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案教学设计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案教学设计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从天上偷来的火种》这篇文章。

(2)了解文章中描述的古代神话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3)通过文章分析,了解火的起源和对人类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会通过关键词和句子来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火的敬畏之心,认识到火的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从天上偷来的火种》这篇文章。

(2)了解文章中描述的古代神话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3)通过文章分析,了解火的起源和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对古代神话故事背后象征意义的深入理解。

(3)学生如何将文章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提前阅读并研究《从天上偷来的火种》这篇文章,了解文章背景和内容。

(2)收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以便进行课堂拓展。

(3)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激发学生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从天上偷来的火种》这篇文章,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2)查阅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增加对文章背景的了解。

(3)准备好笔记本,记录课堂重要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火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火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从天上偷来的火种》,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就文章中的生僻词汇进行查阅和理解。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选取一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案教学设计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案教学设计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从天上偷来的火种》的故事内容,了解火的起源和发展。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人类对火的利用和火的文明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推测火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同文化对火的看法和利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了解科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2)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从天上偷来的火种》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人类对火的利用和火的文明史。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推测火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3)理解不同文化对火的看法和利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火的起源和发展。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讨论。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收集相关的火的文化和历史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火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火的重要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3. 知识拓展:(1)学生展示收集的火的文化和历史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化对火的看法和利用。

五、作业布置1. 复述课文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火的重要性和人类文明的看法。

3. 调查火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了解火的利与弊。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案教学设计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案教学设计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从天上偷来的火种》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运用词汇和句型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和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从天上偷来的火种》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与运用。

3. 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从天上偷来的火种》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与运用。

2. 难点: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深入理解,词汇和句型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问题引入课文《从天上偷来的火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3. 词汇和句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汇和句型,进行举例和练习。

4. 听力训练: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听力材料,学生回答问题,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5. 口语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阅读和写作:学生阅读课文,进行相关写作练习,如总结故事情节、描述人物特点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3. 词汇和句型运用:通过口语练习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4. 听力理解:通过听力练习的回答,评估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5. 口语表达:通过角色扮演和口语练习,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天上偷来的火种-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天上偷来的火种-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天上偷来的火种-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古代神话故事《天上偷来的火种-1》的情节,并能正确复述故事主要内容;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并掌握其正确运用;3.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合理推测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表达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理解故事的寓意;2.难点: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推测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 - 你们了解过古代的神话故事吗?能举几个例子? -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有什么不同?2. 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呈现课文《天上偷来的火种-1》的标题和开头段落,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3.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中,博士爱的狗怎么变成了火神?2. 为什么火神会被地神追得团团转?3. 地神找到了火神,却没有追杀他,为什么?4. 讨论与思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和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 - 对于问题1,你们有什么不同的解释? - 地神为什么没有追杀火神?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关系?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并解释故事的寓意。

6. 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小组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并汇报各组的发现与讨论结果。

四、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小作文,主题为《我的家乡传说故事》;2.拓展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与神话故事相关的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举办神话故事演讲比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兴趣。

以上就是《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天上偷来的火种-1》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天上偷来的火种语文教案设计

天上偷来的火种语文教案设计

天上偷来的火种——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美好生活;(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2)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3)诗歌创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诗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3)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诗歌鉴赏体会;(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

4. 诗歌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诗歌;(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表演;(3)组织诗歌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出勤、发言、合作等情况;(2)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3)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能力。

2. 作业完成:(1)诗歌默写和翻译的情况;(2)诗歌相关练习的完成质量;(3)诗歌创作的表现。

3. 综合评价:(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进步程度;(3)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语文》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诗歌的解析、评论和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诗歌和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天上偷来的火种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天上偷来的火种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天上偷来的火种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上偷来的火种》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含义:劳动、创造,知识改变命运等;3.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中的道德含义;2.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描写;3.阅读理解与作文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的故事《天上偷来的火种》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20分钟)2.1 故事情节展示老师让学生先听一个故事,讲述轻舟在大海上漂浮的情景。

然后,老师讲述《天上偷来的火种》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主人公俊发的成长经历和他如何从成功中学会了劳动和创造是如何改变了他的命运。

2.2 道德含义的解析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类从石器时代到现在,创造出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因为人类需要依靠工具来改变生活。

”通过故事中俊发使用火种制作工具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创造和知识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3. 操练(25分钟)3.1 阅读理解老师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天上偷来的火种》的篇章,对故事情节进行理解与分析。

老师在读后讨论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感受故事的主题和道德。

3.2 写作训练老师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从故事中选择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描述该场景。

文章应该包含场景的描述和作者的思考和感受。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输出一个简要的大纲,写作时应着重注意内容的连贯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4. 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为学生安排阅读任务:学生要完成《天上偷来的火种》的阅读,同时认真思考故事所传达的道德含义。

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知识,了解《天上偷来的火种》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信息。

5. 课后反思(5分钟)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并询问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课堂笔记(10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听讲,记录教师的重点和难点;2.阅读理解作业(20分):学生需要在课后独立完成阅读任务,书写完整的答案;3.写作作业(20分):学生需要在课后完成一篇文章,描述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并表达自己的见解;4.课堂表现(10分):学生需要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积极表现好。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案教学设计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从天上偷来的火种》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火的起源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培养敢于探索的精神。

学生能够认识到火的利与弊,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火的重要性和意义。

难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讨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火的起源和意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领悟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深入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3. 实践应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论火的利与弊,增强安全意识。

