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特征-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合集下载

年轻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年轻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前 下 降f1  ̄ .)mH , 术 前后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O 64 6P 00) l. 5 m g 手 6 2 = . ,< .1。术 后 并 发 症 主 要 有 浅前 房(4 , 5 4%) 恶 性 青 光 眼 f7 。老 年 P C 患 者 平 均 年 龄 为 (02 71 , 性 占 8 % , 1%) AG 6 . ̄ . 岁 女 ) 1 眼轴 平 均 为 (1  ̄ .) m, 2 . 27m 5
Y igme* U Ln — i ,HU C u -n hnl . i g
D p r e to p ta l y h FrtAf i e s il o eat n f O hhl o ,te i f l td Ho t m mo g s ia pa f
N ni dclU i rt,N n0 2 ,C i n a v i jg a
C repo d n u h r YU o r s n ig a t o : AN h -a Ema lz i n u n i sna o Z i n, l i :h l y a @v i cc m a p.
【 s a t Obef e o ea aete cnclc aat sc fyu grp t nswt r ay Abt c】 r jc v T vl t h l i h rc r t so on e a et i p m r i u i a e i i i h i agec sr l cm P C ) to s erset e cs o t ls d . w le pt ns(2 ee) nl—l ue g u o a(A G.Meh d R t pci ae cnr t y T ev ai t 2 ys o a o v o u e
P C 浅前 房 发 生 率 较 老 年 P C 高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1.9 ,< .1。 结 论 年 轻 人 的 P C A G AG 差 x= 40 1P 0O ) A G 发 病 隐 匿 , 期 不 易 发 现 和 诊 断 。小 梁 切 除 术 是 其 有效 的治 疗 方 法 , 术 后 容 易 出 现浅 前 房 。 早 但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一种因某些身心和环境因素导致敏感人群房角急性关闭,进而导致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基本病因与房角状态相关舒畅心情,注意情操陶冶可能对部分病理具有预防作用。
1、保持愉快的情绪:生气和着急以及精神受刺激,很容易使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所以平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不要生气和着急,更不要为家务琐事焦虑不安。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早期发现,诊断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关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在东亚,特别是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和致盲率均很高。
不同阶段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表现相差很大。下面介绍一下急性和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时期的症状。
5、急性期:眼压急剧升高,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缓解期:急性期经过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视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需要在建议护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每国瞳ren,能明显改善眼围皮下组织血液微循环,有效消除眼围滞留的组织代谢废液、及异常堆积的脂肪,从根源上消除了眼病发作根源。
5、少在光线暗的环境中工作或娱乐:在暗室工作的人,每1~2小时要走出暗室或适当开灯照明。
6、多吃蜂蜜及其它利水的食物:蜂蜜属于高渗剂,口服蜂蜜后,血液中的渗透压就会升高,于是把眼内多余的水分吸收到血液中来,从而降低眼压。
1、慢性期:急性期未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可转为慢性期。眼压下降,但未恢复正常,自我感觉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
2、绝对期:无光感,眼压持续升高,自我感觉症状有时消失有时出现,有时会有剧烈疼痛。
3、前期:患眼前房浅、前房角窄,患者可无任何不适。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尤其是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什么表现?得了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会怎样?以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哪些并发病症,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见症状:眼压升高、虹视、头晕、头痛、视野缩小、眼痛、虹膜节段性萎缩*一、症状一、病史: 1.约2/3以上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者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发作时表现为或多或少的眼部不适、发作性视矇及虹视,部分病例兼有头昏或头痛。

这种发作冬季比夏季要多见一些。

情绪紧张、过度疲劳、长时间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看电影、失眠及下象棋等因素常常参与发作。

有些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显示有规律性的发病。

2.所有患者都认为经过睡眠和充分体息可以使眼压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

甚至晚期病例也有同感,但症状不能完全缓解。

病程越长,睡眠对治疗的作用越小。

极少数患者主诉早晨出现症状。

在病程的早期,发作性眼压升高及其伴随症状,间隔数月才发作1次。

若疾病继续进行,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发作时间越来越长。

有些病例,直至几乎每晚发作需到医院就诊。

3.不到1/3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却无任何自觉症状,也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那样,偶尔遮盖健眼,始发现患眼已失明或视力有严重障碍。

