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给水系统

合集下载

给水管网系统的类型

给水管网系统的类型

给水管网系统的类型给水管系统主要有统一给水管系统、多水源给水管系统和不同输水方式的给水管系统三种类型。

1.统一给水管系统:根据向管供水的水源数目,统一给水管系统可分为单水源给水管系统和多水源给水管系统两种形式。

(1)单水源给水管系统:即只有一个水源地,处理过的清水经过泵站加压后进入输水管和管,所有用户的用水来源于一个水厂清水池(清水库),较小的给水管系统,如企事业单位或小城镇给水管系统,多为单水源给水管系统,系统简单,管理方便。

(2)多水源给水管系统:有多个水厂的清水池(清水库)作为水源的给水管系统,清水从不同的地点经输水管进入管,用户的用水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水厂。

较大的给水管系统,如中大城市甚至跨城镇的给水管系统,一般是多水源给水管系统。

多水源给水管系统的特点是:调度灵活、供水安全可靠(水源之间可以互补),就近给水,动力消耗较小;管内水压较均匀,便于分期发展,但随着水源的增多,管理的复杂程度也相应提高。

2.分系统给水管系统:分系统给水管系统和统一给水管系统一样,也可采用单水源或多水源供水。

根据具体情况,分系统给水管系统又可分为:分区给水管系统、分压给水管系统和分质给水管系统。

(1)分区给水管系统管分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城镇地形较平坦,功能分区较明显或自然分隔而分区,如图1-7所示,城镇被河流分隔,两岸工业和居民用水分别供应,自成给水系统,随着城镇发展,再考虑将管相互沟通,成为多水源给水系统。

另一种是因地形高差较大或输水距离较长而分区,又有串联分区和并联分区两类:采用串联分区,设泵站加压(或减压措施)从某一区取水,向另一区供水;采用并联分区,不同压力要求的区域有不同泵站(或泵站中不同水泵)供水。

大型管系统可能既有串联分区又有并联分区,以便更加节约能量。

(2)分压给水管系统:由于用户对水压的要求不同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给水。

符合用户水质要求的水,由同一泵站内的不同扬程的水泵分别通过高压、低压输水管送往不同用户。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2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构成
2.1 给水管网系统的构成
3. 泵站 泵站是输配水系统中的加压提升设施。 一泵站将浑水提升后通过输水管送入给水处理厂。经处理的清水流入清水池。 二级泵站从清水池内抽水加压后,通过清水输水管送入配水管网。 如果城市面积较大,或专为局部地形较高的区域供水,在远离水厂的管网中另 设加压泵站。加压泵站一般从贮水池内抽水,也有少数直接从输水管中直接抽 水。 泵站内往往设多台水泵机组。 4. 水量调节设施 有清水池、水塔或高地水池。其作用是调节供水与用水的流量差。水厂内清水 池的作用是调节一级泵站和二级泵站的流量差。水塔或高地水池则起二级泵站 供水和城镇用水量不等的调节作用。 5. 附属设施 有阀门(闸阀、调节阀、止回阀、排气阀、泄水阀等)、检测仪表(压力、流 量及水质检测等)和消火栓等。
3.2 远距离引水工程
选线: (1)尽量利用现有河道或渠道,经过适当整治,作为输水管渠的一部分,以降 低工程造价。 (2)利用现有河道或明渠输水,一方面要防止水质污染,另一方面还应考虑沿 河一带农业和工业用水的影响,确保城市所需的水质水量。 (3)由于管线长,管理、维修难度大,安全供水尤其重要。 (4)因管线长,沿途地质、地形条件不同,管道压力也有变化,因此,管道材 质或渠道的选用应根据地质、地形、管渠的尺寸和压力、管道价格和施工条件 等,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给水管道大中口径用焊接钢管,用于高 压力的输水管道,特点适用于地形复杂 的地区。无缝钢管中小口径,可用于直 饮水管道。
5.1 给水管道材料与配件
1. 管道材料 (2)铸铁管
铸铁管是给水管道系统使用最多的一种管材。 灰口铸铁管,逐渐不再使用。 球墨铸铁管,耐腐蚀性强于钢管量轻于灰口管,搞冲击 和抗震能力比灰口管强,价格低于钢管,高于灰口管。