4.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火的利与弊的短文。

《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设计3篇

《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设计3篇

《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设计3篇《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希腊神话故事。

主人公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各种生存的技术和方法。

他向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

__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怕牺牲、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

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

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通过阅读__,使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了正义与真理而甘愿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设计理念:首先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然后揭示本篇课文。

注意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抓住关键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指导朗读,积累语言,拓展知识,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等。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勇于献身,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2、会认“治、罚”2个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希腊神话。

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上课之前,我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人类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吗?2、在远古期,我们人类就充满了幻想,创造出了许多神话故事,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3、引入:神话故事是美好的,是永恒的,至今我们读起来都意犹未尽。

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希腊的神话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实录
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实录
本文是一篇希腊的古代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为解除人类在漫漫长夜中的痛苦,冒着生命危险将火种偷来带到人间,并教会人类使用火种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因偷火种受到宙斯的严厉惩罚,但他永不屈服,甘愿受罚
一、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为主的原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努力挖掘课文中主人公的精神,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课外拓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而忍受痛苦的坚强意志,学习他的聪明、善良、正直、勇敢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四、教学重、难点:
1、学讲这个故事,了解人类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2、体会和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正直、善良和勇敢。

五、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纪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火大家都不陌生,你能说一说火有哪些用处吗?
生:火能给人们照亮,夜里人们外出不会走丢。

生:火能把生的食物烤熟,如:我最爱吃的烤肉串。

生:火能取暖,古时候火还能传递信息。

……
师:那么,你们知道火是从哪来的吗火是偷来的,是从哪偷来的呢从天上偷来的,是谁从天上偷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读一读《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这一课,让我们一同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神。

(板书课题)
生齐: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读书的愿望,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走进读书屋。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5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文中自有答案。

学生自主读课文。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解决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 师:通过刚才的自读,老师已经听出同学读的很不错,下面同桌用故事的口吻互读课文,比一比并相互纠正字的读音、语气,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同桌合作读文,并互相评价。

师:请几名学生分自然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读文,全班学生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为人类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事。

生:普罗米修斯看见人类生活在痛苦中,他去天上偷来了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自己却受到惩罚的故事。

生:本课是一个神话故事,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解除人类没有火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将火种偷来带到人间,自己却受到宙斯的严厉惩罚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读书所获得的'信息,从而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
(三)再读感悟,练讲故事
师:人类没有火的日子是什么样的,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偷火种呢?请同学们带着小黑板上的问题,自由读文。

(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是什么让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从天上偷来火种的呢怎样偷的呢
2、偷来火种后普罗米修斯的结局又如何呢?
指名读自学提示
四人一组,小组内合学探究寻找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提示1、
生:人类没有火烧烤食物,就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黑暗中度过一个个夜晚。

普罗米修斯看见人们生活在痛苦中,于是他就去为人类偷火。

生:没有火,人们生活的条件很差,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没有火的痛苦中,心里十分难受。

他决心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从天上偷来火种。

师:那么这位聪明、勇敢和善良的神灵怎样偷来火种的呢有了火人们生活有哪些改变
生: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是啊!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让人类脱离的茹毛饮血的时代,火给人类带来了强壮的身体,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可火给普罗米修斯带来了怎样的结局呢(
提示2)
生:他遭受折磨、惩罚。

师:折磨是无休止的,刑罚是可怕的,我们来领略它的可怕之处。

生:结合12—15自然段交流。

没有人身自由,遭受日晒雨淋,严寒酷暑,秃鹫的啄食是撕心裂肺,时间是漫长的……
师: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自己甘愿忍受着残酷的刑罚,我们深深地敬佩这位人类的英雄,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描述他好吗?
(出示:普罗米修斯是的英雄,因为。

)
生:他是英勇无畏的英雄,因为面对宙斯的惩罚他不屈服。

生:他是正义善良的英雄,因为他看到人们的痛苦,为人们偷火种。

生:他是舍生忘死的英雄,因为他忍受折磨、痛苦。

(不屈不挠、不畏强权、舍己为人……)
师:因此,人们是怎样称赞普罗米修斯的呢?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采用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最终读出情,读出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师:大英雄的故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让大英雄普罗米修斯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好吗?
生练讲故事。

(小组内互讲,互评)
教提示:讲故事不是按课文的原话来说,而是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以加上自己的体会、感受,要注意和“听”的同学感情上的交流。

指名讲故事,学生评。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得到升华。

]
自主识字
师:刚才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知道了,同学们个个都是认真读书的好学生,老师想让课文中的生字来到我们身边。

我相信,你们一定也会读、会用,有信心吗?
生齐:有信心。

师生示生字卡。

师:谁来认一认“莽”,能找到课文中的词读一读吗?
生:mǎng,“莽莽的森林”就是说茂密的森林。

生齐读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意思,还能组一个课外的词吗?
生:我课前预习知道的,这个词还可以组成“草莽”、“莽撞”。

师: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其他同学也要向他学习,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向其他同学请教。

师:出示“篝”
生:(台上认读、领读、组词:篝火)
师:出示“途、钦、恕、仆、刑、肝、腊、赫”
生:领读、齐读、组词。

生:开火车认读这10个生字、词。

师:听到同学们宏亮的声音,我和生字宝宝都很高兴,看出你们
都很会学习,老师想送你们一句话:学无止境,努力学习吧!知识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