对于这类患者若不详细检查虹膜角膜角,往往误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二、症状:1.外眼及眼底情况:1)通常在高眼压状态下眼球局部并不充血,当眼压升高时,一般角膜是透明的,表现为或多或少的上皮性水肿。

这种情况取决于眼压的高低。

高眼压状态下通常瞳孔轻度散大,瞳孔光反射大部分正常,少数病例迟钝。

2)眼底检查可见早期视盘完全正常,到了发展期或者晚期,则显示程度不等的视盘凹陷及视神经萎缩。

视盘的变化取决于疾病发展的阶段。

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要点:①具备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眼部解剖特征;②有反复轻度至中度眼压升高的症状或无症状;③房角狭窄,高眼压状态下房角关闭;④进展期至晚期可见类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及视野损害;⑤眼前段不存在急性高眼压造成的缺血性损害体征。

闭角形青光眼的特征

闭角形青光眼的特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闭角形青光眼的特征
导语:闭角形青光眼是平时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是青光眼类型中的一种,闭角形青光眼和其他类型的青光眼也是一样的都需尽早的发现尽早的检
闭角形青光眼是平时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是青光眼类型中的一种,闭角形青光眼和其他类型的青光眼也是一样的都需尽早的发现尽早的检查尽早的医治,只有了解清楚了其症状表现,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判断,那么,鼻角形青光眼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一、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之急性期。

此时期患者可突然出现剧烈的有严重的头痛、眼睛胀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并且表现为眼角膜水肿、浑浊,结膜混合充血,前房浅、前房角闭塞,房水中有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此时,患者的眼压快速升高,眼球变硬,眼部明显肿胀。

而且急性期的病情很特殊,若是延误了病情,便会致盲。

二、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之早期。

此时期患者可有一只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只眼则前房浅且房角窄,眼压正常,没特别的症状,所以不易察觉。

病症在急性发作前,患者可出现情绪的波动,如果在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之后,可出现眼胀、头痛、视蒙、恶心等症状,不过稍作休息后即可缓解。

三、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之缓解期。

在经过治疗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可消失,眼压恢复正常,房角开放,充血消失,视力可部分恢复。

