场流动性危机时的应对办法不多,只能依靠总行资金支持。
四是核心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中资银行的不少境外机构主要从事与本币不相关的离岸业务,在当地市场被边缘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五是海外业务对利润贡献度仍然不高。
六是科技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2.从代理行业务来看,与世界先进银行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中资商业银行代理行团队力量严重不足。
二是业务营销处于被动状态,业务合作大多由代理行主动发起,代理行团队基本没有主动营销活动。
三是尚未建立起科学的代理行业务考核机制,代理行业务在业务体系中得不到应有关注,代理行部门和业务部门多头对外、各自为战,缺乏必要的协调和合作。
四是在规章制度方面,现存各项管理办法均是多年前制定,部分内容已不能满足现有业务需要,许多重要的制度办法均为空白,且缺乏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引。
3.从国际业务来看,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一是国际结算竞争力有待增强。
二是国际业务目标客户缺乏精细化定位,客户基础尚需夯实。
三是渠道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
中资商业银行销售网点和人员众多,但能办理外汇业务的却远远不够,很多地区网点仅有一个外汇业务窗口,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是国际业务产品销售的专业程度不够。
国际结算业务的营销推动工作较为被动,很难针对目标客户实施专业化的产品营销。
五是在产品、价格、服务和品牌方面还未建立起针对重点客户的专属配套策略,对重点客户的竞争力不强。
三、有效推进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健康发展(一)稳步推进跨国经营1.发挥规模优势,稳步推进境外机构建设。
目前,国内已有大型商业银行跻身世界大型商业银行前列,资本实力明显提升,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盈利能力迅速增强,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目标市场选择上,要坚持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重点拓展高成长性市场,持续强化在新兴市场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实力;在网络拓展策略上,坚持战略并购与自主申设并举,综合利用申设、并购等方式设立分行、子银行、控股机构和代表机构;在机构建设定位上,致力于本地化经营和融入主流银行地位。
对于尚未进入的目标市场,要灵活选用申设或并购方式,快速实现市场突破;对于已进入市场,现有海外机构的总体密度还较小,经营覆盖面较狭窄,尚未充分分享目标市场的良好收益。
为充分发挥现有境外机构的节点功能,将通过增设二级分支机构和进一步并购整合,加快在当地市场的规模扩张和市场渗透。
要动态跟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密切关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俄罗斯和蒙古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机会,力争成为该区域的人民币清算银行,稳步开展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积极发掘其他业务机会。
2.发挥整体优势,走内外联动道路。
应继续巩固境内外间业已建立的较为广泛的联动基础,不断拓宽管理、人才、业务、产品、资金和品牌等联动客体范围,提升联动手段的科技含量,构建境内外机构一体化的和谐发展机制。
继续完善全球客户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跨境产品研发推广机制,逐步建立联动利润分配机制。
探索建立协调统一、因地制宜的境外机构品牌管理模式,同时要不断完善联动信息交流机制。
3.发挥境外牌照优势,走综合化经营道路。
中资商业银行的境外机构应充分依托全行整体优势,利用境外综合牌照优势,在巩固基础业务的同时,重点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完善资金、清算和代理行等业务,突破零售业务,开拓投行业务,强化信贷业务。
通过以投行带动公司业务发展,以电子银行推进零售、负债和中间业务,资金和清算业务的全球运作与集约经营,实现综合化发展和盈利模式的转变,为全行向综合化经营转型积累经验。
4.发挥科技引领优势,走集约化运作道路。
把境内科技优势延伸至境外,探索境外业务中后台集中运营模式,推动实施跨分行、跨国界业务集中处理,降低运营成本,实现风险集中管控。
(二)坚持发展国际业务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维护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已经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为中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Topic话题232013.1空间。
中资银行要抓住机遇,加大对优质“外向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国际业务,充分发挥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
1.以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为核心推动国际业务发展。
要通过实施区域发展策略和重点客户策略,分区域、有步骤地实现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市场占比的快速增长。
2.稳步发展对外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业务。
首先,要大力推行内保外贷业务,为海外机构信贷业务提供信用支持。
其次,巩固并扩大中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客户群体。
加强客户需求分析,选择符合中资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目标客户,积极运用出口信贷、项目融资、国际结算等产品组合,为船舶企业和境外承包工程企业提供服务。
3.重视产品集成,打造中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品牌。
继续推进实施国际国内贸易服务相结合,结算、资金、信贷、理财功能相配套的产品创新方案,制定综合国际业务营销战略,实现产品功能的有效互补和衔接,加速由产品提供者向服务方案提供者的转变,提升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实现境内外产品的互联互通、本外币业务的融合互动。
4.加快渠道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要将中资商业银行渠道优势转化为国际业务的服务优势和竞争优势。
要确保中资商业银行经济发达地区与大中城市行主要网点都能办理全功能外汇业务。
要充分利用电子银行渠道,在其中加载外汇业务功能,整合打造覆盖面广、竞争力强、服务优质的新型电子化国际业务平台。
5.强化全面营销,拓宽客户基础。
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发客户资源,尽快培育一批对中资商业银行品牌忠诚度高、综合贡献度大的国际业务客户,要围绕大客户上下游的核心企业,结合中资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和各自地域特点,开拓和培育一批优质中型客户群,最大限度地挖掘中小企业客户的国际业务资源。
6.抓好外汇存款,扩大资金来源。
要重视代理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机构客户的营销工作,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组织专门团队加大营销力度。
切实加强个人外汇业务的营销工作,继续抓好外汇储蓄存款工作,通过外汇理财、海外基金等产品的销售吸收外汇存款,扩大中资商业银行资金来源。
同时,要加大外汇存款的考核力度,将其作为单独指标纳入对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中。
(三)完善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支持保障体系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对国际化支持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化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后中资商业银行管理、科技、产品、人才等支持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和完善水平。
1.强化各类机构对国际化战略目标执行力度。
要加快建立适应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的专业管理模式,提高对全球资源整合和配置的能力,以本币业务促外币业务发展,依托境外服务巩固本币业务优势,提升中资商业银行全球综合盈利能力。
应将国际化战略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产品线,并使其占有相当权重,通过考核目标,引导境外市场、业务、产品作为本部门工作任务认真推动,推动国际业务迅速发展。
2.构建境内外高度统一的信息科技平台。
加快完善覆盖境内外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境内外产品服务互为所用。
在产品研发时应兼顾境内外各类机构的需求,加大跨境产品研发力度,创新优化现有产品;规模较大的境外机构可根据当地市场状况,开展本地化产品创新,并向其他境外机构或境内机构进行推广。
3.建立更加有效的海外机构风险管理体系。
进一步明确风险管理职责,比照国内外风险管理实践,按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逐步构建覆盖所有境外分支机构,涵盖全部海外业务领域、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