给水系统流程

给水系统流程

给水系统流程给水系统是指供水系统,是指将水源经过处理后供给用户使用的一套设施和设备。

给水系统的流程一般包括水源、输水管网、水厂处理、储水设施、配水管网等环节。

下面将分别介绍给水系统的流程。

首先,水源是给水系统的起点。

水源可以是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等,不同的水源具有不同的水质特点。

在选择水源时,需要考虑水源的水质、水量、地理位置等因素,以及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在选择水源后,需要进行水质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水质符合供水要求。

其次,输水管网是将水源输送到水厂的重要环节。

输水管网需要考虑输水距离、输水管道的材质、管道的直径、输水的流量等因素。

输水管网的设计需要考虑输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输水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和水质保护等问题。

然后,水厂处理是给水系统中的核心环节。

水厂处理包括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旨在将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微生物等去除,使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水厂处理需要根据原水的水质特点进行工艺设计,确保出厂水质稳定、可靠、符合要求。

其次,储水设施是为了保证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而设置的。

储水设施包括水塔、水池、水库等,能够在供水峰值期间提供足够的水量,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储水设施的容量需要根据用户的用水需求和供水系统的输水能力进行合理设计。

最后,配水管网是将水从水厂输送到用户手中的环节。

配水管网需要考虑用户的用水需求、供水管道的布置、管网的压力稳定性等因素。

配水管网的设计需要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供水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和水质变化。

综上所述,给水系统的流程包括水源、输水管网、水厂处理、储水设施、配水管网等环节。

在给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原水的水质、用户的用水需求、供水系统的输水能力等因素,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水质的安全可靠。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给水系统的流程有所帮助。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一、引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废水排放。

本课件旨在介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设计原则和运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学习者对该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系统概述1. 给水管网系统给水管网系统是将水源地的水经过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城市各个用户的系统。

它包括水源地、水处理厂、输水管道、水塔、水泵站等组成部分。

2. 排水管网系统排水管网系统是将城市居民产生的废水经过收集、处理后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系统。

它包括污水管道、检查井、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组成部分。

三、系统设计原则1. 给水管网系统设计原则(1) 水源充足可靠:确保水源的稳定供应,避免用户用水不足的情况发生。

(2) 压力稳定合理:保证给水管道中的水压稳定,以满足用户的正常用水需求。

(3) 管道布局合理: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和地理条件,合理布置管道,降低输水阻力。

(4) 防止污染交叉:采用适当的阀门和设备,防止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污染。

2. 排水管网系统设计原则(1) 正确计算流量:根据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业用水量等因素,合理计算排水管道的流量。

(2) 正确选择管材:根据排水管道的使用环境和排水水质,选择合适的管材,以确保管道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3) 合理设置检查井:设置足够数量的检查井,以便检查和维修排水管道。

(4) 合理设置泵站:根据排水管道的高度差和流量要求,合理设置污水泵站,以确保废水能够顺利地流入污水处理厂。

四、系统组成部分1. 给水管网系统组成部分(1) 水源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作为城市供水的水源。

(2) 水处理厂:对水源进行净化、消毒等处理,以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 输水管道:将经过处理的水输送到城市各个用户。

(4) 水塔:储存处理后的水,以应对高峰用水时的需求。

(5) 水泵站:负责将水从水源地或水塔抽送到输水管道中。

2. 排水管网系统组成部分(1) 污水管道:将城市居民产生的废水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第一章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概念 给水排水系统可以分为给水和排水两个系统组成

第一章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概念 给水排水系统可以分为给水和排水两个系统组成

第一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概念1.1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给水排水系统可以分为给水和排水两个系统组成,亦分别称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给水的用途通常分为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市政消防用水三大类。

【】给水排水系统应具备以下三项主要功能:(1)水量保障(2)水质保障(3)水压保障【】给水排水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子系统:(1)原水取水系统。

(2)给水处理系统。

(3)给水管网系统。

(4)排水管网系统。

(5)废水处理系统。

(6)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

1.2.1城市用水量分类和用水量定额【】由给水系统统一供给的城市用水量为规划设计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市政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