这种情况只能维持较短时间,患者应立即手术治疗,避免病情复发。

另外还有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因急性发作期没得到有效治疗而致。

患者可表现为眼部无明显的充血,角膜透明,视力下降等。

以上内容就是专家关于闭角形青光眼的三种表现症状的详细介绍,。

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

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

DOI: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4.05.022通信作者:葛坚,510060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Email:gejian@mail.sysu.edu.cn ㊃标准与规范探讨㊃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㊀㊀为了进一步规范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美国㊁欧洲和亚太地区眼科学会相继制定了各自地区的青光眼临床工作指南㊂多年来我国一直沿用1987年制定的‘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初步建议“,该建议为提高我国青光眼防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㊂200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以美国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PPP) (2005)为基础,结合我国青光眼临床工作特点,制定了‘中国青光眼工作指南(2005)“㊂然而经过两年的临床实践,广大眼科专家认为该指南较为繁琐,临床应用针对性不足,因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于2008年重新讨论并制定了‘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8)“,为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更为全面㊁简洁的工作指导㊂近年来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新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因此规范我国青光眼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㊂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于2013年在广西省桂林市和广东市清远市召开学组全体委员工作会议,通过开放㊁自由㊁民主的讨论,以眼科循证医学为基础,对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基本检查和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达成共识性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在对青光眼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参考使用㊂一㊁青光眼的基本检查和诊断方法1.眼压检查:在现有的各种眼压计及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建议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或被公认的类似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㊂测量时应记录测量前使用降低眼压药物的情况㊂眼压异常时应除外影响眼压的其他因素㊂2.眼底检查:在使用直接眼底镜检查的基础上,建议采用裂隙灯前置镜检查法和眼底图像记录技术进行眼底检查,以观察并记录眼底变化㊂应重点观察并记录视盘的盘沿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杯盘比的改变,视盘检查可采取国际公认的ISNT法则或我国首先提出的鼻侧最宽原则㊂3.视野检查:在现有的各种视野检查方法的基础上,建议使用国际标准的计算机自动视野计进行视野检查,在分析视野检查结果时应注意其一致性和可靠性㊂4.前房角检查:先进行静态观察,在不改变前房角解剖状态的条件下区分房角宽窄,并采用Scheie分类法进行分级㊂后进行动态观察,确定房角开放㊁关闭和周边前粘连的程度和范围㊂记录房角检查结果时应注明动态与静态,建议按时钟方位对房角全周进行文字和画图描述,并记录虹膜周边部的形态(膨隆或后凹)和小梁网的色素分级,同时应记录检查时的眼压及用药情况㊂二㊁POAG的诊断1.定义:POAG是一种慢性㊁进行性的视神经病变,病理性高眼压是造成视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㊂POAG的特征是获得性的视神经萎缩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丢失,且无其他可能引起上述病变的眼部及全身疾患,眼压升高时房角始终保持开放㊂2.分类:(1)高眼压型:病理性高眼压[一般认为24h 眼压峰值超过21mmHg(1mmHg=0.133kPa)],眼底有青光眼的特征性损害(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或视盘形态改变)和(或)视野出现青光眼性损害,房角开放,并排除引起眼压升高的其他因素,诊断为POAG㊂(2)正常眼压型:24h 眼压峰值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眼压ɤ21mmHg),眼底有青光眼的特征性损害(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或视盘改变)和(或)视野出现青光眼性损害,房角开放,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眼底及视野变化,诊断为正常眼压型青光眼㊂(3)高眼压症:眼压多次测量超过正常上限,但未发现青光眼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和(或)视野的损害,房角为宽角,并排除了继发性青光眼或较厚角膜㊁检测技术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假性高眼压,可诊断为高眼压症,但要定期随访眼底视盘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野㊂眼压>25mmHg且中央角膜厚度ɤ555μm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建议给予降眼压治疗㊂三㊁PACG的诊断1.定义:原发性房角关闭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眼压升高,伴有或不伴有青光眼性视盘改变和视野损害㊂根据临床表现可将PACG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㊂2.筛查:建议针对高龄㊁具有浅前房㊁窄房角解剖特征的人群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机会性筛查㊂前期文献已证实房角镜检查和UBM检查的一致性在80%~90%以上,因此这两种方法均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建议优先考虑用房角镜,有条件的医院建议用房角镜联合UBM检查㊂3.分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临床前期㊁先兆期㊁急性期㊁缓解期㊁慢性期㊂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早期㊁进展期和晚期㊂完全失明的患眼为绝对期㊂4.激发试验: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的激发试验,即监测短期房角闭合状态(采用明暗光UBM或3min暗适应对房角进行评估),随后以1h的暗室试验判断眼压水平㊂改良后的闭角型青光眼激发试验以房角关闭及眼压升高两项指标为判断标准,从而决定是否对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眼进行及时处理㊂激发试验阳性可作为诊断依据,激发试验阴性不能排除PACG㊂建议采用ISGEO分类㊁按房角关闭机制分类和临床症状学分类3种分类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临床或相关研究㊂四㊁POAG的治疗原则1.根据患者的眼压㊁视野和眼底损害程度,结合医院的条件和医师的经验,可选择药物㊁激光和滤过性手术给予降低眼压治疗㊂2.降低眼压治疗时,应尽可能为患者设定个体化目标眼压㊂3.可应用的局部降眼压药物制剂:建议前列腺素类衍生物可作为POAG一线用药㊂(1)前列腺素类衍生物;(2)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3)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4)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5)拟胆碱能类药物㊂根据患者目标眼压的需要,选择单一或者联合药物治疗㊂单独用药不能达到目标眼压,可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㊂4.激光治疗: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可作为部分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首选治疗㊂5.