1.2.2用水量表达和用水量变化系数【】用水量表达(1)平均日用水量:在规划年限内,用水量最多的年总用水量除以用水天数。

该值一般作为水资源规划和确定城市设计污水量的依据。

(2)最高日用水量:即用水量最多的一年内,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总用水量。

该值一般作为取水工程和水处理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3)最高日平均使用水量:即最高日用水量处以24小时,得到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4)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最高日中,用水量最大的一个小时用水量。

该值一般作为给水管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用水量变化系数:(1)用水量变化系数:在一年中,每天用水量的变化可以用日变化系数表示,即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称为用水量日变化系数,记作Kd,Kd=365Qd/Qy。

(2)时变化系数:Kh=24Qh/Qd(在一日内,每小时用水量的变化可以用时变化系数表示,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使用水量的比值)。

1.3.1 给水排水系统的流量关系【】原水从水源地进入系统后,依次通过取水系统,给水处理系统,给水管网系统,用户,排水管网系统,排水处理系统,最后排放或复用,称为给水排水系统流程。

1.3.2 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关系【】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主要表现为三个水质标准和三个水质变化过程。

某校内给水管网给排水系统设计图纸

某校内给水管网给排水系统设计图纸
N(生物实验室)上下一层给排水平面图药品室通透室上1:100%%p0.000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储藏室二,三层给排水平面图准备室下1:100储藏室阶梯教室上空仪器室上上下储藏室上下四层给排水平面图下1:100物理实验室天平室物理实验室仪器室De100De50De100接入校内总给水管1J -1.000De100De100De100JL-7De100JL-6JL-1JL-4JL-5De50De50De50JL-2De50De110JL-3 宜昌华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7 其他未详按<<采暖与室内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82及其他有关施工 3 室外给水管道采用埋地暗敷,室内给水管道除注明采用暗敷外,1 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及业主要求。 1 排水管均采用PVC-U塑料排水管 ,承插粘接 .2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 本工程给水由校内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管 ,热熔连接 ,给水管材公称压力等级为PN1.0 . 3 未标明标高的排水的管采用如下坡度 : 2 排水立管每层设一个伸缩接及减噪器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 DN150 i=0.01 DN200 i=0.008 DN300 i=0.006 DN50 i=0.035 DN75 i=0.025 DN100 i=0.020二 给水系统 :三 排水系统 :其余均采用明敷。一 设计依据 : 3 所有地漏的水封深度不应小于50mm ,所有管径均指管内径 . 6 施工中应认真仔细对照图纸作好孔洞 ,套管的预留预埋 ,确保工程质量 .四 其他 :室外给水管及消防管采用热镀锌钢管,焊接室外埋地给水管和消防管应刷热沥青两道。给排水设计说明本工程给排水除消火栓外,其余仅设计接口,剩余部分4 在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引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负责为居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并将废水排出城市。

本文将介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概念、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其重要性。

概念和结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一个由管道、泵站、储水设施等组成的系统,其目标是将清洁的水送达居民家中,并将废水排出城市。

这个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主要由供水源、水处理厂、水管道和水箱等组成。

供水源可以是水库、河流或地下水等。

水处理厂负责将原始水经过处理后,变成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清洁水。

水管道将处理后的水送达居民家中,并利用水箱储存水源。

泵站用于提升水压,确保水能顺利流向居民家中。

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两部分。

雨水排水主要通过雨水污水管道将雨水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以防止城市内涝。

而污水排水则需要进行初次处理,再通过污水管道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主要组成部分1. 供水源供水源是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起点,可以是自然水源(如河流、湖泊、地下水)或人工供水源(如水库、蓄水池)。

供水源的选址和水质的保证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2. 水处理厂水处理厂负责将原始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沉淀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杂质,使其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常见的水处理工艺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3. 水管道和水箱水管道和水箱是将处理过的水送达居民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水管道需要经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和恰当的材料选择,以确保水的流动畅通和水质的保持。

水箱则用于储存水源,以应对突发情况或水压不足的情况。

4. 泵站泵站主要用于提升水压,确保水能顺利流入每个家庭。

泵站的选址和泵的选择需根据管网的压力和流量来确定。

5. 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是将居民家中产生的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的重要通道。

污水管道需要合理的布局和坚固的材料保证,以有效防止泄漏和污水外泄。

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初次处理和综合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第1章给水管网系统

第1章给水管网系统
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总理周学熙(中)、协理孙多森(右)、 坐办马(左) 。
官督商办自来水
■从1910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开始供水,到1949年乃至其后相当一 段时间,一直沿用集中供水方式(1949年后称“公用水站”),
这也是续存时间最长的一种自来水供水方式。北京的冬天滴水成
冰,用稻草绳给公用水龙头裹上冬装以防冻裂水管是决不能犯懒 的事儿。
(由于城市地形和供水区水压的需要,水塔布置在管网 末端的高地上,这样就形成对置水塔,水塔是相对于 二级泵站而言的,不是有两个水塔)
给水系统的组成
以地表水为水源 的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的组成
以地下水为水源 的给水系统。
2012年2月28日新闻: 北京将人工补水涵养 地下水


高地水池


取 水 构 筑 物
河流
图2 并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a-高区;b-低渠;1-净水厂;2-水塔;
河流
供水泵站(二级泵站)一般设于水厂内部。 加压泵站(三级泵站)对远离水厂的供水区域或地形较高的区域进行 加压。
• 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和高位水池)
调节供水与用水的流量差,也可用于贮存备用水量,提高供水安全。
• 减压设施 减压阀、节流孔板等,降低和稳定输配水系统局部的水压。
1.4 给水管网系统类型
• • • •
生活用水用户 生产用水用户 消防用水用户 市政用水用户
水量
要求
水质 水压
给水排水系统功能关系示意图
给水系统主要功能
1)水量保障 及时可靠地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水量 2)水质保障
给水处理水质、贮水和输配水水质
3)水压保障
充分利用地形高差,水泵加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送:输水管、配水管网、明渠; 形成水流通道,维持合理的流速;
调节:清水池、水塔、高地水池、屋顶水箱; 调节取水、净水与用水之间的数量差异, 储备事故及消防用水。
统一给水:所有用水户用一个管网,一 个水处理系统。造价低,运行费高。
分质给水:用户对水质要求不同,经不 同深度处理,可节省净水处理费用,但每一 种水质要有独立的管网,多套管网造价高。
分区给水:不同用户对水压要求不同, 或供水区域较大,或地形狭长,泵站数目增 多,但输水管及管网供水安全性好,节省电 费。
1.3 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
① 城镇总体规划 人口规模:流量 规划面积:统一、分区;单水源、多水源 航运:取水构筑物 功能分区:分质、分压 道路:管网 发展期限:水源数量、设备规格、管道尺寸 大用户位置:管网
给水管网给水系统
分类: ①水源:
地表水、地下水 ②动力:
自流、加压 ③用途:
生活、生产、消防 ④对象:
城镇、工业
1.2 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布置
取水:管井、取水头部、取水构筑物; 能够获得足够的水量;
净水:反应池、沉淀池、滤池; 保证水量、去除影响使用的杂质;
加压:深井泵站、一泵站、二泵站、中途泵站; 保证水量、提供适当的压力;
②水源 类型:地表水、地下水 位置:输水管 高程:重力流、压力流 水量:单水源、多水源 水质:净水工艺 水位:取水构筑物
③地形 分区、泵站
③水厂位置 输水管、管网
⑤产业结构 分质、分区
1.4 工业给水系统
企业生产用水系统(复用、循环或 直流)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 节约利用和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复用或循 环系统。
水量平衡:冷却用水量和损耗水量、循环 回用水量补充水量以及排水量保持平衡。
水量平衡的目的是达到合理用水。采 取的途径是改革生产工艺,减少耗水量, 或提高重复利用率,增大回用水量,以相 应减少排水量。 水量平衡图:标明总循环水量、各车间冷 却用水量、损耗水量、循环回水量和补充 水量等,做到每个车间的给水与排水量平 衡,整个循环系统的给水、回水和补充水 量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