手术治疗:(1)对药物或激光治疗不能控制病情进展㊁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应考虑滤过性手术治疗㊂手术方式包括小梁切除术㊁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㊁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㊁睫状体光凝术等㊂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基于患者年龄㊁疾病程度㊁药物治疗反应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获得最大的益处㊂(2)根据患者年龄㊁眼部情况,术中㊁术后选择应用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C㊁5-氟尿嘧啶)可减少滤过手术失败风险㊂(3)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适用于滤过性手术失败和(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青光眼㊂(4)睫状体光凝术是治疗各种难治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㊂6.视神经保护治疗也应引起关注㊂五㊁PACG的手术治疗原则1.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急性或慢性前房角关闭㊁前房角粘连闭合范围累计<180ʎ㊁无视盘改变和视野损害者,可选择激光或手术方式行周边虹膜切开或切除术㊂2.滤过性手术的适应证:急性或慢性前房角关闭㊁前房角粘连闭合范围>180ʎ㊁药物无法控制的眼压或视神经损伤较重者,应选择滤过性手术,推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㊂3.对于房角关闭>180ʎ但仍有部分开放区,眼压升高,行滤过手术具有严重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可采取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术后眼压仍高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㊂4.急性前房角关闭发作时,应给予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迅速降低眼压㊂若眼压无法控制或无下降趋势,可在手术前急诊进行前房穿刺术以降低眼压,或者在手术中采取必要的降低眼压措施㊂5.原发性急性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尚无任何青光眼体征的对侧眼,存在前房角关闭的可能时,应采用激光或手术方式行预防性周边虹膜切开或切除术㊂如存在非瞳孔阻滞因素,可进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㊂6.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指征:符合滤过性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指征参照白内障手术适应证㊂7.单纯白内障手术的指征:符合白内障手术指征又需要做虹膜周边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可采用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来治疗㊂形成共识意见的专家组成员:葛㊀坚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执笔)王宁利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孙兴怀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徐㊀亮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赵家良㊀中国医学科学院㊀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以下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陈晓明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蔡鸿英㊀天津市眼科医院段宣初㊀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眼科方爱武㊀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傅㊀培㊀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贺翔鸽㊀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黄丽娜㊀深圳市眼科医院吕建华㊀河北省邢台眼科医院林㊀丁㊀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刘旭阳㊀深圳市眼科医院潘英姿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任泽钦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孙乃学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王大博㊀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汪建涛㊀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吴仁毅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吴玲玲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徐㊀岩㊀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谢㊀琳㊀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杨新光㊀西安第四医院眼科余敏斌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志兰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袁援生㊀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原慧萍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张㊀虹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郑雅娟㊀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周和政㊀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卓业鸿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稿日期:2014-02-27)(本文编辑:赵巍)志谢㊀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对我国青光眼研究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作者单位: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刊名:中华眼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年,卷(期):2014(5)被引用次数:15次1.赵光明,周衍文,赵平,曲勃青光眼引流管外露致低眼压综合征一例[期刊论文]-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03)2.麦志昌,林沾醒,陈建丽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前房角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的变化[期刊论文]-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06)3.高宏杰,李朋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02)4.冯俊,于静,唐由之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6年随访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02)5.傅浩勤,毛文娟,张剑虹,许薇琦,朱圣洁影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血管因素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4(05)6.沈琪敏,黄慧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2014(24)7.王艳玲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1)8.韩光杰,周和政,张文强,江文珊,刘川P50型与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开角型青光眼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03)9.刘洁琼,王丽平,沈扬,冬雪川,张纯,古雅兰,杜晨,宋昱伴轻度认知障碍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多导睡眠图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9)10.王圣霞,张璇,唐凤英,杜允宏5年复明工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1)11.李浩,吴志鸿夜间眼低灌注压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02)引用本文格式: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期刊论文]-中华眼科杂志 2014(5)。

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原来是这三种【健康小知识】

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原来是这三种【健康小知识】

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原来是这三种
文章导读
闭角型青光眼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青光眼类型,对于人们的眼部健康危害
是非常大的,因此了解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都有哪些并及时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实闭角性青光眼的症状是因为患病的不同时期而不同的,患病前期是一只眼已发生急性闭
角性青光眼,而另一只则眼前房浅,房角窄,但眼压正常,无自觉症状。

一、闭角型青光眼前期:一只眼已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眼前房浅,房角窄,
但眼压正常,无自觉症状,属临床前期。

二、闭角型青光眼前驱期:急性发作前,患者往往在情绪波动、脑力或体力过度疲劳,阅读过久或看电视、电影之后,感觉有轻度头痛、眼胀、恶心、视朦、一时性虹视,休
息后自行缓解,称为前驱期。

以后这样小发作越来越频繁,后终于急性大发作。

三、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1)因为眼压突然上升,患者突然感到剧烈的眼胀痛、头痛。

视力显着下降,仅眼前指数,光感或无光感。

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可伴有恶心、呕吐、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颅内
疾患。

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加以鉴别。

(2)混合充血明显,伴有结膜表层血管充血怒张,有时有轻度眼睑和结膜水肿。

(3)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有时上皮发生水泡,知觉减退或消失,角膜后可有色素沉着。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男女之比为1:4。

瞳孔阻滞为其主要发病机制。

主诉急性发作时,患者眼红、疼痛、视力急剧下降,同时可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便秘、腹泻等症状。

诊断(一)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经过及疾病转归分为六期。

1.临床前期一眼发生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无任何症状,无发作史,具备浅前房、窄房角的解剖特征,暗室试验可为阳性。

2.先兆期急性发作前的间歇性小发作,轻到中度眼球胀痛、虹视、一过性黑蒙,伴鼻根或眼眶酸痛,经休息或睡眠后自行缓解。

3.急性发作期情绪激动、长时间暗环境工作或近距离阅读、气候变化都可能导致急性发作。

眼压通常在5.20kPa(40mmHg)以上,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房角关闭、瞳孔中度散大呈垂直椭圆形、固定、虹膜萎缩、晶状体前囊下形成白色混浊斑点,即青光眼斑。

4.缓解期急性发作后经药物治疗或自然缓解,眼压恢复至正常,眼部症状消退,视力恢复至发作前水平或略有降低,房角重新开放。

部分患者可遗留房角不同程度粘连性关闭、瞳孔散大、虹膜节段性萎缩等。

5.慢性期急性发作期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或由于房角广泛粘连迁延为慢性期。

急性症状没有完全缓解,眼压中度升高,眼底和视野逐渐受损。

6.绝对期急性发作期治疗延误或其他期未能得到恰当治疗导致失明则称为绝对期。

(二)辅助检查1.裂隙灯检查可见上述急性高眼压所造成的眼部损害体征;高眼压缓解后,可遗留永久性改变,如色素性KP、虹膜节段性萎缩和青光眼斑,称为急性发作后的三联症。

2.眼压测量常在5.20kPa(40mmHg)以上。

3.房角镜检查观察高眼压状态下房角的闭合情况,压迫房角镜可观察小梁网阻滞是否可以恢复,眼压下降后,可确定房角开放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新生血管。

4.眼底检查观察杯盘比例,是否有中央静脉阻塞、出血等。

5.超声生物显微镜可对自然状态以及暗室状态下的房角进行非侵入性检查,对房角结构进行整体定量描述。

浅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浅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世界最 新 医学信息 文摘 2 0 1 3 年第 1 3 卷第 1 2 期

1 3 l
临床 研 究 ・
浅谈原发 性 闭角型 青光 眼的临床分析
( 黑龙江省鸡西 矿业集团总医院 ,黑龙江 鸡西 1 5 8 1 0 0 )
张 雷,李铭 ,陈晓伟 ,李秋艳
摘 要 :目的 对原发性原发性 闭角型青光眼分析。方法 针对其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治疗方 案及原则进行详细的分析。 结论 原发性 闭角型青光 眼临床表 现主要表现在 临床 前期 、急性期 、缓 解期 、慢性期 、绝对期 。急性期时应采取 紧急综 合治疗措施 ,同时应 用各种药物迅速降低眼压 ,保护视功 能。 关键 词 :原发性 ;闭角型 ;青光眼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 2 2 文献标识码 :B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2 . 0 9 5
3 治疗方案及原则
3 . 1 前期和前驱期患者
临床前 期和前 驱期患 者应尽 快进行 激光或 手术周 边虹膜 切 除术 。在 手术 之前 应滴 用缩 瞳剂 ,如 1 % 2 % 毛 果芸香 碱 滴眼液 缩小 瞳孔 ,防止前 房角关 闭和急性 发作 。
3 . 2 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
3 . 2 . 1 急 性期 时 应 采 取 紧急 综 合治 疗 措 施 ,同时 应用 各 种药物 迅速 降低 眼压 ,保 护视功 能。 3 . 2 . 2 缩 瞳剂 : 如 l % ~2 % 毛果芸 香碱 滴 眼液 ,可根 据 眼压 高低 增减 用 药次数 ,最 频 时可 达每 5 1 0分 钟 滴用 1 次 ,但应 防止药 物过量 而 中毒 。 3 . 2 . 3 减 少房 水 生成 药物 :眼部滴 用 B 肾上腺 素 能受 体 阻滞剂 ,如 0 . 5 % 马来 酸噻 吗洛尔滴 眼液 ,每 E l 1~2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项目名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特征、机制和预防的系列研究拟申报奖项及等级拟申报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何明光(职称:教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全程参与该项目内所有研究的实施、管理、质量控制、论文撰写和成果申报工作。

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1- 10的第一或者通讯作者,或者第一兼通讯作者)2.黄圣松(职称:教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预防的相关研究。

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1的第三作者,论文9的第五作者,论文10的第六作者)3.蒋宇振(职称:主治医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re, Moorfields Eye Hospital, London, UK、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预防的相关研究。

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1的第二作者,论文9的第一作者,论文10的第一作者)4.黄文勇(职称:教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相关研究。

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6的第二作者,代表性论文2-5的第四作者)5.郑颖丰(职称:副研究员、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相关研究。

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6的第三作者,代表性论文2的第五作者)项目简介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常见类型,主要影响华人人群。

本项目开展前,学术界缺乏国人PACG 流行病学的基础性数据,临床发病特征、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筛查和诊断手段有限,缺乏对高危患者自然病程的认识,预防措施的远期效果不详。

项目组依托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何明光教授课题组从2003年起历经15年完成。

课题组在国家自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英国Fight for Sight基金、中山大学5010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对PACG患病情况、发病特征、风险因素、诊断检查方法、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核心成果如下:一、明确了中国人群中PACG的患病和发病特征:(1)首次采用国际标准精准估计了可疑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s, 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PAC)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的患病率;(2)首次发现PACG 以慢性无症状性为主(75%),颠覆了过去认为PACG多有急性发作的传统认识。

研究成果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达到354次,自发表后一直是青光眼领域引用最高的国人论文。

也被评为第一届世界青光眼大会10大优秀论文(2005年)、2007年亚洲眼科研究会议(Asia-ARVO)青光眼研究10大进展。

二、揭示了PACG的风险因素和发病机制:(1)首次证实瞳孔阻滞为国人PACG发病的主导机制;(2)首次发现特殊虹膜附着构型是激光预防治疗无效的解剖学危险因素;(3)首次发现虹膜的组织生物力学和动态特性与PACG发病密切相关,提出全新的PACG发病虹膜理论,开辟了PACG机制研究新方向。

三、在国内外首先建立和完善了PACG的筛查和影像学测量方法:(1)发明了适合基层筛查、无需专业人员操作的便携式裂隙前房检测装置;(2)发明了眼前段影像学分析系统,并首次量化了PACG患者的眼前段诊断参数。

成为目前标准的PACG影像学图像分析方法,并被众多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眼科机构采用。

四、揭示了PACG的自然病程并评估了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的预防效果:在眼科领域,发起国际上单一中心入选规模最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PACS进展为PAC/PACG的6年转化率很低,指出不宜广泛开展预防性激光治疗的新观点,直接改变了传统临床实践。

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权威的《Lancet(柳叶刀)》杂志上,成为全球青光眼领域的标志性论文,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眼科界第一篇在《柳叶刀》发表的原创性长文论著。

本项目研究结果发表研究论文共26篇,全部被SCI收录,选择的10篇代表性论著,总影响因子110.4。

含顶级医学杂志《Lancet》1篇(影响因子:59.102),眼科临床研究排名第一杂志《Ophthalmology》5篇(影响因子:7.732),眼科基础研究排名第一杂志《IOVS》2篇(影响因子:3.812)。

总共被引用477次,单篇最高被引163次。

基于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第一完成人何明光教授被遴选为眼科排名第一杂志《Ophthalmology》的编委,是该杂志编委会中唯一来自中国的专家,被遴选进入由全球著名青光眼专家组成的国际青光眼学会,成为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青光眼进展等三个国际青光眼临床指南的制定委员会共同主席,负责国际青光眼指南的制定。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南粤百杰等资助,并获得多个奖项,包括亚太眼科学会最高奖Holmes Lecture奖(2015)。

由于该研究的广泛影响力,项目第一完成人何明光教授历年均被爱思唯尔(Elsevier)评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之一,提升了我国在PACG领域的国际地位,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也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1. He M, Jiang Y, Huang S, Chang DS, Munoz B, Aung T, Foster PJ, Friedman DS.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gle closure: a single-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9;393(10181):1609-182. He M, Foster PJ, Ge J, Huang W, Zheng Y, Friedman DS, Lee PS, Khaw PT.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laucoma in adult Chines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6;47(7):2782-83. He MG, Friedman DS, Ge J, Huang WY, Jin CJ, Lee PS, Khaw PT, Foster PJ.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suspects: Biometric and gonioscopic outcomes - The Liwan Eye Study. Ophthalmology2007;114(3):494-5004. He M, Foster PJ, Ge J, Huang W, Wang D, Friedman DS, Khaw PT. Gonioscopy in adult Chinese: the Liwan Eye Study.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6;47(11):4772-95. He M, Friedman DS, Ge J, Huang W, Jin C, Cai X, Khaw PT, Foster PJ.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in eyes with narrow drainage angles: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outcomes. The Liwan Eye Study. Ophthalmology2007;114(8):1513-96. He M, Huang W, Zheng Y, Alsbirk PH, Foster PJ. Anterior chamber depth in elderly Chinese: the Liwan eye study. Ophthalmology2008;115(8):1286-90, 90 e1-27. Console JW, Sakata LM, Aung T, Friedman DS, He M.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es: the Zhongshan Angle Assessment Program. Br J Ophthalmol2008;92(12):1612-68. He M, Lu Y, Liu X, Ye T, Foster PJ. Histologic changes of the ir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gle closure in Chinese eyes. J Glaucoma2008;17(5):386-929. Jiang Y, Chang DS, Foster PJ, He M, Huang S, Aung T, Friedman DS. Immediate changes in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suspects. Ophthalmology 2012;119(2):283-810. Jiang Y, Chang DS, Zhu H, Khawaja AP, Aung T, Huang S, Chen Q, Munoz B, Grossi CM, He M, Friedman DS, Foster PJ. Longitudinal changes of angle configuration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suspects: the Zhongshan Angle-Closure Prevention Trial. Ophthalmology 2014;121(9):1699-705知识产权名称专利1:一种带暗房前房深度测量仪,专利号:ZL 2011 2 0008300.6软件著作权2:中山房角图像分析系统,登记号:2010SR074392软件著作权3:中山超声生物显微镜分析系统,登记号:2012SR112595 软件著作权4:眼底特征改变的叠加分析系统,登记号:2012SR112489推广应用情况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国人高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方法学的系列研究,推广应用情况如下:一、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本项目研究结果发表研究论文共26篇,全部被SCI收录,本项目研究结果发表研究论文共26篇,全部被SCI 收录,选择的10篇代表性论著,总影响因子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